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基督具有的人性
在回答「誰是上帝選民的救贖主?」這個問題時,韋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說︰「上帝選民的唯一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祂是永生上帝的兒子,成為人,祂是上帝,並且繼續是上帝,祂也是人,祂有兩個不同的本性,而是一個位格,直到永遠。」在回答「上帝的兒子、基督,怎樣成為人?」這個問題,要理問答說︰「上帝的兒子、基督,成為人是取了一個真實的人的身體和有理性的人的心智,由聖靈大能,在童貞女馬利亞的腹中感孕,並為她所生,然而祂卻沒有罪。」
我們看到基督具有神 性,具有所有上帝的屬性和稱號,並且祂沒有沾染任何罪惡與錯誤,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祂也有完全的人性,祂也與我們一樣有骨有肉,當祂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 候,祂是人群中的一分子,祂也受過一般人所遭遇到的患難、試煉和痛苦。在人性這方面,祂是真人,與我們同在,而在神性那方面,祂是真神,與上帝同在。
「祂 的智慧與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悅祂的心,都一齊增長。」祂作為一個人,完全成就了上帝造人和上帝要人去達到的理想。我們都是只受到人性的策劃與提示,我們的 言語、行為,甚至我們的身體,都受到罪的破壞之影響而受毀損。只有祂是全然地正常發展的人,祂出生到世上沒有天然遺傳的原罪,從孩童長大成人一直受著聖潔 與公義的轄制。從祂母親口中祂首先學到有關上帝的聖事,並且在祂母親的膝上就常常跪下禱告。祂是在偏僻的小鎮拿撒勒長大的。無疑的祂在嬰兒時期之奇妙的秘密,一直隱藏在馬利亞和約瑟的心裡。
當祂被釘十字架以後,她把這些秘密向那些親密的門徒敘述了,因此才可以在馬太和路加福音中找到這些事的記載。很可能在祂發育的時期,祂的同伴們和祂家人看到祂並不會想到祂就是那位超自然的上帝,只對祂那非凡的智力和道德的純潔,有很深刻的印象。
聖經首先應許有一位救主,是記載在創世記3︰15,結果女人的後裔要傷蛇的頭,清楚的指出上帝的目的,是要用一位具有人性的代表者。
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與他的後裔立永遠的約(創17︰19;22︰18),保羅說這個約不是應驗在猶太人身上,而是應驗在基督身上(加3︰16,29)。
上帝應許大衛使他的後裔永遠坐在他的寶座上(撒下7︰12,16;林後6︰16)。「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詩132︰11)。
以賽亞也曾預言過彌賽亞的降臨(賽9︰6,7),甚至提到祂要被童女所生(賽7︰14),彌迦也說到祂要生在伯利恆(5︰2)。
在新約中有許多地方,提到耶穌人性的反應與經驗。下面所列舉的是代表性的說明:
(1)出生︰「耶穌生在伯利恆」(太2︰1);「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路2︰22)。
(2)長大︰「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路2︰40);「耶穌的智慧與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
(3)疲倦︰「耶穌因走路睏倦,就坐在井旁」(約4︰6)。
(4)睡覺︰「船被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太8︰24);「門徒叫醒了祂」(可4︰38)。
(5)飢餓︰「祂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太4︰2);「早上回城的時候,祂餓了」(太21︰18)。
(6)渴︰「耶穌……說,我渴了」(約19︰28)。
(7)憤怒︰「耶穌看見就憤怒」(可10︰14);「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馬可3︰5)。
(8)同情︰「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太9︰36);耶穌動了慈心,就伸手摸他(長大痲瘋的人)」(可1︰41)。
(9)愛︰「耶穌看他,就愛他」(可10︰21);「有一個門徒,是耶穌所愛的」(約13︰23)。
(10)喜樂︰「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15︰11);
(11)憂愁︰「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太26︰37);「耶穌哭了」(約11︰35);「我現在心裡憂愁」(約12︰27)。
