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325 尼西亞 → 451 加爾西頓 → 553 加色丁)
🧱 一、背景:為何需要發展基督論?
原因 |
說明 |
🔍 解答「耶穌到底是誰?」 |
是上帝?是人?是兩者合一?怎麼合一? |
🛡️ 抵擋異端 |
亞流主義、涅斯多留主義、尤提克派、幻影說等對耶穌身份造成挑戰 |
📖 回應聖經張力 |
如何理解耶穌在馬槽中是上帝、在十字架上也是上帝? |
🧩 二、基督論演進三階段(重點大公會議)
階段 |
時間與會議 |
主軸 |
結論與成果 |
階段一:強調神性 |
325 尼西亞會議(Nicaea I)381 君士坦丁堡會議(Constantinople I) |
耶穌是「與父同質的上帝」嗎? |
✅ 定義耶穌是「與父同質」的真神(homoousios) |
階段二:整合二性 |
431 以弗所會議(Ephesus)451 加爾西頓會議(Chalcedon) |
如何解釋神性與人性在一位耶穌裡? |
✅ 定義耶穌一位格、兩性合一,二性「不混、不變、不分、不離」 |
階段三:細化與保護正統 |
553 加色丁會議(Constantinople II)680-681 君士坦丁堡III |
解釋耶穌的人性是否完整、是否有兩意志? |
✅ 接納加爾西頓,但強調耶穌有完整人性與人意志,避免混淆 |
📘 三、主要信條與神學焦點對照表
會議 |
時間 |
主要對象 |
關鍵用語 |
核心主張 |
🏛️ 尼西亞會議 |
325 |
亞流主義 |
homoousios(與父同質) |
耶穌與父同為上帝,不是受造物 |
🏛️ 君士坦丁堡 I |
381 |
馬其頓主義(否認聖靈為上帝) |
三位一體成形 |
聖靈與父、子同為上帝 |
🏛️ 以弗所會議 |
431 |
涅斯多留主義 |
上帝之母(Theotokos) |
馬利亞生的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不只是「人性容器」 |
🏛️ 加爾西頓會議 |
451 |
尤提克派 |
不混、不變、不分、不離(inconfuse, immutable, indivisible, inseparable) |
一位格(Logos),二性(神性與人性)完整合一 |
🏛️ 加色丁會議 |
553 |
一性論、東方拒絕派 |
承認加爾西頓、補充釋義 |
強調人性非吸收於神性,並譴責反加爾西頓思潮 |
🔁 四、異端觀點 vs. 正統基督論
異端 |
主張 |
加以回應的會議 |
正統回應 |
亞流主義 |
耶穌是被造,不是真神 |
尼西亞 325 |
耶穌與父同質,為真神 |
涅斯多留主義 |
耶穌有兩個位格(上帝與人),是合作關係 |
以弗所 431 |
馬利亞是「上帝的母親」,基督是一位 |
尤提克派(一性論) |
基督只有一種神人混合性 |
加爾西頓 451 |
二性合一不混不變不分不離 |
一性傾向者(反加爾西頓派) |
拒絕「二性」說法,強調只有神性 |
加色丁 553 |
澄清:二性共存於一位格,無混亂但各自完整 |
🧠 五、語言結構演進
概念 |
初期用詞 |
加爾西頓用詞 |
後期加強(加色丁) |
上帝與人關係 |
合作、道的居住 |
位格合一(hypostatic union) |
強調非吸收、非變形 |
人性完整性 |
人類身體器皿? |
具完全人性(心智、意志、情感) |
有人意志(monothelitism被譴責) |
馬利亞身分 |
基督之母(Christotokos)? |
上帝之母(Theotokos) |
強化道成肉身自起初存在 |
📜 六、圖式總結:三階段基督論演進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神性焦點 → 神人合一焦點 → 人性完整焦點
(反亞流) (反涅斯多留、尤提克) (反一性論、反單意志論)
尼西亞 325 → 加爾西頓 451 → 加色丁 553
homoousios hypostatic union dyothelitism(兩意志)
✅ 結語:從神性真理 → 奧祕合一 → 靈修深度
發展意義 |
說明 |
📖 聖經詮釋 |
幫助我們理解耶穌言行中人性與神性的交錯與合一 |
🛡️ 教義防線 |
劃清正統與異端,保護信仰核心 |
🕊 靈修意涵 |
道成肉身與我們真實相連,使我們在祂裡被更新、被神化 |
🌍 普世合一 |
成為基督教主要宗派共同的信仰基礎之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