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8日 星期六

新約到古代教會聖餐觀之發展–第一至五世紀聖餐觀之介紹

 

第一節 第一世紀的聖餐觀

  在初代教會生活中,除了集體崇拜之外,信徒也一起擘餅及用餐(徒2:46)。這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信徒團契的維繫,以及昔日主餐的延續。 自從使徒時代以來,信徒都認為領受聖餐是信仰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一世紀的教父也為施行聖餐建立了基本規範。首先,領受聖餐者僅限於「奉主的名受過洗的」, 而游斯丁(Justin)更進一步指出,領受聖餐者必須是「相信我們所教導的是真理,而已領受了為赦免罪孽得到重生的洗禮,並且實踐基督所吩咐的生活的那些人。」其次,聖餐施行的場合則是在主日, 以及在洗禮之後。 伊格那丟(Ignatius) 則是指出必須由主教或者由他所派立的人所施行的聖餐才是有效的。 以上關於聖餐施行之規範,亦為後代教會所承繼。

  因為聖餐屬於崇拜的一部份,而使徒傳統將崇拜視為基督徒對上帝所獻屬靈的祭, 因此聖餐具備信徒獻祭的性質。初代教會認為舊約先知瑪拉基的預言(瑪1:11)已經應驗在教會的宣教工作上,其中所說「獻純潔的供物」,更被視為聖餐的預告,而初代教會的教父視聖餐為屬靈的感恩祭(Eucharist一詞源於eujcaristevw,原意為感謝)。其中《十二使徒遺訓》指出聖餐乃是信徒的「祭物」, 游斯丁則是指出信徒所奉獻的聖餐乃是上帝所喜悅的祭,遠勝於猶太人的祭物,而此祭物(即餅和杯)所傳達的是,紀念「上帝兒子所受的苦難」。並且游斯丁將 eujcaristevw一詞,由原本的指向獻上感謝的行動,轉為指向實物 (即聖餐餅杯)。因此,聖餐中之感恩祭的概念,事實上是以紀念的方式與基督的受苦相連結。伊格那丟則以殉道作為聖餐之一種實踐方式,他說:「我是上帝的麥子,要在野獸們的牙齒裡被磨。可以做成基督潔淨的餅。」

  至於聖餐的功用,伊格那丟認為聖餐是「不死的藥,是消毒劑,使我們不致亡朽,卻在耶穌基督裡永遠生存。」 並且聖餐是「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身體」, 伊格那丟此一主張,乃是為對抗幻影派否定聖餐內有基督身體。  游斯丁則是以基督道成肉身來類比聖餐的物質。他說:「我們領受這些,並不當作通常的餅和酒,…,那用他的禱詞祝獻了營養我們血肉的那餐,即不外乎那曾成肉身的耶穌之肉和血。」 最後,聖餐乃是指向教會合一。《十二使徒遺訓》說:「這所擘的餅,當初是麥子,曾散滿在山岡,而後團合成為一個,同樣,但願你的教會也從地極聚合起來,進入你的國。」伊格那丟亦指出:「凡悔改及做到與教會合一的,也都必屬乎上帝,而尊依耶穌基督以生活。…所以要同心領用同一的聖餐,因為我主耶穌基督的身體是一個,領他血的杯也只是一個。」

第二節 第二至三世紀的聖餐觀

  到了第二世紀,聖餐除了是屬靈的感恩祭之外,同時也是一種具體的物質獻祭。愛任紐(Irenaeus)指出,「主吩咐門徒將那原為神所造的初熟果子獻與神的時候,並非好像神需要它們,而是免得他們忘恩。」  並且聖餐兼具有「屬地和屬天的兩個部分」。 愛任紐一方面指出猶太人不再能獻祭,因為「他們不曾接受人所憑藉向神獻祭的道」;另一方面則從創造論的角度來說明聖餐,反駁諾斯底派對於物質世界的否定,因為「諾斯底派否認他是創世主的兒子,…那麼他們怎能以祝謝的餅為主的身體,以杯為他的血,而不自相矛盾呢?」明顯地,愛任紐承繼了伊格那丟與游斯丁之聖餐實質論的觀點,但他同時也提出聖餐兩項不可或缺的部分——受造物。到了第三世紀,特土良(Tertullian)認為在聖餐中,信徒的身體「受到基督身體和血的喂養,使靈魂從上帝得到飽足。」但另一方面,他也以餅為「基督身體的象徵」,並且「餅代表(representat) 他的身體」,然而,動詞仍然有「使之臨在(to make present)」的意義。  凱利認為特土良真正的用意,就是企圖將「兩個看來衝突的事合理化:餅和酒成了基督的身體和血的教義,以及經驗的事實,顯示它們仍是餅和酒。」

  居普良(Cyprian)在《書信集》第63篇中,指出「基督首先將自己為祭,獻給父上帝。…當祭司重複基督所做的,就是向父上帝獻上真實且完全的祭。」 而基督的祭就是在受苦中獻上自己的生命,所以「我們所獻的祭,就是基督的受難。  因此,聖餐中的獻祭等於重新澆奠基督之死,此一儀式具有贖罪的價值。除此之外,居普良特別強調聖餐與教會合一的關係,他說:「那用癲狂的不和來分裂教會,破壞信仰,擾亂和平,消滅仁愛,褻瀆聖禮的人,遵守了什麼合一,保守或考慮到什麼愛呢?」 並且「那脫離教會的,…膽敢設立別的祭壇,…,用虛偽的祭來褻瀆主所犧牲的真血肉。」 因此,對於受逼迫而背道者重回教會時,必須公開悔改認罪,才能重新領受聖餐,否則他們對聖餐的褻瀆,更加嚴重,  並且「聖餐對不配之人得救,並無益處,因其神聖性一離去,救恩的餅就變成了燃屑。」 如此看來,居普良對於聖餐的本質也是採取實質論,但同時也強調聖餐中神聖性的重要。

第三節 第四至五世紀的聖餐觀

  在第四至五世紀,西方教會對於聖餐觀之貢獻,首推安波羅修(Ambrose)。他延續居普良「聖餐乃是重獻耶穌為祭」之概念,指出基督是我們的大祭司,為我們獻上他的血,因此眾祭司應跟隨他,為眾人獻上聖餐的祭,「雖然基督現在並非可見地被獻,然而當基督的身體被獻上時,他自己就在地上被獻。」並且他稱聖餐為「無瑕的祭品、合理的祭品、無血的祭品」。 33而他更進一步以其救恩歷史觀:律法(影子)—福音(象徵)—天國(實體),說明舊約獻祭乃是將臨之天上實體的影子,而聖餐乃是天上實體的形像,是介於影子與實體之間。 雖然在獻祭的角度中,安波羅修強調聖餐的象徵性,但是關於聖餐的本質,他則是採取實質論的立場。事實上,安波羅修的實質論與中世紀的變質論概念極為接近。他說:「當我們拿到聖餐物(Sacramental Elements)時,這物藉著聖潔禱告的奧秘效力,就變成他的身體和血。」 他認為聖餐物本質的改變,乃是藉著「基督的語言」所造成。他認為既然舊約先知以利亞的話,能使火從天降下,難道基督的話語不能改變聖餐物的性質? 此外,他也特別強調聖餐物祝聖前後的差別,即祝聖前的餅杯並不是基督的身體和血,而聖餐物經過祝聖後就不再是餅,而是基督的身體和血了。 在聖餐的功用上,安波羅修則特別強調聖餐表明罪過的赦免,並且信徒應當常常接受聖餐,使罪能常常蒙赦免。
  到了奧古斯丁(Augustine),西方教會的聖餐觀則有更顯著的突破。奧古斯丁先為獻祭下定義:獻祭是無形祭物(invisible sacrifice)之有形聖禮(visible sacrament),乃是一神聖記號。 並且他以獻祭代表整個聖餐行動,而非單指祭物。他更進一步指出在聖餐的獻祭中,教會將基督的身體獻上,也就是把自己獻上,因為「整個被贖的群體,就是眾聖徒的聚集與團契,由大祭司獻給上帝作為普世性的祭,大祭司以奴僕的樣式,在受苦中為我們獻上自己,使我們成為這偉大元首的身體。」因此,聖餐就是教會的自我獻祭,正如同基督在十字架的獻祭,既是祭司,同時也是祭物。關於聖餐的本質方面,奧古斯丁的立場似乎並不容易確定,他一方面表明聖餐乃是「用主的身體和血所設立的聖禮」,另一方面,他也強調象徵性解釋的必要:如果一個命令似乎叫人犯罪、從事不道德或是禁止有益處之事,則應該給予象徵性的解釋。 對奧古斯丁而言,聖禮中的記號和實體,兩者既非完全相同,但也不能完全區分。

而奧古斯丁更進一步指出設立聖禮的話語乃是相當重要的,因為「當話語被加在物之上,其結果就是聖禮;聖禮本身就像是可見的話語(visual word)。」此外,奧古斯丁也將其聖餐觀與他對教會的看法相連結。他以聖餐中的餅是由許多麥子所製成,而酒也是由許多葡萄所製成,作為合一奧秘之象徵。因此,「若有人領受合一的聖禮,卻不『用和平彼此聯絡』,那麼他並未為自己益處領受聖餐,反倒成了被定罪的證據。」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上帝的選民(2)-聖子的買贖

 

