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三個位格的平等性


一、三種尊稱都是有位格的 
    一為聖父,一為聖子,一為聖靈,茲分論之: 
    l.聖父並非等於上帝,因為上帝非僅聖父,而亦為聖子和聖靈。聖父一詞乃指他和其他兩位「位格的不同」(hypostatical distinction)而言﹔上帝乃是藉著聖子,又經過聖子與聖靈,和教會與世界發生關係。他乃是信徒屬靈的與血肉的生命之創造者。但是一般世人,不能 稱他為聖父﹔所以這個尊稱本來乃是指他和永生聖子的關係而言,一般世人只有在皈依基督與基督聯合以後,始能成為上帝的兒女。 
    2.聖子並非等於上帝,因為上帝非僅聖子,而亦為聖父和聖靈。聖子一詞,乃用以別於聖父聖靈。他乃是由聖父所差遣,來拯救世人﹔聖子又和聖父差遣聖靈降世。 
    3.聖靈並非等於上帝,因為上帝非僅聖靈,而亦為聖父和聖子。聖靈一詞,乃用以別於聖父和聖子。他乃由聖父聖子所差遣,藉著他來更新不信的人,來使教會成聖。 
    就血肉的生命而言,上帝固可稱為「萬人之父」,因為,他是造物之主﹔但即就此而論,仍須透過主耶穌基督。誠如哥林多前書八6說:「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 督,萬物都是藉著他有的,我們也是藉著他有的。」「我們在天上的父」一語,只有藉著聖靈的大能,重生得救與基督聯合的人,始能如此稱呼。加拉太書三26 說:「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四4-6說:「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 名分。……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弗一5說:「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上 帝對主耶穌基督的愛,就是他對那屬於基督的信徒之愛的標準。基督的人性提升起來,聯於永恆的三位一體裡面。我們也因信他的名,有「權柄,作上帝 的兒女。」(約一12) 
    世人作父親的身份,乃是聖父的反映,「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是從他得名。)」(弗 三6、15)神體一位論者,以天父僅僅視為造物主的象徵。殊不知離開了救贖,不能真正了悟天父的真義﹔我們只有藉著聖子,始能知道聖父。主耶穌 說:「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一一27) 
    「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一18)「他(聖子)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來一3)。「那位不能 看見的(unseen),只有藉著從他所出的,可見的,始能知道。超越的上帝 聖父,乃是藉著內在的上帝 — 聖子,把他啟示出來。」主耶穌基督乃是鏡子,那隱藏的榮光(luminary)乃是藉著他反射到人間。 
    上文所引保羅所說的兒子的名分,並非對那些屬血氣的世人而言,而乃指那些本來不是神家裡的兒女,但是藉著聖靈的奇功,得救重生,不再作外人,而有權被稱為 神家裡的人,與聖徒同國(參弗二l9)。只有主耶穌本來是上帝的兒子﹔世人卻「本為可怒之子」(弗二3),乃是靠著他的救恩,根據上帝恩約的關係以及主耶 穌基督的恩功,始成為上帝兒女。
二、三種尊稱都是適當的 
    聖父、聖子、聖靈三種名稱,上文曾加論及,並未能完全表達其真義,請進論之。   
    l.主耶穌基督聖子名分的意義 — 聖經裡面,乃有更廣的意義,就他在創世以前的境界說,他乃是太初的道,是上帝的「形像」、上帝的「光輝」(effulgence of God)。「道」(Logos)字乃有思想和道理(thought and reason)的意思,如果以「道」作為上帝的思想,則便是與上帝同在﹔如果以「道」作為上帝的話或表現(word or expression),則便可和上帝加以分辨,因為話語乃是表達思想所用的方法。主耶穌基督既為創世以前的「道」,則「道」乃為上帝自我的意識。上文 「形像」一詞,乃有副本(copy or counterpart)之意。人是照上帝的形像而造,這乃指相對和輔生衍生之意﹔但主耶穌「有上帝的形像」(腓二6),乃是指他是「上帝本體的真像」 (來一3),乃是絕對的、原型的。「光輝」一詞,乃似太陽發光。太陽的光輝,乃為太陽的本質,乃是和太陽不可分開的,永遠相聯的﹔主耶穌啟示上帝,也是和 上帝永遠同在的。 
    「三位一體每一位本體的關係,並非出自人的空想。」「太初有道」(約一l),這太初並不是「烏有的未知物」(X or the zero),而乃有位格的存在,乃為上帝 本體自我的啟示,乃是在萬古之先蘊藏在上帝裡面的,乃是上帝「永遠的啟示者」。
    歌羅西書一15說:「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林後四4說:「基督本是上帝的像。」人雖是照上帝的形像而造,但卻不是 完全的;主耶穌基督乃是上帝完全的形像。因此他乃有上帝的意識與意志,並具備上帝一切的本性與權能。形像一詞乃含有和上帝絕對平等的意志。這活潑的形像, 乃和上帝自己平等的,乃是他無限之愛的對象。一個單身漢在房間裡面,放了許多鏡子,來反照他自己的形像,作為他的同伴,但卻不能滿足﹔所以上帝無限之愛的 對象,也必定是有位格的,而主耶穌基督便是隱藏的神性(hidden Godhead)唯一的啟示。 
    希伯來書一3說:「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林後四6說:「上帝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太陽所發的光,乃是自始就與太陽同在﹔如果沒有光,則太 陽便不成其為太陽。同理,聖子耶穌乃是和聖父同等的、同永的。詩篇八四ll說:「耶和華上帝是日頭」,但如果沒有日光,我們不能看見日頭,主耶穌基督便似 那從太陽裡出來的日光,使我們可以看見太陽。太陽是永遠的,陽光也必是永遠的﹔上帝是永遠的,主耶穌基督亦必是永遠的。「在基督裡,才顯明上帝的本質﹔在 基督裡,才看到上帝的特性。」
    2.三位一體中第二位的各種名稱 — 這乃使我們對於「啟示者」(Revealer)有一般的概念,復指點三位一體的教義與上帝內在屬性(真理、慈愛、與聖潔)的關係。三位一體,乃是上帝的有 機體,有生命的動力,上帝乃永不止息地要把他具體化,藉著聖子完全彰顯出來。主耶穌一方面代表神性的離心運動﹔一方面代表他的向心運動,到了聖靈降世,始 竟其全功。真正的宗教,把我們和上帝重新聯合起來,使我們在他裡面,在某種程度上,重新產生這永恆的運動。信徒的經驗,向世人見證,上帝本身雖不可知,但 藉著聖子,作他外在的啟示﹔又藉著聖靈作他內在的啟示  — 只有他能教我們了悟真理。主耶穌「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上帝」(來九14)。教會也只有藉著聖靈能夠進到上帝面前﹔而失喪的世人也只有藉 著他能夠皈向上帝。 
    於此可見上帝乃是生命,是自足的生命、永遠的生命﹔和他相比,這宇宙的生命,僅為雙目之一瞬,滄海之一粟。主耶穌乃是他唯一的啟示者,神性唯一顯明的本質 ﹔也是藉著他創造諸世界,並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參來一3)。他是天地萬物的生命﹔一切自然界的莊嚴華美,一切分子和克分子的力量,一切萬有引力和進 化,乃都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基督事工的彰顯。他又是「人類的生命」,世人一切向上的理智與道德的推進力,都是從基督而來﹔他又是人類歷史發展指導的原 則。他又是「教會的生命」、「獨一的救主」、人類「屬靈的導師」。 
    上帝一切客觀的啟示是主耶穌基督的工作﹔一切主觀的啟示,則為聖靈的工作。主耶穌基督是外向的,而聖靈乃是回向上帝的性能。一輛電車,只要繫住電線,便能 乘馳上山﹔同理,我們的信心,也能繫住上帝,使我們能夠接住他的推動力。這個宇宙乃在歸回天家,因為聖靈乃在不住的使客觀的啟示,成為主觀的啟示,乃在使 人類有意或無意地領受上帝的思想、恩愛與心意,萬物都要找到他的目的﹔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羅一一36)從此可見在上帝的作為上, 聖父乃是萬福之源,聖子乃是「媒介」(中保),聖靈乃是成全的總辦。但所有這些外在的過程,乃僅是回到上帝本性之內在的生命過程的徵兆,和有限的反映。 
    照梅耶(Meyer)和馬杜慈(Marcus Dods)的聖經註釋,約一l「道與上帝同在」,乃是說明道與上帝的交契,乃表示二者有不同的位格,而其道德的本質乃是愛。
    又照梅遜(Mason)的詮釋,「道與上帝同在」,乃是「道朝向上帝」。他的臉不是向外的,乃是向內的。他整個的位格乃是傾向上帝,「心心相 印」,「亦步亦趨」。此乃和亞當適得其反,他背向上帝,聽從魔鬼的試誘,「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一失足成千古恨,自取永遠的沉淪!約翰福音一18說: 「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我們要想表明上帝,必先知道上帝﹔要想知道上帝,必先住在他的懷裡。所以「道與上帝同在」, 非指兩個靜態的位格,而乃含有動態的作為,他住在他懷裡,乃為要表明天父。我們聖徒,也要住在他的懷裡,常常順服,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 要無可指摘,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參腓二12-16)。「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 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
    人的智慧是三重性的,這便可令我們想到上帝是三位一體的。在人的自我意識,乃有三種成分,例如:(l)我們認識我們自己﹔(2)我們為自己照一張相片﹔ (3)我們承認那張相片是我們自己。但是一個神經失常的人,或一個罪人,便不認識自己。罪人要到悔改的時候,方能醒悟過來,認識他自己。例如路加福音第十 五章的浪子,到了悔改的時侯,始能醒悟過來,認識他自己。(路一五17英文聖經:「He came to himself」 「認識他自己」,中文聖經譯作「醒悟過來」。)一個神經錯亂失常的人,乃是一個疏離他自己的人(alienator),我們稱神經病醫生是 「alienist」 意譯乃是醫治疏離自己,不認識自己的人。完善的自我意識,無論是人或是上帝,必有三種成分聯在一起﹔僅僅二重性(duality)是不完善的,這乃有兩者 分離之意。在上帝「我」與「你」之間的和解(mediation),必定是有位格的人,而且必定在各方面與兩方任何一位是相等的,始能勝任其中保之職。
    神學家謝特(Wm.G.T.Shedd)說:「聖靈令人感服之奇功,其中之一,乃為使人的意識變為自我意識_— 例如使浪子認識他自己(路一五17,見上文),承認有罪,乃為一種自我意識,會自覺有罪,承認是犯罪的人。自我意識,乃高於意識,乃是三重的 (trinal),而意識乃為二重的(dual)。同一個人的靈乃有兩種不同的形式 — 主體與客體。上帝三種本質的意識,結合起來,成為一體的時候,就形成一個上帝的意識,……三個位格,便成為一個本體」。
    杜諾(Dorner)認為三位一體內部的關係,乃有三方面的意義﹔(l)是形體的(physical) — 上帝乃是因﹔倘果等於因,則果亦變成因。(2)是邏輯的(logical) — 自我意識,乃高於意識,故自我意識乃高於自我。(3)是倫理的(ethical) — 上帝乃「自願的權利」(self-willing right),但如果權利乃是任性專橫的,則並非權利﹔權利如果出於被動的性質,也不復是權利。從聖父方面說,權利乃是本性的(being)﹔從聖子方面 說,權利乃是自願的(willing)。如果沒有自由,不是自願,則成為一種死的理教,一個死的上帝,乃完全由於「必不得已」。如何使「不得已」和「自 由」能夠調和,只有基督信徒藉著聖靈,從上帝始能找到。聖父=是主體的我(I),聖子=是客體的我(me),聖靈=乃為兩者的合一(unity)。除了太陽和陽光以外,還需要眼睛能夠看到太陽之光。 
    因此我們在主體(subject)與客體(object)以外,還要一種「主客二體」(subject—object)。因為如果沒有一種聯合的性能 (unifying principle),便不能完全分辨主體和客體。因此聖靈可以視為人裡面以及上帝裡面自我認識的性能。主耶穌基督在沒有做他救贖工作之先,他和人類乃有 一種自然的結合﹔同理,聖靈在沒有施行其重生工作之先,他也和人類有一種自然的結合。例如伯三二8說:「在人裡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神學家凱 伯爾(Abraham Kuyper)在其《聖靈的事工》一書中說,聖靈乃是萬人生命的本原,也是聖徒重生成聖的生氣。
    德國神學家艾勃拉氏(J.H.A.Ebrad)說,聖子在神性(Godhead)中的工作是一種「離心的」(Centrifugal)運動﹔聖靈在神性中 的工作,乃為一種「向心的」(Centripetal)運動。照約一l8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主耶穌基督是上帝向外啟示的「器 官」,所以說「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而聖靈乃為上帝內在的啟示。林前二10說:「只有上帝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希伯來書九14說: 「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上帝」。羅八26說:「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有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 告。」約四24說:「上帝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拜他。」一六8-11說:「他(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 己;……」可見聖靈的工作,乃為一種向心的運動,藉著他的工作,使聖父和聖子的心,彼此相知,有完善的交契。
    3.聖子與聖靈工作不同的特性 — 基上所述,可知聖子的工作和聖靈的工作,乃有特性上的不同。簡言之:(l)聖子的工作乃是外向的﹔聖靈的工作,乃是內向的。(2)聖子是向外啟示的器官﹔ 聖靈乃為向內啟示的器官。(3)聖子是我們天上的中保﹔聖靈是我們靈魂的中保。他在聖子的工作上,我們是被動的﹔在聖靈的工作上,我們是自動的。 
    關於聖子的工作,以後各章論到他是先知、祭司與君王的時候,尚須詳加論列。關於聖靈的工作,以後論到他施行救恩,重生與成聖的時候,也要加以詳論。於此我 們僅說,聖靈乃是生命的主(author of life)。他創造世界(創一2)﹔他使童貞女馬利亞懷孕生主耶穌(太一20)﹔他使人重生,他使人復活,他是生命之光﹔他感動聖經作者﹔他使罪人認罪悔 改﹔他啟發聖徒,使信徒成聖。 
    創世記一2說:「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路一35說:「聖靈要臨到你(馬利亞)身上」。約三8說:「從聖靈生的」。羅八ll說:「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 靈,使你們必死的身體又活過來」。約翰壹書二l說:「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約一四16-17說:「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 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約一六13說:「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羅八14說:「幾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 
    如果沒有聖靈的工作,便不能施行救贖﹔正如燃料不點便不能生暖﹔又如面包如果不吃,便不能養生。主耶穌乃是進入世界的上帝(「上帝在肉身顯現」,提前三 16)﹔但「如果沒有聖靈,基督教便成為一台史劇﹔聖靈乃是上帝進入人心,聖靈乃使紙上的信條,成為生命之道。主耶穌基督好似醫生,開了藥方,便離病人﹔ 聖靈好比護士,看顧病人,直到病痊。」馬特遜(Matheson)在其《聖靈之聲》一書中說:「一面鏡子,如以鏡面朝下,不把鏡面朝上,便不能 得陽光照射。……光來了是不夠的,你自己必要起來發光,在你臉上,發出榮光,否則光就不能向外照耀。」以西結書二2說:「靈就進入我裡面,使我站起來,我 便聽見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
    聖靈並非要顯明他自己,而乃為顯明基督,約一六14主耶穌說:「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約翰遜(E.H.Johnson)在其《論 聖靈》一書中說:「幾年以前,有一部大的蒸汽機向大眾表演。當它發動的時侯,我們只見活塞與汽門轉動,但不知其如何會轉動。當蒸汽高熱的時候,就成為有彈 力的汽,非肉眼能見。聖靈亦然,他的作為,既不能見,又不能聞﹔但在我們裡面,卻發生強大的感力,使我們有新的見解,新的力量,新的愛心」。譚 耐(Denney)在他《神學肄言》一書中說:「我們的見證在不知不覺之間藉聖靈發出其大能。」慕爾(Moule)引特土良 (Tertullian)的話說:「聖靈乃是基督的代理,當主耶穌上十字架的前夕,聖靈在基督的心裡像一個人」。
    聖父、聖子、聖靈,三位都是聖﹔但是第三位特別稱為「聖靈」,這乃是因為藉著他默化的奇工,能使信徒成聖,聖靈的工作乃是在個人裡面的。以弗所書四6說: 「上帝,……超乎眾人之上(聖父),貫乎眾人之中(聖子),也住在眾人之內(聖靈)。」歷代以來,關於聖靈的教義,其闡發的著作,重點各有不同。阿他那修 (Athanasius)乃講三位一體﹔奧古斯丁則講罪惡﹔安瑟倫(Anselm)則講贖罪﹔路得則講稱義﹔衛期理則講重生,而在每一種教義闡揚以後,隨 著有教會的復興。
三、生出(generation)與發出(procession)乃是一致的與相等的 
    詩篇二7說:「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這一個宣稱,乃是證明聖子的永恆性與神性。主耶穌基督子的身份,並非從道成肉身,受浸, 或登山變形之時而有,也非在復活之時而開始,使他成為神的兒子。這些乃僅承認或表明他的先存性,乃和神格(Godhead)是不可分的。他乃「是那不能看 見之上帝的像,是……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一15)聖經指示我們,聖子的「生出」與聖靈的「發出」乃都是永恆的。 
    詩篇二7:「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今日」一詞,照亞力山大氏(Alexander)的聖經註釋,乃 指永恆的意思。斐魯(Philo)也說「今日」乃有直到永遠之意。嚴格言之,所謂「生出」「發出」二詞,並不能完全正確表達聖子和聖靈的真義。 這些名稱的主旨,乃在免除對於三位一體中的任何一位有不平等的謬見。永生神子的「生出」(generation)乃有如下四點的意義: 
    l.「生出」不是創造,乃是聖父自己與聖子的交契。聖父、聖子、聖靈三名,乃僅指他們位格的不同。聖父既未給與聖子任何本質﹔聖子也沒有從聖父取得任何本質,此乃尼西尼(Necene)教父的偏差。
    2.「生出」並非聖子存在的開始,而乃為與聖父永遠的關係。猶如太陽是永遠的,陽光也必然是永遠的。從前有人問安提阿學派的教父居利爾(Cyril)說, 聖子是否在他「生出」以前即已存在﹔他答稱,聖子的「生出」,並非先於他的存在,因為他乃是永遠存在的 — 自有永有的。 
    3.聖子的「生出」,並非出自聖父意志的作為,而乃為神性本質內在的必然性。正如有太陽必有陽光﹔有陽光必有太陽﹔如無陽光,則太陽不成其為太陽。同理, 如無聖子,則聖父便非真正聖父。如果說神性僅屬於聖父,此乃為亞流派(Arianism)的異端。還有從屬說 (Subordinationism),此說倡自特±良(Tertullian),他說:「聖父是僭在之上帝﹔而有形之神子,以及無形之聖靈,乃為上帝所 造,此非與上帝同一老,而為其從屬者。」此乃顯然違反三個位格平等的真理,此於上文,已加論列。
    4.三位之間的關係,沒有衍生從屬關係 — 而乃為神的本性之生命的運行﹔聖父、聖子、聖靈,在同質和同榮的地位上,父透過子﹔父與子又透過聖靈,各按其位,推進他們的事工。在聖子裡面,乃似有聖父 神性與榮耀完全的副本。愛德華氏(Edwards)說:「聖父的一切都在聖子裡面重複表現出來,完全相同,絕無次等的意義。」我們雖不否認,在 次序上、職務上、工作上,聖子當然順從聖父,但卻不是在本質上有何不同。約翰福音一四8-10:「腓力對他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 足了。』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我在父裡面,父在我裡 面』」。聖父是超越的生命,乃為神聖的源頭,乃「超乎眾人之上」﹔聖子是內在的生命,乃為神聖的河流,乃「貫乎眾人之中」。聖靈是個別的生命,乃似神聖的 血液,乃「住在眾人之內」(參弗四6)。聖靈可說是神(Godhead)的執行者。
    基上所論,我們可以宣稱,因為這些位格上的不同,上帝的存在,乃有三方面的關係:第一,從聖父說,乃為源頭,根本與權威﹔第二,從聖子說,乃為表現媒介與啟示﹔第三,從聖靈說,乃為瞭解、實踐與完成。 
    歐文(John Owen)說,聖靈的工作,乃為結束、完成、和圓滿。一切上帝的啟示乃透過聖子或聖靈。凱伯爾(Kuyper)把起因、建造、與完成三種職務分別歸與三位:聖父先行發動﹔聖子安排經理﹔聖靈玉之於成。

