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

基督徒在民主政治下如何見證信仰

 一、信仰與政治的根本張力

在《基督教要義》中,加爾文指出,一切權柄都源自於上帝,人的治理權只是神聖秩序的延伸。因此,基督徒在任何政治制度下——包括民主——都應以「敬畏上帝」為政治參與的首要原則,而非將自由或國家視為終極價值。

這提醒我們:民主不是福音的果實,而是人間秩序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促進公義,也可能被偶像化。

二、世俗時代中的信仰見證

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在《世俗時代》(A Secular Age)中指出,現代民主社會的最大特徵,是人們「可以在不信的情況下過得很好」。這意味著,信仰不再是社會的預設,而是個人選擇。
   
因此,基督徒的見證,不再靠制度優勢或文化慣性,而是:

1.  以群體的方式活出福音的可見性(例如公義、憐憫、饒恕的生活方式);

2.  以公共理性說話,讓信仰在公共對話中被理解,而非僅在教會語言中自說自話。

三、耶穌的政治:權力下的十字架

約翰·霍華德·尤德(John Howard Yoder)在《耶穌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Jesus)中指出,耶穌不是一個非政治的宗教人物,而是以十字架的方式挑戰了世界的權力邏輯
   
對基督徒而言,這意味著:

  • 我們不是尋求掌權,而是以服事見證真理;
  • 教會不是政黨,也不是政治邊緣的避難所,而是上帝國度的預嚐與見證

四、在民主制度中的具體見證

結合加爾文、泰勒與尤德的洞見,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原則:

面向

信仰見證的方式

公民責任

在民主制度中參與選舉、公共討論,但不把政治勝利視為信仰勝利。

公共倫理

以公義與憐憫為政治評估的標準,而非單一意識形態。

教會角色

教會不是政治工具,而是訓練門徒、塑造公義良心的群體。

見證方式

以和平、真誠與跨界的對話方式活出基督的樣式。

五、結語:從羅馬帝國到現代民主

約翰·多明尼克·克羅桑(John Dominic Crossan)在《上帝與帝國》(God and Empire)指出,耶穌的信息「上帝的國」始終對任何帝國權力——古羅馬也好、現代民主也好——構成挑戰。
   
因此,基督徒的見證不是效忠於民主,而是效忠於基督;而正因如此,信徒在民主社會中能更自由、更負責地活出天國的價值——不是為了奪權,而是為了服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