      我們還是用教會建造禮拜堂的比喻來說明。有了建築師的設計圖以後,接著是購買材料,這也是上帝在建造他教會上所要做的。上帝的兒子買贖了他的選民,就是上帝指定要他作為教會肢體的人。保羅對以弗所的長老說:他們的責任就是餵養上帝的教會,而後他說這教會就是上帝用自己血所買來的(徒廿:28)。

      一些初代教父主張,基督將此贖價付給撒但,於是就將選民贖了回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就是承認撒但在蒙揀選的罪人身上有主權,顯然這是一個錯誤,撒但並沒有此主權。事實是,當人犯罪的時候,上帝好像審判官,斷定人行罪而判其入獄,撒但好像那看監獄的人;基督來了,捨命作某些囚犯的贖價,而基督付上代價是給那位審判官,審判官接受了那些贖價,就釋放那些被買贖的人。這樣,那些罪人就從黑暗的權勢中遷到他愛子的國裏(西一13)。

      關於贖價的謬解,目前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就是基督不但用他的血買贖了選民,也買贖了所有的人,他讓每一個人自己決定是否要接受因基督的死而得救的恩典。此說法對於救主為他自己子民死的愛來說,是完全不公平的。要知道,基督之死的能力,足夠拯救所有的人,可是我們必須強調,基督用他血所買來的人,不能在魔鬼的權勢之下;他的愛一定使所有他所買贖的人,在基督裏,並且成為信徒。這並不是出於外在的強迫,乃是由於內在的感召。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好牧人要見到每一隻他所捨命而得回的羊,都要回到他的羊圈。

      聖經往往以最高的形容詞表露他對教會的愛,例如上帝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賽四九15~16),這裏所用的詞句是溫柔又剛強的,上帝為他教會的愛,在他兒子用寶血買贖教會的事上達於頂點,當我們看到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每一個被買贖回來的人都要說:「他是愛我,為我捨命」(加二20),教會都將異口同聲的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上帝的忿怒。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得與上帝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羅五8~10)。信徒在教會中將常唱:

      試看主頭、主足、主手,憂愁慈愛與血並流;

      如此愛憂自古焉有?荊棘反成榮耀冕旒!

上帝的選民(1)-聖父的計畫

 

      教會是由上帝的選民所組成,但有形教會的會友,卻不一定都是由上帝所選召得永生的,其中有掛名的基督徒,並非真正的相信,他們不在選民之列,而凡真正的肢體,卻都在選民之列。

      聖經中最讓人起反感的,就是揀選的道理。令人不解的是,甚至那些相信且喜愛聖經的人,也厭惡這道理。其實不但聖經清楚教導有關揀選的道理,而且這道理也極有力他說明,上帝為他自己子民所施無限與永遠的愛。

      假設一教會要建禮拜堂,以供敬拜之用,第一步是請工程師為禮拜堂設計藍圖,選定適用的材料。父神就是教會的建築師,他從永遠就計畫了,特別指出什麼樣的人要構成他的教會,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上帝從全人類當中將他們揀選出來。

      論到舊約的教會,上帝說:「……我僕人雅各,我所揀選以色列……。」(賽四五4)

  在保羅寫給以弗所的書信中,一開頭就說:「願頌贊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各分」(弗一3~5),彼得在寫第一封書信時,稱受信者為「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的人(彼前一2)。

      有些人認為上帝揀選了所有的人,作基督身體的肢體。事實上,揀選的意思,就是從多數中選出一個或是兩個,若是從其中揀選所有的,根本就不是揀選。譬如,我們要從三個候選人中選出一個縣長,一些選民因不知該選那一個好,索興統統圈選,這樣一來這張選票就作廢了。因此,如果上帝揀選了所有的人作他教會的肢體,這就表示他什麼人也沒選,這是必然的結論。

      也有人以為,人所以成為基督教會的會友,是因為他自己決定要加入教會,換句話說,一個人成為一教會的會友,不是出於上帝的揀選,乃是他自己的決定。這樣的揀選是人的揀選,而非上帝的揀選,與聖經的思想是互相矛盾的。

      緊接著而來的重要問題是:上帝為何從永遠在萬人中指定一些人成就他教會的肢體?有兩個相抵觸的答案被提出,第一就是阿米念派,他們認為,上帝揀選某一個人,是因為他預先知道他們會信基督。第二,改革宗神學堅持,上帝揀選人唯一的原因,是他主權的愛;即上帝從永遠就在基督裏看見了他所揀選的對象。根據阿米念派,上帝揀選的根基是在人裏面;而根據改革宗的信仰,上帝揀選人的根基是在上帝裏面。故前者主張揀選是根據人的信心;而後者主張,信心是揀選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證明。

      不但聖經支持改革宗的教訓,清楚堅稱:「上帝按他自己的美意」(弗一5),預定了他教會的肢體,我們又可從上帝對摩西所說的話得到結論:「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惟,就恩待誰。」「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上帝」(羅九15~16)。阿米念派所引用的聖經章節,不知不覺地就幫了改革宗的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引用羅馬書八章29節:「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阿米念派說:「你看,這有多麼清楚,上帝的揀選不是根據上帝的預知嗎?」但這裏所說的預知是什麼意思呢?問題就出在這裏,這是否說在上帝那方面,預先知道某人會相信呢?絕對不是。這節經文說上帝預知某些人,意思就是愛某些人,因為預知一字在希伯來文中是愛的意思,當我們看見上帝預知某些人的時候,意思是,上帝從永遠就愛了某些人了,因為上帝從永遠就愛了他們,所以就預定他們效法他兒子的模樣。

      沒有人能說出上帝愛罪人的原因,因為上帝的愛並不是人的愛,上帝的愛是無限的,人的愛卻是有限的。但有一點我們知道:上帝為什麼從永遠愛某些人,原因不在乎那些人,乃在乎上帝自己,簡言之,他的愛是有主權的愛。揀選乃是上帝以無限、與主權的愛來愛他教會肢體的意思,他在基督裏揀選他們,就是蒙他所愛的(弗一4~5)。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教會與世界之許可的分離

      在根本上來說教會與世界的對立是屬靈的,而非表相的,但是不可忽略的,教會肢體對於屬靈對立有著表相上的涵意,今舉數例如下。

      信徒的兒女心地純潔,很容易受世界影響,所以最重要的是,信徒的兒女要遠避罪惡,在健全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父母與教會必須合作來促成這種環境,盡可能的阻止青年的基督徒受世界的影響。

      婚姻有屬靈的與屬世的兩方面。因為信與不信在屬靈上的對立,所以聖經明明禁止他們在婚姻上的結合。上帝明明的禁止他的百姓以色列人和迦南人通婚(申七3);所羅門王一登基就向上帝求智慧,而不求財富與尊榮,但是他卻納了許多外邦的嬪妃,以致領他到拜偶像的地步。使徒保羅教導說,基督徒的寡婦若是願意,可以隨意再嫁,但只可嫁給在主裏面的人(林前七39),她的自由是被限於主內之人。

      不單只有孩童會受環境的影響,就是成人也是如此,因此成人基督徒不可以將自己暴露在不必要的試探前,因為這是眾所公認,人無法避免一切的試探。基督徒在靈性上愈來愈長進,當試探來臨時,他能靠著上帝的恩典勝過試探;但他若出去自尋試探,那就是罪,主豈不是教導我們禱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太六13)嗎?

      在新約聖經中有一段強有力的經文,教導教會要與世界分離,「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就如上帝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林後六14~17)

      這一段經文的正確意義是什麼呢?是否禁止信徒與非信徒來往呢?顯然不是的:若是這樣,就與聖經其他教訓不符。是否禁止與異族通婚呢?若是這樣,那也只是暗示而已,因為這段經文與其上下文,都沒有提到婚姻的事。那這段經文是否禁止基督徒參加非基督徒組織呢?情形也不是如此,因為信者之父亞伯拉罕,曾與迦南地外邦人聯盟,而聖經並沒有暗示這樣的聯盟不被許可(創十四13)的。在哥林多教會中,信徒與他們以往所崇拜的偶像沒有完全絕離,所以使徒保羅以堅決的話勸勉他們,要與異邦的宗教完全脫離關係。

      基督徒不可與其他宗教信徒一同崇拜異邦神祗。初世紀時,羅馬皇帝不反對人崇拜基督,但卻要人同時也崇拜該撒,那些拒絕崇拜該撒而死於酷刑的人,就是因為他們遵行了哥林多後書六章中的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政府雖然沒有禁止基督教,但卻要求基督徒要到神社裏拜皇帝的像,那些拒絕拜天皇禦像而遭受苦難的人,也是遵照了哥林多後書六章經文的教訓。

      基督教會的肢體,與其他宗教徒,如佛教徒、回教徒、神道教徒以及新神學派,與其他假偽宗教徒,不可有屬靈的交通。因為新神學派也是一個虛偽的宗教,新神學派所傳的根本不是基督教的道理,因他們否認了基督教極根本重要的真理。

      在世界所有宗教中,只有基督信仰是真的,其他宗教都是假的。其他宗教中固然也存有真理,但是它們在根本上是錯誤的,就是具有真理成份的那一部份,也被人的不義所阻擋,而無法發生效力(參看羅馬書一章18節)。基督教會是不能容納其他宗教,具有絕對的排他性。


 

2022年9月25日 星期日

讓耶穌作我們生命之主

   每一個人生命裏都有一個寶座。如果你在那寶座上──即是由你自己決定怎樣使用自己的生活──那很可能你不是基督徒。基督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你的心門──就是你的意志、理智和情感)。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啟示錄3:20)