(12)受試探︰「當時,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受魔鬼的試探」(太4︰1);「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沒有犯罪」(來4︰15);「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拯救被試探的人」(來2︰18)。
(13)禱告︰「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太14︰23);「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來5︰7);「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22︰44)。
(14)痛苦︰「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賽53︰5);「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須受害」(路24︰46);「祂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來5︰8);「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來2︰10)。(15)死︰「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太27︰50);「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林前15︰3)。
因此我們瞭解耶穌是一個真正的人,祂使用正常的力量,並有人性的正常反應。希伯來書的作者,把我們主的人性描寫的非常清楚,祂說,「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來2︰17)。祂稱祂自己為「人」;「我(原文是「人」)將真理告訴了你們,現在你們都想要殺我」(約8︰40);並且別人也稱祂為「人」;「彼拉多對祂們說,你們看這個人」(約19︰5);「上帝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將祂證明出來。」(徒2︰22);「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就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提前2︰5)。
在太1︰1─17和路3︰23─38的家譜中,可以清楚看出祂的人性的家譜,並且證明祂是大衛王室的合法後裔。
在「人子」這個稱號裡,不管它有多少更深刻的意義,它必定指祂是一個真正的人。在過去的年日中基督教會一直相信基督不但是上帝,祂也是人。
耶穌在知識領域所受的限制,也是很值得注意研究的,我們已經提到祂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一齊「增長」。在人性方面說,祂並不是無所不知的,理由非常簡單,因為人的思想,在他們的本性上就是有限的。祂對百夫長的信心感到「希奇」(路7︰9)。祂在地上最後一個禮拜對門徒說,祂不知道世界的末日何時來到,而使他們很失望︰「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人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24︰36,也請看可13︰32)。
在其他的經文中,我們瞭解上帝的計劃並未打算叫人知道世界的末日哪一天來到。因為沒有需要,也沒有理由要向人啟示。因為耶穌本身是一個真人,祂自己人的心智,也受到同樣的限制。聖靈對耶穌的人性啟示許多有關將來的事;但不包括世界的末日在內。就如史密斯博士(Dr.J.Ritchie Smith)所觀察的「只有祂來的時候是祂所不知道的」。然而它的預兆,隨著發生的事,和它的結果,祂已經預見並且預言了。「這單一的承認祂不知道,更使我們確信祂所教訓我們的,都是祂所知道的,祂所不知道的是屬於祂的人性方面,祂承認祂知識上的限制,是因為這些限制是不能避免的。只有祂一個人能絕對精確地描述祂知識的範圍。對祂來說在知識與自覺的無知之間沒有推想或臆斷的境界,如常人一樣。祂從來不假設或推論。在祂所知道的,與祂所不知道的之間有一清楚明確的界限。無論什麼時候,「祂說話都帶有權柄」。
有許多的例子,耶穌也向人打聽消息,也從人得到報告,然而祂卻應用超自然的能力進一步的處理當時的情況。雖然在患血漏的婦人摸祂的時候,祂問「誰摸我的衣服」但是祂馬上聲明祂的能力醫好她的病痛(可5︰25─34)。
