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祈禱與神蹟醫治

 

    在12世紀前,大學尚未建立,醫藥知識在修道院中傳遞。修士和修女為了實踐基督愛人的精神,接受醫療訓練,並在教會裏實行醫療服侍。其實遠自6世紀,本篤修會會規(The Rule of St. Benedict)強調醫治病人、照顧客旅、扶助窮人的行動都在將來審判之日被記念。

    宗教改革之後,路德、加爾文、慈運理反對向傳說具有醫治能力的聖者禱告。路德更反對藉祈禱操控上帝的做法。加爾文認為中世紀靈修觀缺乏對上帝道成肉身的準確瞭解,因此加爾文修正中世紀靈修觀著重默想耶穌基督的受苦,轉而慶祝上帝在基督裏;既然上帝在基督裏,我們就從耶穌基督的受苦轉望那位超越的上帝。這位上帝對人有主權和最美好的旨意,所以當人面對疾病痛苦的時候,並非是要追求與受苦的基督契合,而是深信上帝藉疾病痛苦教導和管教我們。受苦並非毫無意義,尋求醫治,擺脫痛苦是自然的;但上帝未必醫治,痛苦及死亡亦有意義。

    路德、加爾文皆強調人的被動性,上帝的主權確定,人不能左右。但是,神學上的問題並非在於上帝的主權及人的被動性方面;而是人的祈禱能否改變上帝的決定?

   
影響祈禱與神蹟醫治理解的相關理念

1. 當代耶穌醫治職事的重尋

   
強調包括醫治的牧職才是「完整」(wholeness) 的牧職理解。因為按太4:23和9:35,耶穌職事主要包括講道、教導和醫治。而新約多處經文記載耶穌醫治,可2:1-12醫治癱子、可10:46-52 醫治盲人巴底買、路4:33-37在迦百農趕鬼等等,都是証明。而且耶穌所採用醫治的方法並沒有規定。

2. 當代神醫觀念(Divine Healing)的湧現

    西方歷史中,理性化與世俗化過程,自啟蒙運動後就把神秘主義(esotericism)排於門外,但神秘主義透過浪漫主義留存下來,形成與啟蒙運動的世界觀衝突。雖然當代神學把自然與超自然二分,醫治被理解為自然界醫學上的範圍;但另一方面卻仍有很多人追求祈禱得醫治這非常例外的恩賜。

3. 當代內在醫治(Inner Healing)的觀念

    認為部份疾病與罪有關係(約5:14、路5:18-24),釋放是醫治的一種。(但疾病亦可以與罪是沒有關係的,見約9:2-3)。

    醫治的途徑可以是:學習上帝的話、禱告、悔改、順服、寬恕、更新、委身、認罪及接受輔導等。強調上帝的主權,身體醫治並非終極;最重要是更像基督,例如保羅。

   
釋放是藉祈禱和屬靈爭戰,把被魔鬼控制的人鬆綁的過程。

    以上三方面概括的指出了祈禱與神蹟醫治的理據和被實行的原因,但我們並不能就此簡單作一個是與非的判斷。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按聖經與實在的經驗作神學反省。以下的各點,可以作為我們在禱告與醫治服侍中留心思考的範圍。

1. 肯定耶穌及教會醫治職事

    聖經中「救恩」是與醫治有關。而出15:25-26指出耶和華是醫治的上帝。人守律例,免患病;事奉上帝,病得醫治,而耶穌對醫治與宣講同樣重視,並且差遣門徒傳道治病(可16:15-18)。

2. 肯定病與罪的關係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與罪有關(約9:2-3),但無可否認,罪與疾病是常常相連(雅5:14-16)。 

3. 肯定醫治的不同方式

    耶穌並沒有以一定的方式醫治病人,祂有以一句話、伸手摸他、甚至用唾沫和泥土,也有趕鬼。保羅也曾像主耶穌,病人觸摸他的衣裳也得醫治(徒19:11-12),透過按手(路13:12-13)抹油(雅5:14-16)亦是方式之一。

4. 運用醫治的恩賜

    醫治是一種恩賜(林前12:9),醫治者要有憐憫的心腸(太20:29-34),願意付出(徒3:6)。若然醫治是一種恩賜,我們就不能否定,但同樣也不應被視為每個信徒都一樣擁有,否則這就不是恩賜了。至於如何辨別和獲得,這正是我們要認真和謹慎處理的問題。

5. 肯定上帝的主權和旨意美善

    醫治或許是人的期盼,但死亡不應被視為人生的終結。基督徒的信仰是死後進入永生(約11:25)所以身體得醫治不是唯一的目標,戰勝罪與對死亡的恐懼更重要(林前15:55-56)。基督徒不美化死亡;亦不懼怕死亡。

6. 當代醫治職事的確立

    教會自從第四世紀開始失落醫治的使命,313年君士坦丁皇帝發表Edict of Milan後,教會成為社會建制一部份,忘記了教會醫治個人及更新社會的使命。 
醫治應包括四方面:身體、情感、屬靈、關係。教會履行醫治職事,有更新社會,見證上帝國度的作用。從牧養及輔導角度建立教會醫治的使命,重視身體醫治的禱告,但更要注要心靈得醫治的祈求。同時輔導病人學習接受無法醫治的事實,迎接死亡是牧靈的另一焦點。 

7. 實際的應用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大有信心的信徒,表明自己的立場,不存偏見。任何人無論信心如何,也要尊重醫院的醫療運作。不可隨便作宣告醫治的祈禱,要知道承擔責任。祈禱要察驗整體方向,辨別上帝的心意。祈禱一方面是個人的,另一方面是屬於群體的;信徒群體是「聖徒相通」的群體,所以要讓病人及家屬親友感到基督徒的關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