聖經應許「凡接待他(耶穌)的,他有權柄做神的兒女」(約翰福音1:12)。且「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委身於基督包括把整個人──理智,情感和意志交出。假設你遇上某位年輕男仕或女仕是你聲聞得許多讚賞的。在理智上你很欣賞你所看到的,不論是豺貌,品格和其他多方條件。你喜愛這個人的每一切。這足夠你去談婚嫁嗎?不!因為談婚嫁不只依靠彼此的仰慕與愛戴。

當你彼此進一步認識,並墜入情網。這足夠你去談婚嫁嗎?不!談婚嫁也不只是靠理智與情感。

然而你訂婚了,大喜的日子來臨了。這可真興奮啊!理智上,你認為他/她是世上最美好的人。情感上,當你們一起時,你的心跳雙倍加速。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發生。在你站立在證婚人面前交換誓言,你就是將意志交給對方。婚姻如果沒有互相的獻上不算是真正的婚姻。

婚姻關係便是如此,它包括理智,情感和意志。當成為基督徒,人人都要把自己完全交給基督,就是理智,情感和意志。

神呼籲我們追求聖潔

 

「聖潔」與「成聖」關係密切。聖潔在<聖經>的原文,無論是希伯來文或是希臘文,都有分別為聖 的意思。對基督徒而言,分別為聖有兩個方面,一是消極方面,指的是脫離罪惡,一是積極方面, 指的是奉獻給神和順從基督。<舊約>和<新約>的聖潔觀沒有甚麼差異,只是重點有所不同。<舊約> 強調的是禮儀和道德上的聖潔,而<新約>強調的則是內在的轉化和更新。(利10︰10─11; 19︰2;來10︰10;帖前5︰23)。
<聖經>表達的聖潔,基本來說都是與神有關的。而<聖經>的核心是神自己。神的本質是聖潔的(賽 57︰15)這件事實,也是<聖經>對神所有教導的基礎。他的公義是聖潔的公義;他的智慧是聖 潔的智慧;他的能力是聖潔的能力;他的恩典也是聖潔的恩典。坐在天上寶座上的神有許多屬性, 但最被尊崇、禮讚的屬性是聖潔。「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賽 6︰3)至於那些用來形容神的形容詞,<聖經>用得最多的也是聖潔。僅僅<以賽亞書>就稱神為「 聖者」二十六次之多。郝爾 (John Howe) 說︰「神的聖潔可以說是個超越的屬性,它貫穿其它的屬 性,並使其有光彩。它是神屬性的屬性。」神的聖潔在他的工作(詩145︰17)和律例(詩19︰ 8─9)上非常顯明,在十字架上更是如此(太27︰46)。聖潔是他永存的冠冕,是他的榮耀和 他的榮美。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說︰「聖 潔不僅是神的一個屬性,它是神所有屬性的總結,其它的屬性與其相比,不覺相形見絀。」
神的聖潔包括兩個緊要的真理。首先,它表明神與他所創造的一切有別,也與所有的不潔和邪惡有別。 神的聖潔表明他的純□無暇,在道德上他是完全的,他與他以外的一切都不同,他也是全然無罪的( 伯34︰10;賽5︰16;40︰18;哈1︰13)。
其次,由於神是聖潔的,與罪無關,所以若不藉著獻祭的聖禮,沒有一個罪人能親近神(利17︰11; 來9︰22)。神不可能同時是聖者,卻又不在乎罪惡(耶44︰4)。他有罪必罰(出34︰ 6─7)。始祖亞當被造時是按照創造主的形象所造,是聖潔的。既然全人類都是亞當的後裔,自然 都被圈在亞當裡。亞當墮落後,不僅他自己成了罪人,從此,凡在亞當裡的都成了罪人,都樂意選擇 罪惡。這麼一來,人人在神眼前都成為不潔淨的、污穢的,是聖潔的創造主無法接納的。再者,由於 全人類因亞當的緣故都成了罪人,再加上個人每天又都會犯罪,因此人無法靠自己的努力去討神的歡 喜。結果,這演變成了「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的情況(來9︰22)。然而,只有既是神,又 是人的耶穌基督,有資格做我們的中保,藉著他的完全,他的救贖和他的順服,為我們罪人滿足了神 聖潔的要求(提前2︰5)。感謝神,基督在父神的主使下同意,並且實質上也完成了救贖的工作( 詩40︰7─8;可15︰37─39)。「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神 的義。」(林後5︰21)。荷蘭改革宗的聖餐禮有這麼一段話︰「神對罪的恨惡是那麼地強烈,是 不能不懲罰的。然而他的震怒卻發洩在他的愛子耶穌基督的身上,使他痛苦、羞愧地死在十字架上。」
神恩待罪人,白白重生他們,他們只要信唯有基督是他們的公義和救恩就可蒙恩得救。神管教我們這 些蒙福的基督徒,為要使我們在基督的聖潔上有分(來12︰10)。我們身為基督的門徒,就是已 經蒙神呼召過聖潔生活的人。在聖潔這方面,神對信徒要求達到的層次,當然比人靠自己的力量能達 到的層次要高得多(約壹1︰10)。既然得了這麼大的救恩,我們自當存感恩之心,甘心願意順服 神,遠離罪惡,將自己奉獻給神。這兩個觀念──遠離罪惡,奉獻給神和與基督的形像有分──使得 聖潔的內容更加全面化。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四章四至五節告訴我們凡物都要成為聖潔。
首先要提的是,個人的聖潔所要求個人的完整,是全面性的。我們若只將我們的一部份獻給神,他是 不會滿意的。他要我們全心歸他,正如<聖經>所說︰「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箴23︰26)。 其次,我們必須在生活的每個層面上操練聖潔︰就如在我們個人與神的關係中,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 在競爭的工作環境中,在愉快的社交關係中,在與不信的鄰居關係中,以及與世上貧窮和失業者的關 系中,當然也在主日的崇拜中。波拿爾(Horatius Bonar (1808-1889) 是蘇格蘭的名牧,擅長寫讚美 詩,「耶穌良友」即出自他手。)說︰
 
潔的範圍涵蓋我們整個人,貫穿人生的每一個層面,不論是我們的品格,我們的思想言行,我們的 大小計畫,我們的外表或內心;不論是積極或消極的方面,我們的愛或恨,我們的苦或樂,我們的消 遣或工作,我們的友誼或其它關係,我們的靜默或說話,我們的讀書或寫作,我們的出或入,總之, 我們整個人的運作,靈、魂、體各方面都應包括在內。
聖潔是每天都要追求的,這是神對信徒一個絕對又根本的要求,它也是基督教信仰和實踐的核心。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 乃法國宗教改革家兼神學家)說︰「既然神已經吩咐基督徒要追求聖潔,所以他們一生都要操練敬虔。」簡單地說,信徒要全心全意委身於神,向神而活(林後3︰4),並要分別為聖,尊耶穌基督為主。
聖潔是內在的,它貫穿我們整個的內心。聖潔也是外在的,它涵蓋我們的一生。「願賜平安的神親自 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 (帖前5︰23)。有人說︰「聖潔是恩典之星。」為了感謝神的大恩,信徒追求聖潔的果子,如仁 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加5︰22─23)。
信徒追求聖潔不僅是為了贏得神的悅納。<新約>明說,原則上基督的獻祭已經使每一個信他的人成聖。 「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來10︰10)。基督是我們 的聖潔(林前1︰30),因此教會身為基督的新婦已是聖潔的(弗5︰25─26)。由於基督完 全的順服,全然滿足了神的公義,還清了人的罪債,所以凡信他的,因為是在基督裡的緣故,他們在 神面前的地位都是聖徒。
雖然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是聖徒,但這並不表明他已經達到完全聖潔的境界(林前1︰2)。自古以 來許多人都曾經嘗試闡釋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和實際情況的關係。其中最傑出的是路德馬丁( Martin Luther (1483-1546) 為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主要領導。)所說的「同時被稱為義,又是罪人。」 這話的意思就是說,信徒因基督的緣故在神面前是義的,但是按著他個人的情況,他仍然是個罪人。 雖然信徒從重生悔改信主開始,他在神面前的地位對他的實際情況有相當的影響,但他今生今世都不 可能達到完全成聖的地步。保羅明知全然成聖是一件將來要成就的事,他仍然這樣為帖撒羅尼迦的信 徒禱告(帖前5︰23)。人因信基督在神面前得到成聖的地位,但這只是信徒成聖過程的開始,他 還沒有在實質上達到全然成聖的境界。
這就說明為什麼<新約>強調,信徒需要追求、操練聖潔。<新約>教導的成聖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 滿有活力,逐步進展的。故此,信徒必須追求聖潔(來12︰14)。但是人必須在重生之後,才可 能在聖潔這方面有長進(弗1︰4;腓3︰12)。
因此,對一個真正的基督徒來說,在神面前,因著你在基督裡,所以你已經擁有聖潔的地位,但與其 同時,你也必須靠著基督所賜的力量,努力追求過聖潔的生活。成聖的地位是神賜予你的,但成聖的 實際情況則在於你個人下的功夫。藉著基督,你在神面前的地位是聖潔的,藉著基督,你也才能在生 活中活出基督的形象來。人因信基督被稱為義,得到成聖的地位,但成聖之路則在於與基督同死、同 復活,也就是要不斷地操練「舊人死去,新人活過來。」(<海得堡要理問答>,問88)。神所要的 就是我們靠著恩典活出我們在原則上已經擁有的聖潔。換言之,就是生活要與蒙召的地位相稱。

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上帝因為基督坐在祂的右手邊而使基督升高

 

 

“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後來被接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可十六19)

 

"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祂從死裡復活,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弗一20)。

 

基督坐在上帝的右手邊是什麼意思呢?

