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拯救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拯救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廉價的恩典

 

                當我們在傳福音的教導裡面,如果不強調悔改,往往會帶出不健康的救恩觀,就是所謂「容易相信主義」。「容易相信主義」如潘霍華,在他的「追隨基督」這本書裡面,談到廉價的恩典。今天我們在教會裡面有很多信徒,他們可能沒有真正的悔改,沒有真正的放下他們的罪轉向上帝。

                第二次大戰時,他面對德國的教會納粹化的情況,特別強調教會應該強調「重價恩典」,要小心不要陷入「廉價恩典」的迷思。「廉價恩典」教導弟兄姊妹的悔改是沒有代價的悔改,只是接受耶穌的生命,但沒有教導弟兄姊妹需要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我們看路加福音九章23節:「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耶穌要我們要天天背起十字架跟從祂,要捨己。我們的悔改與救恩應該是不斷的放下自己跟隨耶穌,這種悔改的生命是捨己的生命,不只是領受恩典的生命,更是一種捨己、跟隨耶穌的生命,背起十字架跟隨主的生命。

                但非常可惜,目前的教會出現一些非常奇怪的教導,例如這個經文在教會濫用、誤解,這裡所說「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我們會說:「我在新店的那個房子,沒有辦法賣出去,這個是我的十字架。」或者是「在我的工作崗位裡,某某的同事是我的十字架」或者是「在我的家族裡某某親戚,他是我的十字架。」我們把耶穌所說的教導,濫用成為把一種的不愉快的負擔,說成是一種十字架。但談到「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的時候」,基督耶穌本身還沒有上十字架,背十字架的舉動就是要去死。門徒們也了解,要背起十字架跟從祂,就是要跟從祂到死的地方,要完完全全的放下自我,如同祂所說的,要捨己跟隨祂。

                所以在教會裡面,我們要很小心救恩本身,不只是我們領受這個恩典,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要教導弟兄姊妹,跟隨耶穌的這個部分。我們領受恩典就是要跟隨耶穌,讓生命徹底的改變,可以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耶穌。

  潘霍華所著「追隨基督」這本書,一開始就談到什麼是重價恩典,什麼是廉價的恩典。當我們在傳福音,把悔改部分刪掉了,就會導致信仰流於廉價的恩典。潘霍華說到廉價恩典跟重價恩典的關係:「廉價恩典是什麼呢?就是在市場上所販賣的恩典,有如廉價商場所叫賣的貨品一樣,很多時候我們把上帝的恩典,當作是便宜的、廉價的,如同是在商場上、賣場上,拍賣廉價的東西並不珍惜它。但是我們知道,我們領受這個恩典是白白得到的,但這恩典是昂貴的、重價的,是基督耶穌本身祂流血而得的。」

                潘霍華又說:「聖禮、赦罪以及一切靈性的安慰,都在割價求售中被拋售了。恩典雖然是白白得到的,但確是昂貴的,是教會無盡窮的寶庫,教會用不著查詢或予限制,就可以用慷慨的手佈施,這是沒有代價的恩典。我們想像恩典的根本性質,是在於其帳項早已預付了,並因早已付過錢的緣故,就可以免費得著一切。因為付價是無限的,所以使用恩典的可能性也是無限的。然而,假如恩典不是廉價,那又將如何呢?」潘霍華提醒我們,個恩典是白白得到的,但是是昂貴的!

                他說:「廉價恩典,就是將恩典作為一種教義,一種原則,一種制度。它只宣講罪得赦免為一般的真理,上帝的愛被作為是基督教的上帝的概念,人們以為只有在頭腦上同意那種概念,就可以得赦罪了。」

  所以我們把『上帝的愛』當作一般的概念來看,把這個恩典當作是一種宣講,『罪得赦免』宣講成為一般的真理,這種的恩典不要求我們捨己、 不要求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到底。

                很明顯的,潘霍華教導我們要小心,在福音宣揚裡面,如果忽略了悔改的教導,往往會落在廉價恩典的裡面。潘霍華又說「廉價恩典是傳揚不需悔改的赦罪,沒有教會管教的洗禮,不用認罪的聖餐,和不必本人親身認罪的宣赦」潘霍華提醒我們,廉價恩典就是傳揚不需悔改的赦免。今天在教會裡面,所教導宣揚的福音信息,恐怕就是潘霍華所說的廉價恩典,它教導我們信耶穌的人不需悔改。

重生與歸正

 

  『重生』,我們必須要從聖經裡面有一個正確、完整、全面的認識。很多基督徒發現,他雖然信耶穌,但他不懂得他信了什麼?他為什麼這樣信?他也沒有對他的信仰做整理,因此盼望透過這樣的學習,對我們的信仰有一個清楚的整理。

                『重生』談到人對上帝救恩回應上帝的一個事實;另外一個部分,就是歸正的部分。歸正跟重生的關係,像是銅板的兩面,是在救恩中上同時發生的。我們在聖靈更新中重生得救,但我們也要歸正;我們要轉離罪轉向上帝。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談到人對救恩的回應的第一個部分就是『重生』,『重生』是上帝不只是要我們成為好人,是在基督耶穌裡面我們要成為新造的人!

                在新約有有兩個希臘文表達這個生命,第一個字叫作bios:就是生物肉體的生命,這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命;第二個字是zoe:就是屬靈的生命。Zoe這字源於希臘文「生命」,這生命是一個屬靈的生命,是一個以上帝或是他人為中心的生命。zoe是屬靈的生命,bios是生物肉體的生命。bios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命,zoe是屬靈的生命,這是以上帝或別人為中心的生命,基督徒不但有bios,同時也應當有zoe,他有這個肉體的生命,同時也應該注入屬靈生命的事實,這生命的重生。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成聖的工作

 

  聖靈是超自然的動工者,我們不斷地倚靠他;同時,人亦要緊記一事實;成聖是一個過程,其關係的範圍涉及信徒的意識生活。成聖者在這過程中不是被動或不動的。這一點,沒有比使徒保羅的勸勉有更清悉的說明:「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 (腓2:12、13)

      此處所指的拯救,不是正在進行的救恩,而是指末日的拯救(eschatological salvation)(比較:帖前5:8、9;彼前1:5、9;2:2)。沒有別的經文更簡單清楚地說明上帝作工和人作工的關係。上帝在人內裡的作工不會因我們的作工而停止,我們的作工亦不會因上帝的作工而停止。嚴格地說,兩者的關係不屬合作的關係,好比上帝盡本分,我們也盡本分,為叫這連繫或合作產生必須的效果。上帝在我們裡面作工,我們亦作工但其關係乃是因為上帝作工,所以我們才作工。我們所作一切的得救工夫,都是上帝在人心裡作工的效果。不是立志而沒有行事,也不是行事而沒有立場;乃是立場和行事一同效力。上帝如此作工的目的,是為要使我們的立場和行事討他喜悅。此處不但解釋了我們一切蒙上帝悅納的活動為何,更解釋人立場和行事的動因。使徒力勸一事,就是我們必須作成得救的工夫。又他帶來一個鼓勵,即保證乃是上帝在人內裡作工的。我們越持久地慇勤作工,就越領會一切推動我們作工的恩典和力量都來自上帝。

  聖經充滿勸人行善的教訓,這些教訓提醒我們一事:上帝預先所定下的旨意,是要我們傚法他兒子的模樣(羅 8:29), 而在達成旨意的過程中,我們要完全地全人投入。保羅重複地對腓立比人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辯別是 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使榮耀稱讚歸與上帝。」 (腓1:9-11)

      又彼得也有相似的 教訓:「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勸: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 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 至於間賴不結果子了。」 (彼後1:5-8)

