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如何在現實語境中領受上帝的話語

    聖 經是由文本記載的上帝的話語,其有別於其他文本文件的特殊性在於:它既有聖經原文的語境;又同時具有啟示的語境。當這樣一種合成語境定義領受者的概念系統 時,必然和領受者的現實語境發生衝突並要對其進行解構和重建。一方面要存開放的心進入上帝的恩典,接受聖經語境的解構;另一方面,又要依靠聖靈光照,在現 實語境中提升我們對於真理的理解。其中,傳道和譯經扮演了從聖經語境轉化到現實語境的中介角色。最終,在現實語境中理解上帝的話語的本色化實踐,將會昇華 成為聖經語境的一部分。
 
    在 基督教信仰層面,除了先知傳統、特別啟示,最廣泛被接受認可的上帝的話語就是聖經。假如我們認為聖經作為純文本文件,則它就可能給與不同的領受者以不同的 概念定義,甚至即使聖經作者本人也說不上話。雖然表面上避免了人為的權威現象,卻從根本上帶來瞭解經的不確定性,消滅了追求準確理解上帝的話語的動力。更 可怕的是,這種相對性同時剝奪了聖經的權威,使上帝的話語的超越性被文本文件固有的僵化性淹沒了。所以,作為基督徒信仰之本的聖經,是一個特殊的文本文 件,記載了上帝在希伯來民族中救贖作為,特別是透過耶穌基督的出生、被釘及死而復活將上帝的救贖啟示恩澤萬民。 我們且注意這句話:「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這是說作為真正的作者--上帝本身並不認為聖經原文的語境,即希伯來文、希臘文的語境是足夠的;因此,雖然上帝使用了猶太人來寫作,使用了聖經原文來表達信息;但是上帝依然將啟示的語境加了進來,使聖經不再是一個死的文本,而是一個活的文本。
 
    這 裏,當我們談論啟示的語境時,我們需要注意到:這是非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語境。我們無法定義這種語境,但我們仍然被這種語境所定義。啟示的語境具有突破的 能量。因為它是從上至下而來,攜帶著超越性的能量,可以突破任何橫向平行的現實語境的攔阻,進入到任何一種語境裏面去。這種將兩下合二為一的能量效應就是 啟示語境的超越性;而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在現實語境中說話就是它的臨在性。

    啟 示的語境不被時間、空間限制,當然不受文化傳統的定規。聖靈並不是一次性給出一個啟示的語境,然後任其在現實語境中凝固;而是隨著領受者可接受的層次,不 斷在他的現實語境中賜予啟示的光照,提升他的理解力。正是因為啟示語境被聖靈不斷地給與,所以具有活的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啟示語境與原文語境結合在一 起時便成為活的話語的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注意到,當聖經語境進入到現實語境時,同樣遭遇到現實語境的抵抗,在這一點上似乎與其他文本文件無異。然而,聖經語境卻獨有解構功能--即把固有觀念徹底破碎,並重新賦予意義。這樣,聖經對現實語境的賦意過程就是對現實語境的解構。那麼,聖經語境的解構功能是如何發生的呢?

    首 先,比較聖經以外的其他文本文件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如下的現象:儘管文本與現實語境可能有差異,比如地理、文化、思維觀念等造成的差異,然而它們之間的關 係是橫向平行的,即有著人類話語的共通性;這種共通性表現在感情的共鳴,邏輯的認同,人性的相似性表達。即使是縱向的歷史文本,也因著歷史的延續、傳統的 繼承、道德倫理的共識,有著縱向的共通性。

    這種基於人類經驗、感受的橫向、縱向共通性構成了一個人類歷史、人文和人性的本質性平面。外來語境在這個平面裏的賦意,儘管有著與固有理解力的衝突和緊張,但因著人類本質的共通性,不會導致本質的解構,即導致一方的破碎和死亡。所以,其結果通常表現為接受、融合或拒絕。

    然 而,聖經中蘊含的啟示語境與人類本身的任何語境都截然不同。它所承載的耶穌救贖信息一反人類一切的理性常規;它所展現的超越時空的場景超越人類一切的理解 力。人類的一切經驗、智慧、邏輯和任何可以誇口的東西在這樣一種語境中找不到立足點,也就是說,人類不可能從自己裏面找到與這種語境的共通而且,因著這樣一種語境對時間的超越性,甚至連時間也在會通轉化起不了作用。可見,聖經語境與現實語境的張力從一開始就是無法協調的這 樣,當聖經語境進入現實語境的時候只有兩種結果,一是固有觀念消極抵抗,心蒙油脂、充耳不聞、硬著項頸逃避、忽略真理的信息;另一種結果是,聖經語境把固 有觀念徹底解構、完全破碎,再賜其一顆新心,重建殿宇,使它成為新造。這裏,我們特別注意到,在聖經語境對現實語境的賦意過程中,解構和重建是不可分割 的。因為聖靈的能力並不僅僅具有炸彈般摧毀的威力;還具有重建的功能--「又從他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而且,這個重建的與被拆毀的沒有關聯;重建也絕不在被拆毀的廢墟之上--「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就這樣,上帝的話語將我們重生並新造,而這種重生並新造徹底地將我們的生命提升,超越了人類共通性見識和觀念。 

    作為基督徒而言,我們的觀念更新是隨著聖經獨有的、活活潑潑的話語力量,不斷被給予的。我們長存一顆謙卑受教的心,向聖靈敞開,就會不斷地在聖經語境中被建造,不斷得光照、生命被賦予新的意義,好得以明白上帝向我們所懷的美好旨意。

口傳與佈道

    這是福音最初的傳播方式。當福音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傳播的時候,沒有原文語境的障礙;而聖靈以爆炸性的能力,透過神蹟奇事和使徒們口傳佈道、身體力行的見證,將真理的啟示澆灌在猶太人心中,破碎他們對彌賽亞的錯誤期盼,直接將他們領到耶穌的面前。

    雖然今天的環境與使徒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口傳佈道的方式仍然是聖經語境進入現實語境的突破口。當然,這裏存在著口傳敘事的準確性問題和佈道者本人私意解經的風險性。但是,因著聖靈在啟示語境中的豐富賜予和整全保守,福音還是這樣傳開了。

聖經翻譯和注釋

    上帝特別默示聖經留給我們,是為要將他的話語設立成信徒能所依賴的終極權威;為此,聖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當聖經語境進入現實語境時所遇到的抵抗也是極其頑強的,這是因為現實語境從不平行的結構中感受到了要被解構的威脅。

    這時,聖經翻譯扮演了一個將聖經語境轉化為現實語境的中介文本。著名聖經翻譯家尤金奈達曾有一句名言:「任何原文翻譯的問題都可以用目標語言解決。」

    儘管我們不能評論其他的目標語言,但以中文的豐富和結構的強勢仍然有許多無法解決的翻譯問題。比如,我們無法用希伯來語境的複數主語加單數謂語表達三位一體的概念;我們無法將希臘語境的Logos 準確地重現出來。所以,只好在漢語語境之中尋找答案。比如《和合本》約翰福音翻的「太初有道」就是從漢語語境中尋找的、對Logos 的 理解。這種翻法滿足了「雅」和「達」,卻失掉了「信」,只好用注釋來解決。對聖經的翻譯盡可能地忠實原文,又兼顧「雅」和「達」及對聖經的注釋過程,是對 中國聖經學者的挑戰,更是用漢語語境正確理解聖經語境至關重要的第一步。這項工作不僅要求文字詮釋的水平,更要仰望上帝的恩典,向啟示我們的靈敞開,以致 進入並理解啟示的語境,這才是真正的突破。