 

上帝沒有真正的右手或左手,因為祂是靈,所以祂沒有身體,這裡是指一種來自屬君王之禮的一種隱喻。因為在當時君王習慣讓他所喜悅的人坐在他們的右手邊。所羅門王要求人在他的座位旁邊擺一張椅子給他的皇后母親,將她擺在他的右手邊(王上二19)。於是,基督照樣地坐在上帝的右手邊,是指在尊嚴和尊榮上與父上帝是最密切的人。基督的人性因為與上帝性聯合,現在坐在天上尊貴的寶座上,甚至接受天使的崇拜。

 

因基督的人性與神性在一個位格裡面的聯合,基督神性一切相對的屬性都賦予祂的人性。這並不是說,基督的人性被提升到與祂的神性相等的地位上,而是指基督的神性與基督人性的聯合﹔雖然基督的人性沒有變成神性,但卻極奇妙的被尊榮著。

 

基督作中保,充滿了一切的威嚴和尊榮,這超越了最高等的天使所能測透的。在祂的降卑中,祂屈尊到如此的卑微,甚至卑微到不可以再卑微了﹔而在祂的升高中,祂升高到無法再升高的極點。在祂復活的事上,祂高過了墳墓。在祂的升高中,祂遠較天上的星辰更高。

 

"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弗四10)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成為上帝的兒女之祝福

  在主耶穌基督裡面,我們領受豐富的祝福,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甚至於沒有享受到,在上帝裡面所給我們的祝福。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很有福氣的,但是他在福中他不知福,沒有支取這些的福氣,這是非常可惜的。

  [坦然無懼來到祂面前]

          我們成為祂的兒女,上帝也在其他方面祝福我們,我們看希伯來書,談到成為祂兒女的第一個祝福,希伯來書四章十六節:「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我們有權柄領受祂的祝福;當我們需要上帝話語應許時,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祂面前,尋來求上帝的幫助。

  約翰一書五章14節:「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

  我們是祂的兒女,不需懼怕的來到祂面前來祈求。可以存坦然無懼的心,來到上帝面前祈求,這是祂兒女的第一個祝福。

  [蒙上帝顧念與保護]

           第二個祝福,我們是屬於祂的兒女,上帝會保護我們、照顧我們、要顧念我們。

           馬太福音六章25-34節:「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 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是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經文告訴我們,上帝要祝福、保護、照顧祂的兒女,若野地的百合花祂都照顧,更何況是屬於祂的兒女?

           我們看彼得前書五章七節,上帝的恩典跟祝福,是蒙的祂保守與保護。『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

  上帝要我們把一切的憂慮卸給祂,我們往往會覺得這經文,是不是講得太理想化了,上帝要我們把全部的憂慮都卸給上帝,是否很多時候我們的憂慮,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上帝的顧念。當人更多體會到上帝的顧念時,相信他會把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因此彼得教導我們,上帝是保護我們的上帝,我們會享受到的那豐富的祝福。

     【上帝管教的祝福】

           第三個部分恩典祝福,是上帝不再懲罰我們的罪。但上帝會管教我們,因為我們是屬於祂的兒女。

  希伯來書十二章5-11節:「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祂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 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祂的管教是為我們的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這不是懲罰。因此,我們當享受上帝的引導,使我們不偏到別的道路,讓我們行在正路上,因為祂愛我們。

  【受聖靈為印記】

           第四個祝福,我們是被聖靈所印記。我們是被聖靈所印記的,我們就是在上帝能力的保護之下。

  哥林多後書一章22節:「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

  祂賜聖靈在我們心裡面作憑據,這「憑據」如同英文所說的,就是「押金」。如果我們要租或買一個房子,如果要先付押金,就是這個字的意思,代表說這個已屬於你的了。我們在祂保守之下,聖靈是祂所賜給我們的印記。

           以弗所書一章13節:「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以弗所書四章30節:「不要叫上帝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我們是屬於上帝,擁有聖靈的印記,我們要蒙祂的保守跟保護;因此在上帝面前,不但被稱義,收容成為祂的兒女罪得赦免,進一步的享受很多的祝福。

  第一個祝福就是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祂的施恩寶座面前,祂來祈求支取力量。第二、屬於祂兒女,享受到上帝的祝福與看顧。第三、很多時候上帝透過試煉,管教我們,但不是懲罰我們。第四、我們是被聖靈所印記的,這印記代表祂要保護我們,看顧我們,這是祂兒女所享受豐富的祝福。所以一個被稱義的人,的確是非常有福氣的一個人。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得榮耀

 

      得榮耀可算是得救最後的階段。救贖論(Soteriology)和末世論(Eschatalogy)在這裡重疊。畢竟,得榮耀已超過今世的範圍。得榮耀有多元的意義:它牽涉個別信徒和集體信徒在未日的境況;它牽涉信徒死而離世時靈命的完全化和信徒復活時身體的改變;它也牽涉整個被造世界的被贖。

  【得榮耀的意義】

      「榮耀」(Kabod)在舊約聖經中的原意指可覺察的屬性(perceptible attribute),「如光輝的發出」、「財富的展示」、「華麗的展現」。用在上帝身上的時候,不單指祂某一特殊屬性,卻指本性整體的偉大,形容最高級的尊榮,如「榮耀的王」(詩24:7-10)。上帝坐在寶座上,由天軍侍立服事時,祂的榮耀充滿全地(60:1-3),表示上帝榮光燦爛,威嚴可畏,令人身不由己地俯伏認罪(賽6:5)。

      「榮耀」(doxa)在新約聖經中,用以表達「光輝燦爛」(太19:28)、「威嚴」(太24:30)、「榮譽」(路13:13)、「權能」(約2:11)、「讚美」(約5:41,42)、「高舉」(約12:28)、「肯定」(約13:31),常常使用在基督與父神身上(多2:13;來1:3;啟1:6)。

     無論在舊約或新約聖經中,有分於上帝的榮耀是信終極的盼望和目標(詩73:24;羅8:18;林後4:17;2:10;彼前5:10)。

  【信徒得榮耀】

    得榮耀是得救的未來面,乃保證給受聖靈印記者的福氣(弗1;13,14),重生蒙保守的信徒必能得著的末世救恩。

  1.證實信徒稱義的實在:他相信時已得罪蒙赦免被上帝接納(稱義),免去上帝的忿怒(末日審判)的應許(羅5:9),但這應許要到榮耀見主面的時候才兌現。得榮耀證實他稱義的實在,信徒終於蒙上帝納入天家(太25:34)。

  2.信徒的德性與靈性的完全化:主必堅固信徒到底,叫他們於基督再臨的日子,在祂面前無可責備(林前1:8),無瑕無疵,歡歡喜喜站在上帝榮耀之前(猶24)。得榮耀使信徒的德性與靈性成為無瑕無疵。畢竟,只有無可責備的人才配站在至善完美的上帝面前。

  3.信徒獲得透徹的知識:信徒在主前憑信心接受的許多奧秘,原來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所知道的有限,到他得榮耀的時候就要面對面,「全知道」了(林前13:12),現世的奧秘變一清二楚,不再是奧秘了。不但是奧秘全知道,在主再臨的時候,得榮耀的基督徒「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一3:2),對主本身能獲得充分的知識。

  4.身體得榮耀: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之時,基督徒將「身體得贖」(羅8:23),「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1),可見榮耀的不只是靈魂,也包括身體在裡面。榮耀的身體與主復活的榮耀相似,超越三次杬的束縛。

  【萬物得榮耀】

    人是被造的一部分,因此他的墮落難免連累被造的其他部分(創3:17,18),如今人類還肆無忌憚地以工業污染,原始林的開發,殘殺稀有動物等來破壞上帝所創造生態的平衡。

    然而,保羅說受造之物雖服在虛空之下一同歎息勞苦,卻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般的榮耀(羅8:20-22)。舊的天地注定成為過去,在新天新地裡,萬物被造的目的終必達成,上帝永遠的計劃必將實現(啟21:1-5)。聖徒不但必蒙保守而堅忍到底,也終必與被贖萬有一同得榮耀。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預定論帶給人驕傲和沾沾自喜的心態嗎

 

  的確,聖經的教導有時會帶給人這樣的誤會。在蘇格蘭詩人賓洛柏(Robert Burns)的時代,預定論偶而會被傳講得、或被理解得與人的倫理道德責任毫不相干。賓洛柏在聖威利的禱文(Holy Willie's Prayer)中記述了這種信息所帶來的不幸後果,他所用的措詞,沒有哪個基督徒讀了會不痛心的。有人聽到聖威利這樣禱告:

   啊,高居在天上寶座的父,這都是你所喜悅的事,接一人進天家,送十人入地府,

  啊,全為彰顯你榮耀之故!世人得救或沉淪,不因己身奸或純。

   每個蘇格蘭的小朋友都知道,這個禱文接下來把威利視為被選上的人,然後例舉出他自己的一些罪孽,而照聖經而言,有這些罪行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說自己已經有了得救的確據。威利對預定論的曲解,在於他以為既然自己是蒙揀選的人,一切都無所謂了:現今世代我是誰,何以如此被高舉!