      我們不需要增加例證。新約聖經處處著重這要點(比較:羅12:1-3、9-21,13:7-14;林後7:1; 加5:13-16、25、26;弗4:17-32;腓3:10-17,4:4-9;西3:1-25;帖前5:8-22;來 12:14-16,13:1-9;雅1:19-27,2:14-26,3:13-18;彼前1;13-25,2:11-13:17;彼後3:14-18; 約壹2:3-11,3:17-24)。成聖是有關聚合人的思想、興趣、心、性、竟及目標,使其集中於一點,即上帝在基督耶穌基督裡從上面召我們來得的獎賞;成聖又關係我們全人投入於上帝所設立的方法,為叫我們到達這地步。成聖是指人的成聖,人不是機器,成聖逐要按著上帝的形象,使人在知識、公義和聖潔上更新。成 聖的遠景是人要認識上帝,如同上帝認識人一樣;又人要成為聖潔,如同上帝是聖潔的。但凡向上帝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約壹 3:3)。

悔改

 

  導致救恩的信心是一個懺悔的信心, 而導致生命的悔改是一種相信的悔改。在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Shorter Catechism)中,「悔改」有極佳的定義:「悔改得生是一種使人得救的恩賜,就對他的罪抱憂傷痛悔的心,離棄罪,歸向上帝,從新全心致力於順服。」

      若記住信心是「相信基督,為要離罪得救恩」,信心與悔改的依附關係就顯而易見。但若信心是導向叫人離罪的救恩,那末憎恨和渴望脫離罪的意念也必要有。如此對罪的憎恨就是悔改,悔改基本上就是轉離罪歸向上帝。再者,若記得悔改是「轉離罪歸向上帝」,那末「轉向上帝」就暗示了信心,即相信上帝藉基督彰顯的憐憫。分開信心與悔改是不可能的。叫人得救的信心離不開悔改,而悔改也離不開信心。當人相信和悔改的時候,重生就在人們心智上生效。

  悔改基本上是內心、理智和意志的改變。內心、理智和意志的改變主要關係四件事:即對上帝、對自己、對罪惡和對公義在理智上的改變。若脫離了重生,人對上帝、對自己、對罪惡和對公義的思想是完全歪曲的。重生改變了人的內心和理智,徹底更新它們,以至人的思想與感覺迥然改變。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了。有一事十分重要:那導向救恩的信心是改變思想和態度的信心。往往在福音派圈子,人們誤解或忽視了信心所要求的重大改變。錯處有二:其一是使信心脫離那單獨之成為重要的根源;其二是僅以信心是決心。如此決心,當然頗屬便宜的。這些謬見互有關係、互相影響。要改正如此貧貧瘠而導入滅亡的信心觀念,我們必須著重悔改和隨悔改而來那思想感覺的深入改變。悔改的特性加重了事實的逼切性:即人需要福音;人接受福音後與罪隔離;又對福音的信心帶來全新的人生觀。

  悔改不是只屬一般理智的改變,這是非常獨特具體的。由於悔改是一種理智上對罪的改變,因此針對特別的罪,即所有獨特而個別地屬於我們的罪。談論罪、極 力攻擊罪,或攻擊別人特殊的罪,卻不懺悔己罪,這些都是何等易犯的錯!悔改的測驗在乎懺悔己罪的真實性的堅決性。這些罪是因人的獨特需要變得加重嚴重。對帖撒羅尼迦人而言,悔改的意義在於一事實:離棄偶像,服事活神。「拜偶像」特別是他們敵對上帝的證據,而對此的悔改證實他們的信心與盼望的真實性(帖前 1;9、10)

  福音不單單指靠恩典和藉信得救,這更是悔改的福音。當耶穌復活後,他開啟門徒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他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路24:46、47)彼得在五旬節向群眾講道;他們覺得扎心,說: 「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回答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徒2:37、38)其後彼得亦同樣地解釋基督被高 舉,「叫他作君王,作救主,將悔改的心,和赦罪的恩,賜給以色列人」(徒 5:31)。耶穌作救主的屬天職事是使人悔改以賜人赦罪的恩典,還有比這事實更清楚證明福音是悔改的福音嗎?因這緣故,保羅向以弗所長老申述他人的工作,見證他是「對猶太人和希利尼人證明當向上帝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徒 20:21)又希伯來書的作者也說「懊悔死行」是關乎基督的教義的首要定理(來 6:1),除此不可能有別的定理。在基督耶穌裡的新生命指罪的權勢的捆綁已折斷。靠賴基督身體的死,信徒向罪死了,舊人被釘十字架,以使罪身減絕,他從此不再服事罪(羅6:2、6)。「與過去的罪隔離」在他意識裡的記號就是轉離罪惡,「全心致力於新的順服」。

  聖經以信心為得救的條件。這著重點不可誤解,即以信心是得救惟一的條件。人心靈的各種活動和反應都有特殊功用。「悔改」是描述離罪歸上帝的反應。這是「悔改」的特徵,正如「信心」提醒我們:若我們持守的信心容許我們按照現今邪惡的世代行事、放縱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又與黑暗相交,如此的信心只不過是譏諷和欺騙而已!真正的信心充滿著懺悔。正如信心不只是一時的行動,而是對救主的一種恆久信任信靠的態度,悔改的效果也是持久 的痛悔。破碎的靈和痛悔的心是相信的心靈持久的印記。罪惡何時存在,對罪的知覺也必存在。確信自己的罪性會激勵人痛恨自我、認罪及懇求赦免得潔淨。基督的血是最先使人得潔淨的洗濯盆;這更是信徒必須不斷就近以得醫治的泉源。悔改的起源是基督的十字架。一個悔改的人必須不斷到十字架前傾心吐意,流淚懺悔自己的罪。成聖的路是一條懺悔的路,即人懺悔過往及現今的罪。主赦免我們的罪,這赦罪是用他的臉光印證的;但卻不是我們赦免自己。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成為上帝的兒女之祝福

  在主耶穌基督裡面,我們領受豐富的祝福,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甚至於沒有享受到,在上帝裡面所給我們的祝福。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很有福氣的,但是他在福中他不知福,沒有支取這些的福氣,這是非常可惜的。

  [坦然無懼來到祂面前]

          我們成為祂的兒女,上帝也在其他方面祝福我們,我們看希伯來書,談到成為祂兒女的第一個祝福,希伯來書四章十六節:「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

  我們有權柄領受祂的祝福;當我們需要上帝話語應許時,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祂面前,尋來求上帝的幫助。

  約翰一書五章14節:「我們若照祂的旨意求什麼,祂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祂所存坦然無懼的心。」

  我們是祂的兒女,不需懼怕的來到祂面前來祈求。可以存坦然無懼的心,來到上帝面前祈求,這是祂兒女的第一個祝福。

  [蒙上帝顧念與保護]

           第二個祝福,我們是屬於祂的兒女,上帝會保護我們、照顧我們、要顧念我們。

           馬太福音六章25-34節:「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 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是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經文告訴我們,上帝要祝福、保護、照顧祂的兒女,若野地的百合花祂都照顧,更何況是屬於祂的兒女?