三位一體的奧秘性


一、三位一體的超凡性
 
    上帝三位一體的奧秘,非凡人的智慧能測﹔在人的有限經驗上,沒有類似的事,可作比擬﹔因此一切比擬的想法,都不能達成願望。  
    l.從無生物來比擬 — 例如:阿他那修(Athanasius)用泉源、河流、小溪三者來比擬。鮑德曼(Boardman)用云、雨、霧來比擬。洛柏春(Robertson)用 顏色、形態與尺寸來比擬。乃都不恰當。路德說,三位一體乃似花之形態、香味與功用。柯克(Joseph Cook)說,上帝有聖父、聖子、聖靈,乃正如太陽的光輝有陽光、有云霞、與熱度。奧古斯丁說,三位一體乃似一棵樹有根、有干、有枝。
 
    2.從人的心意來比擬 例如奧古斯丁以智、情、意來比擬。黑格兒以正、反、合來比擬。墨蘭敦(Melanchthon)、謝特(Wm.Shedd)等,則以主體、客體、主客二體 來比擬。奧古斯丁說,智、情、意三種官能,雖各不同,卻難分開,乃構成一個心意、一個本體、一個生命。黑格兒說,光是正,暗是反,影是合﹔信是正,不信是 反,疑是合。阿倫(Allen)說,三位一體論,在初期教會乃視為一種理性的教義﹔在中古時代,乃視為一個奧秘﹔在十八世紀,乃視為一種無意義 和不合理的教義﹔在十九世紀又被視為一種理性的教義,乃是關於上帝本性主要的質理。即到現在,三位一體論仍不能有一個圓滿的解釋。在人的經驗和理解上,不能有一個完全恰當的比擬,更不能積極闡發其奧秘。 
二、三位一體論的合理性
     l.非三位上帝乃三種特質 — 我們說三位一體,並非說有三位上帝聯在一體。我們乃說一位上帝,在他的本體裡面乃有內在的不同的特性。在我們人裡面,乃有許多不同的機能,聯在一個人裡面 ﹔人愈是聰明,其才能的差別也愈大。我們也並非說一個上帝乃是三個上帝﹔也非說三個上帝是一個上帝﹔而僅說一個上帝在他本質裡面乃有三種不同的特質。猶如 在人裡面有智、情、意三種機能,並非說有三個不同的人。
    詩篇八六11-12說:「求你使我尊心敬畏你的名。……我要一心稱讚你」。這令我們反想到我們所以沒有專一的心,乃是因為罪惡的結果,所以心緒錯亂。只有 敬愛上帝才能使我們寧靜,善用我們的機能,能夠有平安,能聖潔,有能力,故曰:「寧靜致遠。」主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路 一27)。 
    2.人類的性格也有三一性 — 一個人的性格,須於三位一體時,始能臻於極點﹔人類的性格,乃含有「主體」、「客體」和「二體的關係」的三一性。人不能體會其潛存的三一性,只有在神裡面 始能完全。人既不能了悟其潛存的三一性,所以必須超出其自我,在上帝裡面,始能圓滿。
    「一塊石頭,其各部分都是相同的﹔但一部精巧的機器的結構,乃是彼此不同的。前者乃是全部一樣的,沒有分別的﹔後者則其形式與機能都是不同的,兩者到底何 者更為統一和合?最高的統一和合,不是簡單的,而是複雜的。」