    另 一方面,像其他語境一樣,漢語語境也有自己要處理的獨特問題。也就是說,當我們理解並實踐真理的啟示時,我們會在漢語語境中遇到獨特的問題。比如通過傳統 倫理與聖經倫理的比較,如何才能作為一個理解真理的接觸點;同時,又不會將聖經真理限制在倫理層面?敘事神學帶給我們的啟發是,我們只有注意語境的賦意功 能,才能真正做好將聖經語境準確地轉化到漢語語境去理解上帝的話語。在這個意義上,傳道和譯經的過程就是在聖靈帶領下的語境轉換過程,它最終會形成了聖經 語境的一部分,提升人類面對上帝話語的理解力。

    當聖經語境定義領受者的概念系統時,必然和領受者的現實語境發生衝突並要對其進行解構和重建。傳道和譯經扮演了從聖經語境轉化到實際語境的中介 角色。最終,在實際語境中理解上帝的話語的實踐,將會昇華成為聖經語境的一部分。

聖經的詮釋


     
聖經的詮釋,必須符合以下幾個重要原則︰

[
字面意義]

     
字面意義,是指經文的文字和語句,是按「正常」的意義來理解的——就是說,是按在正常的溝通中,這些字句被人所理解的意思。溝通的基本原理,是根據對話語的字固及正常含意的理解。將新約按字面來解釋,是一個先決條件;舊約的預言如詩篇二十二篇,以賽亞書七章14節,五十三章112節,彌迦書五章2節等,也都是完全按字面含意應驗的。

[
文法關係]

     
因為我們確信,聖經是按字句和完全的默示,所以我們也必須留意經文的語句。文法關系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語句和語句、詞語和詞語之間,是建立起了一種關系的,譬如研究動詞的時態、代名詞、前置詞、連接詞的使用,和結構的規律,對文意的理解都是很重要的。

[
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提供了經文解釋背後的因素。聖經每一卷書的寫成,都有它自己的歷史背景,要正確明白該書,理解其背景是必須的。

[
上文下文脈]
   
按上文下文脈去解釋聖經,包括了以下三個主要步驟。

  (1)
注意前後上下文脈關係︰

前後上下文脈必須加以仔細閱讀;前面的幾段和後面的幾段往往都和經文的意思有關。

  (2)
注意較遠的上下文脈關係︰

一卷書的大分段(通常的篇幅是二至三章),是需要加以留意的。

  (3)
注意全書的上下文脈關係︰
全書必須整體地研究。

     
聖經的解釋是一個重要的課題。要能正確地明白聖經,這是極重要的一環。讀者應該多花點時間,去發掘以下提供的寶貴資源。

聖經的亮光


[
光照的定義]

     
因為聖經是上帝所呼出的氣,所以聖經與其他的文學著作截然不同。人需要上帝的幫助,才能明白聖經(林前二11)。不但如此,未重生的人,心靈因為罪惡而昏暗,也不能明白屬靈的真理(林前二14)。光照是必須的,聖靈光照的工作,是讓人能夠明白上帝的話語(比較路二十四4445)。「光照」一詞,可以作這樣的定義︰「光照是聖靈的工作,照明那些與上帝關係正常的人,可以明白所寫下的上帝的話語。」

[
光照的解釋]

     
光照很容易和啟示及默示等語混淆。以下的定義,將這幾個詞不同的含意加以界定︰「就聖經說,啟示是指它的內容而說;默示是指記錄內容的方法;而光照所指的是這些記錄的含意。」

信徒得救的一刻,聖靈就住在他裡面,將上帝的真理向他顯明(光照)(林前二913)。因為只有上帝才能知道關於上帝的事情,所以,由上帝的靈來將真理教導信徒是必須的。

耶穌在樓房裡的訓諭,已經預言了聖靈在這方面的工作。耶穌說,聖靈會教導他們(約十四26),引導他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並將上帝的真理向他們顯明(約十六1415)。聖靈的這種工作,是直接對人的心思(羅十二2;弗四23;西一910)和意志發生作用(徒十六14;弗一18)。

聖經的無謬誤性


[
無謬誤的定義]

     
以往,說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已經足夠,但今天若要維護福音信仰立場,必須為聖經作更精確的定義。正如來利所說,作冗長的論述是必須的。今天如要說明正統的觀點,必須使用以下的字眼來形容聖經︰「是字句、完全、真確、無謬誤及不受限制的默示!」使用這些字眼是必須的,因為有些人雖然保留了「默示」、「真確」和「無謬誤」等字句,仍然不相信聖經是沒有錯誤的。

     
楊以德對聖經無謬誤下了這樣的定義︰「無謬誤一詞,是指聖經的本質不包含錯誤而說。聖經不可能有錯,也不包含出現謬誤的可能,聖經的教訓是完完全全地,與真理一致。」

來利也運用邏輯上的三段論,來說明聖經無誤的教訓︰「上帝是真實的(羅三4);聖經是上帝所呼出的(提後三16);因此聖經也是真實的(因為聖經是從真實的上帝呼出的)。」

     
為無謬誤下定義時,我們必須說明,無謬誤不是指在風格上的硬化,或一字不漏引用舊的。

「聖經的無謬誤,簡單是指聖經所說的都是真理。真理能夠,也會運用籠統的記述、自由的引用、簡約的語言,和對同一事件不同的記載;只要所記載的並不互相矛盾。」

197810月,國際聖經無謬誤協會在芝加哥公佈了以下一段有關無謬誤的宣言︰「聖經每字均是上帝所賜的,當中的一切教訓都不包含錯誤,無論是有關上帝創造的記載、有關世界的歷史、有關它本身在上帝引導下的寫作來源,以及有關上帝對個別生命拯救恩典的見證,都是如此。」

     
最後的定義是,無謬誤是指聖經的原稿而說︰「無謬誤的意思是,當獲悉所有有關資料,聖經按原稿在正確的解釋下,會證實所教導的一切都是完全真確的,無論是關乎教義、歷史、科學、地理、地質,或其他學科或知識,都是如此。」

     
說聖經包含錯誤,無疑是對上帝的一種指摘。如果說聖經含有錯誤,這等於說,上帝是有過失的、上帝是會犯錯的。「如果我們假定,上帝會說出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語,這等於說,上帝自己是不能脫離錯誤,上帝的本性就難自保了。」

[
無謬誤的解釋]

     
無謬誤容許在風格上有所差異︰約翰福音的寫作風格非常簡樸,正像一個沒有高深學識漁夫的作品。路加所使用細膩的文字,就像一個有教養的人。保羅的書信流露邏輯的思維,像一個哲學家。這一切的差異,和無謬誤的定義並無牴觸。

     
無 謬誤容許對同一事件,在記載的細節上有所差異︰這現象在福音書中尤為常見。讀者必須記得,耶穌所講的是亞蘭文,而聖經作者所用的是希臘文。換句話說,作者 是經過翻譯的。一個作者對同一件事所用的字眼,可能和另一位作者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這些細節上的差異,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一個作者可以從某個觀點去記 載一件事,而另一個作者從另一個觀點去記載。這情況可導致細節的差異。但兩種記載均屬正確。