   這話正反映出他自我恭賀、傲慢自大的心態。

   這是對聖經教導的錯誤理解,我們在聖經中也看到犯同樣錯誤的例子。猶太人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在這裡。但是對上帝的揀選有真正瞭解的人只會變得更謙卑,因為它鄭重地告訴了我們,我們人對自己的救恩毫無功勞。因此,當人對上帝的揀選有了正確的認識,詩詞還是會有的,只是內中是會充滿了謙卑的語氣:

   主啊,不是我選擇了你,只因這原非我願意,若非你主動揀選了我,我如今仍然拒絕你。

  主啊,我滿身污穢多罪尤,你潔我、淨我、使我自由,從亙古你已命定我,叫我生命氣息為你存留。

  啊,是你主權的憐憫向我呼召,也是你恩惠的大愛開我心竅,世俗一切思慮困擾,只能遮蔽屬天榮耀。

  如今我心捨你其誰?豐富恩慈極其慕垂。若我心愛你因這識見,一定是因你愛我在先。   --康德爾(JosiahCorder)

為罪自責的目的是什麼?

  聖靈之所以責備我們,為的是要領我們歸向基督。悔罪只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得以認識自己在上帝面前的光景,從而投向十字架的恩典和憐憫中。悔罪一定會給信徒帶來兩個特徵:

   1.叫我們謙卑 

  當保羅論到罪人在上帝面前無可推諉時(羅1:18-3:20),他要表達的就是這種謙卑下來的態度。到時,所有的人都將啞口無言,整個世界都知道自己有罪了。這種經歷一直存留在人心裡。在上帝的寶座前無言以對是一件難忘的經驗。每一次我們跟人交談時,都會流露出我們這曾經有過的經驗。

   2.叫我們感恩  

 我們的需要有多大,對上帝恩惠的領受就有多深;我透過悔罪對自己的光景瞭解得越清楚,上帝向我們所施的恩就顯得越突出。感恩的心在悔罪的搖籃裡最能生長得好,就好像有一些夏天開花的植物,它們的種子是必須先埋在冬天的土壤裡的。 

  環境無論是對肉身嬰孩的誕生,還是屬靈生命的誕生,是同等重要的。上帝知道祂要將我們培育成怎樣的人,因此祂就讓我們經歷不同的罪責。有的人,好像聽 彼得講道的那些人一樣,受責片刻就行了;有的人,像保羅,也許需要受責數天;還有些人則要渡過一段漫長的心靈黑夜,像本仁約翰、馬丁路得那樣。這些的分別,是由上帝來決定的。我們可以做的是,不管我們心中的罪責有多大或多小,我們都需要來到主跟前,完全信靠祂,唯獨信靠祂,以祂為救主。當「我需要主」這 個意念在我們裡面不斷加強時,我們就自然能學會過一種向上帝衷心感恩、完全順服的生活了。

    馬丁路得之詩歌【我靈向主呼求】

  我靈深處感罪疚,向你呈述我苦愁,求主施恩側耳聽,聽我衷心的祈求。

   主若不以慈面迎,察驗罪孽不徇情,隱罪顯惡一一數,主前誰能不顫驚?

   我罪如山重難挪,我主恩惠掩蓋過,主施恩手供我需,我罪越重恩越多。

   主耶穌,好牧人,以色列民祂羊群,常引導,時看顧,終必贖其脫罪污。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人該怎樣盡信基督的本份

 

信基督是我們應盡的本份。神命令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現在我要告訴你,你當怎樣盡這本份:即你不可草率,或不 加思索,或無知地信耶穌基督。許多人這樣騙自己,他們馬上下決心來信基督,但對福音一無所知。下列的知識對於你信基督是絕對必要的:

你必須明白自己生來是悖逆神的人,並且這本性產生了無數違背神的行為、言語和思想。你也要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上犯下了許多實際的罪,比如撒謊、貪心、嫉妒等。

你必須知道,神向眾罪人發怒,包括你在} 。你要意識到,神抵擋你是因為你邪惡的本性,也因你具體的罪。當神在聖經上指責某種罪時,你該知道神是在向你說話。

你 也必須知道,你無法憑自己與神相和,也無法靠自己脫離個人你的困境,因你的一切善都如污穢的衣服(以賽亞書64:6)。甚至連祈禱、賙濟窮人等都不能蒙神 的悅納–原因是,它們沒有出於一顆新造的心,一顆愛神的心,也不是為了榮耀神而行的。你的"祭物是可憎的"(箴言21:27)。

你必須明白,自己本身完全缺乏對神的愛,對神的敬畏,對己罪的敬虔憂傷,尤其是對耶穌基督完全沒有信心。若不明白這些事情,你便永不會將自己的罪擔帶到主耶穌基督的面前,而是將之擱到別的地方。

那麼,你不但需要明白這一切的事情,也要將它們掛在心上。你必須感覺到它們的份量。你也必須視其為真實而嚴肅的事實–你必須更迫切地重視這些嚴肅的真理,勝過其它所有的事情。沒有什麼比這些事情更重要了。

而且,如果你確實認真地思考這些事實,結果將是:

你會全心尋求得救。你會"先求他的國"(馬太福音6:33)。你會時常思想一件事:怎樣與神相和,怎樣從罪中得救,怎樣得赦免。如果這對你來說不是最為重要的事,那麼你怎能說自己認識了神、明白了罪或神對罪永遠震怒的任何知識呢?

你會因自己的罪恨惡自己,並因此而心碎。當你明白罪已 了自己時,你就一定憎恨自己。

你因自己的艱難困境,就一定會急迫地解脫罪,因為你意識到跟神相和比任何別的事更為重要。你知道你自己必禪逃往安全之地,決不敢遲延!

欲 信基督的人也必須明白和堅信脫離神忿怒的唯一途徑﹔你需要聖靈指示你,神已經設立耶穌基督拯救可憐、失喪的人﹔只有基督的義才能滿足神律法的公義要求,並且這義為凡信他的人獲得赦免和永生。耶堵基督,無罪的一位,替代了罪人遭受神的刑罰,擔當了神對你 們罪人的忿怒。從而,神的律法得以滿足,他的公義也得以高舉。耶穌為罪人已擔當了神對罪的忿怒。借此,耶穌基督為所有信靠他的人獲得了赦免及與神的和睦。

你也必禪明白,神願意藉著耶穌基督與罪人和好。事實上,正如我們所見,神命令人信主耶穌基督。"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約翰一書3:23)。你不可質問神是否願意接納所有真誠來信耶穌基督的人。

同時,你必須明白,凡想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必需遠離罪惡,斷絕犯罪(哥林多後書6:14-16)。你不可再念慕罪。

我不是說,所有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在一樣的程度上明白和經歷以上的一切,我而是說,凡真正相信耶穌的人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明白和經歷這些事。

但是,以正確的方式來信耶穌不但意味著知道某些真理並認真地思考過它們,也意味著明白:

信耶穌是個人的事。你必須自己去做。哈巴谷書2:4說,"義人因信得生"。成為教會的一名成員,受洗或有基督徒的父母都救不了你。除非一個人親自信耶穌基督,否則他不能得救。

這信必須真實無偽,是發自心底的,"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羅馬書10:10)。這不僅僅是大腦裡的一種思想,信必須是誠懇的,專心的。

這信也必須是合理的,即人必須憑著真知識和智慧信基督。你必須按照聖經所啟示的福音相信耶穌,不可按自己所想像的"福音"信靠他。我的意思也是說,你不當因受到感動而信基督,而應該藉著理性很平靜地信。 這信必須是充滿決心的,即你必須下決心尋求靠近基督,到他裡面安息。不容任何事情耽誤或攔阻你。你會努力地追求歸信基督,若不能從門口進去,你就會拆房頂(馬可福音2:4)。為了信基督,你會不怕 面子,作世人看為是愚昧的事(路加福音19章)。

當你確實來信基督時,就必然會有一些實在的果效。

首先,你必定與神享有聯合。正如丈夫和妻子的聯合,頭和肢體不是獨立的,而是屬一體,同樣所有歸信基督的人都與他合而為一,"因我們是他身上的肢體"(以 弗所書5:30)。哦,這是多麼奇妙的聯合啊!這聯合的結果包括:a、主和他的子民永不會彼此相恨。基督保養和顧惜他的教會(以弗所書5:29)﹔信徒因 犯罪而使他不悅,需要受他的責備和管教,但是主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叫他們得益。對信徒來說,他所愛慕的就是神(詩篇73:25-26)。b、主和他的子民 享有彼此體恤的關係。主與他子民的苦難有分(以賽亞書63:9)。他看顧我們,體恤我們,關心我們(希伯來書4:15)。對信徒來說,他們為聖殿焦急,掛 慮(詩篇69:9)。可見,因為主與他百姓的聯合,他們享有一種 秘的團契。

