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派如歷史前千禧年派一樣,同樣相信主基督再來後,會以權能及威嚴統治世界一千年,一千年過後才是新天新地。
1. 二者不同之處
歷史派︰主要根據來自新約。
時代派︰主要基礎來自舊約預言,特別是有關以色列(亞伯拉罕的約,摩西的約,大衛的約、新約等)。
歷史派︰千禧年國度是全球性的,中心是主基督,萬族皆平等。
時代派︰千禧年國度主要為以色列, 她會被高舉在萬國之上。
歷史派︰ 教會被提後將會與主再臨地上同作王。
時代派︰ 國度只有一個,是現在的, 也是將來的(already, but not yet)。有些學者如華富爾得(Walvoord)等贊成國度有兩個︰ 一個是全宇宙的, 是永恆的;另一個是過渡期的,教會有別於以色列。但大部分學者如潘特科斯(Pentecost)、圖特森( Toussaint)、伯恩(Burns)等均贊成只有一國度︰主實際掌權之國度,實現於千禧年中,信徒同作王。
歷史派︰以色列與教會之間並沒有十分清楚的分野,教會是屬靈的以色列,已取代以色列位置了。
時代派︰ 國度只有一個,是現在的, 也是將來的(already, but not yet)。有些學者如華富爾得(Walvoord)等贊成國度有兩個︰ 一個是全宇宙的, 是永恆的;另一個是過渡期的,教會有別於以色列。但大部分學者如潘特科斯(Pentecost)、圖特森( Toussaint)、伯恩(Burns)等均贊成只有一國度︰主實際掌權之國度,實現於千禧年中,信徒同作王。
歷史派︰以色列與教會之間並沒有十分清楚的分野,教會是屬靈的以色列,已取代以色列位置了。
時代派︰ 一切對著以色列之預言均以字義解釋,必要在以色列身上應驗。
歷史派︰千禧年國度明顯只出現於啟示錄二十章1至6節,所以並非十分重要, 最重要是新天新地。
歷史派︰千禧年國度明顯只出現於啟示錄二十章1至6節,所以並非十分重要, 最重要是新天新地。
時代派︰舊約十分多地方皆指著千禧年國度而言, 所以十分重要,因為它應驗了舊約大部份對以色列國之預言。
歷史派︰ 千禧年並不一定是一千年。
歷史派︰ 千禧年並不一定是一千年。
時代派︰ 千禧年按字義解,是實際的一千年。
歷史派︰只有二次復活——信徒及非信徒。
歷史派︰只有二次復活——信徒及非信徒。
時代派︰ 信徒與非信徒有二種,但不是二次復活。
歷史派︰滅後被提。
歷史派︰滅後被提。
2 . 二者相同之處
I . 啟示錄二十章1至6節和羅馬書十一章25至26節 皆按字義解。
II . 啟示錄十九至二十章乃順序發生之事, 均指將來而 言。
III. 以色列要在此期間全家歸主。
IV . 世界會愈來愈趨敗壞混亂,先有大災難, 才有主 再來及千禧年國。
V . 主基督必要有形有體地再來,且要作王。
3 . 此派代表
此派的代表有華富爾得(John F.Walvoord)、來利(Charles C.Ryrie)、陳宏博,王永信等。
4 . 此派主要根據
I. 聖經的預言(如亞十二10與約十九37;亞九9與約十二15;賽四十3與約一23 等)必按其文字意義應驗。
II . 舊約對以色列多處預言尚未應驗︰
a. 以色列從未擁有過上帝在創世記十五章18至21節中應許給他們那麼大塊的土地。約書亞所得的只有迦南地而已(參書廿一43-45)。而所羅門王在最輝煌的時期亦未到埃及邊界(參王上四21)。以前以色列對部份地土之擁有權只屬短暫時間,但上帝的應許卻是將那地給他們“永遠為業”(參創十三15;十七8等)。有關地的應許,自以色列人入迦南後仍在先知書中重申(耶卅一35-37;結卅九26-28;何十四4-7;珥三18-21;摩九13-15),表明那應許尚未應驗。
b. 彌賽亞以鐵杖掌管, 治理列國之預言(詩二1-12,八九19-29;彌五2-5;賽九6-7;耶廿三5-6,三十8-9,卅三14-17、20-21;結卅七24-25)尚未應驗。這國度一定是在地上──一過渡期王國,引進新天新地去的。若現已“作王”、已“和平”,值得相信嗎?若這樣的“作王”豈不太軟弱嗎?
c. 以色列全家歸主之預言尚未應驗,而這預言一定是在地上,最可能是在千禧年國度期間應驗(耶卅一31-34;羅十一25-26)。
d. 以色列民人囗如天上之星、地上之沙那樣多之預言,只可能在千禧年國度中應驗(創十三16,十五5,十七6 等)。
e. 以色列國成為大國之預言尚未應驗(創十二2)。
III. 以色列在新約中仍有獨特身份,上帝在她身上仍有未完成之應許要實現,而羅馬書九至十一章是針對以色列而言的。而羅馬書九章27節與十章21節則明顯將外邦人(包括信徒)與以色列人分開。還有羅馬書九章25至26節中的“以色列”不可能指教會。
IV.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2至28節對於復活的次序有這樣的記載︰主基督之復活, 成了初熟的果子;“以後”(跟著)是屬於基督者(死了之信徒)的復活;再後是末期(未信之人)的復活。
V . 啟示錄二十章1至15節所載若按字義解釋,完全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2至28節吻合。
VI. 有關啟示錄二十章1至15節可作以下的解釋︰
a. 聖經表明有主基督在地作王一千年。
b. “一千年”在舊約及新約聖經中並無表示以寓意解釋。
c. 詩篇九十篇4節和彼得後書三8節中的“千年”並非作寓意解,乃表明上帝之不受時空限制的神性及偉大。
d. 數字在啟示錄中絕大部份(尤其是在日子方面)均以字義解(如啟十一2-3,十三5,十二6、14;參但九24-27等)。所以“一千”理應作字義解。
e. 撒但到現在還未真正被捆縛,若我們說現在已是千禧年(例如“無千”者言),那麼上帝的力量豈不太小、太差了嗎?