     
無謬誤不要求一字不漏地去記載一件事情︰「在古代,人沒有這種習慣,要每一次都一字不漏地重覆記載一些事情。」

一字不漏的引述,也是不必要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前面已經提過了,作者需要將耶穌的話,從亞蘭文翻譯成希臘文。第二,要是引用舊約聖經,人不可能每一次都翻開長長的捲軸,一字不漏地抄錄,因為聖經書卷是罕有之物。因此憑記憶引用舊約是習以為常的。

     
無謬誤容許不依照標準的文法形式︰我們不能用今天某種語言的文法,加諸聖經之上。

舉例說,耶穌在約翰福音十章9節宣告︰「我就是門。」而在11節他又宣稱︰「我是好牧人。」

如果用英語來理解,這兩個比喻是前後不一致的隱喻;但根據希臘文法和希伯來語言,這個並不是問題。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章26節提到聖靈(在希臘文,pneuma是中性字),但他再提到聖靈時,稱聖靈為「他」(希臘文ekeinos,是陽性字)。對於英語的文法學者,這會叫人束手無策,但這些在希臘文法來說,並不是問題。

     
無 謬誤容許有難解的經文︰聖經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提供答案,在某些情況下,答案正等待著考古學家去發掘;在某些地方,答案需要由語言學家去研究;在某些地 方,也許我們是永遠無法找到答案的。某些問題,也許要保持懸疑,這並不是說聖經中存有矛盾,或者錯誤。如果聖經是上帝所呼出的氣,它就是完全沒有錯誤的。

     
無謬誤要求聖經的記載,不會存在錯誤或矛盾︰聖經所記錄的,都是事實;細節可能有差異,但所反映的事實是相同的。舉例說,馬太福音八章513節記載,有一個百夫長來見耶穌,對耶穌說︰「我不敢當。」但在路加福音七章110節的記載,那裡說長老來,論到百夫長說︰「是他所配得的。」看來事實的真相是,長老首先來見耶穌,後來百夫長也來到。這兩個記載是互相吻合的。

[
不接受無謬誤教義所產生的問題]

     
謬誤論者說,謬誤也能教導真理︰謬誤論者認為,聖經有關年代的枝節、地理、歷史或宇宙觀等是有差異的。但其實年代、地理、歷史等等的準確性是重要的,這些材料是與神學的真理交織在一起,舉例說,創世記一章及二章有關亞當和夏娃的歷史性就很重要了,因為保羅在羅馬書五章1221節,用亞當來比喻基督。若果亞當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這個比喻就不能成立了。又如馬太福音一章的家譜,也是重要的,因為它記載了耶穌的譜系來源。如果耶穌的家譜不正確,有關他生平的記載就成疑問。彌迦書五章2節預言,基督出生的地點稱為伯利恆,這是重要的,因為同一節經文,也提到基督的永恆性。如果我們不相信有關基督出生地點的記載,他的永恆性可信嗎?

     
結論是很明顯的︰如果聖經在有關年代、歷史及地理的記載不可靠,那麼聖經的救恩信息也就成疑問了。

     
謬誤論等於非難上帝的神性︰前面已經說過,聖經是上帝所呼出的氣,(提後三16),也是聖靈監督的工作(彼後一21),如果聖經包含錯誤,這就是說神上帝也會犯錯誤。

     
謬誤論者所列出的謬誤清單備有不同︰謬誤論者對有關謬誤各持不同的清單,「那些地方可以容許有錯誤?……誰去規限和釐定可接納的謬誤?那些地方必須無謬誤呢?」

[
結論]

     
無謬誤是一個重要的教義,需要正確地去理解。聖經的一切記載,無論是有關神學的、創造的、歷史的、地理的,或地質學的,都是正確的;但也容許對同一事件的細節,在記載上的差異;不要求風格上的硬化和統一。聖經的一切記載,都是準確的,與真理吻合。

我們如何使用聖經


既然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我要勸你﹕

(1)    要研讀聖經。

這是上帝的旨意。作一個讀聖經的基督徒。特土良說﹕"我愛慕聖經的完滿。"上帝的話語裡布滿真理﹐就像珍珠一樣。"查考聖經"(約五39)。

查考得如搜索銀礦一般。這蒙福的書將以知識充滿你頭﹐並以恩典充滿你心。上帝用自己的指頭寫下兩塊石版﹔就像祂辛苦的寫﹐我們也要用心地讀。亞波羅是最能講解聖經的(徒十八24)。

上帝的話是我們天上的大憲章(Magna Charta)﹔難道我們該對我們的大憲章無知嗎﹖"當……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裡"(西三16)。

記憶就像裝飾桌子的書﹐我們必須用我們的記憶來背上帝的話語。聖經的每一行都散髮尊榮﹔只要舉一個例子在賽六十三1"這從以東的波斯拉來﹐穿紅衣服﹐裝扮華美﹐能力廣大﹐大步行走的是誰呢﹖就是我﹐是憑公義說話﹐以大能施行拯救。

"這裡有高貴尊榮的風格。有哪位天使能用這種方式說話呢﹖只因著一節經文朱紐斯 (Junius)就歸向了基督﹔他在那節經文中看到上帝的尊榮遠勝過一切從人來的羞恥。聖經有節奏。這就是那驅除悲傷心靈的蒙福豎琴。聽一下這豎琴的樂聲。"……'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提前一15)。

不只取了我們的肉身﹐也擔當了我們的罪孽。"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 上帝話語的豎琴是何等甜蜜的演奏者﹐在悲慘罪人的耳中這是何等的音樂啊﹗特別是當聖靈的指頭彈奏時。上帝自己在聖經裡。它包含信仰的精華。它是鑽石﹐也是 敬虔的奧秘。上帝話語的嘴脣充滿上帝的恩典。聖經論及信心﹐自我否定﹐和所有的恩典﹐如同珍珠項鏈裝扮基督徒。它激勵我們聖潔﹔它論及另一個世界﹐它亦賦 予我們永生的眼光﹗

哦﹐要查考聖經﹗你要熟悉上帝的話。即使我有能說天使話語的口才﹐也無法述說上帝話語的偉大。聖經是屬靈的眼鏡﹐使我們看見上帝的榮耀﹔它是生命樹﹐是智慧的聖言﹐是行為的規範﹐是產生新造的人的屬天種子(雅一18)。

奧斯丁說﹕"新舊兩約就像雙乳﹐每一位基督徒必須吸吮﹐藉此獲得屬靈的養份。"生命樹上的葉子是為了醫治(啟廿二2)。照樣﹐這些上帝話語於一切都是有益的。

若我們處於憂愁被棄的光景﹐聖經便是使我們沉重 的心喜樂的甜酒﹔若撒旦攻擊我們﹐聖經就是我們抵擋它的聖靈的寶劍﹔若我們得了罪的痲風病﹐聖經也是我們避難的泉源﹐使我們得潔淨和醫治。哦﹐我們要查考 聖經﹗我吃這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是沒有危險的。先前吃這樹上的果子會遭懲罰﹐所以我們就不該吃。"……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7。我們從上帝這聖潔話語的樹上摘果子是沒有危險的﹔若我們不吃這棵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我們必定死。

