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自我否定”和”否定自我”的差別

 

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自我否定」與「否定自我」在中文裡看似相似,但在語義與心理/屬靈層面其實有本質上的不同。下面幫你從語意、心理學、信仰(聖經觀)三個層面作簡要比較:


一、語意層面

詞語

含義解釋

自我否定

對自己的能力、價值或存在感到負面,貶低、否認自己的一切(近似自我厭惡)。

否定自我

有意識地放下自我中心,克制私慾、自我意志,轉向更高的目標或順服上帝的旨意。

簡單說:「自我否定」是內向崩解的否定;「否定自我」則是向上臣服的順服


二、心理學層面

對應概念

自我否定

否定自我

自我認同

低落,可能導致自卑、抑鬱、自責

穩定,能接受自己有限,甘願成為更好的人

動機來源

來自失敗經驗、比較、批評、創傷

來自信念或目標,主動選擇放下自我

典型表現

「我不行」、「我沒價值」、「我很差」

「不是我的意思,乃是上帝的旨意成就」


三、聖經信仰層面(舊人與新人)

聖經中常提到「捨己」、「否定自己」的觀念,但這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種屬靈的順服與轉向

屬靈角度

經文根據

解釋

否定自我

路加福音9:23:「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

表示放下自我中心,順服主的引導與旨意

自我否定

非聖經所提倡

聖經肯定人是按上帝形像造的,並非要人厭棄自己

📖 詩篇139:14:「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我心甚知道。」


總結

  • 自我否定 是一種病態的自我價值崩解,上帝不希望你落入這種狀態。
  • 否定自我 是一種健康、成熟的屬靈選擇,是走向自由與信靠的門檻。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雙重預定論

 

 

很棒的問題!「雙重預定論(Double Predestination)」是教會歷史中特別在加爾文主義(改革宗神學)裡引起很多討論的一個神學教義。它試圖解釋一個非常核心也非常艱深的問題:

如果上帝揀選一些人得救,那麼其他人呢?是祂也預定他們滅亡嗎?

我們先定義、再分析,再以聖經為基礎去思考這教義的張力與盼望。


📘 一、什麼是「雙重預定論」?

🔹 定義:

雙重預定論主張:

上帝在創世以前,預定一部分人得救(稱為「揀選」),也預定另一部分人滅亡(稱為「遺棄」或「定罪」)。

這個觀點強調上帝是主權的上帝,祂的旨意不受人類自由意志所左右。


🧠 二、歷史背景與代表人物

  • 🪙 奧古斯丁(St. Augustine:他強調上帝的恩典先於人意志的回應,是預定論的先驅。
  • 加爾文(John Calvin:他在《基督教要義》中系統化了預定論,也間接發展出雙重預定的概念。
  • 📜 多特信經(Canons of Dort, 1619:更明確支持「有些人被上帝按祂的旨意揀選,有些人則被遺棄」,這是改革宗五大教義(TULIP)之一。

📖 三、聖經中相關經文

🔹 支持預定的經文:

  1. 以弗所書 1:4-5

「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按著自己旨意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1. 羅馬書 9:15-18

「上帝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1. 羅馬書 9:22-23

「上帝要顯明祂的忿怒,彰顯祂的權能,就多多忍耐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

👉 這些經文常被用來支持上帝「主動揀選」某些人,也「任憑」某些人沉淪。


四、爭議點與神學張力

🆚 爭議點在於:

問題

雙重預定論的張力

上帝是慈愛的?

若上帝主動預定一些人滅亡,祂還是愛嗎?

人有自由意志嗎?

若命運早已注定,人是否還有選擇的責任?

公義與恩典如何平衡?

為何一些人得恩典,一些人則被定罪?是否不公平?

這些問題引發神學上長久的討論。甚至有些改革宗神學家(像是B. B. Warfield)也不完全贊成「上帝主動定人下地獄」的說法,而是更強調上帝「任憑」一些人按其自由選擇走向滅亡。


🕊五、不同立場簡要整理

立場

說明

加爾文主義的雙重預定

上帝主權預定一些人得救,也預定一些人沉淪,以顯明祂的公義與憐憫。

溫和預定論

上帝揀選得救的人,但對沉淪者是「任憑」,而不是主動定罪。

亞米念主義(Arminianism

上帝預知人的選擇,根據人的回應決定是否得救,強調人的自由意志。


六、從聖經的整全角度看

聖經既強調上帝的主權預定,也強調人的責任回應

  • 「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
  • 「上帝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
  • 「你們要悔改,歸向上帝,使你們的罪得塗抹。」(徒3:19

👉 這顯出上帝的心意並不是樂意定人滅亡,而是向全人類發出救恩的呼召


🪔 七、小結:我們如何面對雙重預定論?

  1. 敬畏上帝的主權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我們不是要審判祂的作為,而是敬畏祂的智慧與計劃。
  2. 相信上帝的良善與公義不衝突
    即使我們不完全理解,聖經見證上帝是全然公義又滿有慈愛的(詩89:14
  3. 持守傳福音的責任
    預定論不是傳福音的阻力,反而是動力——因為我們知道上帝一定會得著祂所揀選的人(徒13:48
  4. 在基督裡得平安
    若你在基督裡,就可以確信你是蒙愛、被揀選的,沒有任何權勢能使你與祂的愛隔絕(羅8: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