第二,你必定與神享有毫不猶豫的相交,其結果包括:

a、神是你的神,而你則是 他的子民。你全部屬於他。

b、神的一切也屬於你。他的話、他的應許、天上的一切福氣等都是你的(哥林多前書3:21-23)。而你所擁有的一切也都屬於神 ﹔你的妻子、孩子、財物等都是神的。

c、你與神享有緊密的關係。你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他的寶座前(希伯來書4:16),求告他的恩惠和憐憫。你也可以向神 敞開心懷(撒母耳記上1:15),向他傾吐自己一切的秘密、憂愁和懼怕,而不必擔心神會不會垂聽。

d、你可以天天接近神,藉著耶穌基督求神赦免你的罪,賜 下祝福和平安(使徒行傳5:31﹔約翰一書2:1)。

e、你亦可以每天將一切今生和屬靈的憂慮交給神,因為神顧念你(馬太福音6:30-32﹔彼得前書 5:7)。

你也想對神說話,向他敞開心懷,每天藉著耶穌基督尋求他的赦免和平安。你將整個一生都託付給神,因為他看顧你﹔你不但為自己,也樂意為人求從神而來的祝福。

可見,信主耶穌基督的結果很奇妙。你有沒有誠懇地信他呢?神也因此而得尊榮,因為凡按神所定意的方式尋求救恩的人都彰顯福音的目的和計畫。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希望神學

         希望神學  ,  希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 ,

希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

 

   希望是60年代神學界一個重要的主題,與拉丁美洲及東南亞的解放神學有密切的關係。它先是由幾個德國的哲學家和神學家開始;東南亞的神學家則根據他們的理論,再結合當地被各種勢力剝削的情況,重新解釋聖經中與末世論有關的經文,而使之成為一種具政治及社會意義的神學。

  希望神學強調基督的復活說明現有一切秩序不是必然的,祂既復活了,就應許現有的秩序要被改變過來。基督徒正是這種希望的見證人,教會對人手所建立的國度,及其上種種的不義和邪惡,不應緘默不言;她既有基督的復活走在前頭,就知道她也要復活,並且要使今天一切活在沒指望和受壓迫的人,同得復活的盼望。但這盼望既不是純屬來世,也非純屬個人,希望要有內容,它必須是今世的和與群體共享的,也即是能幫助人改變現況的。

  希望神學的神學家,例如,莫特曼、潘寧博,和默茨,均是從德國馬克斯主義哲學家布洛霍(Ernst Bloch)取得靈感的。

  希望神學一個重要的課題是神的國度看為一個「烏托邦」,也是希望之精義所在。在現實世界,人們常受世界的壓迫,因此一直希望能勝過它,但無論怎樣努力,人們仍然失敗。在烏托邦,這種失敗感終於成為過去,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主、客體終於復歸為一,不再存在著矛盾與抗爭──這是一種彌賽亞式的希望。這上帝的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度,人成為「上帝兒女的國度」;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不再存在著壓迫與剝削,主體與客體聯合起來。

  【莫特曼的希望神學】

  莫特曼算是廿世紀最著名的希望神學家。他立意要使基督教信仰越過歐洲傳統(希臘哲學)的精神,邁向一個革新的局面。

  1. 新希望觀:

  希臘人的希望觀是一種不可知的,是悲觀的。與此相反的是聖經的希望觀。聖經總是從上帝的應許來描述將來,因此將來總是美好的。

  希望的根基有兩方面︰

  a. 上帝釋放為奴的以色列人;

  b.基督藉十字架和復活勝過死亡。

  希望的目標則是上帝要更新天與地,永遠與人同在。在舊約,所有地上的恩福,均是上帝在將來賜福的先影。在新約,耶穌基督的福音,是本於祂第一次來為人成就的救贖,也指祂第二次來更新萬物,包括人與世界在內。

  由此可見,新舊兩約所描述的希望,與教外的盼望是不一樣的︰人的希望不是把現在投射進可期待的將來,它乃是等待應許給他之將來本身,這種將來已然在現在開始,這就是上帝的將來。

  2. 希望是行動:

  莫特曼認為,昔日神學界所解釋的將來若不是不存在,就是不足夠。他指出教父學不重視希望這課題。奧古斯丁則把希望個人化,這與他過度強調個人與神之關係的神學有關,結果希望成了他世的福樂。

  新約聖經論到末世的經文,全被千禧年觀吸收進去,到了阿奎那希望是與信和愛同列為超自然的信德,然而即使這樣,希望的地位仍受忽視。路德曾嚴厲地指出這種缺欠,但因為他全力發展因信稱義的教義,希望則被信心掩蓋,也變成了個人的問題,對天國的盼望又是被忽略了。莫特曼在《希望神學》(Theology of Hope, 1964)中,是藉將來的盼望,來把整個基督教信仰與行動結合起來。

  3. 新的末世論:

  莫特曼末世論的上帝,是一個走在人的前頭,卻又關心人之疾苦的上帝;祂走在人的前頭,是表明現在的狀況不是理所當然的。剛好相反,祂兒子的復活與應許再來,說明現今的一切必須被改變;祂再來更新萬物。從今以後,上帝、世界(社會現況)和人,均需從上帝的應許來了解;因此,末世論成了神學的基礎和核心,而希望則成了人存在的意義所在,這是莫特曼重釋聖經的關鍵。

  他看以色列出埃及是人類進程的模式;以色列人整個命運,只能從上帝的應許來看才有意義。在耶穌基督內,上帝將來的國度變成了現在的實體,祂的復活是萬物要被更新的初熟果子,包括人的命運在內。教會不再是個內向的群體,乃是一個有盼望,並活出人類整個盼望之群體。教會有責任向一切不義的建制和組織發出譴責之聲,敢於反抗不義就成了受壓制之人的盼望,這是教會的神聖使命。

  【批判】

  無可否認,希望神學使基督教教義有了一個新發展的空間,使末世論成了神學的基礎和核心。像其他模式的解放神學,它要教會正視自己的社會和今世的責任,使信仰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但是,怎樣叫教外人也能接受耶穌基督的再來即是一個大問題。

  另外,以末世論作一切神學的基礎及核心,也即是以將來的角度來解釋整個基督教信仰,這個理想是有一定的困難;例如,我們怎樣從這角度忠實地解釋聖經的創造論和人的墮落呢?而聖經的末世論不僅提及一片詳和的前景,它也論到嚴厲的審判與定罪,聖經在這方面的教導,也可以在希望神學找到它的位置嗎?把太多盼望放在將來,我們不知道希望神學還能否嚴肅地面對人和上帝的現在。例如,神學會否只成為指向將來的一個記號,失卻它今世的意義(除了鼓勵信徒對抗不義的制度之外)?

  另外,罪(十字架)的問題對人和社會,一直是基督教的尷尬問題,它要所有人嚴肅面對。罪的問題在希望神學卻找不到足夠的空間去發展。

 

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柏拉圖(Plato, 主前427.347年)影響神學家之思想

 

      有許多柏拉圖的思想觀念是與基督教思想有關係。

      在世界觀方面,柏拉圖主張有一個二元的世界,即觀念世界和現象世界,這是柏拉圖著名的「概念論」。唯一真正的世界是觀念世界。經常改變的現象世界,本來就不存在,只有在它享有觀念世界時,才能獲得真正的形質。唯有觀念世界才是良善的世界。這個良善的、觀念的世界之終絕,便是神。

      柏拉圖也認為神是良善的(God is the Good),是一切良善、有益之事的根源。神不可能是邪惡之因。我們遭遇困苦,須從人這一方面來尋找困苦之原因。神是永不改變的、完全良善的、完全榮美的、特優的。如果神有任何改變,衪就是一位低劣的神。柏拉圖稱呼神爲「創造者」和「造物主」(demiurge)。神依照一種永遠的型態,創造這個宇宙。

      關於救贖的看法,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先存在于觀念世界,並且已經在那裏犯了罪。爲了贖罪與潔淨的緣故,靈魂就被差送到現象世界來,並且與身體聯合。靈魂的任務,就是要脫離這像監牢的身體,並且使這身體因著靈魂的善行,再回到那純靈的世界。這就使靈魂和身體同時得救了。

      一個人要怎樣作成救贖的功夫呢?柏拉圖說要完成自我救贖的方法有兩個:

  (1)以神爲中心,默念神(就是對神的知識)更多。

  (2)實行一種神秘的禁欲主義,時常潔淨自己。

      柏拉圖繼續解釋靈魂的存在。認為人先存的靈魂屬於觀念世界,是永生不朽的。這靈魂是非物質的、是有活力的。柏拉圖曾引用蘇格拉底的遺言說:「我深信會有復活的事,死人的靈魂是存在的,良善靈魂比邪惡靈魂得到更好的結局……你們抓住我,可以把我活埋……我要說,你們只能埋葬我的身體而已。」

  藉著概念論的思想,柏拉圖對來世有清楚的論說。他認為凡救贖自己靈魂的,就有永遠良善和永遠榮美的後果。惡人將受未來的刑罰。惡人連續遭受幾個時期的刑罰後,就可免去刑罰。這觀念成爲後來中世紀天主教煉獄教義的源頭。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代贖是從聖經來的真理

 

      探討有關基督的代贖工作的正確意義只有一個資料來源,這就是聖經。辨明我們的釋經和教義公式只有一準則(norm),這準則也是聖經。不效忠這獨一準則的試探常威脅我們。試探的狡猾與看似合理莫過於以人類經驗去解釋代贖,並以經驗為準則。試探常以掩飾的姿態出現,企圖將主的受苦和至死的順服解至更近乎人的經驗及成就亦是同一傾向。我們貶低了基督代贖工作的意義,又剝奪了其獨特別出的榮耀。這是徹頭徹尾的邪惡。榮耀的主、道成肉身的神子單獨擔當成就的工作,究竟是什麼人的經驗可能產生的呢?

