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基督兩性的教義

    發展基督論的首要階段,是解決三位一體的問題。基本的思路是,若基督真是我們的救贖主,他必定是上帝。可是,當注意力移到基督的人性時,便進入了基督論的第二個階段。在初早期,為了對付幻影派的思想,教會已堅持了基督的人性。後來,將這問題帶到高潮的,是亞波里拿留。

    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關係為何?特土良曾說:「我們看出這雙方狀態,不是互相混雜,乃是結合於一個位格的耶穌裏,這位耶穌是上帝,也是人。」

【亞波里拿留所提出的問題】

    亞波里拿流是老底嘉教會的監督(死於主後390)。他很有才識,也是尼西亞基督論的護衛者。有曾經是亞他拿修的朋友。

    亞波里拿留從救贖論開始思考。他說:「基督是上帝,也是人;如果基督僅是人,他就不能救世人。如果他僅是上帝,他就不能藉著受苦而救世人。如果基督僅是人或僅是上帝,就不是上帝和人之間的中保。因此,他說,基督為了作我們的救贖主,必須是上帝、是人。」

    不過,他碰到一個難解的問題:完整的人性和完整的神性怎能存在一個位格裏呢?亞波裏拿留又說:「如果一個完整的上帝和一個完整的人聯合的話,那麼就有兩個兒子;一個在本性上是上帝的兒子,另一個在認養上是兒子。」

    他更進一步說,如果我們主張基督有完整的人性,那麼他之本性就有罪,並且兩個意志(神性的意志和人性的意志)之間就不能調和。若基督有罪,那麼他就不能實行救贖的工作。如何解釋這個問題呢?

    亞波里拿留說,基督有人的魂(如動物的魂),但心智卻被羅格斯所取代。所以基督之人性僅在身體和魂之內。這說法雖然高舉了基督之神性,但實際上,卻否認了他真正的人性。
   
【亞波里拿留被判為異端】

    教父們發現亞波里拿留的錯誤,特別是加帕多加教會有三位神學家揭穿了亞氐的錯誤。

    第一、他們反對基督的人性被貶損。他們指出亞波里拿留所主張的觀念不能和聖經的記錄相容。例如,基督為人之意志和上帝之旨意之掙扎(路廿二:42)

    第 二、他們認為亞波里拿留所信的基督是沒有救贖能力的。罪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和魂,也影響我們的心智。因此,一個完全的救贖,必須有一位是人也是上帝的救贖 主。由他的身體來救贖我們的身體,他的魂救贖我們的魂,他的心智救贖我們的心智。基督在凡事上,只有成為像我們一樣,他才能把有人性的人,帶到上帝的面 前,並和他交通。

    亞波里拿留的教訓和他的跟隨者,在主後377年,在羅馬被定罪。在主後378年在安提阿也被定罪。在主後381年在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大會中又被定罪。亞波拿留派的支持者都被趕出教會。在迦克敦會議(主後451),清楚地拒絕亞波里拿留主義。迦克敦會議宣告說:「基督是真神,是真人,有理性的魂和身體。按他的人性講,他和我們有同樣的本質。」

    後來,教會盡力發展第三個基督論的階段,想找出正確的名稱去表達神性與人性之關係。安提阿學派和亞歷山太學派在這方面提出解釋。

【安提阿學派和亞歷山太學派所爭論的問題】

    安提阿學派主要代表有摩普綏提亞的提阿多若(Theodore of Mopsuestia)和提阿多勒特(Theodoret of Cyrrhus)。他們高舉基督之人性。他們說:

    (1)基督有一個完整的人性。這包括有一個身體和一個有理智的魂。他也有自由意志。基督所取的人性是軟弱的,可受罪的的試探。但基督運用他的人性意志,戰勝了試探者,達到完全。

    (2)關 於兩性之混合,他們說,既然基督是上帝,也是人,那麼神性是居住在人性裏。羅格斯居住在耶穌裏。這種內住可比喻為基督內住在信徒心裏。這種聯合,使羅格斯 和耶穌的人性發生密切的關係。由於羅格斯喜歡與耶穌的人性同在,所以這是一種道德聯合。羅格斯在童女馬利亞胎中,便和他的位格有所交通。為人的耶穌和罪爭 鬥,並靠著上帝的靈得以成聖。羅格斯和為人的耶穌之交通愈來愈親密。最後這種交通,在耶穌的復活和升天事件上,達到頂點。

    安提阿學派後來被判異端,因他們把解釋基督有兩個位格。摩普綏提亞的提亞多若說:「神人的一性只不過是耶穌的意志和羅格斯的意志之調和。所以為人的耶穌就成為羅格斯的器皿。」

    他以夫妻的關係作比方。他說:「他們不再是兩個,乃是一體。」安提阿學派使用「連結」(hypostatic union)這個用詞,以表達兩性之關係。不過這種聯合不是真正位格之聯合。