     「萬事乃為一個無限意識的各種形式﹔和各種各樣有限的性格對照的,乃有三個無限的 位格。可見上帝有三個意識,並非不可信的,乃是合理的,並無矛盾。
三、三位一體論的重要性 
    三位一體論乃和其他教義有重大關係,請分論之: 
    l.三一論與聖道的關係 — 一切反三一論(Anti-Trinitarianism)乃為猶太教、回教、唯一神教(神體一位論 Unitarianism)和泛神論的厲階。離開了三位一體論,我們便不能維護神性的統一性(unity of Godhead)。「我們如果不講三位一體論,便不能了悟上帝。上帝固然是永恆的、不變的,但並非不動的﹔他又是運行的進展的﹔結果成為三位一體,有聖 父、聖子﹔從聖父聖子,又有聖靈。」
    2.三一論與啟示的關係 — 倘使沒有三位一體論,則基督便不是上帝,則他便不能完全知道上帝,啟示上帝﹔基督教也不是全備的、最終極的啟示﹔而成為殘缺不全,和其他主義學說一樣地有 瑕疵與謬妄。聖靈也不復是上帝,則他的慈愛及其與人心靈的交契,也非真實。質言之,倘使沒有三位一體論,則基督聖道,將變為一種自然宗教﹔而一位愛世人的 道成肉身的上帝,便成為遠離世界的理神論或超神論(Deism),以及名存實亡的泛神論,因為泛神論乃是「偽裝的無神論」 
    倘使基督不是上帝,則他的見證便沒有權威﹔而我們也不能證明聖子聖靈就是上帝。事實上在聖徒禱告的時候,便可切實證明三位一體論。因為我們向上帝祈禱的時 候,必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鑑察人心的,(上帝)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上帝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八 26-27)(注八四)約一18說:「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一六15說:「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說,他(聖靈) 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於此,我們可知聖靈要啟示聖子。
    甚至不可知論者(Agnostic或稱「存疑論者」)也承認,倘使沒有基督,便沒有交契的媒介,沒有啟示的本源,只有聖子能夠啟示聖父。神體一位論者以為 基督的宗教,僅是人類一種日常的工作,僅為人類在不息的進展中消逝的一瞬。而不知基督乃是上帝唯一的啟示者,乃為我們應當事奉的獨一的上帝,是宗教最終極 的權威,是一切真理的源頭﹔且為全人類最高的審判者。主耶穌親 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太二四35)「時候要到,凡在墳墓裡的,都要聽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五 28一29)最後的報應,乃是「羔羊的忿怒」(啟示錄六16)!上帝一切的作為唯獨經過基督﹔而墓督在人心裡所有的作為,乃透過聖靈,因此我們可以推斷, 三位一體論乃與啟示有重大的關係。 
    3.三一論與救贖的關係 — 倘使上帝絕對只有一位,在神人之間,有一道不可踰越的鴻濤,那便沒有中保,沒有救贖。既非三位一體,則主耶穌也不能帶領我們靠近上帝﹔因為只有那位本來有 上帝的形像,和上帝有同等地位的〈參腓二6一7),方能使我們與上帝和好。也只有那位是上帝的,能夠潔淨我們的心靈。倘使上帝的位格是單一的,不是複數 的,那便只是我們的審判者,不能作我們的救主,也不能使我們成為聖潔。 
    在上帝面前,人類沒有任何事能算是好的﹔只有神的義方能使他滿意。我們若與神體一位論者論道,最好的方法,便是激起他們認識罪惡﹔如果一個人能承認他有 罪,始能覺得只有一位救主能救他脫離罪。從另一方面來看,倘使一個人忽視他的罪,也必藐視救主。從教會史來看,因為伯拉糾自救論 (Pelagianism)的流毒,便產生蘇西尼(Laelius Socinus)異端。蘇氏雖承認聖經的權威,且反對自然宗教,和自然神學,並以基督教為獨一的宗教。惜其以人類理性作衡量聖經真理的尺度,以是竟自相矛 盾,反對三位一體論以及基督贖罪論,認為神體只有一位,主耶穌乃是人,不是神(注八六)。其弊所及,遂有神體一位論。由於否認主耶穌的神性,致對罪惡僅有 浮淺的認識,也不知上帝的審判,「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六23)因為唯有「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 了我們的罪」(彼前二24)。上帝叫他從死裡復活,他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參羅四24一25)「主耶穌大聲說:『信我的,不 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我到世上來,……乃是要拯救世界。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在末日要審判 他。』」(約一二44一48)凡是否認基督的神性,及其贖罪恩功的,乃就要消滅愛主的熱忱,摧毀宣道的事工。(注八七)詩篇三六9說:「在你那裡,有生命 的源頭,……」所以我們必從基督裡的上帝,始能得著永遠的生命。接受基督,就是接受上帝﹔拒絕基督,就是背棄上帝。「主耶穌大聲說:『信我的,不是信我, 乃是信那差我來的。』」(約一二44)「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人幹犯摩西的律 法,……尚且不得憐恤而死﹔何況人踐踏上帝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來一○26 一29) 
    相傳有一個殺人犯下在監裡,因他夫人的懇求,只要認罪悔改,接受基督,就可赦罪,奈他拒絕悔改﹔殊不知那位裝成牧師去勸請他的,就是總督,手持赦罪狀,只 要那人悔改,就可釋放。此人乃自取滅亡。不信救主的人,亦復如此。在美國南北戰爭之時,有一個大言不慚,褻瀆長官的醉漢,侮辱一位便衣的和藹可親的人﹔不 知他乃是格蘭上將(General Grant,後為第十八屆總統),那人立即臉色蒼白,雙膝跪下,請求赦罪﹔那位便衣軍官便叫他繳械,把他下在監裡。主耶穌本是上帝,降世為人,謙卑他自 己,生在馬槽,沒有枕頭的地方,為我們的罪,代死十架。他大聲疾呼,信他的人,便不被定罪,就有永生。世人盡可心地剛硬,藐視救恩,但後果乃非常嚴重,因 為他就是上帝。凡是不信的人,都要站在他白色的大寶座之前,若有人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就要被扔在火湖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參太二五41一46﹔啟 二一ll一15) 
    當聖靈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便要令人面對面看到上帝的聖潔與慈爰,便要情不自禁由衷高呼:「只有那位獨一無二的救主能夠救我。」只 有那位神聖的基督,在十字架上被釘的基督,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基督,始能叫罪蒙赦免的人心裡有平安。所以保羅說:「我……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 他釘十字架。」(林前二2)彼得說:「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在每次教會復興以後,三位 一體論便得著新的衝力。史密斯氏(Henry B. Smith)從神體一位論轉變過來,相信三位一體論以後,寫著說,如果丟棄了三位一體論,則其他基本信仰如救贖論、重生論,都必隨之廢除,好像一串珠寶, 如果把其中的線抽去,便都完全散失!
    4.三一論與人生的關係 — 「三位一體論使我們知道上帝絕對的基本的本性,一方面是他本身的,一方面又是有關我們的。倘使主耶穌基督是永生的神子﹔上帝在他本質上乃為聖父,則他永恆 的本質乃為愛的泉源。生命的交流,愛心的往復,乃起自無始之初。」陶銳(D'Arcy)說:「倘使以上帝僅比為一個偉大的人物,則須等他創世大 工完成以後,始能得到他所愛的對象﹔則約翰壹書四8:『上帝就是愛』,僅為一種誇張的詞令,而非真實的本性。」
    上帝的完善乃在其開創,聖子乃在領受。聖子的孝道,乃是我們孝道的根本。我們需要同情幫助,所以需要聖子的幫助。謙卑、順服、與自我犧牲的本質,乃是屬天 的、神聖的,非仰賴聖子不可。離了他,我們就不能作什麼(參約一五5)。「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 帝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加二20)(注九一)「我們這樣依靠他,並非降低身份,而乃和永生神子分享其福。」(注九二)而且「上帝還照著人 類的景況,限制他自己﹔因為上帝就是愛﹔在神性(Godhead)裡面,自始就含有人類自我犧牲自我限制的原型。」(注九三)「他本有上帝的形像,……反 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6一8),為著要拯救世人! 
    在外邦異教,也有三一論。例如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四十二章)道家的宇宙觀,認為天地之始,陰陽不分,故混而為 一:二為天地,亦為陰陽﹔有天地而後生物,乃成為三﹔既生物,生生不已,乃有萬物。

       埃及也有三一論(Triad of Abydos),其一是奧西理施(Osiris),其二是阿西施(Isis),乃為他的妻子﹔其三是豪羅施(Horus),乃為他的兒子。但是這三者,並 非真有位格,更荒謬的,不但子由父生,而且父由子生。埃及的三一論,乃有泛神論的意義。
    印度婆羅門教的三一論(Trimuti),第一位,乃為大梵(Brahma),他是造物之主,宇宙人生之源﹔第二位是韋陀天(Vishnu),他乃護理萬 有,常常和第三位爭戰﹔第三位是西伐(Siva),乃為毀滅者,表現人生的黑暗和殘酷。也有泛神論的意義﹔乃住在善惡裡面以及神人之間。佛教以 後亦有三一論,其一為佛(Buddha)﹔其二為法(Dharma)﹔其三為僧(Sangha)。佛徒常常口誦默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希臘的三一論,其一為宇宙神(Zeus),其二為雅典女神(Athena),其三為太陽神或稱守護神。這三位神在德性上以及關愛宇宙萬物上,乃超越其他一切的神。他們乃彼此支持,彼此鍾愛,可說是合而為一的。
    外邦異教的三一論,「乃是他們失去了真神觀念,所留下的殘缺不全的思想,乃為人類道德與靈性墮落的病狀。」

       一切外邦宗教哲學家,窮其心力,想以 一家之言,參透三一真神的奧秘,終歸心勞日拙,此乃證明人類心智的缺陷,本性的病態,唯有基督聖道始能加以救治。一切飢渴慕道的人,只有聽到福音以後,始 能滿足其內心的要求﹔此乃章立生博士以往在外邦異教黑暗裡摸索了五十年,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切身經驗。此亦可證唯有基督聖道乃為千 古不磨的真理。所以「一個談三位一體的奧秘的人,並非用人所虛構的字句或名詞,亦非徒講本質與實體﹔位格與性格﹔同等中的優先,複數中的單數,能使他心滿 意足,在頭腦裡建造一座空中樓閣,講些他所莫名其妙的事﹔而乃是一個新造的人,乃深感天父的大能,又使聖子成為他的智慧、公義、聖潔、與救贖﹔在他心裡復 有聖靈的愛流瀉出來﹔這種人雖在理知上,不知那些難於理解的事,但卻在心靈上真正了悟三位一體的道理。

宗派主義

一、何謂宗派?
     宗派主義,什麼叫做宗派呢?所謂宗派就是在次要的問題上,有不同意見,或者是不同解釋的基督教團體。什 麼叫做次要的問題呢?所謂的次要問題,就是在基要問題之外,就是在那三個核心信仰之外的神學的問題。譬如在三位一體、基督論、救恩論之外的神學問題上,有 不同的爭論,不同的解釋的。這些次要的問題,跟一個人得救與否,沒有直接關係的,這個叫做宗派。我們要避免異端,可是應該容納宗派,因為宗派,他們都可以 在聖經上找到證據。
 
二、宗派與異端的差別
    宗派跟異端不一樣,異端就是在基要真理上,在基要的信仰上妥協的,宗派是在次要問題上堅持的。我 們要避免異端,可是應該可以接納宗派。基督教的三個基要真理,三位一體、基督論跟救恩論,我們講到最核心的部分,都有奧秘的成分,就是表面的衝突,或者是 我們以前一直講到的弔詭。譬如說上帝又是三又是一;耶穌基督他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救恩論是講到上帝的揀選,上帝的預定,可是人也有責任,那麼 都有表面的張力,但是都有真理的成分。
在次要問題上也有這種弔詭的現象,宗派在處理弔詭的問題的時候,就會出現爭論,但是不可以否認的,他們都個有聖經的根據,這個就再再的顯示出上帝真理的奧秘,以及聖經的多元性。
 
三、宗派的由來
     宗派現象的由來,是由馬丁路德開始的。他提出一個口號,叫做『人人皆祭司』。所謂『人人皆祭司』就是人人可以直接來到上帝面前認罪禱告;人人可以直接來到上帝面前,領受聖經的啟示,領受聖靈啟示的亮光。這個口號其實是一個很棒的口號,但是因為人人可以直接領受上帝的啟示,那麼如果我所領受的亮光,跟別人領受的啟示、解釋不一樣的時候,怎麼辦呢?就會發生衝突!發生爭執,所以基督教內部就越來越多的歧異性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多元化。
    一般人都認為,天主教內部比較統一,比較一致;多元性的現象,在基督教比較明顯。在1520年 代的後半期,馬丁路德為了『聖餐論』的問題,使得他的信義會,跟其他的基督教宗派就分道揚鑣。接著又為了『洗禮』的問題,浸信會就脫穎而出;然後接著是 『預定論』的問題,使得馬丁路德的信義會跟加爾文的改革宗長老會,就與亞米念就開始分裂了。亞米念這一派呢?包括了衛理公會,包括了循理會,也包括了行道 會。
 
1.聖餐爭論
    我們先再來複習一下,有關於『聖餐論』的爭論。我以前講過了,我們現在就再來複習一次。馬丁路德在『聖餐論』上,他的爭論的主要的對頭是在蘇黎士牧會的慈運理,兩個人爭鋒相對,你來我往、各不相讓。
慈運理他在聖餐論上,所採用的是象徵性的解經,或者是比較靈意的解經 」 Symbolic 」。他說:耶穌在設立最後晚餐的時候,說:這是我的身體This is my body,這個「是」"is",是代表的意思、象徵的意思;這個餅象徵著耶穌的身體,「杯」象徵著耶穌的寶血,所以他是象徵式的解釋。但是馬丁路德他所採取的是字面解經。馬丁路德說:這是我的身體,這個「是」就是等於,所以餅就是等於耶穌的身體,杯就是耶穌的寶血。所以第一個,兩個人在解經上,有不同的立場。
接著慈運理他比較強調信心,他說:信心是享受聖餐裡面, 神與我們同在的關鍵因素。其實馬丁路德也沒有否認信心,因信稱義的真理,也是由馬丁路德強調的,但是路德雖然認為信心很重要,信心卻不是構成上帝施恩的條件,信心不是構成上帝與我們同在的首要條件。在聖餐裡面, 神與我們同在,是出於上帝自己單方,主動的應許,那個才是關鍵因素
接著我們會看見,馬丁路德他在聖餐的理論上,他強調的是基督的人性。就是那個餅跟杯,是耶穌實質的身體跟寶血,耶穌受苦的人性,保證了我們的救恩。但是慈運理卻強調,在聖餐裡面,與我們同在的那位耶穌,那耶穌基督的同在,是指他的神性,因為在同一個時間,世界各個角落,各地的教會,都在紀念主,都在守聖餐的時候,基督就與我們同在。顯然那個同在,是指神性的同在,神性才能夠擁有無所不在的特質。
    其實馬丁路德跟慈運理,他們都有道理,他們都有聖經的支持,他們也都是很棒的解經家,很出色的神學家,誰都不讓對方,這是聖餐論的爭論,使得信義會跟其他的宗派,就分道揚鑣。
 
2.嬰孩洗
    接著是嬰孩洗的問題,嬰孩洗最初是由重洗派提 出來的。重洗派的人士他們認為,嬰孩又不會聽道,怎能信道呢?因此嬰孩洗是沒有意義的,應該等到這個嬰孩長大以後,他自己清楚重生得救,我們才替他施浸, 那麼這樣的洗禮才有意義。可是馬丁路德跟加爾文,他們仍然支持傳統的嬰孩洗,天主教也是一樣,他們認為嬰孩洗是舊約割禮的延續,希伯來的嬰孩,他們出生第 八天就給他們行割禮,割禮是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記號,是上帝主動與人立約,上帝主動的賜下應許,而人的信心是隨後來回應。
    嬰 孩洗並不保證人的得救,就像舊約時代,受過割禮的以色列人,不一定都得救,因此執行嬰孩洗的教會,都會再用堅信禮,或者是堅證禮來補充,來跟進。最初是重 洗派在教會裡面,製造了一些紛爭,然後就被主流派、正統派的教會壓制,被他們逼迫。我們現在要來看,在教會歷史裡面,宗派現象的第三個爭論,那就是預定 論。
 
3.預定論
    預 定論曾經在教會歷史裡面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個議題的激烈性,不亞於我剛才提到的聖餐論,或者是嬰孩洗,幾乎所有的教會,都被捲入了這個爭論中。我們看到預 定論,其實整本聖經都有很清楚的指示,有很清楚的經文證據,從創世記一直到最後,充滿了預定論的經文,我先讀三處的經文給各位聽。
 
A預定論在創世以前已經開始
    第一處是在新約的以弗所聖經,以弗所第一章第三到第四節:「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 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裡講到在創世以前,已經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預定論,預定論在創世以前已經開始了。
 