      基督滿足了公義的要求:「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五十三6)

      祂成為罪、又成為咒詛。祂擔當了我們的罪、擔當了未赦之罪的一切咒詛,並止息了咒詛。客西馬尼和各各他所反映的就是如此的豐功壯舉。人若將它解釋為近乎人的經驗,就顯露心思與基督教的根本道理格格不入。榮耀的主、道成肉身的神子、神人合一飲永在的父所賜祂那苦痛難以形容的杯。這是上帝在人的性情中被上帝離棄。發自受咒詛十字架上的呼求相等於棄絕,就是罪的工價。棄絕的忍受是替代的,祂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沒有別的東西可與之比擬。祂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而在芸芸眾生中無人分擔祂的痛苦。

      父並沒有愛惜祂自己的兒子,也完全沒有吝不達成正直之公義所命定的要求。子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廿二42)

      這正是聖子順從的暗湧。但為何如此?是為了使不屈不撓的愛,可以藉救贖全然實現其計劃的宗旨,這救贖是用代價和能力達成的。各各他的精神是永恆的愛,而各各他的基礎是永恆的公義。這些均表彰同樣的愛。這愛以永恆的保障護繞著上帝的子民。

      「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八32)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刀劍麼?」(羅八35)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羅八38, 39)

      這就是一個完全的代贖所獲的保障,這保障是因代贖的完全性而有的。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基督的再來

 

         父上帝為我們豫備的救恩,是藉著主耶穌為我們成功救贖,然後由聖靈來作成在我們身上。我們在上帝面前的難處已經解決了;人的靈復活了;我們已重生有永生,得稱為上帝的兒女了;因著操練敬虔,操練把心思放在靈上,心思也得更新而變化,逐漸模成兒子的模樣。雖然如此,尚有些問題是有待基督的再來才能解決。當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就能享受上帝完全的救恩。

     一   、生活環境有待改變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十六33)。

      「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勞苦,直到如今。不但如此,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羅八22~23)。

         基督徒雖然蒙恩得救,重生得著永生,在基督裏面有平安(約十六33),也可以隨從靈而行,求主保守我們,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惡者(太六13);但我們的肉身事實上還活在這受了咒詛之地(創三17~18),就是有敗壞的轄制(羅八21)之今世,難免有苦難、眼淚、和歎息。我們不僅需要「永生」,還需要有一個「永生的領域」叫我們過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二十一4),沒有相殘,而是平安、喜樂、和睦相處(參照賽十一6~9)的生活。這個問題必須等待基督再來的時候才能解決,才能享受完全的救恩。

     二、身體需要得贖

      「我們. . .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八23)。

      「祂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

    「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 .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林前十五52~54)。

       我們的身體是受過罪的玷污和摧殘的舊造身體;無論如何操練、保養、顧惜,都無法避免它機能的衰退、衰老、生病、痛苦、和死亡。所以基督徒目前只能裏面像祂,但是外面還是卑賤、必朽壞的身體,再得贖之前並不像祂那榮耀的形狀。我們只在裏面的生命上得兒子的名分,在外面的樣式上無法讓人看出上帝兒子的名分。所以當基督再來,顯現的時候,我們必要像祂(約壹三2),是指著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說的。讓人一看就知道,我們是上帝的兒子,所以身體的得贖,就是「得著兒子的名分」。今天「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只應驗在主耶穌一人身上。但是基督再來的時候,就要應驗在我們眾人身上。

     三、進榮耀裏

      「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來二10)。

    「與祂(基督)一同顯現在榮耀裏」(西三4;羅八17~19)。

       基督是榮耀。今天基督住在我們裏面,使我們有榮耀。祂在我們裏面告訴我們,有一天祂還要再來,領我們進榮耀裏去;所以基督在我們裏面成了榮耀的盼望(西一27)。

  當祂再來的時候,我們不祇有榮耀的生命,更是整個人被領進榮耀裏去。千年國度,或是新天新地是永生的領域,或說是榮耀的領域。但是千年國度屬天的部分,或是聖城新耶路撒冷,是永生的本體,或說是榮耀的本體。

  啟示錄第二十一章所描寫的情形,說出今天有永生的人,將來都要進入永生的本體,就是上帝的裏面。在上帝裏面就是在榮耀裏。那時的一般百姓、列國要在城的光裏行走(啟二十一24)。他們是在榮耀的領域,但不若信徒是在榮耀裏,在榮耀的本體裏。所有上帝的兒女都要在「聖城新耶路撒冷裏」,就是在「榮耀裏」。上帝是我們的居所,我們也是上帝的居所。太榮耀了!

  我們是「上帝的兒子」,又住在「上帝裏」,夠榮耀了。我們還需求甚麼,也不必像有些人,急著為自己的身分作甚麼宣告。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壹三2)。這個救恩是基督再來時為我們成就的。

     四   、完全的認識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林前十三9~12)。

         今天雖然有「聖經」,有「真理的聖靈」,教導我們認識上帝,但是正如使徒保羅所說的,「所知道的有限」,「糢糊不清」。若是,曾經被提到第三層天上去,也被提到樂園裏,聽見隱祕的言語的使徒保羅(林後十二2~4),深知基督奧祕(弗三4)的他,尚且如此說,我們更是有限了,豈能說,我們對聖經的認識,已經是如「水晶般那樣透亮,那麼清楚透明」。感謝上帝,有一天基督再來,領我們進榮耀裏去,我們就要面對面了,連水晶般的遮蔽也會完全消逝,對上帝得著完全的認識。

     五   、拯救信徒

      「將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來九28)。

         基督第一次來的時候,已經拯救我們脫離罪的轄制,祂的再來是為拯救我們脫離世上的苦難,脫離身體所受的敗壞的轄制,得著靈魂的救恩(來十39;太十六25)。凡是操練敬虔的人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不祇身體受苦,我們的靈魂也要受苦。但那日當我們得著公義的獎賞的時候,我們的受苦,我們的眼淚,會轉成為喜樂的冠冕(帖前二19;腓四1)。

     六   、死人復活而被提,活著的也要被提

      (一)更美的復活

  『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原文是贖),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來伯來書十一章35節)

  『我又看見幾個寶座,也有坐在上面的,並有審判的權柄賜給他們。我又看見那些因為給耶穌作見證,並為上帝之道被斬者的靈魂,和那沒有拜過獸與獸像,也沒有在額上和手上受過他印記之人的靈魂,他們都復活了,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這是頭一次的復活。(其餘的死人還沒有復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在頭一次復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啟示錄20章4-6節)

      (二)活著的人也要被提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上帝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6-17節)。

      1.  初熟的果子被提

  『我又觀看,見羔羊站在錫安山,同他又有十四萬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寫在額上。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像眾水的聲音和大雷的聲音,並且我所聽見的好像彈琴的所彈的琴聲。他們在寶座前,並在四活物和眾長老前唱歌,彷彿是新歌;除了從地上買來的那十四萬四千人以外,沒有人能學這歌。這些人未曾沾染婦女,他們原是童身。羔羊無論往哪裏去,他們都跟隨他。他們是從人間買來的,作初熟的果子歸與上帝和羔羊。在他們口中察不出謊言來;他們是沒有瑕疵的。』(啟示錄十四章1~5節)

      2.  得勝者被提

  『我看見彷彿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攙雜。又看見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牠名字數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著上帝的琴,唱上帝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主上帝─全能者啊,你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或譯:國)之王啊,你的道途義哉!誠哉!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因為獨有你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啟示錄十五章2~4節)

      3.  成熟了的聖徒被提

  『我又觀看,見有一片白雲,雲上坐著一位好像人子,頭上戴著金冠冕,手裏拿著快鐮刀。又有一位天使從殿中出來,向那坐在雲上的大聲喊著說:「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那坐在雲上的,就把鐮刀扔在地上,地上的莊稼就被收割了。』(啟示錄十四章14~16節)

  凡是有分於頭一次復活,或是有分於活著被提的,都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上帝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

  

福音派教會做神學的技巧

 

  愛立生定義說「神學是一個操練,其主要基礎是按著聖經的經文,針對一個普遍的文化,根據當時的語言,面對時代的生活需要,提供一個整合的基督教信仰教義。」

  可見福音派神學是聖經化、系統性、針對當時的文化和時代需要、也是應用性的。以下是愛立生“做神學”的九個技巧:

  一. 收集自聖經中的資料(Collection of biblical materials):把關於一個論題的有關經文的收集和分析,這是第一步。

  二. 統合聖經的資料(Unification of biblical materials):希望從經文的收集中找出一個統一的主題(common theme),盡量避免牽強的結論(avoid forced harmonization)。

  三. 提出經文的清澈答案(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biblical teachings):必須把一個經文的意思以清澈和明瞭的語言講解出來。

  四. 提出過去的看法(examination of historical treatments):承認我們並不是第一個討論這問題,參考過去的看法幫助我們提出正確的問題。也不怕面對一些新派或批判性的意見,如果這些新派思想過份憑人意臆測的話,也給與適當的批評和指責。

  五. 確定一個教義的原粹(identificat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doctrine):承認許多聖經真理是有其原本的文化背景。例如,把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分辨出來,找出其真理原則,然後按今日的情況應用。

