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指斥異端的過程︰大公會議

 
  使得新約正典發揮功用,並讓異端之真面目無從遮掩的,就是早期教會所召開的幾次大公會議。所謂大公會議,就是廣集各處的教會代表共聚一堂的場合,以共同探討一些影響教會方向的事務。召開這些會議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討論、處理異端性的信仰偏差。最早的大公會議,就是主後三二五年召開的尼西亞會議。當時流行著一種說法,認為聖子耶穌不是十足的上帝,而只是一位擁有神性的受造物(後世稱之為亞流主義)。這種說法,明顯動搖福音的根基,因而被大會判為異端。之後,這課題經歷了五十多年的反復討論,在教父深入的闡釋下,於三八一年的君士坦丁堡會議上再度確立。從此,大家乃明白︰聖子、聖靈與聖父都是同樣擁有十足神性的主宰,而同時天地之間只有一位上帝,而不是三位上帝。這就是三位一體教義的來歷。

  類似的深入討論也促成在四五一年召開的迦克墩會議。迦克墩會議所制定的“信經”,成了關乎基督信仰的最高準則,闡明基督同時具備十足的神性和十足的人性。此一結論不單對當時的教會有幫助,對今天的教會亦然。事實上,至今仍然沒有第二個信條能取代它的地位。

  藉著對聖經的解說、藉著召開這些大公會議,早期教會對所有信仰的基礎性課題,都逐一作了充分的討論;耶穌基督的福音信仰更因而得以延續。早期教會的日子雖然充滿挑戰,但信徒對耶穌基督的委身、對信仰的執著,使教會能夠堅持下去。不論是逼迫或是異端,上帝保守的大能還是讓教會克服了這些困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