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錫克信念面對真實的困惑
你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你要作的,你也知道什麼是惡的,什麼是你不要作的,可是你仍舊想去作。那麼,你該怎樣?蘇格拉底說過,德行就是知識,這知識使你自動自發去做你所認為對的事;但幾乎所有人都經歷過知而不行的矛盾,這就證明了蘇格拉底是錯誤的。奧維丟(OVid )是異教的羅馬詩人,但當他說他雖然知道也贊同什麼是更好的,他實際卻追求那更壞的時,他明確地表達了人意志薄弱的問題,激起每個有點兒自覺能力的基督徒心裏苦惱的共嗚。至於保羅在成為基督徒之前之後,如何經歷這種困惑,我們亦已經討論遇了。每一位牧者都知道人大多有心持兩意的毛病,有如傷風感冒一樣普遍,無力去駕馭心裏的兩個拉力,在眾多願意向善的生命中,形成一塊巨大的絆腳石。凱錫克信念將這個問題顯明出來,並直接提出解決方法,是值得我們稱許的,即使我們未必同意他們提供的答案。
凱錫克信念面對真實的陷阱
這信念正確地告誡人不要單憑自己而不去禱告。他剖析了憑自信去追求公義和發揮功用,都是血氣之勇,也堅持這種力量是貧乏空洞的;在這方面,凱錫克信念一矢中的,值得嘉許。
凱錫克信念注重真正的權利
信徒與基督同死同復活,因而產生心靈的改變,這其實是人從罪中釋放並得稱為義的根源(羅六14、17、18、20一22),也是激發基督徒因對上帝存有感激之愛而樂意順服上帝的原動力(羅一二1)。為了對抗自然主義者的伯拉糾派觀念,認為聖潔是人類的一般道德,凱錫克信念正確地強調成聖是清教徒馬素(Walter Marshall)所謂「福音的奧秘」19(即是恩典的超自然作為),而聖潔的生命是無法在聖靈的內在工作以外達成的。這方面的強調也值得嘉許。
凱錫克信念是對有血有肉的人說話
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一個世紀前如此,今天亦如是:無論是什麼原因,許多基督徒總不愛以悔改(從罪中轉向上帝)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基礎原則,因而靈性軟弱、枯乾和遲鈍;他們最需要的不外是自我反省,謙卑下來,接受挑戰,將自己完全分別為聖奉獻給上帝,亦即是完全表達出真正的悔改。凱錫克教師們經常強調,決定性的完全奉獻是憑信心經歷聖潔的先決條件,因為只有完全奉獻的信徒,才被聖靈充滿,亦只有在被聖靈充滿的聖徒心裏,聖靈的能力才湧溢自如,使信徒能夠勝過每個試探、成全所有的義。
誠然,凱錫克的語言——這種語言可以說是講壇上的語言,而不是神學反省的語言——總令人聽來感到像英國家居的食水供應一樣,採用地心吸力原理,如果樓上的水箱並未注滿,扭開水龍頭就不會有食水流出來。凱錫克教師們經常講及「聖靈充滿」(這句用語曾以講道形式在弗五18出現,亦以描述形式在路一41、67;徒二4,四8、31,九17,一三9等經文出現),說起來就好像在聖經神學裏表達稱義,或像與基督同死同復活等關係上的用語般精簡和具終極性,顯然令人產生不少疑問。但凱錫克教師們呼召人完全奉獻,誠然對於一些鬆散停滯的基督徒來說,是強而有力及探索心靈的呼召,兼且在這要求全然委身的呼召裏,他們有效地擊破許多三心兩意、不冷不熱、被世界纏累、沉溺罪惡的信徒(「屬肉體」的人,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三章一節稱他們為「屬肉體,在基督裏為嬰孩的」)的屬靈屏障。
這是凱錫克信念第四個值得嘉許的特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