f. 二種復活(連主基督的復活, 共有三種)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2至28節吻合 。
g. 啟示錄二十章4至6節 的“復活”一字乃是指靈性上之復活,第二次的復活才是肉體上之復活,則有下列問題是很難通過的︰這些人是先為耶穌及上帝之道作見證,以致殉道的,若他們的 復活是指靈性上的復活(即得救),這豈不是說,他們先為主作見證、殉道那才得救?同時“復活”一字在同一節經文中(啟二十5)出現了兩次,若經文無交代,則二字應是同樣意義,不可能前者指靈性上之復活,後者卻指肉體上之復活。還有“復活”一字在其他經文中,亦絕少指靈性得救。
VII. 千禧年國度是有需要的,因為以色列要全家歸主,應驗上帝的應許(參羅十一26;耶卅一31-34),並預備我們進入新天新地。先操練與主同作王,迎接新天新地。
VIII. 猶太人一直相信有這樣的國度。(可參主前二世紀的《以諾一書》(I Enoch)、《禧年之書》(Jubilees);主前一世紀的《所羅門詩篇》(Psalms of Solomon)、《西比林神喻》(Sibylline Oracles);主後一世紀的《摩西升天記》(Assumption of Moses)、《以諾二書》(II Enoch)、《以斯拉四書》(IV Ezra)、《巴錄二書》(II Baruch)等。早期教會領袖(如帕皮亞、巴拿巴、愛任紐、游斯丁、特土良)等皆相信有此國度。
IX . 啟示錄之次序乃根據但以理書九24至27節的第七十個七而來,而第七十個七乃是未來要發生之事。
X . 啟示錄七章之十四萬四千一定是將來末世要發生的。
XI. 啟示錄八、九章之審判一定是未出現的。
XII . 啟示錄十一章所載兩位見證人之事一定是未來的。
XIII. 啟示錄十二章所載撒但之工作不可能指現世,一定是指未來的。
XIV . 啟示錄十二章所載之獸(十角)一定是將來的。
a. 他是在第七十個七中活躍的, 故一定是大災難期中之事。
b. 他似乎與但以理書九章26節中的“一王”相似。因為他們均有大帝國(但七7、23;啟十七7-13);三載半時間得勝了大災難期信主的聖徒(但七25;啟十二14)。被彌賽亞(在再來時)所滅(但七11、26;啟十九20);是在主將國度賜給聖徒前被毀滅(但七22、27;啟二十4-6)。
c. 他又與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1至10節之大罪人相似。
XV . 哈米吉多頓大戰(啟十九11-21)一定是未來的。
5. 問題討論
1. 以上根據,那些是你覺得合理的?那些是你覺得不合理的?為什麼?
2. 千禧年國度時,基督要與聖徒重回地上作王,豈不是地上會出現二種形體的人︰屬天形體(林前十五50-54,主的形體及大災難前信主之聖徒的形體)及屬地形體?
3. 舊約對以色列之預言是否一定指政治性之以色列而言?(參耶卅一31-34;林前十一25;太廿一43)。
4. 以賽亞書(十一1-10,四二1-4,九6-7,六一1-2,四九1-13)、彌迦書(五2-4)、撒迦利亞書(十二10)及但以理書(二36-45)所指的是否“千禧年”還是指新天新地?
5. 為何要等一千年才開始新天新地?
6. 希伯來書八章13節明載那舊約之禮儀將要歸於無有,為何在千禧年間要倒退,恢復聖殿祭祀之禮儀呢?(亞十四16-21)
7. 此派優點何在?弱點又是什麼?
6 . 對時代前千禧年派的評論
基本上,時代前千對啟示錄二十章1至6節之解釋如歷史前千一樣,所以,歷史前千所要面對之問題,時代前千者亦需面對,這些問題包括︰
例如若千禧年國度時,主基督要與聖徒重返地上作王,地上豈不是出現二種形體的人?其次,在主再來後為何要再等一千年才開始新天新地?這個問題聖經並無加 以解釋,筆者亦覺不容易想得通。另一方面,因時代前千的基礎主要是立在舊約,特別是上帝與亞伯拉罕、大衛、摩西等所立的約上,所以下列問題常會有人提出︰
I . 是否所有舊約對以色列的預言均針對政治性的以色列而言?從耶利米書卅一章31至34節及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5節之預言及應驗來看,並不一定!但是,我們當然也不能因此便說,所有針對以色列的舊約預言均已轉到教會身上應驗了!(參太廿一43)
II . 希伯來書八章13節明載舊約之禮儀將要歸於無有,不再存在了,為何在千禧年間要大倒退──恢復聖殿祭祀之禮儀呢?當然,對教會而言,一切禮儀已歸於無有,但為何聖經反而應許以色列如此!
III . 舊約對未來世界之描繪(如賽十一1-10,四二1-4,九6-7,六一1-2,四九1-13;彌五2-4;亞十一10;但二36-45等)是否全部指“千禧年”國度來說?抑或是指新天新地而言?筆者覺得原文中,下列字眼如“在聖山”(賽十一9)、“地上”(四二4)、“大衛的寶座上”(賽九7)等,均不可能是新天新地之描寫(參啟廿一、廿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