           我們看彼得前書五章七節,上帝的恩典跟祝福,是蒙的祂保守與保護。『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祂顧念你們。」

  上帝要我們把一切的憂慮卸給祂,我們往往會覺得這經文,是不是講得太理想化了,上帝要我們把全部的憂慮都卸給上帝,是否很多時候我們的憂慮,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上帝的顧念。當人更多體會到上帝的顧念時,相信他會把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因此彼得教導我們,上帝是保護我們的上帝,我們會享受到的那豐富的祝福。

     【上帝管教的祝福】

           第三個部分恩典祝福,是上帝不再懲罰我們的罪。但上帝會管教我們,因為我們是屬於祂的兒女。

  希伯來書十二章5-11節:「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祂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所愛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你們所忍受的,是上帝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祂得生嗎?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 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祂的管教是為我們的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這不是懲罰。因此,我們當享受上帝的引導,使我們不偏到別的道路,讓我們行在正路上,因為祂愛我們。

  【受聖靈為印記】

           第四個祝福,我們是被聖靈所印記。我們是被聖靈所印記的,我們就是在上帝能力的保護之下。

  哥林多後書一章22節:「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裡作憑據。」

  祂賜聖靈在我們心裡面作憑據,這「憑據」如同英文所說的,就是「押金」。如果我們要租或買一個房子,如果要先付押金,就是這個字的意思,代表說這個已屬於你的了。我們在祂保守之下,聖靈是祂所賜給我們的印記。

           以弗所書一章13節:「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

  以弗所書四章30節:「不要叫上帝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我們是屬於上帝,擁有聖靈的印記,我們要蒙祂的保守跟保護;因此在上帝面前,不但被稱義,收容成為祂的兒女罪得赦免,進一步的享受很多的祝福。

  第一個祝福就是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來到祂的施恩寶座面前,祂來祈求支取力量。第二、屬於祂兒女,享受到上帝的祝福與看顧。第三、很多時候上帝透過試煉,管教我們,但不是懲罰我們。第四、我們是被聖靈所印記的,這印記代表祂要保護我們,看顧我們,這是祂兒女所享受豐富的祝福。所以一個被稱義的人,的確是非常有福氣的一個人。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代贖是從聖經來的真理

 

      探討有關基督的代贖工作的正確意義只有一個資料來源,這就是聖經。辨明我們的釋經和教義公式只有一準則(norm),這準則也是聖經。不效忠這獨一準則的試探常威脅我們。試探的狡猾與看似合理莫過於以人類經驗去解釋代贖,並以經驗為準則。試探常以掩飾的姿態出現,企圖將主的受苦和至死的順服解至更近乎人的經驗及成就亦是同一傾向。我們貶低了基督代贖工作的意義,又剝奪了其獨特別出的榮耀。這是徹頭徹尾的邪惡。榮耀的主、道成肉身的神子單獨擔當成就的工作,究竟是什麼人的經驗可能產生的呢?

      基督滿足了公義的要求:「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賽五十三6)

      祂成為罪、又成為咒詛。祂擔當了我們的罪、擔當了未赦之罪的一切咒詛,並止息了咒詛。客西馬尼和各各他所反映的就是如此的豐功壯舉。人若將它解釋為近乎人的經驗,就顯露心思與基督教的根本道理格格不入。榮耀的主、道成肉身的神子、神人合一飲永在的父所賜祂那苦痛難以形容的杯。這是上帝在人的性情中被上帝離棄。發自受咒詛十字架上的呼求相等於棄絕,就是罪的工價。棄絕的忍受是替代的,祂在十字架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沒有別的東西可與之比擬。祂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而在芸芸眾生中無人分擔祂的痛苦。

      父並沒有愛惜祂自己的兒子,也完全沒有吝不達成正直之公義所命定的要求。子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廿二42)

      這正是聖子順從的暗湧。但為何如此?是為了使不屈不撓的愛,可以藉救贖全然實現其計劃的宗旨,這救贖是用代價和能力達成的。各各他的精神是永恆的愛,而各各他的基礎是永恆的公義。這些均表彰同樣的愛。這愛以永恆的保障護繞著上帝的子民。

      「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八32)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刀劍麼?」(羅八35)

      「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羅八38, 39)

      這就是一個完全的代贖所獲的保障,這保障是因代贖的完全性而有的。

    

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

按上帝的計畫看預知、預定和揀選

 

        上帝的計畫是上帝從亙古的永遠所立的,表明上帝有至高的權力掌管一切,並能掌管所有事情的發生。以弗所書一章11節提到,上帝所定的計畫:上帝「隨己意行作萬事。」

    韋斯敏斯德簡明信條(Westminster Shorter Confession)的第七條說:「上帝的計畫是一個永遠的計畫,是根據上帝的旨意而定的計畫。上帝的計畫就是,上帝預先定下一切將要發生的掌事情,這是為了他的榮耀。」

    要不是上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對世界和宇宙擁有絕對的管治,上帝就不能擁有這至高無上的統治﹔而世界和宇宙,也就違背他聖潔的旨意而行。當然,世界並不是盲目運行的﹔上帝有絕對的管治權。但有一點不能忽略,人要對罪惡的行為負責任,上帝絕對不是罪惡的創造者,說上帝有至高主權,也不能免去人的責任。

        上帝計畫的特點:

        (1)上帝的計畫是一個單獨而包羅萬有的計畫:沒有一樣事物,是在上帝至高管治的範圍以外。以弗所書一章11節說,「萬事」都是在上帝的計畫內成就。因為萬事都在上帝的計畫裡面,所以這個計畫是一個單獨的計畫。

        (2)上帝包羅萬有的計畫,是在亙古已定,而在現在顯明的:信徒是上帝在亙古以前所揀選的(弗一4,「從創立世界以前」等於說,「從亙古」)。信徒所得的救恩和呼召,都關乎上帝在亙古以前的定旨(提後一9)。這段經文強調,救恩是按照「他的旨意」而成就。旨意一詞(希臘文prothesin),是指上帝呼召和拯救信徒的決定。這是指,基督要披上人性,以人的身體流血的意旨,也是在「創世以前」已經定下的(彼前一20)

        (3)上帝的計畫是一個智慧的計畫,因為智慧的上帝所安排的都是最好:保羅在羅馬書九至十一章,談論上帝的至高主權,和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揀選。他用一段讚美的話,來總括這段難解的經文,他稱頌上帝的智慧,和上帝至高主權的作為(羅十一3336)。上帝的智慧和知識,都不能充分被人明白,人也不能追尋上帝的心意,好像找尋沙灘上的腳印。上帝不用諮詢任何人,也沒有人作過上帝的謀士,但上帝知道萬事,上帝管理和引導一切,叫一切都為了他的榮耀和我們的好處實現(比較詩一O24﹔箴三l9)

        (4)上帝的計畫是根據上帝至高旨意所定的--上帝按照他的心意行事:上帝不能按照人類的歷史,改變他的計畫。反之,他的計畫管理人類的歷史。但以理書四章35節說明:上帝向天上靈界和向地上的人,都是「憑自己的意旨行事」。上帝決定人類歷史的發展,和世上君王的興衰(但二213145)。上帝自由地訂立他的計畫,不受任何人和事的干預。

        上帝的計畫有兩方面:

        (1)上帝的指導性的意旨(directive will):有些事情,上帝是管理者,上帝叫事情如期發生。上帝創造(賽四十五18),上帝管治宇宙(但四35),上帝設立君王和政府(但二21),上帝揀選得救的人(弗一4)等等都是。

        (2)上帝容許性的意旨(permissive will):雖然上帝決定了一切,但上帝可能是憑著第二因素(secondary causes),叫這些事情成就。舉例說,罪不能推翻上帝的計畫,不過上帝並不是罪惡的創造者。罪不錯也是在上帝計畫範圍之內,也是上帝永恆旨意的一部分,但人不能推掉罪的責任。「計畫(decree )和計畫的實行(execution)必須加以區分」,一切事情--包括罪--都在上帝的永恆計畫之內,只是上帝不是這一切罪惡直接的創造者。舉例說,當以色列人要求設立君王,他們已經犯了罪,得罪上帝(撒上八591922),但其實,上帝卻早已預定有君王要從亞伯拉罕的後裔出來(創十七6,三十五11),甚至彌賽亞也從此而出。以色列人雖然犯了罪,上帝的計畫卻實現了。