B名錄在生命冊上必得救
    接著是但以理書十二章第一節:「那時保佑你本國之民的天使長米迦勒,必站起來,並且有大艱難,從有國以來直到此時,沒有這樣的。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就說天上有一本生命冊,生死簿,你的名字錄在上面的,就必得救。
 
C預定在先信心隨後
    接著是使徒行傳十三章四十八節:「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 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都信了。」這是預定在先,人的信心隨後,然後就得救不是因為信心在前,然後才被拯救。預定在先,人的得救在後;上帝的揀選在先,人的信心隨後跟著回應。
聖經從第一卷創世記就開始看到預定論的經文。創世記十二章第一節到第三節:「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我們可以看見,是上帝主動的揀選,上帝的揀選,他揀選了亞伯拉罕,就開始了人類的救恩歷史。『揀選』就是意味著有人不被揀選,『揀選』這個字眼,是很傷感情的字眼,所謂揀選就是 - 不 是人人通通有獎。上帝揀選了雅各,他沒有揀選以掃,雙胞胎一出生,他們出生以前,命運已經決定了,上帝愛雅各恨以掃。這個恨就是說愛少一點點,上帝比較愛 雅各,比較不喜悅以掃,那並不是說雅各比較好,他的個性比較好,或者是他比較珍惜上帝的福氣,其實我們從創世記的故事來看,雅各這個人很詭詐、很狡猾,其 實他蒙揀選,不是他比以掃好,而是上帝無條件的揀選,是出於上帝奧秘的愛。
D預定論的恐慌
    箴言十六章第四節:「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這一節其實蠻強烈的,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上帝特別的旨意,連惡人,不好的人,壞人,也是上帝特別的創造。那這樣的經文,我們嚥得下去嗎?所謂的『揀選』就是代表說:有人沒有被揀選;也就是說:有人是預定要沉淪!這是很多人不能夠接受預定論的主要的原因。
『上帝公平嗎?』
    預定論會引起一般人,最大的恐慌跟困擾就是第一個:上帝公平嗎?為什麼上帝揀選某一些人,沒有揀選某一些人呢?為什麼,一些人預定得救,有一些人卻預定要沉淪呢?
『人的責任為何?』
    一般人第二個困擾,第二個掙扎是 - 那麼人的責任、扮演什麼角色呢?然而上帝的揀選,是他出於他絕對的主權,公不公平?是不能夠用在上帝的身上?
E預定論省思
    我們只能夠相信,上帝不會做錯事情,上帝是公義的標準,就像箴言二十一章第一節說:「王的心在耶和華的手中,好像攏溝的水,隨意流轉。」而且上帝的預定,也沒有抹殺人的責任,我們可以這麼說,上帝的預定,上帝的揀選,上帝的主權是百分之百,而人的責任也是百分之百,兩者加起來也是百分之百。這個不是在耍嘴皮,而是講到基要真理,那個最核心的奧秘的部分,上帝的預定從來沒有抹殺人的責任,上帝是最大的贏家!你信主,你個人沒有任何的功勞,但是如果你不信主而沉淪,你自己要負責任,兩者之間的矛盾,『上帝的揀選』跟『人的責任』之間的矛盾。
    有人說:上帝沒有揀選我,他就不會把信心給我,那麼我就不會相信、這之間的張力是一個雞生蛋或是蛋生雞的一個矛盾,一個表面的矛盾,一個奧秘。加爾文說:預定論是強調上帝的愛,而不是指人的條件,至於有人預定沉淪,那個是上帝奧秘的旨意。聖經沒有詳細講,所以我們不必多談。
    很多人排斥預定論,因為認為預定論會使我們失去傳福音的動力。在以賽亞書第六章,先知以賽亞蒙召的時候,他聽見上帝說:『有誰肯為我們去呢?我們可以差遣誰呢?』那麼先知他熱情洋溢,他熱血沸騰的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然後接著上帝才對他說:『好吧,你去傳福音,你去向這些以色列人傳福音,但是我告訴你,這些以色列人他們的心都很剛硬,他們的心都已經蒙了脂油,他們耳朵 發沉,他們的眼睛昏迷,你無論如何跟他們傳福音,他們還是不會相信的』。我就在猜以賽亞這個時候,他會不會很懊惱呢?很後悔呢?我剛才不應該這麼的衝動, 不應該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既然我無論怎麼樣跟人家傳福音,人家都不會相信的話,那我何必去呢?可是以賽亞書到了末了的時候,讓我們看見,以賽亞他整 天伸手,招呼那些悖逆的百姓,以賽亞他沒有退縮,他沒有後悔,他仍然勇敢的承接了上帝的呼召。
    在聖經裡面,講『預定論』講得越強烈的人,他們傳福音也是傳得最熱情的。舊約是以賽亞,新約是保羅。我們看見保羅在羅馬書九到十二章,九到十一章,他講『預定論』講得很絕對,講得很強烈,所以可見講上帝的預定論,應該不會影響人傳福音的熱心。
然而在歷史中,人因為自己的軟弱,因為自己不想去傳福音,就推卸給上帝說:如果上帝沒有預定,上帝沒有揀選,那麼我無論如何熱心的傳福音,那個人也不會信主的。所以曾經有兩百年,講預定論講得很強烈的宗派,他們沒有差遣一位宣教士,那這是因為人的軟弱。我再講一次,上帝的預定,從來沒有抹煞人的責任。
以賽亞書二十六章十二節:「耶和華啊,你必派定我們得平安,因為我們所做的事,都是你給我們成就的。」不是人能夠做什麼,不是人有什麼功勞,我們所做的,我們所傳福音的對象,都是上帝所成就的,都是上帝來完成救恩的工作。預定人的命運是上帝的事情,而傳福音是人的責任!我們怎麼知道,這個人是上帝預定揀選,或是上帝預定沉淪的呢?既然沒有辦法知道,而傳福音的使命跟責任,早就已經託付給教會了,所以成功失敗也是在上帝手中,我們放心、放膽的去傳福音,至於結果我們交給上帝
接著以賽亞書四十一章第四節,講得也很強烈!「誰行做成就這事,從起初宣召歷代呢,就是我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與末後的同在。」這一節說明了,歷世歷代的事情,都是上帝一手導演,在救恩的歷史中,人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誇口的。以賽亞書六十三章十七節:「耶和華啊,你為何使我們走岔離開你的道,使我們心裡剛硬不敬畏你呢?求你為你僕人,你產業支派的緣故,回轉過來。」這一節就講到說:連我們走岔了路,連我們背叛了上帝,也都是上帝使我們如此的,這個說明了上帝絕對的主權,人的剛硬也都是上帝預定的。但是先知沒有因此推卸代求的責任。約翰福音十五章第五節說:「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的確說明了,我們真的是沒有什麼可以誇口的,因為離了 神,我們就不能做什麼。馬丁路德說得好,他說:羅馬書的任何主題,尤其是第九章到十一章任何的主題,都可以立刻封殺自由意志在救恩上的角色。
    馬丁路德在世的時候的一位最好的朋友墨蘭頓,墨蘭頓是馬丁路德在威登堡的新約教授,他幫助馬丁路德,把拉丁文聖經翻成了德文的聖經,他是路德生平的知己,可是他讀聖經的時候,好像聖經講到人的回應的時候,也蠻有彈性的。聖經也強調人的責任。
    到了十七世紀的亞米念,他所持的看法跟墨蘭頓很像,他們認為聖經也有奧秘,不但強調上帝的預定,也強調人的責任,這個看法也影響到十八世紀,英國大復興的約翰衛斯理,他們都承認,如果沒有上帝的恩典,沒有聖靈在人的心中動工,沒有人可以認耶穌為主,沒有人可以得救,但是上帝的預定,好像不是那麼死板,上帝仍然給人回應的空間
使徒行傳第七章五十一節:「你們這硬著頸項、心與耳未受割禮的人,常時抗拒聖靈!你們的祖宗怎樣,你們也怎樣。」可見聖靈的感動,人是可以抗拒的,人的自由意志仍然有功效。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十九節:「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若非聖靈的感動,沒有人能夠認耶穌為主,但是也有人會消滅聖靈的感動,所以有人可以抗拒上帝的預定。
    不 過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小心,並不是說人可以用自由意志來決定自己的命運。人的自由只是表現在負面的抗拒,負面的消滅聖靈的感動上,至於正面的接受救 恩、相信耶穌,這個完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所以我剛才說了,上帝是最大的贏家,上帝通吃,我們得救,自己一點功勞都沒有,可是我們不得救,自己要負消滅聖 靈感動的責任。
    耶 穌曾經講過一個比喻,一個邀宴的比喻,有一個國王,他要為他的兒子娶親,娶媳婦,他就辦了一個大的筵席,歡歡喜喜的邀請很多人來赴筵席,可是有的人就藉口 說:我剛剛買了一塊田,太忙了,沒有時間赴筵席。也有人藉口說:我剛剛買了五對牛,我要去試試看這個牛好不好用,他說:我也沒有時間赴筵席。另外有一個人 說:我也剛剛娶了親,忙得很,我沒有時間赴筵席。這個國王很生氣就說:受邀的人,他們沒有資格赴筵席,所以跟僕人說:你到街市上去請那些不配的人,那些瘸 腿的,瞎眼的人來赴筵席。耶穌的這個比喻,有兩個很重要的真理,第一個真理就是,如果人要赴筵席,如果人要進天國,一定是上帝的邀請在先,這個比喻的第二個真理就是,人卻可以藉口,可以找很多的藉口,把自己停留在福音天國之外,而上帝也不會強迫他入席,人絕對不能夠救自己,不可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來救自己,可是卻可以使自己不得救。
    另外墨蘭頓跟亞米念,他們也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觀點。希伯來書第六章,第四到第八節說:「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 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 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看到有些人,他們已經重生了,已經有聖靈的印記了,可是仍然有可能失去救恩。希伯來書第十章就有很大的弔詭,十章十二節:「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上帝的右邊坐下了。」但是到了二十六節卻說:「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
  一方面耶穌的救贖,是永遠可靠,永遠的贖罪祭,可是另一方面,我們有會看到,這個贖罪祭可能會失落,所以我們要小心,我們要儆醒,不要把恩典拿來濫用,不要故意的犯罪,免得失去救恩。
 
四、結論
    其實初代的教會已經在面對這種宗派林立的現象。初代有一位教會領袖俄利根,他在面對這個問題,面對教外人士質疑的時候,他曾經說過任何一門學問,如果他對人類很重要,很有貢獻,那麼一定會產生派別,譬如醫學或者是哲學,那也包括今天的物理學,或者數學等等,一定都有不同的派別。俄利根認為宗派現象是健康正常的現象,我個人也同意,宗派的不同,正反映了聖經真理豐富而多元的特質。
    我 舉一個中國的例子,王明道先生年輕的時候,他在長老會的學校教書,他看到學校為受洗的同學,用得是點水禮;王明道讀聖經,他認為浸禮比較合乎聖經,所以他 就寫文章,來批判來抨擊點水禮,學校要他收回立場,免得讓學生困惑。王明道說:真理是不可以妥協的!他就不肯收回立場,後來他被學校開除了。王明道晚年的 時候,他在寫<五十年來>的這本書裡面,他為年輕的時候那麼衝動,他感到很懊惱,他說:我竟然為了洗禮這個儀式的問題,那麼次要的問題,而犧牲了教會合一,那麼重要的問題,實在是很不值得。宗派是反映出聖經豐富而多元的特質,我們在基要的信仰上,要堅持那個一致性,可是在次要的問題上,我們可以接受聖經多元的現象。

