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聚會

    教會是一個生命體,是由信耶穌之人所組成的團體。

   
教會生活最具有特色和蒙福 的就是「聚會」。聚會的意義和目的是為了一起敬拜上帝,學習、分享上帝的愛。

   
也有信徒日常生活中的婚喪喜慶、新居、生日、開幕、就職、農收…..等等都可有特別聚會。也可以從兩三個人到幾萬人不同的聚會,在本文裏我們只談到一般性的聚會。我們喜歡用「愛的團契」來表示聚會的特質。教會不是一般的社團,標榜人際關係、財富地位、虛偽的同情、應酬…..。而是源自使徒行傳第二章初代的信徒 所表現 的聚會精神:

   
「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讚美上帝,得眾民的喜愛…..。」(徒二:44-47)

   
這短短的一段記載清楚表達了信徒 聚會的特質:信徒彼此相愛、彼此扶持、彼此分享…..非常生活化。敬拜上帝、禱告上帝、 聖餐聚會、在聖殿也在家裏,而且因著信徒發自內心的喜樂、誠實吸引了民眾。這種聚會的精神內涵成為教會千古不變的典範:
一、以擘餅為中心的聚會

    擘餅就是現在教會的聖禮之一(基督教會有兩個聖禮,其一為聖餐禮,其二為聖洗禮),所謂的聖餐禮就是出自基督的命令並記載於聖經;經使徒傳授於教會(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3-29),雖然教會中對聖餐的見解不盡相同,但聖餐是耶穌基督親自設立,是「道成肉身」所延續第二道的恩典,是上帝所賜的施恩聚會,繼續施予信徒屬靈的恩典。
二、以宣教為目的的聚會

    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教會) (使徒行傳二:47)

    無庸置疑,這個聚會吸引了民眾受感動而信之。這是一個以十字架和復活的真理為中心的聚會;信徒彼此相愛,彼此分享來自十 字架救贖之愛。
三、敬拜的聚會

    初期的教會為日後教會的敬拜立下了榜樣:「於是領受他話的人, 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讚美上帝…..。」(使徒行傳二:41-4247)

    從舊約時代的猶太 人於會幕、聖殿、會堂裏敬拜上帝;到了新約時代信主的人在聖殿、家裡、禮拜堂敬拜上帝。敬拜聚會是上帝啟示要人遵守且明載於聖經的真理。教會 ekklesia」意 指「聚會」透過讀經、禱告、唱詩、奉獻、服事…..上帝同在會中,感化人心,信 徒彼此建立美德,榮神益人。
四、主日崇拜的聚會

    「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擘餅的時候,保羅因為要次日起行,就與他們講論,直講到半夜。」(使徒行傳二十:7)

    「崇拜」「禮拜」是通用詞, 但多只用在主日;至於「聚會」是通稱。七日的第一日,就是禮拜天,聖經也稱之為「主日」,教會的傳統也稱為「主日」也就是耶穌復活的日子。

   
猶太人是在「安息日」聚會,自從耶穌死裏復活以後,信徒很顯然改在主日聚會。保羅和信徒在主 日聚會「擘餅」,無疑地已成為主日崇拜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有許多教會每主日 都舉行聖餐崇拜。在主日聚會中「講道」是節目重點,保羅講道直到半夜,可見講 道之重要。在聚會中,尤其主日崇拜講道時間約佔全部聚會的一半,原因是講道者 需有充分時間把上帝的道講清楚。有人說任何的聚會都必須以上帝的道為中心,換言之, 聚會的每一個項目,例如:唱詩、讀經、禱告、服事、奉獻…..。都必須建立在上帝的道上;都是在表明上帝的道,講道只是較直接、較清楚的方式。
五、團契

    聚會就是團契的表現,團契是分享、交通、團體中彼此有默契。聚會中體會到人與上帝的相遇;上帝藉著聚會的內容、人心靈敞開、聖靈的感化,上帝親 臨在會中,居住在信徒心裏…..。人與人在基督的愛裏建立親密關係;信徒相互為肢體;是屬靈家庭關係。「團契」使人與上帝相遇;使人與人分享。許多 教會在聚會中彼此問安、交誼、彼此禱告、彼此安慰…..叫人感受到上帝家裏的溫暖。
六、對上帝愛的回應

    聚會是雙向的,若是教會的聚會變成單調無味,一定出了問題,上述所指「團契」。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流,上帝與人、人與人的相通交流。而信徒所組成的團體—-教會,是上帝國度存在於地上的實體,教會的生活正是為學習和表達天上的生活,從聚會中回應上帝的呼召;藉敬拜、讚美、感恩、服事、奉獻來回應上帝的愛。

   
我們可以不同主題、不同內容的變化(主日崇拜適宜固定的程序和內容,除非有特別的需要,不宜太多變化)。聚會若有回應的動機,可使聚會更加活潑生動、靈感淨化,使參與者更親近上帝、更愛上帝、更感謝上帝、信仰紮根、信心堅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活出基督的樣式,作個真真實實 的基督徒。
七、反省

1.
避免標新立異

    聚會方式可變化,尋求生動活力;但不可標新立異,發明新 奇方式,迎合俗套作秀表演。

2.
信徒不重視聚會

    許多信徒因現代生活影響、各種娛樂吸引,失去靈性的敏 感度;再加上國家社會制度僵化,例如多利用主日舉行考試,舉辦各種參觀、 活動…..,引致信徒漸失參加聚會的意願。

3.
教會失去吸引力

    聚會死板,沒有生命力,聚會變成「觀禮」。每若如此,參與者漸失興趣拒絕再來。信徒固然應重視聚會,正如希伯來書十章第二十五節所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 即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然而教會必須在聖經真理規範之下力求改進,滿足信徒所需,使信徒的教會生活得以美滿成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