哦﹐我們要讀上帝的話語﹗也許有一天我們再也讀不到上帝的話語。

要用敬虔的心讀上帝的話語。相信上帝藉每一行聖經向你說話。放置律法的約櫃﹐外面鑲純金﹐且架上木棍避免人的觸摸(出廿五14)。為何如此做﹖乃是為了維護上帝律法的尊嚴。要用嚴肅的心讀上帝的話。這是攸關生死的﹔你將藉上帝的話語受審判﹔良知和聖經是陪審團﹐上帝要審判你。要用你的心讀上帝的話語。讓上帝的話挑旺你的心﹔回到聖經使你的心火熱。"……我們的心豈不是火熱的嗎"(路廿四32)﹖

努力讀上帝的話﹐它不僅是指引方向的燈﹐亦是使你溫暖的火。不只是把聖經當歷史讀﹐也要將之視為從上帝來的情書﹐悸動你的心。我們要求感動寫上帝話語的同一位聖靈幫助我們讀上帝的話。讓上帝的靈因此可以告訴你□律法的奇妙。上帝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徒八29)。照樣﹐當上帝的靈隨著□話語的戰車﹐這就有了功效。

  (2)我勸你珍惜上帝的話語(伯廿三12)。

大衛珍惜上帝的話語勝過精金。為了換取聖經的一頁﹐殉道者奮不顧身﹗聖經是基督重價珍珠埋藏之地。在這上帝聖我們所挖的礦產中﹐不是為了一塊小小的黃金﹐而是為了重價的榮耀。聖經是聖潔的眼藥水﹐或是使我們的眼明亮的眼藥膏。"誠命是燈﹐法則是光"(箴六23)。

聖經是地圖和指南針﹐幫助我們航向新耶路撒冷。這是在一切痛苦中的屬天美酒。上帝的應許就是生命的活水﹐復甦我們衰殘的心靈。是罪使我們困擾嗎﹖這裡有上帝話語的美酒。"罪孽勝了我﹔至於我們的過犯﹐你都要赦免"(詩六十五3)。或如希伯來文的意思﹕"你將遮蓋他們。"外在的困擾令我們不安嗎﹖這裡有上帝話語的美酒。"……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詩九十一15)。上帝的話不僅叫我們看﹐亦是支撐著我們。因此﹐就像約櫃中安置嗎哪﹐照樣﹐在上帝話語的約櫃中安置祂的應許。上帝的話使我們有智慧。智慧高過紅寶石。"我藉著你的訓詞得以明白"(詩一一九104)﹐是什麼使夏娃渴望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呢﹖"……那棵樹的果子……能使人有智慧"(創三6)。

上帝的話教導我們認識祂自己。它們指出撒旦的陷阱和詭計(林後二11)。"這聖經能使你……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哦﹐我們當何等珍惜上帝的話﹗我聽說伊莉莎白女王在她的就職典禮上接受一本聖經時﹐她以雙手接受﹐且親吻它將之放在她的懷裡說﹐這本書一直是她最大的喜樂。

  (3)既然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就該相信它。

羅馬人深以他們的律法為傲﹐說這是羅馬的眾上帝啟示他們的。哦﹐我們應該相信上帝的話語﹗它是從上帝的口所呼出來的。人褻瀆是由於他們的不信。"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賽五十三1)﹖若你真相信聖經所說的榮耀獎賞﹐難道你不會更加慇懃﹐好使你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嗎﹖若你真相信聖經所說烈火的折磨﹐難道你不會為自己感到害怕﹐對犯罪生出顫抖的心嗎﹖

但人是部份的無上帝論者﹐不尊崇上帝的話﹐所以 才如此的不敬虔﹐以致被自己的惡行帶到陰影裡。學習明白上帝的話﹐使你的心堅定對上帝的信念。有些人認為﹕若上帝從天上差來天使宣揚上帝的旨意﹐那他們就 會相信﹔或上帝差派一位受咒詛﹑來自地獄﹑身體仍著火的人來傳揚他所受的折磨﹐他們就會相信。

但﹐"……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十六31)。上帝是智慧的﹐並且□認為最適合表明□旨意的方式是藉著文字﹔那些拒絕相信上帝話語的人﹐將被上帝的話語定罪。

相信上帝的話是最重要的。它能幫助我們抵擋試探。"上帝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裡﹔你們也勝了那惡者"(約壹二14)。它在我們的成聖上有極大的益處﹔因此相信真道和被聖靈感動﹐是連在一起的(帖後二13)。如果我們不相信上帝的話﹐那就像在水面上寫字﹐不會留下任何影響。

  (4)愛上帝的話語。

"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詩一一九97)。奧古斯丁說﹕"主耶和華啊﹐使你的話成為我真實無偽的喜悅。"屈梭多模把上帝的話語比作花園﹐每一個真理就如散髮香味的花朵﹐我們不應只是佩戴在胸前﹐而是把它放在心裡。

大衛形容上帝的話語"……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十九10)。上帝的話產生喜悅。祂指引我們一條豐盛之路(申廿八5﹔箴三10)﹑長壽(詩卅四12)﹑一個國度(來十二28)。我們應當數算那些讀上帝話語的甜蜜時光﹔和先知一樣說﹕"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耶十五16)。

  (5)要傚法上帝的話。

使我們照著聖經的教導而活。但願聖經深印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遵上帝的話而行。順服就是完美的解經。"我要照你的真理行"(詩八十六11)。讓上帝的話作日晷調整你的生命。除非上帝的話成為我們言行的準則﹐否則我們怎能說聖經能幫助我們呢﹖

倘若木匠把他的尺放在背後﹐後來不用它來量﹐那 這尺對木匠有什麼益處呢﹖照樣﹐若我們不使用上帝的話也不讓它作我們生活的準則﹐那上帝的話對我們有什麼益處呢﹖有多少人偏離了這準則﹖上帝的話教導說要 嚴謹和節制﹐但他們卻醉酒﹔要潔淨聖潔﹐但他們卻褻瀆﹔遠遠地偏離準則﹗人活在與聖經相違背的光景﹐這對信仰是何等的羞辱﹗上帝的話被稱為"我們腳前的燈"(詩一一九105)。它不僅照明我們的視線﹐也指引我們的腳步。哦﹐讓我們過一個屬上帝的生活﹗

  (6)要為上帝的話爭辯。

雖然我們不要有一個爭辯的靈﹐但我們應當為上帝的話爭辯。因為這珍珠太珍貴了﹐不能丟棄它。"要持定它﹐……因為他是你的生命"(箴四13)。

上帝話語的敵人四週環繞著﹔異端抵擋它﹐因此我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上帝的話是證明天堂的書﹔難道我們要丟棄我們的證據嗎﹖古代的聖徒為真理辯護﹐甚至犧牲生命﹔即使喪失生命﹐他們仍極力維護上帝的話語。