        上帝計畫的目的是上帝的榮耀:

    世界的創造,是上帝榮耀的彰顯,(詩十九1 )。諸天和大地欣欣向榮的生命,卻是要說明上帝的榮美。上帝預定了信徒會得著救恩(弗一45),「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讚」(弗一61112),上帝藉著彰顯他無條件的恩典,而因此得著榮耀(比較羅九23﹔啟四11)

        雖然上帝的計畫是包羅萬有,但人仍然要為罪負責任:

    這個稱為二律背反(antinomy),雖然上帝是至高無上,又預先已定下了萬有的計畫,但是人仍然要為罪負責任。二律背反的英文antinomy,是來自希臘文anti (意思是「對立」)nomos (意思是「律」)。這是指出一些與定律矛盾,和背乎人的理解的事物,但相背只是人頭腦的現象。在上帝來說,一切沒有背反。

        彼得在使徒行傳二章23節說,耶穌是「按著上帝的定旨先見」而死。「定旨」(希臘文boule),是指上帝所預定的旨意。「先見」就是預知﹔但這預知,不但是一種預先的知識,也是一種行動。基督受死是根據上帝在亙古的計畫,但彼得仍然認為,殺害基督的人,要為行為負責任:「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上十字架上殺了。」雖然基督的死,是上帝計畫的一部分,但惡人也要為他的死負責任。

        上帝在哈巴谷書一章6節曾對先知說,他興起了迦勒底人,刑罪在猶大地不信從的百姓。但當迦勒底人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上帝也要追究他們的行為(哈一:11)。雖然上帝對萬事都有預旨,人仍須為罪惡負責任。

        上帝的計畫某些部分是由人完成的:

    上帝的計畫不是宿命論(fatalism),因為上帝的計畫不是終結,也關乎完成的過程。舉例說,上帝的計畫是要揀選一些人得救,但如果人不傳福音,就沒有人能得救。另一方面,按上帝的計劃,信徒是在創世以前已被揀選(弗一4),但人必須傳揚福音,才有人信主得救(徒十六31)。在救恩上, 上帝要用人去傳揚福音,以完成他的計畫。

        對那些反對上帝的計畫者的反駁:

        (1)反對論題:上帝的計畫內不容許人有自由意志

    上帝是容許人有自己的意願的,所以人要為罪惡的選擇而負責任。上帝的至高主權和人的意願,是一種二律背反,但這種對立只發生在人思想中。在上帝來說,這兩種情況可以共存,聖經的作者也不認為這兩種情況是互相對立的(比較徒二23 --彼得並不覺得二者之間發生矛盾)。另一方面,上帝並不是用指導性的旨意(directive will),去完成他的計畫,而是使用了一些第二因素(secondary causes)。舉例說,罪人是按照自己罪惡的本性犯罪。人按著自己的本性行事,是在上帝計畫的範圍內,但人也要為行為負責任。不信者和信徒也有分別,不信者是無可選擇地,照著墮落的本性做惡的選擇。他沒有能力去做一個義的抉擇。但信徒在選擇上有更有的準則,他能夠作義的選擇。

        (2)反對論題:有上帝的計畫就不用傳揚福音

    人的思想不能容納兩種對立的律。保羅說,上帝已預定人得著救恩(弗一511),他也教導揀選的教義(羅一l,八30,九:11),但保羅同樣地也多次教導,必須傳揚福音,叫人得救(徒十六31﹔羅十1415﹔林前九16)。人失喪,不是因為上帝的計畫要他失喪,而是因為他們不信福音。

        上帝計畫是很值得我們探討的

()我們都站在一位智慧、全能和慈愛的偉大的上帝面前。

()我們可以將整個生命交託給這位全能的上帝。

()我們應該為所得到的救恩歡樂 -- 我們是上帝亙古以前所揀選的。

()世界雖有大小不尋常的事件發生,但我們知道上帝至高的主權管治一切,就為此而安心。

()上帝要人為罪負責任。罪不能挫敗上帝的計畫,但上帝也不是罪的創造者。

()上帝的計畫所教導的,和人的驕傲本性不能相容。驕傲人要操縱自己的生命,但當接受上帝的至高主權,人就要謙卑。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聖經中的『重生』

 

 【舊約部份】

              在聖經裡面怎麼談重生,說舊約跟新約在救恩的教導上是一致的。

我們來看申命記第三十章的第六節:「耶和華你上帝必將你心裡和你後裔心裡的污穢除掉,好叫你盡心盡性愛耶和華你的上帝,使你可以存活。」

摩西在舊約教導上帝要除掉污穢的心,給我們一個新心,這是舊約表達『重生』的事實。所以『重生』是一個屬靈的更新,這更新是一個『新的心』的給予,一個人的所為是從他心裡面所發出,上帝改變我們,要除掉污穢骯髒的心,給我們一個新心更新我們。

              耶利米書第三十一章三十三節:『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上帝要親自把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要從我們心裡面來做改變。以西結書三十六章二十六節:「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裡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

這些都是舊約教導關於『重生』的部分。

 【新約部份】

新約談『重生』的部分,就想到約翰福音的教導,我們看約翰福音的第一章第十二節到第十三節,這約翰福音一個非常深的開場白,講到非常豐富的神學、基督論:「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

一位接待上帝、相信上帝名的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

              約翰福音第三章經文談到法利賽人尼哥底母,他夜裡來找耶穌,他是猶太人的官,這經文對我們是蠻熟悉的經文,求上帝讓祂的真理來對我們來說話。

約翰福音第三章的第一節: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這人夜裡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上帝那裡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上帝同在無人能行。」

他一看見耶穌的時候,就稱耶穌為拉比,肯定耶穌是那位上帝來的,這位法利賽人已經觀察耶穌一段時候,他知道耶穌所行的神蹟,不是靠著人的力量,乃是靠著上帝的力量。但是基督耶穌看出他來是有目的的,祂一開始就對他講說:「你需要重生。」第三章第三節裡:『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

              要跟上帝的國有份,人就必須要重生。

第四節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

他聽不懂基督耶穌的教導,雖然他是一個法利賽人,是受過教育猶太人的官,但他以為說基督耶穌所講的,不是zoe乃是bios,他以為是身體的出生。因此基督耶穌在第五節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

一個人要見到上帝的國,他需要重生。

              基督耶穌強調,重生才可以跟上帝的國有關係,並且耶穌說:「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就不能進上帝的國。」

水和聖靈生是什麼意思?一些猶太的作品裡面,把這個水說成為男人的精水,就是生命的開始跟男人的精水是有關係的,不過這個水是象徵一種內在的潔淨,一種內在生命的改變,這個內在生命改變的教導,我們看以西結書三十六章二十五節:「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棄掉一切的偶像。」

所以這個水是講到內在的潔淨,因此尼哥底母找耶穌,耶穌告訴他要重生,需要有內在的潔淨,不但要從水,還要從聖靈生,人才可以見到上帝的國,才可以進上帝的國。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代贖的特性

   論到代贖的特性,我們需要尋找一個能包含多方面聖經教訓的綜合性主題。有關基督代贖的工作,聖經所用較特定的題目是獻祭(sacrifice)、挽回 (propitiation)、復和(reconciliation)及救贖(redemption)。


  聖經視基督的工作為一種順服的工作。聖經有相當多的次數用「順服」這詞語(或其所含之觀念),足以證明一個結論:順服是一般性的;其概括性足以作為一個統一或整合的原則。當我們想到舊約描述基督代贖的方式最特出的經文,即以賽亞書53章時,便容易明白上述結論是恰當的。