當人把拉撒路病了的消息告訴祂以後,祂不需要人再進一步的報告,祂就知道拉撒路死了,並且祂知道他的死,不是永久的死,乃是「為上帝的榮耀,叫上帝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祂問︰「你們把他放在哪裡?」並且與他的姐姐同哭;然而祂卻用超自然的能力,叫他從死裡復活(約11︰1─44)。在可11︰12─13,我們看見︰「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出來,耶穌餓了,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哪裡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什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什麼,不過是葉子;」同時祂也有權柄叫它連根枯乾了(可11︰20)。
關於這一般性的主題,懷菲德博士說︰「耶穌親自告訴我們他不知道審判的日子和時辰(可13︰32);別人說祂屢次藉發問題來得到報導,無疑的,祂發這些問題好像祂依靠這些報導,假如沒有這些報導,祂就不瞭解真相︰有些事使祂驚奇,祂也經歷一些新的環境,等等,有很多事例用來描述祂人性的事實;祂也受過試探;祂知道在祂裡面有一個『意思』,可能會與上帝的旨意衝突;祂也運用信心,;祂也藉著所受的苦難學會順從。在祂裡面的意思不但是人的意念,祂的心也是人心──一個無罪無過失的人──並且必須被懷胎,長大,像一個平常的人生長那樣,不僅在青年時代,祂的整個一生都是如此,不僅在知識上,在智慧上也是如此,不僅在智慧方面,在『敬虔與仁慈』,就是在道德的能力上和聖潔美德上也是如此。他繼續說,耶穌的智慧和人性的各種屬性都繼續的增長,不僅在祂地上的生活是如此,直到祂升天以後︰「論到基督,正因為祂是一位復活的基督,祂乃是一位真人,人是怎樣祂就是怎樣,在人性中所包含的一切祂都有,經過各時代直到永永遠遠。」
「因此,我們不要怕過分的強調基督真正的和完全的人性。所有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督也永遠是那樣的。關於知識方面,不要怕承認基督在人性的知識是有限的,並且繼續永遠是有限的。人性始終是有限的,所以基督在人性方面的知識絕對不能像上帝本身那樣無限的……沒有別的,只有去領受,去充分瞭解我們的主曾為人像我們一樣。「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來2︰17)。
「與這些有關祂的真正完全的人性之清楚的陳述與充分的證據並行的,祂還有同樣的(等量的)屬上帝的屬性。例如,祂雖被認為不曉得某些事實(可13︰32),祂照樣被認為知道所有的事(約21︰17;16︰30)。祂雖被認為是從外面得到報導、發問,和表現驚奇,然而祂照樣被認為是不需要人的報導,就知道所有要發生的或已發生的事如拿但業在心裡的禱告(約1︰47),撒瑪利亞婦人的整個生活(約4︰29),祂仇敵的心意,和心裡所想的(約2︰25)。這兩種事實是分不開的;它們是嚴密地交織在一起的。雖然人報告他說拉撒路病了(約11︰3─6),然而人並沒有告訴祂而祂卻知道拉撒路死了(約11︰1─14);雖然祂問,「你把他放在哪裡?」並與他們同哭,然而祂從起初(約11︰11)就知道應該怎樣去安慰這個憂傷。
簡言之,耶穌在人們中間所表現戲劇性的行動上,我們都看出一種雙層的生活;這意思並不是說祂行動不一致,或言祂被陳述為忽此忽彼;意思乃是說在祂的生命中有雙重的生活表顯。如果人的屬性都在祂裡面,那麼上帝的屬性也照樣都在祂裡面,一種屬性不會超過另一種屬性。」
那些認識新約中所描述之耶穌的人,都發現祂不僅是一個人,而且是一位最富同情心而最容易接近的人。那個母親帶著她的孩子到耶穌跟前來,祂歡歡喜喜的接待他們,撒瑪利亞的婦人在井旁很輕鬆地與主交談,他對馬大、馬利亞的弟弟拉撒路之死表示深切的同情。那些貧窮、粗魯,沒有受過教育的加利利漁夫,成了祂最親密,最信賴的朋友。並且我們生活在這些事件兩千年後的人,也覺得我們與祂有一種個人的愛與友誼,緊緊繫在一起。祂對我們也像對初代的基督徒一樣的說,「你們是我的朋友。」雖然祂是我們的創造者和救主,如果我們信靠祂,順服祂,我們稱祂為我們的朋友也不算冒昧,除非我們認識祂不僅是我們的創造者和救主,同時祂也是我們的朋友,我們還沒完全進入因信靠祂所應得的基業。
祂對門徒說,「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為我從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歷代以來祂都在高聲的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每一位真基督徒,既瞭解耶穌為祂所成就的事,就一定能有一種實在的感覺,像使徒約翰一樣,認為他自己就是「耶穌所愛的那門徒。」
路加福音更宣告:『耶穌是罪人的朋友!』
讓我們勇敢的來親近祂!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