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 星期一

基督論發展歷史圖譜

 

 

(從 325 尼西亞 → 451 加爾西頓 → 553 加色丁)


🧱 一、背景:為何需要發展基督論?

原因

說明

🔍 解答「耶穌到底是誰?」

是上帝?是人?是兩者合一?怎麼合一?

🛡抵擋異端

亞流主義、涅斯多留主義、尤提克派、幻影說等對耶穌身份造成挑戰

📖 回應聖經張力

如何理解耶穌在馬槽中是上帝、在十字架上也是上帝?


🧩 二、基督論演進三階段(重點大公會議)

階段

時間與會議

主軸

結論與成果

階段一:強調神性

325 尼西亞會議(Nicaea I381 君士坦丁堡會議(Constantinople I

耶穌是「與父同質的上帝」嗎?

定義耶穌是「與父同質」的真神(homoousios

階段二:整合二性

431 以弗所會議(Ephesus451 加爾西頓會議(Chalcedon

如何解釋神性與人性在一位耶穌裡?

定義耶穌一位格、兩性合一,二性「不混、不變、不分、不離」

階段三:細化與保護正統

553 加色丁會議(Constantinople II680-681 君士坦丁堡III

解釋耶穌的人性是否完整、是否有兩意志?

接納加爾西頓,但強調耶穌有完整人性與人意志,避免混淆


📘 三、主要信條與神學焦點對照表

會議

時間

主要對象

關鍵用語

核心主張

🏛尼西亞會議

325

亞流主義

homoousios(與父同質)

耶穌與父同為上帝,不是受造物

🏛君士坦丁堡 I

381

馬其頓主義(否認聖靈為上帝)

三位一體成形

聖靈與父、子同為上帝

🏛以弗所會議

431

涅斯多留主義

上帝之母(Theotokos

馬利亞生的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不只是「人性容器」

🏛加爾西頓會議

451

尤提克派

不混、不變、不分、不離(inconfuse, immutable, indivisible, inseparable)

一位格(Logos),二性(神性與人性)完整合一

🏛加色丁會議

553

一性論、東方拒絕派

承認加爾西頓、補充釋義

強調人性非吸收於神性,並譴責反加爾西頓思潮


🔁 四、異端觀點 vs. 正統基督論

異端

主張

加以回應的會議

正統回應

亞流主義

耶穌是被造,不是真神

尼西亞 325

耶穌與父同質,為真神

涅斯多留主義

耶穌有兩個位格(上帝與人),是合作關係

以弗所 431

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基督是一位

尤提克派(一性論)

基督只有一種神人混合性

加爾西頓 451

二性合一不混不變不分不離

一性傾向者(反加爾西頓派)

拒絕「二性」說法,強調只有神性

加色丁 553

澄清:二性共存於一位格,無混亂但各自完整


🧠 五、語言結構演進

概念

初期用詞

加爾西頓用詞

後期加強(加色丁)

上帝與人關係

合作、道的居住

位格合一(hypostatic union

強調非吸收、非變形

人性完整性

人類身體器皿?

具完全人性(心智、意志、情感)

有人意志(monothelitism被譴責)

馬利亞身分

基督之母(Christotokos)?

上帝之母(Theotokos

強化道成肉身自起初存在


📜 六、圖式總結:三階段基督論演進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神性焦點          神人合一焦點           人性完整焦點

(反亞流)         (反涅斯多留、尤提克)       (反一性論、反單意志論)

 

尼西亞 325       加爾西頓 451        加色丁 553

homoousios       hypostatic union        dyothelitism(兩意志)


結語:從神性真理奧祕合一靈修深度

發展意義

說明

📖 聖經詮釋

幫助我們理解耶穌言行中人性與神性的交錯與合一

🛡教義防線

劃清正統與異端,保護信仰核心

🕊 靈修意涵

道成肉身與我們真實相連,使我們在祂裡被更新、被神化

🌍 普世合一

成為基督教主要宗派共同的信仰基礎之一

 

加爾西頓信經在基督論與三一論中的神學應用

 