    亞 歷山太學派卻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他們以基督位格的神性和羅格斯的道成肉身為出發點。亞他拿修在安提阿學派以前就有為基督的神人兩性寫作。亞他拿修堅持一 種完整的人性,這根本和羅格斯的神性不同。羅格斯真正成為「肉身」,從童女馬利亞取了肉體和魂,並將肉體和魂成為他自己的。結果是一種神性和人性的聯合。 兩性就成為一個位格。他教導兩性都同等,甚至神性有分於基督之受苦。不過神性本身不受苦,只是身體受苦而已。亞他拿修以後,亞歷山太學派從加帕多家神學家 取得兩性聯合的觀念。但是他們後來因過份強調兩性的聯合,便導致兩性混雜的思想。

    拿先斯的貴格利(逝於主後390)採取這種看法。他認為在道成肉身中,藉著混合之過程,使基督的人性消失在神性中。他把基督之神性和人性比喻為太陽和星星:白天太陽照得太亮而導致星星不被看見。尼撒的貴格利說,基督被動的身體和他主動的神性相混合,並且人性變化為神性。

    他說:「這就好像一滴醋流入海中,而海水全然吸收了醋。」

    這些神學家都過份強調兩性之聯合,以致基督的人性消失而只留下神性。

【涅斯多留與希利羅所爭論的問題】

    涅斯多留(Nestorius)屬於安提阿學派。主後428年, 他成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他當時要為正統發熱心,因此他逼迫亞流派、諾窪天派、亞波里拿留派的人,並反對馬利亞為上帝之母親的運動。他說,馬利亞僅是基督 之母親。他更進一步說,馬利亞是一個人性的耶穌的母親。她不能將神性賜給羅格斯。因此,基督之神性不是起源於馬利亞。他這樣說是正確的。

    不過,主後432年 以弗所第三次大公會議,把涅斯多留判為異端,因他把一位基督分為兩個位格或說有兩個實體。相信這次的議決是太忽忙而下判決,不管怎樣,涅斯多留的確對兩性 關係之解釋並不清楚,又不能使西方教會感到滿意。涅斯多留拒絕兩性結合在一個位格裏的觀念,因此,他所講的神性危害了基督單一的位格。

    亞歷山太的希利羅(死於主後444),反對涅斯多留和安提阿學派的基督論。可以說,在主後431年旳以弗所會議上,希利羅運用他的勢力把涅斯多留定罪。雖然他的方法不對,但他所採取的原則卻符合教會傳統也被教會接納。

    希利羅以羅格斯的上帝成為人,作為神學的出發點。這位羅格斯的上帝是不變的、是有心智的人性。

    希 利羅說,救贖主的活動,必定是那不變的上帝之工作。不然,基督之死,對我們就沒有救贖的功效。希利羅避免使用加帕多加神學家所用過的「兩性混合」之用詞。 希利羅強調神人兩性之位格聯合。羅格斯本身不受苦,只是在人性中受苦。當他成為肉身時,該人性便成為他自己的。希利羅的基督論堅持一性不變為另一性,兩性 不相混雜。神性不內居於人性之內。各性存有其屬性。總之,他這種言論,符合教會的傳統。也符合亞他拿修和許多神學家的看法。

【迦克敦(Chalcedon)信經】

    迦克敦大公會議(主後451)召開。這次會議判定兩個位格之教義為錯誤。會議宣告希利羅為正統,並制訂基督論之信經。

    他們說,主耶穌基督在神性上是完整的,在人性上也是完整的(意思說,他是全神也是全人)。 他是真神,也是真人。他有一個理性之靈魂及身體。就人而論,他和我們有相同的本質,並凡事和我們相同,只是他沒有罪。按人來講,他是由童女馬利亞出生。兩 性不混雜,但卻不分開。每一性的特性都存留著。有一位格與一個實體,兩者不分開,也不分成為兩個位格。只有一位聖子,上帝的獨生子。

以上的看法曾遭受到基督一性說和基督一志說等兩種學說的強烈挑戰,但卻不被擊敗。
   
【基督一性說(Monophysitism)

    迦 克敦會議以後,便開始了所謂「基督一性說」的爭論。基督一性派者,就是那反對信經所陳述基督有兩性的人。在埃及、敍利亞、巴勒斯坦都曾發生過爭論,並形成 了幾個派別。這些宗派有科普替派、雅各教派、埃提阿伯派、亞半尼亞派等。這些派別有些還存留到今天。但這些派別都不能改變迦克敦的信經。

【基督一志說(Monotheletism)

    另外,也有意圖想改變迦克敦的決議,就是基督一志說(主後633-680)。 有幾位亞米尼亞和敍利亞的基督一志說派的監督,說服了紇拉克綸斯皇帝。他們說,基督乃是靠著一個神人意志完成他的救贖工作。有些天主教的監督接受這種看法 為正統。不過,在正統派這邊,立刻有人起來反對。最後基督一志說之教義也被拒絕,並決定基督有二個意志,彼此不相抵觸。基督的人性意志,不反抗也不勉強地 順服全能的神性意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