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向聖靈禱告的聖經與神學依據

 

引言:我們可以向聖靈禱告嗎?

  • 許多基督徒常問:「我們應當只向天父禱告,還是也可以直接向聖靈禱告?」
  • 這問題關乎我們對三一真神的理解,也關乎我們如何與上帝相交。
  • 目的:要明白聖經如何啟示三位一體的禱告關係,並學會在生活中正確地與聖靈交通。

二、聖經基礎:三一中的禱告秩序

1. 禱告的中心是父上帝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太 6:9

  • 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對象是父上帝;
  • 但這不是排除聖子與聖靈,而是表達三一上帝在救贖中的分工。

2. 禱告的中保是基督

「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約 14:13

  • 耶穌是我們與父上帝之間的中保(提前 2:5);
  • 所以我們「奉主的名」禱告,是靠着基督的義得以親近父上帝。

3. 禱告的能力在於聖靈

「要靠着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弗 6:18
「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 8:26

  • 聖靈住在我們裡面,使我們呼喊:「阿爸!父!」(羅 8:15
  • 所以我們「在聖靈裡」禱告,是聖靈引導我們的心向父傾訴。

📜 結論
聖經啟示的禱告秩序是:

向父上帝禱告,藉子耶穌基督,在聖靈裡進行。


三、神學理解:三位一體中的禱告

1. 加爾文(John Calvin,《基督教要義》卷一)指出:

「雖然我們的禱告通常是向父上帝,但我們的禱告對象是整個三一上帝。父、子、聖靈同為一位上帝,因此向任何一位禱告,都是向唯一的真神禱告。」

  • 加爾文反對把聖靈當成「次等上帝」;
  • 他強調聖靈是我們禱告中最親密的幫助者與引導者

2. 教會傳統中的見證

  • 東正教禱文:〈天上君王禱詞〉直接向聖靈呼求:「天上的君王,真理之靈,求你來居住在我們中間……
  • 西方教會讚美詩:如〈Come, Holy Spirit〉或〈Spirit of the Living God〉,皆為向聖靈的祈禱。
  • 改革宗與福音派:雖多強調「向父禱告」,但並不禁止直接向聖靈呼求,特別在求更新、引導、能力與安慰的場合。

四、實踐應用:如何向聖靈禱告?

  1. 以敬畏與信心敬拜聖靈
    • 承認聖靈是上帝,不是力量、感覺或抽象的靈氣。
  2. 求聖靈內住、更新、引導
    • 「聖靈啊,求你充滿我,使我思想基督,愛慕天父。」
  3. 求聖靈光照、教導真理
    • 14:26:「聖靈要教導你們一切的事,並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
  4. 求聖靈賜能力、成全事奉
    • 1: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

五、結語:向聖靈禱告的神學平衡

面向

神學意義

向父禱告

以上帝為源頭與目標

藉子禱告

憑著中保基督的救贖

在靈裡禱告

由聖靈感動與內住

向聖靈禱告是合宜的,
因為我們不是分開敬拜三位,
而是在敬拜一位三一的上帝。


範例禱詞

聖靈啊,真理的靈,
求你光照我的心,使我明白上帝的話。
求你更新我,使我在軟弱中剛強,
引導我在愛中服事,見證主基督。
阿們。

 

可以向聖靈禱告嗎?

 

 

一、聖經的教導

聖經中雖然沒有許多明確「向聖靈」禱告的例子,但卻清楚地教導我們:

「我們原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馬書 8:26

這表示聖靈是幫助我們禱告的主體
聖經通常的禱告模式是:

  • 向父上帝禱告(馬太 6:9:「我們在天上的父」)
  • 藉著聖子耶穌基督(約 14:13–14
  • 在聖靈裡禱告(以弗所書 6:18;猶大書 20

因此,聖經啟示的禱告結構是「向父,藉子,在靈裡」。

但這並不意味著向聖靈禱告是錯誤的。因為聖靈是完全的上帝,與父與子同尊同榮。聖經中也有間接的例子表達出聖靈是被敬拜的(例如哥林多後書 13:14:「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上帝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二、神學傳統的理解

1. 加爾文(John Calvin

在《基督教要義》中,加爾文明確指出:

「我們禱告的對象是三位一體的上帝;雖然我們的禱告通常是向父上帝,但我們也不排除向子與聖靈的禱告,因為三位是一位上帝。」

他認為聖靈在禱告中的角色是:

  • 感動我們的心;
  • 教導我們如何禱告;
  • 把我們的禱告帶到上帝面前。

因此,加爾文的原則是:

我們可以向聖靈禱告,但更常見的是在聖靈裡向父禱告。


三、教會歷史與實際經驗

  • 東正教在他們的禮儀中有多首向聖靈的祈禱,例如著名的祈禱詞:

「天上的君王,安慰者,真理的聖靈,無所不在、充滿萬有者……來到我們中間,潔淨我們,拯救我們。」

  • 聖公會與改革宗傳統一般仍以「向父、藉子、在靈裡」為主體,但在讚美與敬拜中,亦有時直接對聖靈發出禱詞,如聖詩〈Come, Holy Spirit〉等。
  • 靈恩運動中,信徒常以更直接的方式向聖靈禱告、求同在、求能力,這與聖靈作為「保惠師」的角色相合(約 14:16–17)。

四、神學平衡的結論

所以,答案是:

是的,我們可以向聖靈禱告。

但我們應該明白:

  1. 聖靈的主要工作是引導我們向父藉著子禱告;
  2. 若我們直接向聖靈禱告,應當出於敬拜三一真神的信心;
  3. 禱告的中心不是形式,而是與三一上帝相交的真誠關係

一段可作靈修的禱詞

聖靈啊,真理的靈,
求你引導我進入一切真理,
使我心中充滿基督的愛,
使我能以誠實、清潔的心敬拜父上帝,
並榮耀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認識救恩

 

 

一、救恩的神學本質:上帝的主動作為

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卷一指出:「真智慧就是認識上帝,認識自己。」人唯有認識自己是被造、墮落且無力自救的存在,才能轉向那位施恩的創造主。
救恩因此不是人靠道德或宗教努力的成就,而是上帝主動的啟示與行動。祂在創造中顯出祂的榮耀,在基督裡顯明祂的恩典。加爾文說:「我們對上帝的知識,若不引導我們歸榮耀於祂,則不是真知識。」

從聖經神學的整體視野(Witherington,《Biblical Theology》)來看,救恩是一個從創造到新造的故事:上帝為要恢復祂與受造物之間破裂的關係,啟動了歷史性的救贖工程,使祂的約、恩典與公義得以在基督裡完全交匯。


二、救恩的歷史成全:基督的十字架與復活

在歷史的核心,救恩體現在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受死與復活。這是新約見證的中心。
D. A. Carson
Douglas Moo 在《新約導論》中指出:「福音的核心,是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作為,使罪得赦免、死人得生、世界得新。」
Reza Aslan
在《Zealot》中(雖從歷史角度出發)也強調:耶穌的使命不是政治革命,而是一種徹底翻轉世界秩序的屬靈王權。
Crossan
則在《God and Empire》中指出,耶穌的國度信息是對羅馬帝國暴力與權力的根本對抗──祂以十字架的捨己愛顛覆了暴力的秩序。

救恩因此不是抽象的宗教理念,而是具體歷史中上帝的行動──以愛、犧牲與復活擊敗罪與死的權勢。


三、救恩的經驗與實踐:活在新造的生命中

救恩不僅是一個「已完成」的客觀事件,也是一個「正在成就」的信徒經驗。
John Howard Yoder
在《The Politics of Jesus》中提醒:信徒的救恩呼召不只是得免於罪,更是進入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效法那位不以暴力還暴力的彌賽亞,活出天國的政治倫理。
這呼應了以賽亞書的神學主題(Goldingay, Oswalt):受苦僕人(以賽亞53章)成為救恩的媒介,而信徒被呼召在祂的僕人身份中延續那救贖使命。


四、總結:從認識到參與

「認識救恩」不只是理性上的理解,而是:

  1. 承認上帝的主權與恩典──祂是救恩的源頭;
  2. 信靠基督的十字架與復活──祂是救恩的成就;
  3. 被聖靈更新與差遣──我們成為救恩的見證。

正如《以弗所書》2:8–10 所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所預備叫我們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