    但我們發問:以賽亞書53章如何 解釋其受苦人物的身份?這解釋不是別人,乃是僕人。他在這名義下被介紹:「我的僕人行事必有智慧」。(賽 52:13)

    他以僕人的身份收割稱義的果子:「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賽 53:11)

    主自己毫無疑問地證明此解釋正當無誤,他簡述他來世的目的時,正好發出相同含義的話:「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約 6:38)

    甚至有關他的死,即救贖成就的顛峰和樞軸,主說:「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約10:17,18)

    同樣意義的話,沒有人比使徒保羅說得更明顯:「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 眾人也成為義了。」(羅 5:19)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成了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7,8;也比較:加4:4)

    論到聖子時,希伯來書在措詞上也有獨特的運用,說他「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5:8下,9,比較 2:10)


  基督的順服也常被命名為主動的順服和被動的順服。這條信仰的公式若經恰當解釋,便說明基督順服的工作清析的兩方面。但我們從開始就需要避免這公式可能引起的一些誤解和誤用。


  (一)「被動的順服」並不是指基督所作的一切都是被動的,他是被逼無奈順服的受害者。顯然地,任何如此思想都會違反順服的觀念。而且,我們必須嚴謹地堅持:主就是連受苦和死亡上都不是被動地接受那加諸他身上的苦難。在他的苦難中,他是非常主動的;而死亡之臨到他,並不像臨到其他人。他親自說:「沒有人把我的命奪去,是我自己捨的。」

    保羅告訴我們:他順服以至於死。這不是說:他的順服延伸至死亡的邊沿;而是說:他順服的程度達到交出靈魂、捨去生命。在運用自覺而全權的意志,又知道一切已經完全,並成就在此事的時刻已到時,他就分開體和靈魂,把後者交給天父。他遣走他的靈魂,放下他的生命。故此,「被動」 一詞不應解作他在順有範圍內有任何一事是純粹被動的。他所忍受的苦難,以至苦難的高峰——受死於被咒詛的木頭上——都是他順服不可少的部份,而且都是為了 履行所交託他的任務而忍受的。


  (二)不但如此,我們也不能以為主在世的某階段或行動是屬於主動的順服,而某些別的階段與行動是屬於被動的順服。主動與被動的順服的區分並不是時期的區分。因每一個階段和時期中,一切順服的行事都可形容為主動的和被動的。我們必須避免一種錯誤的思想,以為主動的順服是指在生活上的順服,而被動的順服是 指主在最後受難受死時的順服。


  這信仰公式真正的用途和目的是強調主順服代罪的不同的兩方面。這表明的真理基於一個認識:上帝的律法同時具備刑罰制裁和積極的要求。這不但要求人實行教訓的全部,也要刑罰所有違背或怠懈的行為。主動與被動的順服就是指上帝的律法在這兩方面的要求。基督以他子民代表的身份接受罪所帶來的刑罰和咒詛。而且他又滿足上帝律法一切積極的要求。換言中,他解決了罪咎的問題,又完全滿足了公義的要求。他完全達到上帝的律法在刑事上和教訓上的要求。被動的順服是指前者,而主動的順服是指後者。基督擔當了上帝對罪的全部審判,這順服是替代的;他也履行公義的一切要求,這順服也是替代的。他的順了成為除罪和實際稱義的基礎。


  我們不應視基督的順服為不自然的或無意識的。論到基督的順服,我們不可以為這只是在外表上滿足上帝的誠命。基督的順服對他自己的意義,或許再沒有比希伯 來書2:10-18節、5:8-10節有更引人注目的說明。那裡說:耶穌「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是經過苦難得以完全,又「他既得以完全,就為凡順從 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查考這些經文,就可明顯地看出以下的教訓:


  (1)基督並非單靠道成肉身便作成救恩的工作,使我們得贖。


  (2)救恩並不是單藉死亡成就的。


  (3)耶穌不是單單藉十字架上的死成為救恩的創始者。


  (4)十字架的死亡是救贖代價最高的要求,這死亡是藉順服最高的表現而實行的。


  這不是毫無抗拒地外加的死亡,而是甘心順服地履行的死亡。


  論到順服,我們不單想到成就一事外表的行動,更包括在這些外表行動背後的意向、意志、決心和選擇。論到主在十字架上受死是他順服最高的表現,我們不單想到十字架受死的公開行動,更包括這公開行動背後的意向、意志與決心的選擇。再者,我們需要問:主從何獲得意向和神聖的決定,願意捨命受死,成就獻祭和順服至高的表現?我們必須這樣發問,因為主是在人性中履行這順服而捨命死亡。這些希伯來書的經文不但證明這個問題的合宜性,也證明其必須性,因為這些經文清楚地告訴我們他學了順從、他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他必須經過苦難而成為完全,既得以完全,便成為救恩的創始者。當然,這裡的「成為完全」不需要經過離罪而至聖潔的成聖過程。他是長遠聖潔、無邪惡、無玷污和遠離罪人的。但是,他在順服的程途中,也有發展性和成長性的「成為完全」——他學了順服。在試探與苦難的火窖中,主的心、性、意經過模造——我們豈可不能說是錘煉呢?因他從試探與受苦的經歷所學到的東西,使他能在上帝無誤智慧和永恆所安排的頂峰時刻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曾無誤又無罪地實行天父的旨意。只有在這條路上學習了順服的功課後,他的心、性、意才發展至一地步,可以自由而甘願地在受咒詛的木頭上捨命而死。


  藉著這順服的過程和順服的學習,基督才成為完全的救主,意即他是經過完全裝備才成為一位完全的救主。這裝備是從一切試煉、試探和受苦的經歷中錘揀出來 的,好叫他在履行使命的頂峰時,能有所需的力量。是在十字架上所達成至高的順服,使基督成為一位全備而完全的救主。這正是說:基督在整個屈辱的過程中,學習並履行順服。這順服使他成為完全,堪當救恩的元帥。基督是救恩的創始者;其工作與成就的定義是來自順服——藉受苦而學習、藉受苦而達完全、藉十架受苦之死而完成了順服。基督藉順服獲取我們的救恩,因他藉順服作成獲取救恩之功榮。


  因此,順服不是一些矮作或抽象的東西。基督的順服徵召其完全人性的所有資源;順服固存於基督的位格里,並且基督永遠是順服具體和完全的表現。順服使他 發揮了他裡面永久性的效能與價值。我們藉著與基督聯合,成為順服的受惠者,也實在地分享這順服。與基督的聯合與相交,這一點足可說明所有救恩論的中心真理的重要性。


  雖然順服的觀念是一個概括性的主題,可以解釋基督的代贖工作;且在救贖工作的成就上,也開宗明義地表明基督主動的角色。

 

2022年7月17日 星期日

信基督的含義是什麼

 

在我開始解釋信基督的含義之前,有幾件事我要先說清楚。

耶和華吩咐亞當不可吃分|善惡樹上的果子(創世記2:16),他在造人時也賦予他順服的能力。但是亞當違背了神的命令,吃了神所吩咐不可吃的果子,於是 他就把死亡帶過了我們所有的人,"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羅馬書5:12)。因此,我們全是罪人- -我們的本性是邪惡的,因為我們出於亞當,他的罪影響和毀壞了我們每一個人。

神在永恆中計劃借著耶穌基督救人脫離罪,又決定借著基督使選民與他和好。神甚至向亞當和夏娃暗示他將借著基督滿足他的公義,擊敗撒旦,拯救他的選民。因為神告訴他們,女人的後裔要傷撒旦的頭(創世記3:15)。