  (7)要為聖經感謝上帝。

這是何等的憐憫﹐上帝不僅讓我們知道□的旨意為何﹐也是藉著文字告訴我們﹗在古時上帝藉著異象顯明□的意旨﹐但藉著上帝文字性的話語去了解上帝的心意則是更明確的。"我們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彼後一18-19)﹐ 撒旦偽裝上帝﹐裝成光明的天使﹔用虛假的啟示欺騙人﹔就如我聽過的一個人﹕為他從上帝那裡得到啟示﹐要犧牲他的孩子﹐就像亞伯拉罕過去所做的一樣﹔所以他 照著魔鬼的指示殺了他的孩子。如此﹐撒旦不是藉著上帝的啟示乃是藉著虛無的幻覺欺騙人﹔因此﹐我要感謝上帝藉文字向我們啟□的心意。使我們沒有落入搖擺不 定的彷徨中﹐不知道要相信什麼﹐反而﹐讓我們擁有毫無瑕疵的準則可以依循。聖經是指引我們到天堂的北斗星﹐它一步步地指引我們﹔當我們走錯時﹐它指正我們 ﹔當我們行在正路上﹐它安慰我們﹔因著聖經被翻譯﹐讓我們能明白我們要感謝什麼。

  (8)如果你感受到上帝的權威和力量在你的身上﹐你要感謝上帝給你分辨的恩典﹔如果你能像大衛說﹕"你的話將我救活了"(詩一一九50)。 基督徒啊﹐要讚美上帝﹐祂不只給你祂的話語作聖潔的標準﹐祂也給你恩典作聖潔的原則。要讚美上帝不只寫下的話語﹐也要將它刻在你的心版上﹐使之有果效。難 道你不是確知它是上帝的默示﹐因為它極生動地運行在你的生命中嗎﹖哦﹐白白的恩典﹗上帝發命令醫治你﹔醫治你﹐而不是別人﹗同樣的一本聖經﹐對他人而言是 死的﹐對你而言卻是生命磬香之氣。

誰有解釋聖經的權柄

  天主教徒宣稱教會有這個權柄。若你再問﹐誰代表教會﹐他們會說﹕"教皇﹐他是教會的頭﹐且是無誤的"﹔就像伯拉爾明(Bellarmine)說的﹕這樣的宣稱的錯誤的﹐因為有許多教皇是無知和暴力的﹐就如普拉提那(Platina)寫的教皇的生平所證實的。萊貝力裡爾斯(Liberirs)教皇是個亞流主義者﹐約翰十二世教皇否定人的靈魂不滅﹔故此﹐教皇並非解釋聖經的適當人選﹔那麼﹐是誰呢﹖

  聖經是自己的解釋者﹐換言之﹐是聖靈在聖經裡說話。除了鑽石以外﹐無法切割鑽石﹔除了用聖經解釋聖經以外﹐沒有別的可解釋的。太陽藉自己的光芒顯示自己﹔聖經把自己啟示給人。但問題是﹐聖經難解的部份﹐軟弱的基督徒欲跨越深水處時﹔此時該因誰來解釋呢?

  上帝的教會已分派一些人解釋聖經﹔因此上帝給人恩賜。教會的牧師就像明亮照耀的星辰,光照難解之處。 "祭司的嘴裡當存知識,人也當由他口中尋求律法" (瑪二7)。

  那些與聖經一致的,我們才接受為真理。就像上帝賜恩給牧者解釋那些難解的,照樣,祂賜祂百姓分辨的靈可以曉得(至少在有關救恩的事上)什麼與聖經一致,什麼不是。"……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林前十二10),上帝賜祂百姓智慧和分辨的能力,辨別真理和錯謬,何為純正,何為虛偽的靈。"庇哩亞人……天天查考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十七11)。雖然保羅和西拉是他們的老師,他們卻以聖經察驗他們所聽的道(提後三16)。

聖經的形成


[
舊的抄本的可靠性]

     
雖 然舊約和新約的原稿已經失傳,但我們今天仍擁有可靠的聖經抄本。舊約抄本的發展歷史,可以證明這點。抄寫古老經卷,是沉悶、繁重的工作,但猶太人很早以 前,已經為這任務建立起嚴格的規律。這些規律限定了所使用的羊皮紙、所抄寫的行數、墨水的顏色和校訂的態度。當羊皮紙開始磨損,猶太人會以尊敬的態度,將 抄卷埋葬,在庫穆蘭(Qumran)的死海古卷被發現以前,最古老的殘存古本的日期是主後900年。

     
以斯拉以後,瑪所拉學者(Masoretes)時代的抄寫工作是非常嚴格的。瑪所拉學者有自己一套精細準確的抄寫方法,瑪所拉的抄經員,準確地數算每卷書字母的數目,找出一卷書中間的一個字母;此外還有不少其他相似的繁復步驟。舉例說,他們找出了希伯來字母aleph,曾在舊約中使用過42377次。如果在新的抄本中,字母的數字不符,經卷就要重抄。如果一個字眼或一個句子寫錯了,他們會將它保留在抄本中(稱為kethib),但會在旁邊加上更正說明(稱為qere)。瑪所拉學者也為希伯來聖經加上注音符號,在此以前,希伯來文聖經的經文只有子音。

     
以下幾個古老的抄本來源,都可證明抄本的可靠性。

  (1)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

學者在庫穆蘭發現古卷之前,當時最古的殘存經卷的時期,約在主後900年。死海古卷中的一些經卷,包括以賽亞書、哈巴谷書及其他經文的抄本,是早於主前125年的,比當時所有的最古抄卷早了一千多年。一個重要的發現是,庫穆蘭古卷中的以賽亞書,和一千年後的瑪所拉希伯來文抄本,並沒有顯著的差異。這件事確定了今天的希伯來文抄本的可靠性。

  (2)
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

七十士譯本是舊約聖經的希臘文譯本。這譯本是給那些分散在各地,不懂得希伯來文的猶太人使用的。傳統說,曾有約七十位希伯來學者參加,將希伯來文聖經譯成希臘文(Septuagint的意思是「七十」,這譯本也簡稱為LXX)。主前250150年,翻譯的工作是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分期進行的。這個譯本本身並不一致,但因為它所依據的是比現存希伯來抄本早一千年前的版本,所以七十士譯本是相當重要的。此外,新約作者也經常引用七十士譯本,這譯本能幫助我們明白舊約聖經。

  (3)
撒瑪利亞五經(Samaritan Pentateuch)︰

這 本摩西著作的譯本,是專供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敬拜之用的(與耶路撒冷的敬拜對立)。這個譯本是獨立於馬所拉抄本的,因為它追溯至主前第四世紀。這個譯本 對舊約抄本的研究,很有價值,雖然這個譯本約有六千處地方與瑪所拉抄本不同,但這些都只是細微的差異,關乎文法和拼字上的問題。

  (4)
亞蘭文他爾根(Aramaic Targums)︰

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歸回後,猶太人一般都說亞蘭文,不說希伯來文。猶太人需要有一本用日常用語寫成的聖經,他爾根就是一本這樣的聖經。他爾根的意思是「譯文」(translations),或「譯述」(paraphrases)。他爾根是以自由的方式,復述聖經的記載,不過他爾根「除了作舊約經文的見證外,更給我們提供一個寶貴的新約研究背景」。

[
新約抄本的可靠性]