神人救贖主


      基督是三一真神的第二位;祂從作為神性之源的父先於永恆 而生,在耶穌基督這一位裡的道成了肉身(約一14),尋找背道的人帶回來與三一 神相交通,導向永遠的生命。信經提綱挈領地陳述道:
『我信一主耶穌基督,
神的兒子,是獨生的,
為父在萬代以前所生。
統之光;真神之真神;
是生出的,非被造的;與父同質,
萬物藉祂而造。
祂為我們人為我們的拯救
從天降下,
因聖靈和童貞女馬利亞
而道成肉身;成為人。
又為了我們在本丟彼拉多手下
被釘十字架,受難,埋葬。
按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
升天,坐在父的右邊。
祂還要在榮耀中再來
審判活人與死人;
祂的國度必永無止盡。』
我們在這經文裡找到我們得拯救的奧秘是『在基督裡』。祂『成為人』,不是天使 或其他什麼被造物,而是與父同質的神子與道,是『一位主』(林前八6)。
我們教會向童貞女馬利亞歌頌道:『哦,無罪的一位,可畏、確切、言語無法形容 的奧秘發生在你身上了』,又這樣陳述:
『你超越理性和邏輯,
將萬物之因的道生下,
成為人。
藉著聖靈,
祂從你領受肉身,
又保持祂自己的性質毫無改變;
由於雙方合作
於自我存在的位格里,
祂生而具有二性: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
彰顯二性聯合的活潑屬性。
教會和人的拯救,建立於神人耶穌基督無以言宣的奧秘上(太十六18)。我們只有 一位同時具有二性,是神也是人,既不混淆,也無變化。教會基於這樣的理由,為 與信仰的象徵(信經)相和,其禮儀經文時常重申這件拯救真理:
『子是一位,具有二性,但非二位;
因此按真理傳講祂是完全的神,
和完全的人,
我們承認基督是我們的神。』
神人二性之間不致混淆,也不會互相變換。藉著一個位格的聯合,人性有分 於屬天的生命,正如鐵與火相結合以後成為火,但不改變其本質一般。
基督的二性各有自己的意志和自己的能。不過,二性和二能聯合運作,而不分開, 每一意志可以自由參與另一意志的運作。因此,成為肉身的神的道或洛格斯取人的 一切性質,卻又不取消他。
『洛格斯取亞當的一切,
哦,神之母啊,祂從你而生,
擁有完全的肉身…』
基督取人的一切,在十字架上面對死亡,最後又迎接復活與榮耀(升天坐在父的右 邊』)。我們教會如此歌頌基督藉著心甘情願的自我犧牲所賜的拯救:
『祂將我所有的一切,
完全聯合一起,不作絲毫改變,
只為了藉著祂被釘十架
將拯救賜給我這墮落之人。』
祂取我們這必死的身體原因就在於此。祂因此可以與死亡相遇,祂可以死。不過, 基督的身體在一個位格裡與生命之源聯在一起(約一14;十四6),死亡不能長久 把持祂。
聖亞他那修說:『基於此理由,祂一方面承受人的死,但由於祂裡面擁有生命,又重得生命。』生命的主不可能接受死權的約束(徒二14;三15)。基督原被死亡征服,卻反敗為勝擊潰死亡,所憑的是:我們這被造的必死之軀!
基督成為我們復活的初熟的果子:『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 『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西一18)。當祂第二次降臨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復活也 會發生(林前十五23):完全勝過死亡。
藉著基督的復活,戰敗這仇敵贏得決定性的勝利就此完成。死亡在現在『掌權』只 屬暫時,並非永遠。對信徒來說,它只是一段小插曲。教會因此吟唱道:
『陰間統治必死的族類(人),
但非永遠。
哦,有權能的主啊,你藉著進入墳墓,
伸出你賜與生命的手掌,
粉碎那死亡的束縛,
哦,救主啊,你
憑你作為第一位從死裡復活者的身份,
向多少世代以來沈睡的靈魂,
作出不容辯駁的拯救宣告。』
聖經提到基督裡的拯救的時候,使用了『贖價』一詞(提前二6),許多人因此假 定基督以祂的生命作為『贖價』將人買回來。有些人因此毫不猶疑地使用舊約『以 命償命』一說。
這些人隨從異端邪說,以為神受到舊約詞語的約束而不得不如此,其實這句話是教 育性質,目的在限制邪惡。『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誡命也是如此(誰挖了你一 隻眼,敲碎你一顆牙,你也挖他一眼敲他一牙作為回報,不是全部!)。但是經過 基督以祂的誡命『愛你們的仇敵』加以補充後(太五38-48),這規條就不再用了 。
『贖價』一詞取自古時人們付出身價,買回奴隸的自由的用語。此語用在聖經裡, 並不表示基督為人的生命提供祂自己的生命作為贖價,而在強調人如何從被處死刑 獲得赦免。
如果這種救贖和釋放要按照字義付『贖價』購買,那麼,基督就不能取回這『贖價 』。這表示祂就不能從死裡復活,基督就比眾人更可憐,人們的希望從此斷絕(林 前十五19)。
我們對律法主義這基督付『贖價』的觀念加以棄絕,理由就在這裡。基督犧牲的完 成不在為了『付贖價』(替誰付?),而在踐踏死亡,藉著復活賜與生命和不朽。 人的拯救以這樣的方式完成。教會有一首詩歌吟唱道:『你藉著從死裡復活,將亞 當的族類從陰間暴君的手裡解救出來,如同神一般將永遠的生命和大慈愛賜與世人 。』
另一首教會詩歌唱出如此的結語:
『在十字架以肉身受完難,
祂的神性絲毫無損;
作為凡人祂死了,
作為神祂三日後復活,
摧毀死亡的權勢,
將人類從朽壞裡解救出來。』
基督徒在復活之夜如此吟頌:
『基督正從死裡復活,
藉著死踐踏死亡,
將生命賜給墓中人。』
基督藉祂的復活『打破死亡的監牢』,『作為惟一的大有能力者,祂取亞當為獎品 ;世人雖然落入朽壞,祂卻叫他們復活,藉著十字架的大能,將他們從刑罰的懼怕 裡釋放出來』。
『當你被釘在十字架的木頭上,
仇敵的勢力變得毫無價值;
被造物在你面對懼怕顫抖,
你的能力使陰間喪失權勢;
你叫死人從墳墓裡復活,
為強盜打開樂園之門,
哦,基督我們的神,願榮耀歸於你。』
『被釘的一位已經復活,
誇勝者喪失權位,
墮落且受壓制的人已經興起,
驅走朽壞,
盛放不朽;
必死的凡軀充盈生命…』
復活的信仰:基督為了踐踏陰間之門釋放被囚者,以勝利之姿降下陰間。基督並沒有代替我們死去,而是為我們征服死亡;基督復活的大事 ,以及此事在正教教會的信仰中所居的中央地位證明此點。
復活以後,基督以『人的樣子』,即所取的人類肉身升高,被接在父神的榮耀裡( 腓二9;提前三16)。這『父的右邊』的天上榮耀,將在基督第二次降臨時為每一 位信徒所擁有,因為所有的人將進入永無窮盡的國度。使徒如此描述這不朽的生命 說:『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求助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
死啊!你求助的權勢在那裡?
死啊!你的毒鉤在那裡?
(林前十五54、55)。

三位一體(下)


一、前言

我們今天繼續的介紹三位一體的教義,這是初代教會所面對的。
第一個核心的信仰,我們上一次已經介紹了。解釋三位一體的兩個步驟:第一個是聖父、聖子、聖靈皆是 。第二個步驟是上帝是一位,上帝不是三位是一位,上帝只有一位,而且祂是獨一的創造主跟救贖主
 
二、三位一體第三個步驟 聖父、聖子、聖靈彼此關係
我們今天介紹解釋三位一體的第三個步驟,那就是聖父、聖子、聖靈,祂們三位彼此的關係。祂們的關係是聖父生聖子,聖父、聖子差遣聖靈,或者說聖靈是由聖父、聖子而出,那個動詞用得不一樣。我們先看聖父跟聖子的關係。
A、聖父生聖子:
聖父跟聖子的關係是生的關係。根據約翰福音很多地方都提到,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約翰福音第一章十四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 父獨生子的榮光。」
講到耶穌基督他是獨生子,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我們都會背了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這個「生」是聖經的作者,他們很謹慎,很小心的採用的動詞。這個「生」,主要是要區別出所有其他的萬物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所有的萬物都是受造的We are created,只有耶穌是受生的,耶穌是begotten。耶穌是上帝獨衷的那一位獨生子,這是聖父生聖子。
B、聖靈由聖父、聖子而出:
那聖靈是由聖父聖子而出。我們跟著還是來看約翰福音,約翰福音對三位一體的啟示非常的清楚。聖靈是由聖父聖子而出。約翰福音十四章十六節,耶穌的禱告:「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
十七節「就是真理的聖靈」,那這位聖靈,祂是耶穌之外的另一位保惠師。約翰福音十四章十六節,用的是Another one另一位,所以耶穌不是聖靈。像聚會所,他們會說耶穌就是聖靈,是有一點瑕疵。
約翰福音十五章二十六節:「但我要從父那裡差遣保惠師來,就是從父那裡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做見證。」耶穌去了,聖靈才來。聖靈來,主要的任務是為耶穌作見證。所以這是祂們三位彼此的關係,聖父生聖子,聖父聖子差遣聖靈
C、聖經中的『三位一體』出現的彈性:
那 麼聖經講到三位一體的真理的時候,講得很動態,很有彈性。聖經隨時它想要講一位,它就只提一位;它要講兩位,它就講兩位,它要講三位就三位。有時候它沒有 講明是哪一位,我們必須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是三位中的哪一位。那麼有時候,聖經是父、子聯合提到,有時候是聖父、聖子、聖靈一起的出現。
好我來讀幾處聖經,譬如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節,耶穌最後的差遣:「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這裡三位同時出現。好!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十四節,保羅給教會的祝禱,保羅說:「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就是父 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你們眾人同在。」那這句話也成為今天,很多教會主日崇拜最後的祝禱。猶大書二十 二十一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 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好,聖靈、父 神,還有耶穌基督也一起出現。聖經出現得很有彈性,很動態。
 
三、三位一體(第四步驟)- 聖父、聖子、聖靈各有特色:
我們解釋三位一體的第四個步驟是,聖父、聖子、聖靈各有祂們的特色。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也不是聖靈。那麼聚會所或者是真耶穌教會,他們所犯的小小的瑕疵就是在這裡。
 
四、錯誤的『三位一體』觀
   那麼我們講了正確的正統的三位一體的信仰,那麼我們現在來看錯誤的『三位一體』錯誤的教導。
A、『聖父受苦說』:
首先第一個錯誤的三一論的教導,我們稱它叫做『聖父受苦說』。聖父受苦說是一種變相的一位一體,祂只接受上帝的一,而不接受上帝的三。表面上可以接受上帝有三個型態,可是它說本質上、骨子裡,上帝只有一,這個我們稱它叫做『聖父受苦說』。認為耶穌基督就是聖父自己,在 十字架上被釘死,為我們受苦受難的耶穌基督,就是聖父自己。那麼這個錯誤,我覺得是一個瑕疵,不會因為這樣一個錯誤,而定它是異端。
1. 解經上的缺陷:
不過它在解經上很不漂亮,因為如果你說聖父就是聖子,而聖子就是聖靈的話,聖經有很多地方,你沒有辦法解釋。
首先是耶穌在世的時候,常常向天父禱告,如果耶穌就是天父的話,那麼耶穌禱告就是自言自語囉!那當然詩篇詩人的禱告,偶而也會出現詩人跟自己在對話:「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一百五十篇的詩篇,你只能找到少數的幾篇詩篇,是詩人在跟自己對 話。耶穌在世的時候的禱告,不是自言自語,他不是在跟自己對話,他是跟他之外的另一位在禱告,而且通常是位階小的,向比較尊貴的那一位禱告,我以後也會解釋。
聖父、聖子是完全的 神,是同榮共尊的 神,但是好像聖子在位階上,比聖父稍微次等一點,等一下我會解釋,在 神學上我會做解釋。
那『聖父受苦』說,它第一個沒有辦法面對耶穌禱告的經文,至於第二個困難,耶穌在受洗的時候,三位同時出現,耶穌受洗的時候,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然後聖靈彷彿鴿子,降在耶穌的身上。」我們看到三位同時出現,如果聖父就是聖子, 就是聖靈的話,你很難解釋耶穌受洗時的狀況
另外如果耶穌是聖父的話,那麼耶穌道成肉身的時候,祂到世界上來施行救恩的時候,聖父在哪裡呢?當耶穌限制自己的權能,被釘在十字架的時候,天父是不是仍然掌管整個萬有呢?特別是當耶穌斷氣的那一剎那,耶穌死了,埋葬了那三天,父 神 在哪裡?是不是宇宙中間,曾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上帝存在?因為我們說聖子,如果是聖父的話,你就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耶穌道成肉身的時候,天父在哪裡 呢?天父從來沒有離開祂的寶座,祂始終以祂的全能、全知,無所不在,正在維持宇宙的次序,無論是當聖子死的時候,聖父仍然掌管整個靈界的秩序。祂叫子,祂 藉著聖靈,叫聖子從死裡復活。
2.『聖父受苦說』的三處爭議經文:
所 以『聖父受苦』說,在解經上很不漂亮,他們處處會碰壁,除非你說耶穌是假死的,如果你承認說耶穌真的死了,那如果祂是天父的話,那麼宇宙中曾經有一段時 間,沒有上帝嗎?這個是我們沒有辦法接受的!『聖父受苦』說有很多的缺陷,我們看見聚會所,或者是真耶穌教會,他們就會抓住幾節經文,他們堅 持這樣一位一體的說法。
根據聚會所,他們所抓的三處經文,三處經文,他們以偏概全,他們用少數模糊的經文,要來解釋整本聖經,清楚完整的經文。這三處經文,第一處是以賽亞書第九章第六節:那個嬰孩的名字,我們都知道那個嬰孩是在指耶穌基督,「那個嬰孩祂的名字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所以聚會所、真耶穌教會就說:你看,耶穌基督就是永在的父。第二處經文是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四十五節「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第三處經文 哥林多後書三章十七節「主就是那靈。」
『主』我們都知道是指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就是那靈,所以兩個基督教團體,他們根據這兩處經文說:耶穌就是聖靈。我要承認,這三處經文的確是比較爭議性,比較模糊的經文。但是我們不是不能夠解釋,凡是遇到比較有表面衝突的地方,那就是解經的課題了。
3.經文的重思:
我們先來解決以賽亞書九章第六節,為什麼那個嬰孩的名字叫做永在的父?難道說聖子是聖父嗎?其實以賽亞書九章,這裡所說的父,永在的父,並不是指三位一體的父,而是指舊約時代以色列家的父。耶和華是以色列家的父,而以色列人是上帝的子民。我們根據舊約的耶利米書跟以賽亞書,以賽亞書第 一章第二節:「天哪!要聽,地哪!側耳而聽,因為耶和華說,我養育兒女,將他們養大,他們竟悖逆我。」在舊約時代,上帝多次多方的說:祂是以色列人的父,而以色列人是祂的兒女。祂所強調的是:父 神照顧保護,治理以色列人的作為,那個父是指照顧的那個父親,而不是指永恆中三位一體的父
耶利米書三十一章第九節,最後一句話說:『因為我(我是上帝!), 因為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蓮是我的長子(以法蓮就是以色列)』。以法蓮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派,通常是用來稱以色列。上帝說:我是以色列人的父,以色列人是我的長子。耶利米書三十一章三十三節,『耶和華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做他們的 神,他們要做我的子民。」好,這些經文剛才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舊約的經文,都是稱父 神是照顧治理以色列人的父,那是進入歷史的時候,那麼三位都參與治理供應以色列人的作為。
好,我們看第二處、第三處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章跟哥林多後書三章,那兩處經文主要不是說聖子就是聖靈,而是說在救恩在重生的工作上,聖子跟聖靈的工作是合一的,是不可以分割的,他們在賜人生命,救人脫離死亡的工作上,兩位是合作的耶穌也是生命的源頭,祂也是賜生命的能 力
4.例證、類比僅能用來輔助說明『三位一體』,而不能證明『三位一體』:
所 以我們剛才講到以經解經,就是要以整本聖經來解釋個別的經文,以清楚的、以詳細的經文來解釋模糊的簡略的經文。所以正統教會在解經上,我們比較小心,我們 比較謹慎。那麼也許有人說,那我上了這樣的課,我應該不會犯三位一體的錯誤,不會犯聖父受苦說的錯誤。但是我們要小心,通常我們在教會裡面 ,或者我們在幫助慕道友認識三位一體的時候,我們也會用一些自然界的例證,或者是生活的經驗來作為為類比,那是用來輔助我們解釋三位一體的教義。
譬 如最常用的例證就是太陽,太陽本身,太陽有光,太陽有熱,有人用這個來解釋三位一體。那麼也有人用花來作類比,花有香味,花有顏色,花也有不同的型態。也 有人用水,水有三個型態,有固體的冰,有氣體的水蒸氣,還有液體的水。也有人用角色說,一個人一生可能扮演好幾種角色,像我,我就扮演了三 個不同的角色。在家裡,我是我先生的太太,我回到台中的娘家,我是我媽媽的女兒,我回到了婆家,我是我婆婆的媳婦,我至少有三個身分? 神帶著是父 神的面具,祂扮演的是父的角色;到了新約時代,祂帶著是兒子的面具,祂扮演的是兒子的角色。好,到了教會時代, 神帶著是聖靈的面具,祂扮演聖靈的角色,那這些比喻其實都可以用,但是它們只是用來輔助說明,三位一體是不能夠證明的。
那麼我們在用這些生活例證的時候要小心,因為會有一些副作用,譬如會認為三是幻覺,一才是真實的。那麼根據正統的信仰,三跟一都是基本,都是真實的,你不能只強調一,不強調三,那是一位一體;也不能只強調三,不強調一,那更嚴重,是多 神論。用這些生活例證也有一個危險,是把上帝物質化了。上帝是靈,看不到的,但是花、太陽、水,都是物質的東西,會把上帝三位一體的奧秘簡單化了。那麼最嚴重的是會混淆聖父、聖子、聖靈的位格。
以前我聽到最離譜的一個例證是,我有一個學生,他是用蛋來做例證。蛋白、蛋黃還有蛋殼,這個例證的最大的缺點就是,蛋白、蛋黃跟蛋殼都只是蛋的部分,它們不夠代表完整的蛋。
聚會所他們也會用一個例證,就是水源、泉水跟河流來解釋三位一體。但是不要忘記,水源還有湧出的泉水,還有流到海的河流,它們只是整個完整河的部分,它們不能代表完整的河水;而聖父、聖子、聖靈都是完全,都是完整的 神。所以例證、類比只能夠用來輔助,不能夠用來證明,這是第一個錯誤的三位一體。這個比較不嚴重,至少聚會所跟真耶穌教會,他們沒有否認耶穌完全的 神性,所以我願意接納他們是主內的肢體。
 