神在聖經中已應許,他要與在每一時代凡靠著耶穌基督尋求救恩的人相和。這些人都要作神的子民,他們屬於神,神也是他們的神。

即便如此,自古以來,總有人裝扮作神的子民。他們說自己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但未必真正愛他和順服他。他們大概享有蒙恩之道和有形教會的不少特權,但他們的} 裡卻沒有真正地改變。正如詩篇78:37說,他們的心向神不正。

雖 然有無數的人愚昧地幻想自己已經歸信基督耶穌,然而實際上只有很少的人真正地歸信了福音所啟示的基督,因此真正得救的人不多;聖經常常強調這點說:引向生 命的路是窄的,找著的人也少(馬太福音7:14);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20:16)。如果人們推敲這些話,他們就當認真地想想自己屬靈的狀 況。 雖然只有神所揀選的人才能真正地歸信基督(羅馬書11:7),然而罪人信耶穌基督也是他們當盡的本份。這兩種情形都是聖經論到的。神使用聖經的吩咐和勸 勉,呼召人歸信基督,來賦予選民新生命和力量。神借著這些呼召在他們的身上成就救恩。因此,我們的責任是"來",但是"吸引"卻在乎他(約翰福音6: 44);聖經呼召我們接待耶穌基督,"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翰福音1:12),同時聖經也明確地說,我們信基督 是因為我們先蒙受了神的恩典。

根據上述,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在第一部分所提到的那些得救的證據,那麼你有責任馬上接受神的福音,歸信耶穌基督。故此我有必要告訴你:接受神的福音並信耶穌基督是什麼意思;信耶穌基督乃是你的本分。

接受神的福音並信基督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要記住,我們都是有罪也完全敗壞了,我們毫無能力憑自己重得神的友情,與神和好(這些恩典都是因罪而失去的)。他們也無法救自己脫離那必將來臨的神之震怒,因此我們必禪摒棄任何憑自己得救或獲取神恩典的想法。

第 二,神白白地向罪人啟示得救的方式,即他差遣他獨生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為選民滿足他的公義,在他們的裡面重新塑造他的形象(這形象已被罪損壞),帶領 他們瞢入榮耀。神也宣告,凡一心依靠耶穌基督的人都會被更新並得救。這樣的人都會看重耶穌基督,他們相信唯有耶穌基督才能賜下新生和真幸福。他們也相信, 唯一能站在罪人與聖潔的神之間,使他們與神和好的就是耶穌基督,他們又完全把自己交託給他。這就是聖經所描寫的信心,即信心是"接待他"或"信他名"的意 思(約翰福音1:12)。這是贊同神救恩計劃的第二部分。

總之,信耶穌基督包括兩件事。第一件事,承認你無法憑自己的行為或努力賺取神的赦免,無力拯救自己;第二件事,歸向耶穌基督,相信只有他能赦免你,只有他才能使你與神和好。

信耶穌基督乃是你的本份。

第 一,神命令你信基督。耶穌親口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約翰一書3:23告訴我們,"神的命 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而且,只有那些盡好這本份的人才能得神兒女的名分,"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這是人蒙神悅納、與神和好的唯一道路。只有通過耶穌基督,我們才能被神接納," 使他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這恩典是他在愛子裡所賜給我們的"(以弗所書1:6)。無論人的種族、能力、地位、背景等如何,只要他沒有接受神的救恩之道,歸 信耶穌基督,他便毫無指望–他無法從罪中得救,不能蒙神悅納。"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希伯來書11:6)。"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不信子 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約翰福音3:18,36)。人若信耶穌基督,即被釘死在耶路撒冷、為眾先知所預言、又以許多大能的作為顯明是神子 的那位–人若不信他,就必將死在自己的罪中。耶穌親口說,"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約翰福音8:24)。

所以我必須告訴你,信罪人的救主耶穌基督是絕對必要的,這也是你的本份。別忘 記你是失喪的人;你當趕快逃避神的忿怒,一心歸信主耶穌基督,借著他與神相和。神說,"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示錄22:17)。請放心,神 不拒絕任何想從罪裡得救的人;而且,"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他"指耶穌基督–希伯來書7:25)。

2022年5月2日 星期一

稱義是根據──基督耶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所作成代贖的工作

 

稱義是我們與基督耶穌交換位置,祂承擔我們應當得上帝的忿怒,是我們跟基督耶穌來交換這個位置。舊約裡面有關於這樣的教導如下:

以賽亞書五十三章是一首僕人之歌,講到受苦的僕人的事實。以賽亞書53章6節:「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

所以我們稱義,是根據基督耶穌,所代贖的工作,是我們與基督耶穌交換位置。

以賽亞書53章12節:「所以,我要使祂與位大的同份,與強盛的均分擄物。因為祂將命傾倒,以致於死;祂也被列在罪犯之中,祂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

基督耶穌為我們受死,擔當了罪人的罪。

彼得前書第二章二十四節:「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稱義是根據在基督耶穌擔當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

希伯來書9章28節:「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

這裡的「一次」是指「祂第一次來」,擔當了多人的罪。「第二次來」是指祂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為要拯救他們。所以祂第一次來,是為了擔當罪人的罪,我們應當認知到,稱義本身是根據在,基督耶穌為我們罪人的代贖工作。稱義絕不是根據在我們的好行為,乃是根據在祂的代贖的工作上。

 

「稱義」肯定上帝忿怒的事實

 

我們的上帝是聖潔的上帝,神聖的上帝。哈巴谷書第一章的第十三節提到:「你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

上帝是神聖與聖潔的,若我們犯冒上帝的時候,若不了解我們的罪與上帝隔離時,就難以接受上帝的義。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是活在上帝的忿怒之下,若沒有這樣的概念,我們沒有辦法明白我們需要被上帝稱義的意義。很多時候基督徒講稱義的時候,忘記了這個基本的前提,我們罪人是活在上帝的忿怒之下,我們需要被稱義,需要上帝來赦免我們的罪。

約翰福音的第三章三十六節談到,尼哥底母跟基督耶穌談到重生,但約翰也談到耶穌與門徒的部分。約翰福音3章36節:「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上帝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不信的人他是活在上帝的震怒之下,沒有信耶穌以前,我們是活在上帝的忿怒之下。

另外一處經文,談到我們罪人還沒有得救以前,那個非常悲慘的事實,以弗所書2章3節:「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慾,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

當我們還沒有信耶穌以前,我們是活在上帝的忿怒下的可怒之子,這是談到稱義非常重要的前提。

歌羅西書1章21節:「你們從前與上帝隔絕,因著惡行,心裡與祂為敵。」

這就是我們得救前可憐可悲,需要救的狀態,就是我們與上帝是隔絕的。

加拉太書3:10「凡以行律法為本的,都是被咒詛的;因為經上記著:『凡不常照律法書上所記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詛。』」

這裡談到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所以我們是需要被稱義的罪人。

另外一處經文羅馬書5章9節:「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上帝的忿怒。」

還沒有稱義以前,我們生活在上帝的忿怒之下,因著稱義後,我們就從忿怒中間,被免去了上帝的憤怒。這些經文談到,在還沒有稱義以前,我們活在上帝的忿怒之下悲慘可憐的狀態。我們必須要承認這一點,不然我們就無法了解罪人需要被稱義。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關於立嗣與上帝其他恩典的作為的關係

   (1)立嗣雖屬迥然不同,卻從不脫離稱義和重生,一個稱義的人必定是隨兒子名分的人。又那得著權柄作上帝兒女的人是有如約翰福音1:13節所說:「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上帝生的」。