     
新約的手稿雖已失傳,但新約書卷的考據工作非常繁重。有超過五千個殘存抄本,有一些是完整的新約,有一些只存留一部分。

  (1)
紙草抄本(Papyrus manuscripts)︰

這些都是古老而重要的抄本,舉例說,貝蒂新約蒲草抄本(Chester Beatty Papyrus)的日期,早於第三世紀。

  (2)
安自爾抄本(Uncial manuscripts)︰

約有二百四十個抄本稱為「安色爾」抄本的,抄本是以一種大圓字體寫成(captial letters)。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包含了全部新約的書卷,日期是主後331年。梵諦岡抄本(Codex Vaticanus)包含了大部分新約,日期是從第四世紀開始;這是被公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抄本。亞歷山太抄本(Codex Alexandrinus)的日期是第五世紀,除了部分的馬太福音,它包括了所有的新約書卷。這個抄本對於確定啟示錄的抄本很有幫助。其他還有以法蓮抄本(Codex Ephraemi,第五世紀)、劍僑伯撒抄本(Codex Bezae,第五至第六世紀)及華盛頓抄本(Washington Codex;第四至第五世紀)。

  (3)
小楷抄本(Minuscule manuscripts)︰

我們有超過二百八十個小楷抄本,都是用小楷字母(small letters)寫成的。這些抄本不及安色爾抄本古老,有一些小楷抄本,反映出在字體上的相近,學者通常都以它為同類的抄本。

  (4)
譯本(Versions)︰

新約的早期譯本,也可幫助我們發現正確的抄本。有幾個著名的敘利亞(Syriac)譯本,其中有他提安四福音合參(Tatian’s Diatessaron,主後170年)、舊敘利亞本(Old Syriac,主後200年)、別西大譯本(Peshitta,第五世紀)及巴勒斯但敘利亞譯本(Palestinian Syriac,第五世紀)。拉丁文的武加大(Vulgate)譯本是由耶柔米(Jerome,約主後400年)翻譯的,這個譯本影響了整個西方教會。此外還有在埃及流行的科普替(Coptic)的譯本(翻譯於第三世紀),其中包括沙希地語(Sahidic)的譯本,和波海利(Bohairic)的譯本。

     
雖然經文鑒別學者,透過對希臘文抄本,及早期譯本的研究,可以確定不少原著抄本上的問題,但我們相信,這些抄本是經過多個世紀,在上帝的手中被保存下來,讓今天的學者能夠鑒定和研究,去重新整理和建立最接近原著手稿的抄本。

聖經的正典性


[
正典的定義]

     
若說聖經是上帝的默示,必然會產生一個重要的問題︰那些書卷是默示的呢?由屬上帝的人去確定那些書卷是上帝所默示的,那些書卷是有真實權威的;這是一個在歷史上重要的問題。

     
「正典」這名詞,是指默示的書卷。這個詞是從希臘文kanon而來的,很可能,它更是從希伯來文qaneh而來,意思是「量度的竿」。「正典」和「正典性」這兩個名詞,都是用以量度和確定那書卷是不是受上帝默示而寫的。有一點相當重要,任何時期的宗教會議,都沒有權力「令」(cause)一些書卷被默示;這些會議不過是「承認」(recognize)那些書卷在寫作時是被上帝默示的。

     
猶太人和保守派的基督徒都承認,舊約的三十九卷書是默示的。福音派教會更承認,新約的二十七卷書是默示的。羅馬天主教總共有八十卷書,因為他們也承認「次經」(Apocrypha)為「半正典」。

[
舊約的正典性]

     
希伯來文瑪所拉(Masoretic)抄本的舊約,將這三十九卷書分成三類︰律法書(五經);先知書(書、士、撒上下、王上下、大先知書、小先知書);及聖卷(有時稱為「詩歌」,包括詩歌及智慧書——詩、箴、伯;書卷——歌、得、哀、傳及斯;歷史書——但、拉、尼、代上下)。

這三十九卷書原本只計算為二十四本,因為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志上下、小先知書及以斯拉記、尼希米記是合並為一的。

新約時代,這種三分法是被認可的(路二十四44)。其他的名詞如「經」(約十35)和「聖經」(提後三15),都表明舊約的正典,一般是被接納的。

這種三分法也被約瑟夫(Josephus,主後3795年)、撒狄主教墨利托(Bishop Melito of Sardis,約主後170年)、特土良(Tertullian,主後160250年)及其他人證明。主後90年的雅麥尼亞會議(The Council of Jamnia),一般都認為是舊約正典被公開承認的會議(但還有幾卷書的正典性受到爭議)。

     
舊約書卷被確認為正典,是有以下根據的︰哈利斯(Laird Harris)追溯這種認可的源流︰摩西被承認是在上帝的權柄下寫書的(出十七14,三十四27;比較書八31,二十三6);五經被認可的標準,是根據它是否來自上帝的僕人摩西。在摩西以後,上帝興起了先知的體系,繼續向百姓啟示自己(比較申十八1519 ;耶二十六815)。上帝向他們說話的先知,也將啟示記下來(比較書二十四26;撒上十25;賽八1;結四十三11)。

哈利斯的結論是︰「律法是根據作者的地位,而作者是被稱為上帝的使者。同樣地,後來的先知也獲得了一定的地位,他們的著作也獲得同樣的尊崇,被視為上帝的話語,書卷中包含的見證,令書卷被人接受。」

     
聖經的正典性有以下幾方面的試驗標準。該書是否顯明上帝是作者?該書是否顯出是上帝藉著中保說話?(例如出二十1;書一1;賽二1

那位作者是不是上帝的發言人?該作者是不是先知?或者說,他有沒有先知的恩賜?(例如申三十一2426;撒上十25;尼八3

該書的歷史是否正確?該書是不是記錄真實的事情?猶太人怎樣看那本書?

     
總的來說,舊約書卷成書時,都已經是上帝的默示,是擁有權威的。這些著作得到人的認可;通常是當人確認了作者是上帝的發言人,著作就被認可。最後,就有一系列的書卷被收納為正典。

[
新約的正典性]

     
確認一本新約書卷為正典,有以下幾個因素。

)假的作品充斥,和真的著作備受攻擊是一個原因。舉例說,馬吉安(Marcion)除了保羅的書信外,拒絕接受舊約和其他新約書卷(他更改路加福音,以迎合自己的教義)。

)新約著作的內容,見證它本身的權威性,這些作品自然地被收集起來,被公認為正典。

)使徒的著作在公開崇拜中被使用,但人還需去確定當中那些作品是正典。

)到最後階段,在主後303年,羅馬皇帝戴克理先(Diocletian)頒布諭令,焚燒所有宗教書籍,這事導致新約書卷被收納起來。

     
書卷的確認和收集的過程,是在第一世紀開始的。很早時期,新約書卷已被確認。舉例說,保羅就曾確認了路加的著作,與舊約有同等地位(提前五18引用了申二十五4,和路十7,並且稱這兩段經文為「聖經」)。彼得也確認了保羅的著作為聖經(彼後三1516)。使徒的書信在教會中流傳,被人誦讀(比較西四16,帖前五27)。

     
在後使徒時期,羅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約主後95年)在一封信中,提到最少有八本新約書卷;安提阿的伊格那丟(Ignatius of Antioch,約主後115年)也承認約有七卷新約。約翰的門徒坡旅甲(Polycarp,約主後108年),承認有十五卷書信。這不是說,這些人不承認有更多的正典,這些只是他們在書信中曾提及的數字而已。後來愛任紐(Irenaeus,約主後185年)寫道,他承認有二十一卷書。希坡律陀(Hipploytus,主後170235年)承認有二十二卷。當時的一些問題書卷,是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後書、約翰貳書及約翰參書。

