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奎那 (Aquinas, 1225–1274)
───────────────────────
| 溫和實在論 + 自然神學
| 理性與信仰協調
| 自然律 = 上帝理性秩序
v
宗教改革 (Luther, Calvin, 16C)
^ ───────────────────────
| | 批判理性能力有限
| | 強調唯獨恩典、唯獨信心
| | 在自然律問題上部分承繼阿奎那
|
|
奧卡姆 (Ockham, 1287–1347)
───────────────────────
| 唯名論 + 意志論
| 上帝絕對自由
| 善惡=上帝旨意
🔍 思想連結解讀
- 阿奎那 → 改革者
- 改革者(路德、加爾文)拒絕阿奎那「理性能接近上帝」的樂觀論調,但在自然律、社會秩序上,仍部分承襲他的思想。
- 例如:加爾文承認政權是上帝設立(與阿奎那的自然法觀有連續性)。
- 奧卡姆 → 改革者
- 奧卡姆的「唯名論」與「意志論」強調上帝的絕對主權,削弱理性能力,讓「信心與啟示」成為唯一依靠。
- 路德早年受唯名論神學(via moderna)訓練,因此在強調「人無法靠理性認識或討好上帝」上,深受奧卡姆影響。
- 阿奎那 vs. 奧卡姆
- 阿奎那:理性 + 信仰協作,上帝的理性秩序可透過自然律認識。
- 奧卡姆:上帝的旨意高於理性,世界沒有必然秩序,只能靠啟示。
✨ 總結
- 阿奎那 提供了「理性與信仰的和諧架構」。
- 奧卡姆 打破了這個和諧,突出上帝的自由,削弱理性。
- 宗教改革 在兩者之間:吸收奧卡姆對理性與人類無能的強調,但也在倫理與社會秩序上,部分繼承阿奎那的自然法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