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靈恩運動聖靈觀

 

    有人以為,一般基督徒一眼就能看穿抗靈派、蘇西尼主義、黑格爾及士來馬赫等新派人士的異端聖靈論,何足為懼?事實的確如此,否定聖靈神性的神學是最明顯、最赤裸的異端,任何稍有聖經知識的基督徒都不應誤信這類異端。然而,我們要進一步問,是否肯定聖靈神性的神學或運動,就能保證在傳講聖靈真理時,準確陳明聖經中對聖靈的中心啟示?

 

    教會歷史告訴我們,事實也不盡然。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出現的五旬節運動,就是在這方面值得我們探討的例證之一。這個強調聖靈澆灌、重視靈恩表顯的五旬節運動,是近一百年來影響基督教最深遠、也引起最多爭議的運動。根據美國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教授魏格納(Peter Wagner)的分類法,西方教會在二十世紀已歷經三波靈恩運動。

 

    第一波是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的傳統五旬節運動(Traditional Pentecostal Movement),其特點是以靈浸為得救的必須,並以方言、豫言與神醫為受靈浸以得救的證實。

 

    第二波是五年代出現的新靈恩運動(Neo-Pentecostal MovementCharistmatic Movement),其特點是經歷基督、得著啟示與能力、讚美禱告、福音佈道等。

 

     第三波則是在七至八年代崛起的神蹟奇事運動(Signs and Wonders Movement),又稱葡萄園運動(Vineyard Movement),其特點是強調神蹟奇事與教會增長。如今,無論是在各類新興自由團體,或在傳統宗派中,都有許多傳道人因著渴慕屬靈,或是羨慕各種靈恩表顯或恩賜,而傳講並推動靈恩,連天主教、東正教、更正教、英國國教等大團體都不例外。這股靈恩潮流使所有想要追求『上帝的同在』的教會團體,無論其宗派背景為何,都以走上靈恩之路,追求能力、方言、神醫、豫言、神蹟、奇事與教會增長,作為他們的出路。對他們而言,這些就是經歷聖靈,經歷上帝的結果。

 

    對華人基督教界而言,當五旬節運動於二十世紀初在歐美各地如火如荼展開,並向外蔓延之時,正是民初中國基督教大量吸收歐美思潮的時代。因此,二十世初的中國教會,除了有來自歐美基要派、福音派和新派的影響以外,也為五旬節主義所波及。因此,在華人界基督教界的發展中,靈恩運動一面加強了追求屬靈經歷的渴慕,但另一面也陸續在華人當中產生不少奮興傳道人和以標榜靈恩為主題的基督教團體。之後,在北京有張靈生、張巴拿巴與魏保羅興起以靈浸和方言為主軸的真耶穌教會。約四十年前,江端儀、洪以利亞在臺灣創始新約教會,強調靈浸方言並將政治理念結和末世論與教會論。臺灣原住民牧師陳鴻明創立以聖靈神醫趕鬼驅邪為號召的安提阿中央教會。其他各類相似團體更是不勝枚舉。

 

    原則上,這些由華人自創的團體,表面看來各有講究,本質上卻是大同小異,總體特色與訴求尚無法脫開西方三波靈恩運動的範疇。並且,當我們以教會歷史眼光來剖析這類運動時,我們可以發現,正如新派神學之於抗靈派、蘇西尼主義的情形,五旬節運動的風潮可以視為教會歷史上屢見不鮮靈恩運動的一種,並非甚麼新奇創舉。此外,這些具有本土特色又偏向靈恩的團體,也具有歷來其他靈恩運動的特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