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 |
新保守派 (Neoconservatism) |
舊保守派 (Old Conservatism / Paleoconservatism) |
基要主義基督徒 (Fundamentalist Christianity) |
核心關注 |
推廣民主、強勢外交、維護美國作為世界領袖 |
維護傳統社會秩序、國家主權、反對過度干預 |
維護聖經無誤性、守護純正信仰,抗衡現代主義 |
外交政策 |
積極介入國際事務,支持軍事干預(如伊拉克戰爭) |
傾向孤立主義,不願讓美國「當世界警察」 |
對外交政策無統一立場,重點在教會與信仰純潔 |
社會文化 |
社會保守,重視家庭與宗教價值,但出發點是社會秩序 |
社會保守,強調傳統與地方文化,常帶民族主義 |
強烈反對現代文化潮流(性革命、進化論),傾向與世俗文化分離 |
經濟觀 |
支持市場經濟,但容許一定程度國家干預 |
強調自由市場,強調地方社群自治,反對全球化 |
經濟觀不統一,主要聚焦於道德議題 |
宗教角色 |
承認基督教價值對美國的重要性,但不一定出於信仰 |
強調西方文明(基督教文化遺產)是美國根基 |
認為聖經是唯一真理,堅持「五大信條」等核心教義 |
思想來源 |
多來自原本自由派知識分子轉向保守(Irving Kristol, Norman Podhoretz) |
傳統美國右派(如保守農村、南方文化、孤立主義) |
20 世紀初對抗自由神學、現代主義的美國新教運動 |
對現代性的態度 |
批判後現代相對主義,但接受某些自由制度(如民主) |
抵抗全球化、現代社會變遷,強調本土文化 |
抗拒現代主義(科學批判聖經、自由派神學),追求純正信仰與分離 |
📌 簡單來說:
- 新保守派:政治運動,強調美國在世界的領導與民主推廣。
- 舊保守派:文化與政治保守,重視本土傳統,反對「帝國式」干預。
- 基要主義基督徒:宗教運動,強調聖經無誤、信仰純正,較少直接關心外交或經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