  (2)立嗣是一件司法的行動,正如稱義一樣。換言之,立嗣是地位、身份的賜予,不是人內裡生發的一種新性質或性格。立嗣涉及一種關係,不是指那使人發現和培育那關係的態度或傾向。


  (3)那得立嗣進入上帝家的人亦同時賜有立嗣的靈,藉此可以認定兒子的名分,並使用隨名分而有的所有權利。「你們既為兒子,上帝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 (原文作我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加4:6;比較羅8:15、16)立嗣的靈是後果,其本身並不構成立嗣。

    (4)立嗣與重生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關係之密切,有人形容謂:人是藉著性情的分享和立嗣的行為成為上帝的兒女。聖經有支持這結論的證據。成為人類家庭成員有二途徑:即透過生產或承繼。前者屬自然產生;後者屬法律的行事。聖經解釋人進入上帝家的途徑或許兩者兼有——即藉著生產生承繼。然而,此說似非絕對。無論如何,上帝恩典的生產行動(重生)和承繼行動互相依附,不可分離。當上帝選立男女進入他家時,他保證他們不但得著兒女的權柄和益處,更要有與這地位相稱的性情和傾向。上帝藉著重生達成這目的——他按著自己的樣式,就是知識、公義和聖潔的樣式,更新他們。

    上帝從不容許那與上帝家的氣氛、精神和地位相反的人存在於他的家中。重生是立嗣的條件。使人重生的聖靈亦 同是進入被立嗣者內心,使之呼叫「阿爸,父!」的聖靈。但立嗣本身並不單是重生,重生也不是立嗣的精神——其一是條件,其二是後果。

 

稱義(4)

 

創世記15:6節論到亞伯拉罕相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新約屢次引用這經文(羅4:3,9:22;加3;6;雅2:23)。經文表面似乎是說:亞伯拉罕的信是上帝稱他為義的根基,信本身蒙上帝接納,滿足了一個完全而沒有瑕疵的稱義的條件。若果亞伯拉罕是這樣稱義,那麼所有信徒的稱義,都是基於信 和因著信(on the ground of faith and because of laith)。

在此,我們要注意一要點,就是聖經從不引用上述詞句。聖經常提及我們是因(by)信稱義、藉(through)信稱義、或由(upon)信稱義,卻從不說我們是依照(on account of)信稱義,或因為有(because of)信稱義。然而,就算稱義是基於信,最正確表達如此思想的話應是「我們是依照信稱義」。

聖經,特以使徒保羅為甚,避免不用這等詞句,這本身已足以叫人 慎思明辯,切忌思想或談論如此稱義的見解。但是,還有無數其他解釋,表明信本身不是義,正如稱義的「義」不是靠功勞而得或由我們作成的。有幾個討論可以引述為證:


  (1)一個靠人作成的義,縱然是完全並免除一切未來的罪,卻仍未達到那完全而不可替代的稱義的要求,那就是聖經所傳揚的稱義。人為的義不能根除過去的罪、不義、並過去之罪所殘附人身的咒詛。但稱義卻包括免除所有的罪和咒詛。因此,稱義的義必須要免除過去的罪並為將來的罪作準備。人為的義不能達到這要求。我們亦要緊記:人經重生和成聖而有的人為的義在今生總不會是完全的,因而無法符合於所需要的免罪的義。惟有一個完全的義才能成為圓滿、無瑕疵而不可改變的稱義的根基。再者,稱義授權與人,並確保人得永生(羅5:17、18、21)。人為的義只裝備人去享受永生,其本身卻不能成為如此賞賜的根基。


  (2)稱義不是靠我們行善而有的義;稱義不是靠行為(羅3:20,4:2,10:3、4;加2:16,3:11,5:4;腓3:9)。聖經如此強調這一點,只有屬靈的瞎眼、最誇張的曲解才會在任何形式程度上容納提倡「靠行為稱義」之說。羅馬天主教的教義有如此歪曲之說的標誌特色。


  (3)我們是靠恩典稱義。稱義不是我們的好處或功勞的酬報,乃是出於上帝白白和非人配得的恩典(羅3:24,5:15-21)。


  由此可見,若要確定那完全無瑕疵的稱義中的義,即上帝賜予不虔敬者的,我們是不能從人本有的一切著手,或從上帝在我們身內的一切工作著手,或從我們的功勞著手。我們必須轉而注意一些性質與方向截然不同的因素上去。聖經所指示的方向是什麼?


  (1)我們是在基督裡稱義(徒13:39;羅8:1;林前6:11;加2:17)。經文從起始的勸告是:我們是藉著與基督聯合,並藉這聯合的特殊關係得著稱義。


  (2)我們稱義是藉著基督犧牲和救贖的工作(羅3:24;5:9;8:33、34)。我們是靠耶穌的血稱義。這真理的特殊重要性,是把稱義的解釋集中於基督一次完成的救贖功勞。稱義因此是客觀的,不是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的心思、意念和生活上的工作。


  (3)我們稱義是藉著上帝的義(羅1:17,3:21、22,10:3;腓3:9)。換言之,我們得稱義的義是一種上帝的義。經文無比有力地表明這義不是我們的義。我們本有的義或功勞,縱然全是來自上帝恩和具完全的性質,卻不是上帝的義。這到底只是人的義。然而聖經絕對的主張是:「稱義是上帝的公義從『本於信、 以致於信』地彰顯,因此這義不但與人的不義對立,更與人的義對立。這義就是具神聖的性質的義。固然,這不是指公義或公平的神聖屬性,但雖如此,這卻仍是一種含有神聖屬性的義,因而這是擁有神聖本質的義。


  (4)稱義的義是指基督的義和順從(羅5:17、18、19)。在此是一最終的解釋,肯定上文所有的解釋,並陳列其理。這說明我們為何要離開自我、專注基督並他完成之工的至終理由。這就是稱義中的義是指上帝的義的理由。這義是基督藉人性去成就的,也即他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如此,這義是神人合一者的義,這解決了我們有罪和被咒詛的處境,又配合一個完全、不可更變的稱義的一切要求;這之所以配合這些要求,是因為這具備神聖之本質和特性,且是不玷污、不可侵犯的。恩典藉著義掌權,使人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以進入永生(羅 5:21)。「知道向你歡呼的,那民是有福的。耶和華啊,他們在你臉上的光裡行走。他們因你的名終日歡樂,因你的公義得以高舉」。(詩89:15、16)


  稱義是上帝白白的恩典的行動。這是一個上帝的行動,也是上帝單獨的行動。上帝的義是這稱義中的義的根據或基礎。似乎這樣豐重神聖行動的稱義,使得說「稱義是借 藉我們而發動或生效的」。這見解不但不正確,且屬互相矛盾。但聖經卻頗清楚地說明:接受稱義者的行動對上帝稱義恩典的行事是有其重要性的。接受稱義者的行動就是信,惟獨信是與這稱義有關。我們稱義是本於(by)信,或藉著(through)、或以致於(upon)信(比較:羅1;17,3:22、25、 26、27、28、30,4:3、5、16、24,5:1;加2:16,3:8、9,5:4、5;腓3:9)。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上帝的後嗣之權利與責任

   (1)新位份

我們現在渴望與歷世歷代、各方各族的人一同進入上帝的家。在人的社會中,找不到有這樣的契合。我們共同擁有一個新的名份--如今我們是上帝的兒女,而不再是魔鬼之子(約壹 3:10),或者悖逆之子(弗 5:6),又或者可怒之子(弗 2:3) 了;我們獲得從上帝家裡延伸過來的一切特權和享受--與上帝親近、認識上帝(英文「familiar,(認識)」和「belong ingto the family(屬於同一個家庭)」有同樣的意思);我們可以坦然無懼、自由自在地來到他面前,並且確知父上帝的慈手會叫萬事互相效力,叫他自己的兒女得益處。