 

加爾西頓信經451年)不僅在基督論上提供正統教義的框架,也在三一論中奠定「位格」與「本質」語言的統一運用。它成為東西教會共同的信仰標準(儘管有部份東方非迦克墩教會未接受),影響深遠至今。


📍一、在基督論中的神學應用

加爾西頓信經針對基督的「神性與人性如何同時存在於一位基督裡」這一核心問題,作出了四個神學原則式的界定,並成為歷代基督論的根基。

核心教義:一位格、兩性論(Hypostatic Union

教義名詞

說明

一位格(una persona

耶穌是神子道(Logos)這一位格本身,而非兩個位格的結合體(對抗涅斯多留)

兩性(duae naturae

祂擁有完整的神性與完整的人性,兩性「不混、不變、不分、不離」存在於同一位格中

位格聯合(hypostatic union

神性與人性結合在一個位格中,而非兩個獨立主體的合作或混合

🔍 神學應用要點:

應用面向

說明

救恩有效性

因耶穌是真神與真人,祂的死能成為有效的贖罪祭(神能性 + 人類代表性)

道成肉身不是「上帝的面具」

耶穌不是只「看起來像人」(反對幻影說),而是真正成為人並經歷人性(飢餓、痛苦、死亡)

耶穌的言行統一

不能說「耶穌做的是人的事,但上帝在旁邊看」,祂整體的行動出自一個位格

基督徒的神化(theosis)基礎

因神性進入人性,我們可以在與祂聯合中分享上帝的生命(參加貴格利與東方教父神化論)


🧠 二、在三一論中的神學應用

雖然加爾西頓信經主要聚焦基督論,但其使用「位格(persona/hypostasis)」與「本質(ousia/substantia)」的術語,直接延續了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對三一上帝的語言結構,並加以應用到基督位格中。

📘 三一論基本架構(先前奠基於加帕多家教父):

名詞

定義

本質(ousia

上帝的「是」;上帝的性質:全能、全知、永恆等(只有一個)

位格(hypostasis/persona

上帝的「誰」;父、子、聖靈三個獨特的存在方式(不是三個神)

📌 加爾西頓的延伸應用:

三一論語言

在基督論中的應用

「一本質、三位格」

「一位格、兩本性」:基督的位格為「道」,具有神性與人性

父不是子,子不是靈(位格區分)

神性不是人性(本性區分)

三位共享一神性

耶穌兩性共享一位格

🧩 邏輯結構保持一致,但轉換應用於不同神學範疇:

  • 在三一論中:多位格合於一本質
  • 在基督論中:多性質合於一位格

這種語言對應確保了:

  • 上帝是一,不是三神
  • 基督是一,不是兩個基督

📚 三、對歷代神學與靈修的影響

1. 🎓 教義與神學系統化

  • 加爾西頓語言成為後世系統神學教科書基礎(如奧古斯丁、阿奎那、改革宗)
  • 幫助教會區分異端 vs. 奧祕的正統信仰
  • 成為信仰告白(Creeds)的「校準線」

2. 🕊 靈性與敬拜

  • 敬拜中的「耶穌是完全的上帝與完全的人」有了深刻根據
  • 聖餐觀中:我們領受的是神人合一的基督生命(不是符號,不是單單人性)

3. 🧩 當代神學應用

思潮

對加爾西頓的呼應

東正教神化論(Theosis

基督的人性因與道聯合,而成為神性的器皿,我們也得參與

解放神學

基督作為「受苦的神人」,是上帝與受苦者完全認同的實體

後現代基督論

在拒絕實體本質論的語境下,仍需重新詮釋「位格合一」為關係性與實存焦點


結語:加爾西頓信經的雙重神學價值

項目

神學價值

基督論

為正統教會確立耶穌基督如何既是上帝又是人,成為救贖的中保

三一論

語言一致性強化「本質位格」的神學語法,影響日後三一教義整合

對後世影響

成為判別正統與異端的經典標準,統一東西教會基督論語言至少數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