B、『養子論』
我們先來看第二個跟第三個錯誤,它們比較嚴重,一定是異端。第二個錯誤我們稱它做『養子論』。所謂養子論就是認為,耶穌在受洗的時候,或者是耶穌復活的時候,上帝才把 神性賜給祂。耶穌在亙古、在太初,祂不是 神,祂的 神性是後來才加給祂的,所以耶穌的 神性是有時間性的,不是完整的,這個是『養子論』。這個我們是定它為異端。
1.解經的缺陷
他們當然也有根據的經文,他們根據的經文是耶穌受洗的時候,父 神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根據詩篇第二篇第七節:「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使徒行傳十三章三十三節,也再次的引用了詩篇第二篇:「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2.經文重思
我今日生你那個「今日」,好像是一個時間副詞,好像耶穌的 神性,祂今日才被稱為上帝的兒子。可是那個「今日」,根據奧古斯丁、根據許許多多的 神學家,也根據希伯來書第一章第二節,那個你,我今日生你啊!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那個「今日」是在永恆中的「今日」,耶穌的 神性,祂是在永恆中被生出來。希伯來書第一章第五節,『所有的天使, 神從來對哪一個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那個是在指時間之前,在有時空之前,在靈界中的受生,那是永恆中的生出來,耶穌的 神性是亙古就有了。「太初有道,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聖經講得清清楚楚的,我們不要混淆,混淆眼目。
 
C、亞流派:
我 們要介紹第三個錯誤的三位一體的教義,三位一體的異端,那這個我們稱為亞流派。亞流派就是今天『耶和華的見證人』。亞流其實是教會的長老,他是教會的領 袖,我們不要認為異端都是很可怕的毒蛇猛獸,其實異端有他們堅持,有他們想要維護的真理。異端都不是省油的燈,異端有的是很敬虔的教會領袖。 平常的人犯錯誤,他的影響不大,像你我一樣,如果是教會領袖,犯了錯,會影響很多的人誤入歧途,不可以不小心。
那麼亞流為了維護基督教獨一真神的教義,他為了避免多神論,如果耶穌基督也是完全的 神的話,那麼基督教豈不是有兩位 神嗎?多神論在聖經裡面,是被斥為是異端的哦!是上帝要嚴厲對付的哦!以色列人所以國破家亡,就是他們製造了很多位神,為了維護獨一神的信仰,所以亞流派,他只好犧牲耶穌的神性,不需要犧牲太多,只要犧牲一點點就好了。只要把耶穌的神性往下拉一點點就好了。耶穌既然會改變會受苦,因此就不是與 神同等,所以他解釋說,耶穌祂是受造中的第一位。
1.解經的缺陷
他們稍微修改了歌羅西書第一章十五節:「耶穌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他們把它改成是一切被造的第一位,耶穌是被造中的第一個,那麼這第一個當然是靈界中的天使長,好祂是受造中,存有中的第一位。所以耶和華的見證人,其實他們講的耶穌基督就是天使長 ,這位天使長祂因為驕傲,被上帝懲罰將他打入凡間,要耶穌在世三十年將功抵罪,那耶穌果然不負眾望,他真的很爭氣,他致死順服,而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使他復活,並且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耶穌將功贖罪,所以重返天廷,聽起來很像我們中國民間的 神話故事。那麼根據亞流的說法,耶穌基督是受造的,耶穌基督有一度祂不存在,耶穌會改變,耶穌是次於天父的 神。好的,這是錯誤的三位一體的異端。那麼第二個養子論,跟第三個亞流派,一定是異端,他們在得救的事情上,大有問題。因為聚會所跟真耶穌教會,比較是小偏差,不是否認耶穌的神性,所以我們可以接納他們。
 
五、結論:
我要講一點教會歷史的部分,亞流是北非亞歷山大教會的長老。他敬虔愛主,我說過了異端都不是省油的燈。他生活嚴謹,又有口才,熱心的維護獨一真神的信仰。但是他犧牲了耶穌完整的神性。
同一個教會,亞歷山大教會的另外一位年輕的長老,名字叫做亞他那修,我曾經介紹過。亞他那修認為,有關基督位格的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它關係到人類救恩的問題,亞流最大的問題是他失落了救恩的基礎,所以亞他那修面對年長的長老,他不肯讓步,他的態度堅決。他說:如果耶穌不是完全的神,那 麼祂的救贖是大有受到限制的。亞他那修說:我知道耶穌是我的救贖主,祂絕對不能夠次於神,亞他那修堅持耶穌是受生的,耶穌是begotten,他不是受造的,他是not madenot created所以為了對付亞流的異端,第一次的大公會議,就是尼西亞會議,就把亞流定為異端。所以我們今天在講到三位一體的時候,我們再一次的堅持,聖父聖子聖靈都是 神,他們是同一位 神。

三位一體(上)


經文:羅馬書一章1-5節、約翰福音一章1-3節

一、前言

傳統包括教父的解經,也包括信經。我們上一次是講到信經的部分,初代的教父們、初代的教會們,針對三個核心信仰,就是基督論救恩論,還有三位一體,導出了三個信經。今天普世教會包括基督教、天主教,還有希臘正教,都接受那三個信經,那三個信經也是分辨正統跟異端的標準。我通常稱它是三面照妖鏡,或是三個試金石。
我們上次最後是看羅馬書第一章一到五節,保羅寫信給羅馬教會開宗明義的提切了,基督教福音的三個重點。在這三個重點,我們看到『三位一體的真 』出現了,我們也看到『因信稱義的救恩論』,我們也看到了『基督有 神性、有人性,祂是完全的 神,也是完全的人』。這個是我們基督教三個核心信仰,如果在這三個核心信仰上出了問題,犯了錯誤的基督教團體,我們通稱他們是『異端』。

二、『異教』與『異端』:
『異 教』是指在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我們稱他們是異教。那麼『異端』一定是在教會內部的宗教團體。他們也讀聖經,只是他們從聖經裡面,讀出不同的教義,他們 導出不同的神學,如果在這三個基要核心的信仰之外,基督論、救恩論,還有三位一體這三個核心信仰之外的問題,我們通稱它是次要的,比較次要的真理。比較次 要的問題上,如果犯了錯誤,我們不叫它是『異端』,我們會稱它是『偏差』或者是『極端』,或者是『狂熱派』或者是『非主流派』。
我記得有一年,我教「教會歷史」的時候,我就把班上同學分八個小組,我讓他們去從事一些學習的活動。我把八個有異端嫌疑的基督教團體,讓這些學生分別去做研究。這八個團體,其中前面四個一看就知道是異端,『耶和華的見證人』、『摩門教』、還有韓國的『統一教』以及『耶穌晨星會』。那四組的同學也很輕鬆的,很輕易的就定這四個團體是基督教的異端。
那另外有四個團體是比較模糊地帶,其中第五個是『新約教會』、第六個是『安息日會』。 對這兩個基督教團體,我們的學生們,後來他們判定,按照那三個基要信仰,那三個信經,他們判定這兩個基督教團體,『新約教會』還有『安息日會』不是異端。 『新約教會』比較是狂熱的,末世盼望比較是狂熱派,『安息日會』他們比較是拘守舊約的律法規定。但是這兩個基督教團體,都接受那三個信經,所以他們都過關 了。
最後是最模糊地帶的,就是我們中國本色的教會,一個是『聚會所』、一個是『真耶穌教會』。 這兩個基督教團體,他們是增長很快速的,本色化教會。其中也有很多肢體,是我們所認識的朋友。我的學生在做最後判定,要判他們是正統教會呢?還是要判定他 們是異端?學生很狡猾,因為他們認為,老師的立場會比較寬,所以他們最後就用兩個比喻,來形容這兩個基督教團體。他們說:『聚會所』跟『真耶穌教會』,就 好像是我們打棒球的時候,原來是界內,界內打在界內是滾地球,滾滾滾,後來滾到了界外,所以算不算分呢?算不算是正統呢?
另外一個比喻是說:有一棵樹是種在圍牆之內,就是說他們原來是在正統信仰的範圍之內,可是因為樹的枝葉長得太茂密,太茂盛了,長到圍牆的外面。所以學生後來,我說他們狡猾,是說他們要我自己來判斷,他們說答案讓老師來說。他們就用這兩個類比,來形容這兩個基督教團體。
我最後的判定是,我按照剛才那三個基要信仰,三個核心的標準,我認為『聚會所』跟『真耶穌教會』,他們不是異端,他們應該算是非主流派,為什麼不算異端呢?因為他們在三個信仰上應該都沒有問題,至少他們接受耶穌基督,是完全的 神,也是完全的人,基督論沒有問題。通常基督論沒有問題,我們會說他是主內的肢體,他不是異端。『聚會所』跟『真耶穌教會』為什麼我判定他們是非主流派呢?因為這兩個團體在三位一體的教義上,有一些瑕疵。