  六. 參考聖經以外的資料(illumination from sources beyond the Bible):承認上帝在聖經中有特殊啟示,也在自然界(哲學及科學)中有普遍的啟示。或者這些聖經以外的資料可提供一些解釋的亮光。這裡讓我們看見真正的福音派學者是不怕任何學術性的研究,只是常要適可而止,不投入去作太多的“無休止的辯論”或“似是而非的學問”,堅持學術討論目的是說明真理(真理是越辯越明的),造就更多信徒。

 

七. 針對時代處境的表達(contemporary expression of the doctrine):說明一個神學家不只是要認識聖經的真理,也要知道如何在一個時代處境中把真理傳達或表達(communicate/expression)出來。

  八. 發展出一個中心主題(development of a central interpretive motif):承認聖經或神學思想是互相連貫的(coherent),當一個中心主題被發展出來後,讓其他題目更容易與這個中心主題連貫或互通。

  九. 為一個論題定位(stratification of the topics):這是一個把主題和副題定位的功夫,使各論題找到其位置。例如,基督再來和被提這兩個論題,確定基督再來應該比被提重要,因此把被提這論題擺在基督再來的這論題之下討論。

     

天主教之論羅馬教皇的教訓不能錯誤

    所以我們既信實地遵守從基督教開始以來的遺傳,以求榮耀我們的救主天主,提高天主教的地位,拯救基督徒,我們便在經過聖議會批準之後我們教訓人,並規定那為天主所啟示的教義如下︰當羅馬教皇在宗座(ex cathedra)發言時,即他在作一切基督徒牧者和師尊地位上,憑著他那使徒的至高權威,規定普世教會所奉關於信仰和道德的教理時,靠著上帝在蒙福的彼得裡面所應許給他的幫助,賦有不能錯誤之權,這權是神聖的救贖主定意贖給教會的,好使它能以規定關於信仰或道德的教理;所以羅馬教皇的這種規定原是不能改變的,並且不是由於教會同意而有的。

    但若有人——願天主阻止——擅自反對此規定,那人是被咒詛的。

2022年9月3日 星期六

聖靈的一般工作

 

由於基督所作成的大工,他為罪人開通了一條救恩之路,因基督為我們作了代表而與神有了交通,因之永生與救恩的祝福可以臨到我們。接著我們自然地就是要討論基督所作成的救贖工作,由於聖靈的運行而成就在罪人的內心與生活中。為了要使聖靈運行之工更為明顯,我們先要簡略地在此提到聖靈工作的一般運行。

一、聖靈在自然界中的一般運行

我們必須特別注意,若要認識聖靈特殊的運行,必須先認識聖靈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一般人的生活中運行的背景。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本質上,卻是大相逕庭。在自然的範圍中,聖靈賜人生命,即有機體的生命,並賜下智慧、德性,在各種變遷之中,又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同時又引導人的道路,達到人生的終點。這些也是聖靈在屬靈的範圍中,或說恩惠與救贖的範圍中所行的一切。他在基督裡使人有新生命,引導人在生命上長大,使他們結出屬靈的善果來,並帶領他們進入永遠的榮耀。然而兩者之間也有本質上的分別。聖靈一般的運行是包含在人生的自然秩序中,真正的基礎是出於神首先對於物質世界的創造,使人生或自然萬物有所發展以致於結束。然而聖靈的特殊運行,只在聖徒的生命中執行,而且也為人帶來了一種新的秩序,這種萬事的新秩序,是在自然界中的創造之中所沒有的,乃是在基督裡彰顯出來,是出於神的恩惠。然而若無聖靈的一般運行,就不可能找到聖靈之工特殊運行的範圍。

二、普通恩典

在聖靈一般運行的效果中,普通恩典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1、普通恩典的描述

在神自己的本性中所含有的恩典,並不分普通的,或特殊的,只有神在自然中執行恩典之時,或在自然以及人生中運行所產生的果效上,才有所分別。當我們提到普通恩典時,我們總是想到以下兩點︰(1)即聖靈在一般的事上運行,因此,他雖沒有叫人的內心更新,卻對於人的道德有所影響,使罪惡得以制止,並在社會上維持秩序,同時人間的公義得以伸張;(2)神所賜的這些一般的福氣,是為萬人的,目的是要達到神的心意,因他本為善。阿民念派的人認為這種普通恩典,可以助人獲得屬靈的功效與善果,會叫人衷心悔改並來歸向神;甚至於會激勵人因信來接受基督;除非人頑強地拒絕普通恩典之運行,不然至終一定能達到這種目的。可是這並不是聖經的教訓。普通恩典並不能叫罪人結出善果,也不會叫他生出信心與悔改而歸向神。普通恩典不能除去人類全然敗壞的本性,也不能帶領他們達到屬靈的更新。下面三點乃是指出普通恩典與特殊恩典的區別︰(1)普通恩典不能叫人的靈性得以更新改變,特殊恩典才能;(2)普通恩典乃是以理性與道德的方法運行,使人可以接受真理,叫人的意志有正確的動機,投合人類自然的欲願;可是特殊恩典卻是以屬靈與創造的方法運行;使人的本性完全更新,並結出屬靈的果子來;(3)普通恩典可能為人所拒絕,而且時常被人抗拒;特殊恩典卻無法拒絕,因之一定能使人得到改變而甘願接受遵行。

2、普通恩典以及基督救贖之工

由於基督的贖罪大工,他為人賺得了特殊恩典的祝福。他是否也因著替死獻上,使神恩中的普通福氣,臨到全人類,因此也臨到不肯悔改以及被遺棄的人呢?假使基督並沒有使普通恩典普及,那末神向那些不肯接受基督,以及未在他的義上有分的人,所顯的恩典與憐憫的合法基礎又是什麼呢?可是這種合法基礎並不一定是必須的,基於以下數點事實︰(1)普通恩典不能除去定罪人的罪孽,因之也不能赦免人的罪;(2)普通恩典不能消除定罪的判決,只能將執刑延緩。神為何讓普通恩典的福氣臨及全人類?我們只能說這是神的美意,他喜歡延遲他向罪人所發的忿怒。這不一定是說基督為不肯悔改與被遺棄者賺得這些福氣,只不過是說由於基督之死,為全人類得到那重大的恩益,並在這些恩益中,那些不信者、不肯悔改者與被遺棄者也可以分享。當然,這些一般性的福氣是間接由基督救贖之工的結果而來,不但為神所預知,而且也為神所計畫,成為全人類的祝福。

3、普通恩典實施的方式

(1)神的啟示之光

這個方式是最基本的,因為沒有這一點,其餘的都不可能,也即無效。我們這裡所說的光照,乃是指神在自然中一般的啟示,這個自然的啟示能光照人心,並引導屬血氣之人的良心。然而普通恩典的實施有時也與神特殊啟示之光發生有限度的關係。

(2)政治

我們的比利時信經(Belgic Confession)教訓說︰神親自設立政治,為的是要制止邪惡的傾向和“人的放蕩”,同時也要鼓勵人間的“美德與善行”。

(3)輿論

神在自然中所啟迪之光,尤其是有特殊啟示之光加強其效果;這種光照也能形成一種輿論以配合神的律。這種輿論對於人的行為有極大的影響,因為人人都會視公眾的意見而行事。

(4)神的賞罰

神懲罰人的惡行,不但是在將來,而且今生也會有惡報;但是人若順著律法行事,神也會報賞。神的懲罰有制裁的效果,而他的賞賜乃是一種激勵。由於神的報賞,世間的德行才受到鼓勵。

4、普通恩典的效果

(1)阻止審判的執行

由於普通恩典,神才未立刻施行審判,故罪人可免立刻死亡;因神沒有立刻執行罪的刑罰,所以人才能延續他的自然生命,使他有機會悔改。

(2)罪惡被抑制

由於普通恩典的施行,個人與社會中的罪惡得以抑制。雖然人類因罪而墮落之後,敗壞進入了人類的生命之中,但在目前 ,因普通的恩典,仍能使人的生命延續一段時期。

(3)真理、道德、宗教的意識

因為普通恩典,所以世人至今仍有真、善、美的意識,並且有限度地欣賞這些;此外也有一種對於真理的願望,也有道德的要求,甚至於也盼望能有某種宗教。

(4)公義

普通恩典也使人實行一種所謂公眾的德行(Civil righteousness),也說是“自然的善行”,就是一種外表上與神的律配合的行為,雖然這種善並沒有真正的屬靈特質。

(5)自然的恩福

人類從自然界獲得了各種福氣,也是普通恩典所賜。雖然人自己本是不配,但他卻日日都從神領受各樣豐富的賞賜。

5、聖經對普通恩典的明證

某些經文很明顯地指出聖靈與人心掙扎,然而人並沒有悔改,故聖靈工作終於停止(創6︰3;賽63︰10;徒7︰51;撒上16︰14;來6︰4─6;詩81︰12;羅1︰24、26、28)。另有經文指出神怎樣用各種方法制止人的罪(創20︰6,31︰7;伯1︰12,2︰6;王下19︰27、28;羅13︰1─4)。更有其他經文提到那些未曾重生的人也會行善、行正(王下10︰29、30,12︰2,14︰3;路6︰33;羅2︰14)。最後,也有些經文特別提到神怎樣不分善人惡人,將天上的福氣降給他們(創17︰20,39︰5;詩145︰9、15、16;太5︰44、45;路6︰35、36;徒14︰16、17;提前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