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贖罪之性質

    關於基督贖罪之性質,我們可以從舊約祭物的規則及希伯來書的解釋上確定。根據這些經卷,基督贖罪之性質是在於祭物之貢獻。獻祭的主要功用是補償罪過。祭物是一種替牲品,象徵頂替犯罪之人的罪,並因之而使罪人重新與上帝和好(利十六︰20,22;來二︰17)。舊約的祭物預表基督的犧牲。基督順服上帝的旨意,為罪人獲致救恩。
1.基督雙重之順服
    基督之順服,包括遵行律法和受難犧牲兩方面。
1)遵行律法
    基督的一生是以遵守天父的旨意為念。這一點在他孩童時期,已經顯明(路二︰49)。他領受約翰之洗,也是基於這個原則(太三︰15)。他強調稱,他來到世上,不是要廢掉律法,乃是要成全律法(太五︰17)。他對門徒作証,他常遵守天父的命令,生活在他的愛裡(約十五︰10)
    基督遵行律法,有三個主要的目的。
    第一,他對上帝的順服,表明這是世人應盡的責任。
    第二,亞當所失敗的,基督來成就。他的順服代表並象徵一切信他之人的順服,為他們得到永遠的福祉(來五︰8~9)。
    第三,基督的順服可作信徒的榜樣(腓二︰1,8),作他們生活的準則。
2)受難犧牲
    基督的順服也在他受難上顯明。他“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
    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賽五十︰7);“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得醫治獲存活(彼前二︰24)。他雖欲免去十架的苦杯,卻因順服天父的旨意而樂意經歷此苦(太廿六︰42)。
    基督在這兩方面的順服,通常被稱為“主動的順服”和“被動的順服”。但是,這種分類法很容易引起誤會。“被動”並非意指勉強或不抵抗主義。他的受難也是他自願的(約十︰18)。甚至在客西馬尼園中,他也對彼得說,他若有意避開此關,豈不能求天父差遣天軍來搭救他麼?(太廿六︰53)
    這兩個名詞的主要分別是,前者是指基督遵行律法的順服,後者則是指他受難犧牲的順服。
    這種區分之目的,是要指出律法兩方面的含意,一方面是要求主動的遵守,以得福祉(詩一一九︰1~2),另一方面則是製裁觸犯律法之人,以施公義(詩一︰5~6)。
    基督一方面為罪人代受懲罰,另一方面代他們履行律法之要求,使他們“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2.基督之順服的果
    基督之順服,產生兩種主要的果效,即和解與贖償。
1)和解。
■和解的前題
    和解的前題是敵對或仇視。人因犯罪,引致上帝的忿怒,雙方站在敵對的地位上(弗二︰3;羅一︰18)。若要將敵對的關系改成和好的關系,必須先要移去上帝的忿怒之原由,即是罪。舊約的燔祭,就有這個功用。藉著燔祭的奉獻,罪被遮蓋,罪人被潔淨,並蒙上帝的悅納。上帝接納燔祭,即等於人接納獻祭的人(利一︰4;出廿九;42)。
    耶穌被稱為是我們的挽回祭,因它遮蓋我們的罪,潔淨我們的罪汙,並使我們重蒙上帝的悅納。挽回祭同時顯明上帝的公義,並他的慈愛(羅五︰25;約壹四︰10)。
■和解的目的
    和解的主要目的是移去上帝對罪人的敵視。耶穌在登山寶訓中,說明此點。他對聽眾說︰“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去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五︰23~24)。這裡,獻祭的人顯然會得罪了一位弟兄。耶穌說,他應當先去見這位弟兄,與他和好,然後再回來獻上他的祭物。和好的對像是那位被得罪的弟兄,和好的目的是要除去被得罪的人之怨恨(參羅十一︰15;林前七︰11)。
    另一方面,和解的次要目的,也可以說是一個平行的目的,是要移去罪人對上帝的敵意,這一點聖經也教導過(羅一︰21,28上;詩二︰1~3)。上帝在基督裡,成就了這和好的工作,赦免他們的過犯,就呼召罪人放棄他們的敵意,與他和好(林後五︰19~20;羅五︰9~11)。
    這和解之道也使外邦人和猶太人合而為一,同享以色列屬靈之應許,一同與上帝和好,不再與他隔絕(弗二︰11~18)。
2)贖償
    贖償是指付償一種代價,以贖取一件物品、土地、証券、或人身(奴隸)。按基督的救贖工作而論,贖償是指基督用他生命來贖償罪人的罪債。耶穌說︰人子來,是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廿︰28)。罪人猶如奴隸之受轄製,無自由可言。耶穌把我們從罪惡的壓製下,拯救出來,重得自由(約八︰34,36;加二︰4;四︰8)
    基督所付的贖償,使我們得到律法上的釋放,和罪惡中的釋放。
■律法上的釋放
    加拉太書特別闡明此點。基督在十字架的救贖:
    第一,使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律法的咒詛就是律法製裁。律法的條例,在對犯法者而言,其目的主要是懲罰罪犯;或以金錢賠償(民事法),或以自由賠償(刑事法,監禁坐牢)。
世人因觸犯了上帝的命令而變為敗壞,天天觸犯上帝的律法,因此都是在上帝的咒詛之下(加三︰10)。基督代替我們付償罪的代價,為我們成為咒詛的對象,就把我們從律法的咒詛下,救贖出來(加三︰13)。
    第二,基督的贖償,將我們從律法的禮儀之下釋放出來。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在屬靈的事上,如同在未成年的孩童時代,受管家的管教和指導(加四︰1~2)。律法的禮儀,在當時是一種象徵和預表。當基督成就救贖之工時,象徵和預表就失了它們的功用(來八︰5;十︰1)。信徒可以靠著基督,直接來到上帝面前(來十︰19;弗三︰12)。
    因此,保羅嚴斥加拉太的教會,因他們重新回到遵守禮儀的孩童階段,施行割禮,規守節期,事實上等於丟棄了基督(加四︰10~11;五︰2)。
    第三,基督的救贖代替我們完全遵行了“工作之約”的條件,以致我們不再需要靠自己滿足上帝的條件(事實上也無此能力),而藉著相信耶穌,得稱為義(羅三︰21~22,28)。
    然而我們必須指出,律法的本身乃是聖潔的,公義的,並良善的。律法的總結乃是愛。有些福音派人士,誤認基督把我們從律法中拯救出來,以致否定律法對基督徒的關係。
■罪惡中釋放
    基督的救贖,把我們從罪惡的捆綁中,釋放出來。俗世的人,生活在罪的轄製之下,作罪的奴僕,並被上帝判定有罪(羅三︰19)。基督代替我們擔當了罪辜,並且拯救我們脫離罪的約束。上帝移除了我們的罪辜,不定我們的罪,反稱我們為義(林後五︰21;羅八︰2;來2︰14~15)。
    信徒在世上雖尚未完全脫離罪,但罪不再在他身上作王。在原則上,他們在上帝的心目中,已不再是罪人(約壹五︰16,18;羅六︰14),也不再作罪的奴僕,倒將自己獻給上帝,作義的器皿,為主而活了(羅六︰17,19)。基督已經制勝魔鬼,為他的門徒打開凱旋之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