三、 基要真理中的奧秘部分:
所以我們三個核心信仰,首先我們要進入的是三位一體的教義,我在進入三個核心信仰之前,我需要先提醒各位觀眾朋友們,三個核心信仰講到最核心的部分,都有奧秘的成分。所謂『奧秘』,就是它已經超越我們人的理性所能夠理解,它已經是超越我們人類的語言所能夠表達的。那麼奧秘,其實說白一點,它就是有表面的衝突,可是它卻是把更深奧的真理表達出來。
三位一體、基督論跟救恩論,都有奧秘的成分,我們的 神,聖父、聖子、聖靈,都是 神,可是祂們不是三位 神,祂們是同一位 神;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也不是聖靈,可是祂們是同一位 。那這個當然是很奧秘的 神學,我們的上帝是單數也是複數,三而一,一而三。好!這是三位一體的奧秘。
基督論也有奧秘的地方,耶穌基督是完全的 神,也是完全的人。講到祂是完全的 神,祂不受時空的限制,祂從亙古直到永遠,祂不改變。講到耶穌的人性,祂受到時空的限制,祂有生老病死,祂有一個開始,有一個結束。如果耶穌基督是完全的 神,祂就不可能是人。但是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祂必須是完全的 神,也是完全的人,這又是第二個奧秘。
好, 第三個奧秘是救恩論。救恩論,我們講到上帝的救恩是白白的恩典,連信心也是上帝賞賜的恩典。上帝要憐憫誰就憐憫,上帝要恩待誰就恩待誰,上帝要揀選誰,祂 就把信心給那個人。所以信心是上帝的禮物,那如果我們人得救與否,是因為上帝的預定,是因為上帝的揀選,那麼人就沒有責任?可是聖經:「說信耶穌的有永生,不信的罪已經定了。」定罪,就是人有責任講上帝的預定,人就沒有責任。但是聖經說:這兩個都成立,這也是第三個奧秘
那 奧秘是我們的王牌,我們不可以隨便用這個王牌,王牌就是你講到最後的時候,你才掀出來的。那在我們講解三個基要信仰的時候,我們要很認真的、很仔細的,用 聖經講得很清楚的真理,來表達出來。那麼講到最後,我們要承認人類的理性有限,我們要承認人的語言的有限,我們就是用信心來接受聖經所啟示給我們的真理。
這三個基要信仰環環相扣,它們有骨牌的效應,缺一不可,一個倒了,另外兩個也會應聲而倒。如果耶穌基督,祂不是完全的 神,那麼基督論就倒了;這個牌就倒了,而另外三位一體,三位中的第二位耶穌基督,祂不是完全的 神,那三位一體也應聲而倒。如果耶穌基督祂不是完全的 神,那麼我們人得救,不能夠僅僅靠著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人還要加上自己的功德,自己的努力來補救。所以,因信稱義,白白的救恩也會應聲而倒。所以我再講一次,這三個基要信仰缺一不可,環環相扣,它們有骨牌的效應。

四、基要真理之『三位一體』:
我們現在先進入三位一體的信仰。
有人說『三位一體』,這個 神學名詞從來沒有出現在聖經裡,這是初代的教會,初代的 神學家所創造出來的名詞。這個說法也對,但是三位一體的教義,是根據整本聖經,小心歸納整理出來的基要真理。聖經雖然沒有用到『三位一體』這個名詞,可是聖經卻處處可以見到三位一體的啟示。它是基督教信仰中,幾個基本奧秘之一,所謂的奧秘,就是講得通,可是想不通
根據周聯華牧師,在他的< 神學綱要>這本書裡面,他說:如果教會要把三位一體的教義看做是信仰本身,那是大錯特錯!傳道人在講台上,不必要講三位一體的教義,他應該多多的宣講 神的道,我可以體會周牧師他的顧慮,他所講的也很有道理。三位一體是一個 神學的課題,它比較是適合在教室裡面討論,在主日學裡面教導。那麼主日講台或者是佈道會的時候,比較不容易講清楚,會使得慕道友聽的一頭霧水。不過,既然三位一體是聖經整本聖經處處可見的啟示,我覺得教會或者是傳道人,不需要逃避傳講有關三位一體的真理。
我的一位老師他說三位一體是消極的防止我們進入偏激,它不是積極的引導我們進入真理。 神學的產生通常是為了對付異端,因為異端的錯誤,他們的解經有了問題。所以 神學家,才根據聖經導出比較條理的教導我們。
現在進入三位一體的教義。『三位一體』我們給它一個最簡單的定義: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都是 神。聖父是 神、聖子是 神、聖靈是 神;但是祂們不是三位 神,而是同一位 神;但是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也不是聖靈,這是三位一體。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三位一體,我們的 神 是三而一,一而三,如果你只強調上帝的三,上帝的複數,而不講上帝的一,不講上帝的單數,那你就會犯了很嚴重的多神論。但是如果你只講上帝的一,上帝的單 數,而不講上帝的三,上帝的複數的話,那麼你就陷入了一位一體的錯誤。那這也是真耶穌教會,跟聚會所的一個小小的瑕疵。
1、第一步驟 -『聖父、聖子、聖靈都是 神』:
通常我們解釋三位一體,有四個步驟。第一個步驟:聖父、聖子、聖靈都是 神。聖父是 神、聖子是 神、聖靈也是 神。
A.聖父是 神:
我們首先看『聖父是 神』。這一個信仰我想大概沒有任何一個異端否認。聖父是 神,通常三位一體的錯誤是發生在三位中的第二位 - 聖子的 神性。我們根據約翰福音第二十章,約翰福音二十章第十七節:耶穌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 神,也是你們的 神。」那麼耶穌介紹這位父,就是我們的 神。因為幾乎沒有異端在聖父是 神,這個信仰上犯錯誤,所以我只舉這個經文。
B、聖子是 神:
我們現在來面對聖子三位中的第二位,『聖子是 神』的 神學問題。
所有的異端百分之九十九的異端,是在基督論上犯了錯誤。那麼聖經其實是有很清楚的啟示,特別是約翰福音第一章以及歌羅西書第一章,把耶穌的 神性講的很清楚。好,我們看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到第三節,可能很多人都會背了:『太初有道』,這個『道』就是約翰福音所講的耶穌基督。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那麼提到耶穌基督,這一位『道』,他在萬有以先,在有時空之前,他就已經存在,他就是上帝,他與 神同在,而且他是造物主,萬物是藉著他造的。
跟著是歌羅西書第一章十五到十六節:「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 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這些名詞都是在介紹天使,天使的位階)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
那歌羅西書第一章跟約翰福音第一章講的是很像的。這一位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他是首生的,他不是被造的,而且他是造物主,他是世界存在的原因,他是萬物存在的目標,最基礎。好,那麼約翰福音跟歌羅西書第一章,都向我們顯示聖子是完全的 神,他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
C、聖靈是 神:
好,跟著我們來看聖靈也是 神的經文。證據由於『聖靈是 神』,這個 神學這個教義的部分,我以後講得比較少,所以在這裡我經文會給得比較詳盡,會給得比較完整。
我們首先來看:聖靈是完全的 神的第一個經文證據,是在詩篇一百零四篇第三十節:「你發出你的靈,你就是上帝。『你發出你的靈,牠們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換為新。」這裡告訴我們,聖靈是創造主,祂參與創造的工作
,第二節經文是約翰福音三章第五節,我們很熟悉的耶穌跟尼哥底母論重生,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 神的國。」我們看到聖靈使人重生,聖靈是我們的救主,剛才說祂是創造主,這裡講到祂是救贖主。我們看第三處經文,詩篇一百三十九篇第七,第八節,我很喜歡這一篇詩篇,我最近講了一篇道,我介紹楚門世界那一部電影,我就是用那一部電影來詮釋詩篇一百三十九篇。好,第七,第八節:「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這裡講到聖靈無所不在,我們沒有辦法逃避聖靈。第四處經文,聖靈是完全的 神的。第四處經文證據在歌林多前書第二章十一節:「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 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 神的事。」如果你往前面看第十節:「聖靈參透萬事,就是 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這裡告訴我們,聖靈無所不知,還記得嗎?剛才詩篇一百三十九篇,聖靈無所不在。這裡告訴我們聖靈無所不知,那麼現在還缺了一個,聖靈是不是無所不能?約伯記三十三章第四節: 神的靈造我全能者的氣,使我得生。」我們都知道約伯記是詩歌體,所謂詩歌體就是它上下平行,它上下平行,同樣的意思上一句跟下一句是平行。同義 神的靈上一句, 神的靈造我,它平行於下一句,全能者的氣使我得生。所以這裡告訴我們, 神的靈就是全能者。各位有沒有看到上帝的每一個屬性,每一個特徵,聖靈都有聖靈創造主,也是救贖主聖靈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再看第七處的聖經,應該是第六處聖經,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第四節到第六節,保羅在處理教會的恩賜問題,第四節:「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上帝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這裡有三句話,那其實三句話都是對應的,都是平行的聖靈,是一位主,也是一位 神,也是一位聖靈,就是主就是 神。好,我們看最後第七節,聖經講到聖靈是完全的 神,希伯來書第三章第七到十一節,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在那裡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理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所以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如果你熟悉舊約的話,你會發現這裡跟舊約的經文是一樣的。在這裡,聖靈以第一人稱來說話,你會發現舊約時代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不但是父 神不但是耶和華,而且是聖靈聖靈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耶和華所說的話,也是代表聖靈所說的話。這是我們解釋三位一體的第一個步驟。聖父是 神聖子也是 神聖靈,也是 神這是第一個步驟。我給各位很多的經文哦!所以如果我們聖經不熟,我們很難去對付異端。

五、三位一體(第二步驟)
解釋三位一體的第二個步驟,上帝只有一位,聖父是 神、聖子是 神、聖靈也是 神,但是他們不是三位 神,而是同一位 神,這就是基督教核心信仰的第一個奧秘。創世記第一章第一節,向我們介紹這位創造天地的主:「起初 神創造天地。」這位上帝用的是單數,只有一位創造主,其他的天地萬物都是受造的,包括我們人類都是受造的。這是聖經的一開始/第一章第一節,我們看到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啟示錄的第三章,我們的主應該是第四章,對不起!第四章的十一節:「我們的主,我們的 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而被創造的。」我們看到所有的受造物,都在敬拜這一位獨一的造物主。跟著我們來看以賽亞書四十三章第十第十一節:「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既是這樣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華。在我以前沒有真 神,在我以後也沒有,惟有我耶和華,除我以外沒有救主。」這一位舊約所介紹創造諸天諸地的耶和華,祂也是救主,在祂之前沒有救主,在祂之後也沒有,祂是獨一的創造主,也是獨一的救贖主。以賽亞書四十四章第六節耶:「和華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贖主,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除我以外再沒有真 神。」這位創造宇宙的真 神也必須是救贖主,因為只有創造主才有資格,才有能力來救贖祂所創造的萬物,而且祂是一位唐崇榮牧師說的很好,他說 神起初 神創造天地那位 神,希伯來文是"Elohim""Elohim"在希伯來名詞的結構裡面,它的字尾是複數的字尾,him就是複數的字尾,可是上帝的動詞, 神創造諸天諸地,上帝伸出祂的膀臂,那個伸出膀臂上帝發怒,那些動詞用的都是單數,它的名詞是複數型態,可是它接的動詞都是單數型態,所以我們的 神是複數又是單數,我們的上帝是三又是一,三而一,一而三的 神。我們不能夠只強調上帝的一,而不強調祂的三。好,這是我們所介紹的上帝只有一位聖父、聖子、聖靈,都是造物主也都是救主。我們剛才舉的經文告訴我們,祂們是創造主也是救贖主,也是獨一的真 神好,這是我們解釋三位一體的第二個步驟。

2014年1月10日 星期五

從神學發展到信仰告白

神學發展史

  1. 希伯來人的宗教 敬 拜耶和華,認為自然與超自然是合而為一的。一切受造物─物質與非物質的都是在創造主致高主權旨意下存在,他在創造中有所作為,也超越創造之上。他們不認為 一切的終極是受造之物,所以不會如希臘的神學觀有兩個宗教互相制衡。最重要三大要點是:『創造』『墮落』『救贖』,希伯來人觀念中的神的自我啟示記載在聖 經。所以希臘人以『空間』性的字眼來思想宇宙,而希伯來人以『時間』和『歷史』來思考。
  2. 初代教會神學觀
    1. 異端部份 一、猶太主義
      又稱愛賓尼學說,企圖將基督教猶太化。認為持守摩西律法是得救先決條件。接受耶穌為救主,但不相信他是道成肉身的神。故認為耶穌是身份上是兒子,實際上是人。
      二、諾斯底主義
      基本上是東方二元論、神秘信仰、希臘哲學的混和體,再加上基督教的外衣。是基督教希臘化的表現。其重點是探索宇宙人生的真際,使人能領受這宇宙真際的『靈知』,洞悉自己的根源及命運,從而獲得救恩,歸回最高的神明。
      1.啟示觀:『靈知』的傳承出於神明的啟示,而這啟示只有少數人才能體會。他們自認為是新約釋經的權威。
      2.宇宙觀:上帝是唯一、超越不可知、與天使和塵世分開。祂不是世界的創造者, 與世界的運作無關。祂是永恆、非被生,於萬代中與祂同在的是思想。深淵是萬有之源,靜默和祂代表兩個陰陽的原則。從他們流出兩個神明,及理性和真理。繼續 過程則流出,洛各斯與生命。再流出五對神明,從人和教會再流出六對、全部三十對構成豐盛的境界。
      3.人性觀:智慧從豐盛的境界下墜,產生的現今世界的物質。智慧想要回歸給她生 命的神明,這產生的渴望生出世上的靈魂。而人裡面有一絲屬靈的素質。當人死後、這些素質歸回到原地方。世人分三大類:屬物質、屬靈魂、屬靈的。每個人都需 要藉神聖的光照,從物質的世界束縛所脫離,回歸上帝的家鄉。
      4.救贖觀:『靈知』使人得救。
      5.道德觀:『禁慾』─放棄一切逸樂、追求靈知,『縱慾』─敗壞身體,以求靈命增長。
      6.基督論:否定基督人性,企圖防止基督被腐敗的物質污染!為一『幻影說』。
      三、馬吉安主義
      舊約不是上帝所默示的書,其神學基礎在保羅書信與路加福音。他的神學觀是『二神觀』來區別新舊約的神。舊約的神是邪惡的源頭,而新約的神賜下救恩。他否認耶穌道成肉身,肯定基督的神性,否認其人性,為一『幻影說』!
      四、孟他努主義
      第二世紀中期的一種靈恩運動。認為末日逼近,其受聖靈感動,對大公教會是種反動。特別重視預言、提倡嚴峻紀律生活、容許婦女站領導地位。孟氏稱自己是父、子、聖靈。
    2. 大公教會
    以使徒的傳統教訓作為信仰的標準。基督的訊息是從上帝而來,使徒的訊息從基督來,他們是教會的柱石、真理的根基,他們所傳講的在舊約中已預告。
  3. 教會受迫害時期 一、伊便尼主義
    認為摩西律法有普遍和永遠的效力,堅持必須遵守律法才會的得救。反對耶穌的神性,認為其只是完全人,在受洗時受聖靈充滿而成為彌賽亞。被釘十字架時聖離便離開他。又被稱之為『猶太諾斯底主義』。反對保羅一切的教訓。只接受馬太福音及希伯來書。
    二、拿撒勒派
    謹守摩西律法、只信基督是彌賽亞,否認其神性。接受舊約及馬太福音。
    三、神格唯一論
    (一)動力神格唯一論
    基督本是人,但他有神的素質,即是與神同質,但他卻不是神三位格中的一位。
    (二)形相神格唯一論
    主張基督即父神、父神即基督。基督在十架上受苦、父神也在十架上受苦。認為基督和聖靈均是神的另一種形相,他藉由不同形相顯明自己。
  4. 國教教會時期 一、多納徒主義
    二、亞流主義
    基督是萬有之先被創造的,後來神再藉著他再創造萬有。基督不是真神也不是真人,乃是介乎神人之間的『半神』。基督和天父的本體不同、特質也不同,他也與人不同,他沒有人的靈魂。
    當時有位主教「亞他拿修」起來反對亞流思想。主後325年在「尼西亞」召開一個大公會議,判定亞流思想為異端。『尼西亞信經』重點如下:《耶穌基督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出於神而為真神,與父一性。》
    三、聶斯多流主義
    基督二性二位論。並反對「馬利亞永久處女說」在主後以弗所召開大會會議中被判定為異端,稱其破壞了基督的位格。這信仰宣告是為『迦克墩會議』。
    四、馬其頓主義
    他們認定聖靈的本體較低於聖父、聖子的本體。在主後381年康是坦丁教會大會中,被判定為異端。
    五、撒伯流主義
    為父子聖靈乃獨一真神的三種顯示,在父內表現為創造者和賜律法者。在子內表現為救贖者,在聖靈內表現為是人悔改以成聖。
  5. 中古教會時期