    
更重要的見證,是穆拉多利經目(Muratorian Canon,主後170年),該經目將教會初期所承認為正典書卷加以收集。穆拉多利經目所收集的,除了希伯來書、雅各書和約翰的一封書信外,包括了全部的新約書卷。

  第四世紀,新約聖經的確認也發生了重大事故。亞他那修(Athanasius)在主後367年的著作中,提及新約的二十七卷書,是唯一真實的書卷。主後363年,老底嘉會議(Council of Laodicea)提到,只到舊約的書卷和新約的二十七卷書可以在教會中誦讀。希坡會議(Council of Hippo,主後393年)承認,有二十七卷書。迦太基會議(Council of Carthage,主後397年)確定了,只有這些正典書卷,可以在教會中誦讀。

     
教會是憑什麼去確定這些書卷為正典的呢?以下是回答這問題的一些測試準則。

 
)使徒性(Apostolicity)︰作者是不是使徒?作者是不是與使徒有聯系?舉例說,馬可是根據彼得的權威寫書,而路加是根據保羅的權威寫書。

 
)接納性(Acceptance)︰這本書是不是被教會整體接納的?教會對某卷書的認可,是相當重要的,假的書卷當然會被拒絕(但有些合法的書卷,也可能延遲被認可)。

 
)內容(Content)︰該書的內容是否與已接納的書卷教義互相一致?一本假的作品《彼得的福音》,就是在這個原則下被拒絕的。

 
)默示︰該書是否反映出默示的本質,次經及偽經,就是因為未能滿足這個標準,而被拒絕。正典書卷應該包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屬靈價值,反映出它是聖靈的工作。

聖經被稱為正典

       聖經所有的書卷都是來自上帝的權威,所以聖經被稱正典。

  因為上帝的話是我們信心的原則,是引導我們生命的指標。上帝的話是一切爭議的判斷,是毫無瑕疵的基石。惟一被接受為真理的條件,就是與聖經一致﹐就像文稿與原稿一樣。所有的上帝學理論,都要拿來與聖經這試金石比較,也像所有的量尺都要拿來與量規比較一樣。

  聖經是完全且完美的標準,包括救恩所需的一切。"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應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後三15)。

聖經給我們信條(Credenda),就是我們當相信什麼﹔也給我們程序表,告訴我們要做什麼。它給我們信仰的規範,完善的指教我們上帝深奧的事。

天主教徒努力的使他們的傳統成為聖經,因此定他們自己的罪﹐他們把傳統與聖經視為同等。在天特會議上(The Council of Trent)說﹕"羅馬教會的傳統被接受為與上帝的話同等" ﹔因此把他們自己帶到受咒詛的光景。

"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上帝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啟廿二18

聖經無誤

    
    聖經無誤是福音派人士用來表達聖經權威的用語,表示聖經的寫作沒有錯誤,亦不會誤導人,因此是完全可靠的引導。韋斯敏斯德信條(1647)說聖經是「無 誤真理」;比利時信條(1561)稱它為「無誤」的準則;而威克里夫(Wyclif, 1380)則稱之為「無誤的真理準則」。到了十九世紀,西方教會多了一個詞語來稱聖經的無誤,是為inerrancy,意思亦是無誤;這概念其實早於第一世紀便出現。羅馬主教革利免(Clement of Rome, 90100)強調,「聖經是藉聖靈賜下……所寫的是全無玷污或虛假」;奧古斯丁(Augustine)更宣稱︰「我絕對相信這些(正典)作者寫作時完全沒有錯誤」。基督徒相信聖經的權柄是無可置疑的,因為它是上帝藉人寫下的正確教導。
   
    啟蒙時代的懷疑主義挑戰聖經歷史及神學的可信性,故此新的釋經程序就把上帝的權柄與人的傳統分別開來,後者被認為是不平均的,甚至是不可靠的。今天只有復原教(Protestantism)、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及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Theology) 的保守人士,才會把他們的信仰建基於聖經的權柄,接納全部聖經是真實無誤;而復原教則認為天主教及東正教在最重要的地方誤解了聖經。保守派學者聯合起來, 對抗後啟蒙時代的惟理派釋經法,指出他們不把聖經看作是上帝無誤之道是錯誤的。他們的釋經是片面的,在正典之內另立正典,倚重印象;當他們說什麼是聖經的 要旨時,常忽視了另一面更廣、更重要的資料。他們愛用相對性、衰減式的方法來處理經文,好能符合他們從俗世文化採用過來的模式和標準;存在主義者又愛批評 傳統釋經不合理,合理的地方他們又不留意。其實這一類主觀的釋經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他們不肯承認聖經是無誤的和具有權柄。
    
    從神學的角度來說,保守派認為聖經無誤及聖經的權威(Authority),是人能認識上帝的保證︰透過由伊甸園到耶穌的生、死和復活,亦藉著聖經教導人 怎 樣以信心、敬拜和順服,來回應上帝的救贖。故此,我們愈不肯承認聖經的無誤,聖經在此等教導的權柄就愈小,基督教信仰便會變得愈來愈個人化、分化,及多元 化;信徒對基督的瞭解必然更狹小,信心更軟弱,而上帝作為一啟示者亦會愈有問題。簡言之,否定聖經的無誤,的確可以較易處理經文,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不 易處理的問題,包括神學上的,和屬靈生命上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說聖經是無誤的呢?這是根據聖經作者的見證,特別是耶穌自己的話。祂毫不懷疑祂的聖經(我們的舊約)是創造者的話(參太十九45),而祂來到世上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上帝的道(太五171819,四111,二十六5356;路二十二37;另參約十35);祂的事奉是本於上帝的話,因此祂被引到十字架,並相信自己必如預言所說的復活(路十八3133)──結果亦如此成就了(參路二十四25274647)。耶穌要求門徒亦如此順服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新約因使徒受靈感而保證是上帝的話,正如舊約因先知而保證是上帝的道一樣(參耶一69;彼後一1921)。
  
  教會兩千年來都相信聖經是上帝改變生命的道,這正是新約論到聖靈之見證──聖靈能叫人給罪歪曲的理性,認識基督神聖的權柄──信徒相信的正是這些;因此聖經無誤要保障的,是聖經的權柄,這是大公信仰的要點,亦是聖經教訓的基礎。
    
   在本世紀,福音派學者如俄爾(J. Orr)、黎德保(Herman Ridderbos1909年生),及柏寇偉(G. C. Berkouwer) 在聖經批判學的壓力下,承認聖經無誤者,是指得救的指引(即上帝是在基督內,及人就近上帝的道路),而就算歷史、地理及科學上的小節偏差,亦無損聖經無誤 這件事實。但另些福音派學者則反對此說,認為這是妥協太多了。他們同樣承認聖經教訓有它特有之文化因素在內,承認聖經批判學的價值,且在釋經上有一定的成 就,卻不能接受聖經若有錯是不會影響神學的說法。再者,他們擔心人若開始懷疑聖經有錯,就不知止於何處,結果神學和倫理學(Ethics)的教導便要全盤失喪。他們堅持必須確定聖經是絕無錯誤的,不然就不能維護聖經的權柄。他們認為視上帝的話含有不正確的成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只有持守聖經是 絕對無誤,才能在這非理性的世界重建理性之道。辯論仍然繼續下去。
  