  而我們相應的責任,就是要像他,並且要向他所有的兒女流露出他的愛,因此要以愛、以憐恤、以開放和溫柔的態度對待其它上帝家裡的弟兄姊妹。當我們認識到大家彼此是弟兄姊妹,與我們一樣同是上帝愛的對象時,我們就要從心裡對他們發出一股深切的愛。這一點實在是我們常常容易忽略的。

  (2)對上帝之眷顧的新觀念

耶穌說:「在你們祈求以先,你們的父已經知道你們的需要了。」(太 6:8)

這樣基本的真理,我們卻很少認真地去默想。彼得花了多長的時間才能夠以個人的親身經驗印證這句話!因此他最終能夠用這句話來鼓勵歷世歷代的信徒:「你們要把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 5:7)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放下憂慮,把它們帶到我們的父跟前,確知他會顧念我們,凡事交託給他就行了。

  (3)對人生終極的新觀念

我們最終的一切特權都有待將來完全體驗,因為雖然我們已經經歷與基督同為後嗣所享的基業,更多的好處還在後面!因此保 羅把作上帝兒女和上帝的一系列救贖行動連在一起來講,上帝的救贖計劃只有在榮耀裡才會完成(弗1:5,11,14)。這方面的責任,在這一節經文裡講得很 清楚:「凡對他存著這盼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一樣的潔淨。」(約壹 3:3)

當我們覺悟到自己是被上帝收納作他兒女的,就應當約束自己以表彰他的性情,因為有一天我們會永遠住在他家裡。既然如此,我們必須樂意分享我們的長兄基督的生命樣式,因為:

  既然是兒女,便是後嗣;是上帝的後嗣,也和基督一同作後嗣。我們既然和他一同受苦,就必和他一同得榮耀。(羅 8:17)

  我們若能堅忍,就必與他一同作王。(提後 2:12)

 

作上帝兒女

  相對來說,有關被上帝收納作他兒女這方面的教義,寫書的人不多。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在當時相當著名的蘇格蘭神學家康吏胥 (Robert S. Candlish )曾經寫過一部關乎這方面題目的作品。他那本書在當時蘇格蘭的神學派系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論。他那部著作的主題是「上帝為父的身份」(或作:「上帝的父職」The Father hood of God)。接下來,他還發表了一系列講章,分別以「信徒為子的身份」(或作:「信徒的後嗣位份」)和「信徒彼此間為弟兄的身份」(The Sonshipand Brother hood of Believers)為題。但自此之後,就再沒有什麼人著墨在這類題目上了。其原因,很可能是聖經有關上帝之父職這方面的教導,已經被普救論所取代了;也就是說,人既然在本質上是上帝的兒女,那麼又何需被上帝收納作為他的後嗣呢?

  的確,每當一個偉大的教義被誤用時,這教義就難免傾於為人所貶抑。因此,福音派講台上的信息,一直缺乏強調上帝的父職、以及與其相對的、作上帝兒女這方面的教導。人們生怕給人誤會他們是在宣揚普救論。除此之外,當然還有別的原因,例如,許多人在研究救贖的教義時,常常把「被上帝收納」或「成為上帝後嗣」這個觀念,不是跟「稱義」就是跟「重生」視為同一件事來看待。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要先分清楚,收納不是稱義,收納也不是重生。

1. 非稱義也

  有些神學家把收納說成是稱義中的「積極因素」。無疑,新約聖經的確從來沒有把稱義和收納分割開來,但也沒有把兩者混為一談過。試用人的常識來想想:一個人在被宣告無罪之後,你很難想像他竟然會冒起一個被收養的念頭吧!

稱義和收納兩者間簡直是風馬牛毫不相干的事。難道當一個法官在宣判被告人無罪釋放時,就表示他必須得把這人帶回家,讓他享受一切作自己兒子的特權嗎?恐怕很少會有被告人有這種的痴心妄想吧!

然而,聖經用了這些不同的詞彙,目的是要讓我們對 上帝豐富、多重的恩典有更寬闊的瞭解(彼前 4:10)。當救恩的光芒透過聖經文字的三棱鏡時,聖經豐富的詞彙就把這道光析射成一片絢燦的光譜,每一道色彩都有它獨特的榮美。收納教義中所強調的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是在稱義教義中找不到的。

2. 非重生也

  收納也不是重生。新約的眾使徒在他們的書信中把這兩樣分得很清楚。使徒約翰所寫的是最明顯的例子,他說對於那些「不是從血統生的,不是從肉身的意思或從人意生的,而是從上帝生的」人,上帝就「賜給他們權利,成為上帝的兒女。」(約1:12-13)

在這裡所提到的後嗣位份包括兩件事:首先是我們被重生,因而獲得足以成為上帝兒女的本質;其次是上帝賜予我們一種權利,叫我們獲得真可以作他兒女的位份,好與我們新獲得的這個本質相對應。

約翰壹書3:1對這一點講得更清楚些:「你們看,父賜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愛,就是讓我們可以稱為上帝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了!」

約翰這話的意思是,我們被稱為上帝的兒 女因為我們被上帝收納了,但這不只是一個虛有的頭銜,而是我們實實在在可以經歷得到的福份。這個名份與我們重生以後的心是相匹配的。上帝作了一件不是人能做的事--他在收納我們為兒女之餘,更把父自己的本性賜給了我們(彼後 1:4)。

跟稱義同一個道理,被上帝收納是沒有程度高低之分的。反之,收納所表達的,乃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新位份。要完全體會這個位份的榮譽,只有等到我們在榮耀裡完全披戴基督的形象時才行(羅8:19,23;約壹3:2)。對收納的教義認識清楚了,就應該表示我們對上帝的美善和上帝的慈愛等觀念有了無比豐富的加增。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亞米紐斯教導有關原罪的教義

 

    亞米紐斯教導有關原罪的教義,他說原罪影響了整個人,使人欠缺了一切良善,遠離上帝的恩典,繼續行惡。罪和死是藉著亞當的罪進入世界。死亡的刑罰臨到所有人,是因為人的內心狀況,而不是因為罪歸與人。此外,由於所有人是亞當的後裔,故此都承受了一種敗壞的人性,但這並不是說罪在律法上歸與人。抗辯文宣稱:「我們沒有根據說,亞當的罪歸與他的後裔,所以上帝因亞當所犯的同一項罪,而定他的後代為有罪。」。

 

    亞米紐斯的立場和約翰衛斯理也有不同。「亞米紐斯認為,縱然我們的本性敗壞,上帝讓我們仍能與他合作,是出於上帝的公義。若沒有這個,人就不用為自己的罪行負責任。」

 

    而衛斯理則認為,人與上帝合作的能力,是藉著「上帝賜給所有人的先前恩典,這是基督為全人類普世性救贖的第一種果效。」

 

    亞米紐斯根據羅馬書三章16節說,基督白白的恩典將咒詛和定罪從人身上除去,沒有人因為原罪或原罪的後果而被定罪。「人現今不再因為自己的敗壞本性而被定罪,雖然這種敗壞就是罪的本質。它所當受的譴責,已藉著基督白白的恩典而除去,人單單因著自己的過犯而被定罪。」

 

   亞米紐斯主義雖然承認有原罪和敗壞,但它也說,原罪的影響已藉著上帝的恩典,在每個人身上除去和撤掉,令罪人可以主動地回應上帝,或在救恩上與上帝合作。沒有人是因為從亞當那裡承受了罪,或因敗壞的本性而被定罪﹔人定罪只因為自己所犯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