   有些福音派人士雖肯定聖經絕無可疑,卻不會用「無誤」(inerrant)一詞,因為他們認為這詞太容易引起不當之聯想,包括︰

1.惟理的護教學(Apologetics),它專注於尋找真理的證據,多於相信上帝為它作的見證;

2.對聖經抱有「幻影派」(Docetism)的觀點,而忽略了它屬於人 的因素;

3.釋經的學術水平不足,欠缺語言學的修養和歷史學的準確;

4.常作不需要的協調,對經文之訛誤作出非科學化的揣測,因此出現前後不符的現象;

5.神學上常只關心無關重要的小節,因此忽略了聖經見證的中心──基督。

    上述各點的確是「無誤派」人士常犯的毛病,特別在北美洲;但今天無誤派學者全否認有這些弱點。
    
    惟 理之無誤派人士把聖經權柄建基於人的證據上,而採取相對主義之非無誤派人士,又藉著邏輯及世俗學問的方法,來找聖經的渣滓,把一些無關痛癢的小問題拿來大 作文章;二者都是錯誤的,雖然二者都力說自己的方法正確,而信仰又屬於正統;二者的錯誤均是把人理性辨識之能力,高置於上帝的見證之上。無論我們怎樣成功 證明相信聖經是合理的,而不相信聖經是不合理的,人仍然有根據真正地及習慣地相信聖經︰從客觀一面而言,人有基督及祂門徒的教訓,特別是關於祂的本性和地 位;從主觀一面而言,有聖靈導引人須確信上帝的權柄。就此二方面來說,所有基督徒都必須接受及相信聖經的教導,包括對基督、救贖、生命、世界歷史,以及每 段經文所教導的;要自己信服於它的命令,恆久活出它要求的生活樣式。每次打開聖經,聖靈都會引導我們更深明白它,使我們對聖經的知識與日俱增。人用什麼話 來論到聖經的權柄,其實是無關重要的,要緊的是我們的生命能顯出聖經的權柄來。

聖經與信心

  根據聖經本身的見證,它是一卷有權威的書, 因為它是出於上帝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凡人都能閱讀聖經而接受這權威的。上帝的啟示之客觀存在,並不保證人主觀的接納。宗教改革的領袖堅認,聖經是上帝的 話,但是他們同時指出,這件事實必需要藉著信心才能接受的。正如保羅對提摩太所說的:「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裏,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且知 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 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3:14-17)。

  這信心乃是由聖靈在人的心中產生出來的。聖 經在人心內的見證,乃是對聖經的權威的見證,使他們能用信心接受聖經本身的見證,確信它真是上帝的話。保羅說:「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 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上帝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 透」(林前2:13-14)。

  論到聖經的權威之證據,加爾文說:「所以我們要承認,凡內心受了聖靈之教的人,對聖經必完全同意,並承認聖經既有它自己的證據,乃是自明的,不該成為理智上爭辯與論證的問題,卻因為聖靈的見證,理當得著我們的信任所以,我們既蒙他啟了,就不再憑自己或他人的判斷而相信聖經是導源於上帝,乃是確信它是出自上帝的口,藉著人所傳於我們的;它的可靠遠超乎人的判斷,猶如直覺地看見上帝本身在其中一般。我們並不尋找論據支持我們的判斷,而是使我們的判斷和理解服從聖經」(Institute 1:7:5)

聖經的總題與目的

聖經由四十多位作者, 經約一千五百年寫成。他們有的是很有學問的教師和律法師; 有的是稅吏或打魚的; 有的是猶太人, 有的是外邦人。但寫書的時間地點雖不同, 但目的與內容卻是一致:

1. 10:7 「那時我說:上帝阿, 我來了, 為要照你的旨意行, 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

    基督是整個救贖的中心. 沒有基督, 聖經就失卻了中心目的。

2. 提後3:15-17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 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聖經的目的為叫人得救, 亦裝備信徒行各樣的善事。

     所以,讀聖經與遵行上帝旨意,當以「得救贖」為中心,來引導自己與親友成為基督的門徒和上帝之兒女。

聖經的完全與無誤



    最初寫聖經的人是被上帝的靈感動和帶領, 完全地寫下上帝要他們寫的話. 寫書的人雖然是用自己的話寫, 但所寫的內容卻是上帝要他們寫的, 一點也不多不少,是絕對可靠的!

* 提後3:16「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

     是指其源於上帝, 是上帝所呼出的。

* 4:4「人活著, 不是單靠食物, 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是故聖經與人的生活為人是息息相關的。

* 33:9「上帝說有就有, 命立就立!」

    上帝的話是有能力的, 這也是聖經權威之所在.

* 彼後1:21「人被聖靈感動說出上帝的話來。」
    指「被托起來」, 挪移到別處. 是被聖靈所掌管支配之意. 可以說, 聖經的作者是上帝的筆桿. 一方面聖經沒有越過作者的觀點、個性、 語言、 風格。但另方面,又是上帝保守著他們一點一畫地著述。

        正典的形成: 是否聖經經卷之一, 不在於教會的決定, 乃在於其是否聖靈的默示. 新約聖經的正典, 如提前5:18 及彼後3:16所顯示, 使徒們已稱剛面世不久的路加福音及保羅書信為聖經. 而新約不同書卷的抄本亦在不同地方教會中日漸通行。為防異端錯謬, 及回應各樣信仰問題, 主後398年於北非迦太基舉行的會議訂立新約的正典書卷. 是故正典是由教會接納與信徒承認而矣, 絕非憑人意可定.

       舊約方面, 主耶穌所認同的聖經就是猶太人所接納的希伯來文舊約聖經(24:44; 5:18; 10:35). 至於那些旁經, 他們是舊約時期的作品, 但絕非上帝默示的聖經。是天主教於1546年天特會議才通過認可的, 但反觀新約直接引用舊約愈300, 提到舊約經文凡4,000多次, 幾乎沒有旁經的內容. 更不用說它們的某些內容更有錯誤的神學與教訓!

聖經是上帝啟示的證明

 
    關於聖經是上帝之啟示,歷世歷代之基督教會有如此之看法︰

1. 聖經自稱為上帝的啟示。

   聖經中與「上帝說」等類的話,超過3,800多次, 顯明聖經是具絕對的權威的。

2. 聖經的主題和內容統一而和諧。

   約有40位作者,經過1,500年左右,以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等多種文體寫成66卷書。但主題卻相同, 內容也一致, 都為見證耶穌並對人類的救贖計劃.

3.  聖經所載真理的超越性與有效性。

   適合不同時代民族及階層等之心靈需要,只要人回到上帝面前,應用上帝的話,人生就有出路。

4.  聖經預言的準確性和應許的可靠性。

   這是最無可推委的理據,在基督生平也可見一斑。許多想推翻聖經的人,反而因事實無法否定,而成為基督徒的也不少。

5. 聖經所記歷史的真確性。

   如羅馬官員的名字, 地理環境, 耶路撒冷的歷史等,都證實聖經之真實性,叫人不得不屈服。

6. 信徒生命得改變的明證。

   歷世歷代信徒的生命能因著耶穌, 藉著讀經生命得改變過來, 離開黑暗罪, 歸向光明路,都可見證聖經所啟示的真正永活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