    1. 羅馬天主教的思想
特點:

    1. 教皇權威:教皇無誤論
    2. 2.拜偶像 3.祭司的職分:區分聖職人員及一般平信徒
4.馬利亞的崇拜 5.告解:神父有權柄赦免人的罪 6.聖餐:認為是獻祭的觀念
7.煉獄 8.為死人祈禱和向聖徒祈禱 9.燒香

      1. 保羅派 相信世界是惡靈所造,唯有靈魂是出於善良的上帝。基督的工作是教導。他們拒絕修道主義,外表的聖禮、十字架、圖像、以及聖徒遺物。他們的事工是遊行宣道,謄寫保羅的書信。
      2. 迦他利主義
為一種極端的二元論,相信有兩個永遠相對的勢力,一為善、一為惡。善和惡常常征戰,只有帶著純潔的人才能獲勝,這純潔稱之為『迦他利』
 
 

  1. 信經 何謂信?何謂信仰?在聖經上說:「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是:「信心是對所盼望的室友把握,對不能看見的是能肯定。」
    『信 經』一字出自拉丁文『我信』(credo),是基督徒對教會所認可的最基本福音的摘要,宣稱承認告白。信經就是大公教會全體或其代表,將聖經中為個人得救 所必須的教會信仰重點摘要,大家藉此表達信仰宣告。而信仰的告白髮展成為『信經』乃是325年大公教會第一次會議,及尼西亞會議以後的事。除『信經』 (creed)外,還有所謂的『信條』(confession of faith)也是一種信仰告白。有些學者把大公教會未分裂前(1517年)的信仰告白為『信經』,而『信條』指的是分裂後希臘教會、羅馬教會、復原教會所 各產生的信仰告白。
     

    1. 歷史溯源
      1. 古代大公教會信經 古代大公教會的信經被接受的一共有四個。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迦克墩信經、 亞 他拿修信經。其中使徒信經所用語辭最簡短、易誦,神學意含豐富,將人得救所必須相信的列出。在馬丁路德大問答裡,馬丁路德認為此信經適以作為兒童最簡單明 白的教訓。它按著上帝神性之三位,共分為三個條款。「第一條:論父上帝,說明天地之創造;第二條:論聖子,說明救贖;第三條:論聖靈,說明成聖。」簡單的 說就是「我信造我的父上帝;我信救贖我的上帝的兒子;我信使我成聖的聖靈。」。
        而尼西亞信經針對亞流派異端而定,對耶穌的神性多有描述。迦克墩信經特別對基督論清楚說明。亞他拿修信經對三位一體的教義與基督的位格有著最堅決的主張與說明。而四種中以使徒信經最適用於教導與崇拜用。
        改革宗正式承認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拿修信經為大公教會的信經。但在使用上通常只用使徒信經。而使徒信經的地位與主禱文、十誡的地位相當。
      2. 十六世紀後的信條 馬丁路德於改教之際,復原教信條隨之產生。造成復原教與羅馬天主教在信條上有些明顯的異同點。相同在於都贊同古代大公教會信經,而相異處主要在於人論 、救贖論、聖經教會遺傳。
        而 復原教內三大宗派信義宗、改革宗、安立甘宗的信條也是各有異同點。改革宗信條很多,不同於信義宗在於它沒有一條信條在該宗唯我獨尊,如奧斯堡信條之於信義 宗。改革宗的信條較有名有多特熱赫特教條和韋斯敏斯德信條及海得爾堡問答等等。改革宗與信義宗的信條對於基督論、人論、救贖論、末世論相同。而不同之處在 於預定論與聖餐觀。而安立甘宗則介於復原教與羅馬天主教之間,共奉的信條為福音和溫和加爾文派的三十九條(The Thirty-nine Articles)。
         
      3. 關於馬丁路德
      馬 丁路德看見當時的教會普遍真理不明,連主禱文、信經、十誡都不認識。於是他著手信仰的問答,為幫助普遍的平民知道他們所信為何、也幫助牧師與傳道人能夠有 資料教導他們所牧養的羊。而其中他特別選用的信經是使徒信經,路德認為使徒信經是自使徒以來最傑出的成就,並且我們「在使徒信經中得知上帝已經為我們做了 和仍然在為我們做的事」。
       
    2. 使徒信經
    3. THE APOSTLE'S CREED
      From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Creator of Heaven and Earth.
      I believe in Jesus Christ, his only Son, our Lord.
      He was conceived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and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He suffered under Pontius Pilate, was crucified, died, and was buried.
      He descended to the dead.
      On the third day he rose again.
      He ascended into Heaven, and is seated at the right hand of the Father.
      He will come again to judge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I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the holy catholic Church,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the forgiveness of sin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life everlasting.
      Amen.
       

      1. 第一段論及「創造」 「我 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路德詮釋為「我信上帝造我和萬物,賜我身體、靈魂、耳目、百體、理性和靈魂一切的功用。並且保存,賜我衣履、飲食、屋 宇、妻子、兒女、田地、牲畜、和一切財物。為養活身體生命每日豐富的供給我一切所需用的,無論有什麼危險、兇殘、他護庇保佑我,這都是出於他為父為神的慈 愛和憐憫,並不是因我有什麼功勞或配得的,為這一切事我應當感謝、頌揚、事奉、順服他。這是實實在在的。」
        在 這一段,路德把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拉近,他創造一切是為你我需用,是出於「他為父為神的慈愛和憐憫」。路德將上帝創造一切為供人享用的福祉充分表現出來。令 人腦中不覺想起當初伊甸園神人共樂的畫面,也令人想起上帝與以諾在園中散步之親密。「創造」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上帝榮耀的作為,更是他愛我們、豐富我們的 證明。
      2. 第二段論及「贖罪」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地獄,第三天從死人裡復活,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
        路 德詮釋為「我信耶穌基督是我的主,就是從天父自永遠而生的真神,從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真人。他救贖我這失喪被定罪的人,從諸般罪惡、死亡、和魔鬼的權柄中贖 買我、奪獲我。不是用金錢,乃是用他的聖寶血、和無辜的苦難、死亡。為要使我屬於他,在他的國度管理之下活著,並永遠的在公義無罪和幸福內服事他,正如他 從死裡復活永遠活著掌權。這是實實在在的。」
        這一段緊接著「創造」之後。畢竟我們整個世 界萬物都因著人的罪而陷入一種被捆綁、有苦難、與死亡的境地。然而第二段繼續把第二個好消息告訴我們。那就是上帝的救贖計畫早已預備。上帝已預備耶穌基督 來到世間,他是百分之百的神、百分之百的人來救贖我們。因他是神,所以能夠救贖我們眾罪人。因他是人,所以他能體會我們的軟弱與有限。
        因 此他擔負我這已被定罪人的一切,並用他的聖寶血從諸般罪惡、死亡、和魔鬼的權柄中救贖我。目的是為了「為要使我屬於他」!因著我有罪,以至於我與上帝之間 關係破壞、有了隔閡。我即使用盡各種智慧與人力,我也找不到歸回伊甸園的路。然而天父上帝他親自來找我,為要使我重新屬於他。我就像是浪子,離開家園。而 天父不僅僅在家園門口翹首倚望,他更是出去尋找我。為要重新得著我,恢復以往的親子關係,於是我又能像沒有犯罪之前與天父上帝有親密相交的關係。這就是第 二個大好消息!
      3. 第三段論及「成聖」
      「我 信聖靈,一聖基督教會,聖徒一體,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阿們」路德詮釋為「我信我不能由自己的理性或力量信靠我主耶穌基督、或親近他。乃是聖靈 用福音宣召我,用恩賜照亮我,使我在真信裡成聖,而得保存,正如他宣召聚集世上全基督教會,並光照他,使他成聖,保存他在獨一的真信裡與耶穌基督聯合,在 這基督教會聖靈每日多多的赦免我和眾信徒一切的罪,到末日叫我和凡死了的人都復活,又賜永生給我和一切在基督裡的信徒。這是實在的。」
      長老教會與路德對於信經詮釋的比較
    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
      主後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一日總會通過
      (台語漢字,一九八五年五月九日信仰與教制委員會校定)
      阮信上帝,創造﹑統治人與萬物的獨一真神。祂是歷史與世界的主,施行審判和拯救。
      祂的子對聖神投胎,對在室女馬利亞出世做人,做咱的兄弟,就是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對祂的受苦﹑釘十字架死﹑復活,顯明上帝的仁愛與公義,使咱與上帝復和。
      祂的神,就是聖神,站在咱中間,賞賜氣力,使阮在萬百姓中做見證,直到主復來。
      阮信,聖經是上帝所啟示的,記載祂的救贖,做阮信仰與生活的準則。
      阮信,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
      阮信,人對上帝的恩典來悔改,罪得赦免,用虔誠、仁愛與獻身的生活歸榮光上帝。
      阮信,上帝使人有尊嚴、才能,以及鄉土,來有份於祂的創造,負責任和祂相與管理世界。
      對如此,人有社會、政治及經濟的制度,也有文藝、科學,復有追求真神的心。
      總是人有罪,誤用這些恩賜,破壞人、萬物、與上帝的關係。
      所以,人著倚靠耶穌基督的救恩。祂要使人對罪惡中得著釋放,使受壓制的得著自由、平等,
      在基督成做新創造的人,使世界成做祂的國,充滿公義、平安與歡喜。阿們。
       
    5. 結構分析
基督教在台灣宣教已經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長老教會有鑑於百多年來沒有屬於台灣本土的信仰告白,於是在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一日總會制定「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信仰告白」。十年後,一九九五年接著出版本土的「要理問答」 。而前者如同「信經」,後者要理問答就是如同路德對於信經的詮釋、是對於「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解釋。
就「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結構上來看,是以使徒信經為基礎,再增加長老會特別強調文化使命的精神。也就是神造天地萬物時,人應有對大地萬物的管理職責。整個詮釋可以看見改革宗加爾文的精神,就是以「上帝的主權」為中心的精神。
而 關於內文與信經重疊的部份,第一段論創造「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便改為「我信上帝,創造、統治人與萬物的獨一真神。祂是歷史與世界的主, 施行審判和拯救。」所以詮釋這信仰告白則為我要瞭解創造世界萬物,無論有形無形的一切的來源是上帝。接著才說這些上帝創造的被造物都是美好的。強調我們得 蒙拯救的罪人應該報恩,要負起責任回應主愛。上帝之於我們祂是那麼威嚴尊榮!
第 二段論贖罪「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地獄,第三 天從死人裡復活,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與死人。」則改為「祂的子對聖神投胎,對在室女馬利亞出世做人,做咱的 兄弟,就是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對祂的受苦、釘十字架死、復活,顯明上帝的仁愛與公義,使咱與上帝復和。」
這段的詮釋說明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併除去了「下到陰間 、後升天、將來要來審判」等句子,把審判的工作歸於第一段的創造主。而整個詮釋重點在於強調耶穌與苦難的人同在,強調「祂是咱的兄弟」,祂與我們一樣經歷過人生的各種苦。而路德則強調救贖的工作為要「使我屬於祂」,恢復神人的父子關係。
第 三段論成聖「我信聖靈,一聖基督教會,聖徒一體,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阿們」則改為「祂的神,就是聖神,站在咱中間,賞賜氣力,使咱在萬百姓中 做見證,直到主復來。」這段則強調我們要作見證,而我們靠自己無法做好見證,但有聖靈來賜下夠用的氣力幫助我們。雖與路德一樣也都說出了聖靈與我們同在的 精神。然而聖靈幫助我們為要「成聖」(路德教會)與「作見證」(長老教會)之間,也因著時間與空間的轉換而有所不同。
 
結論
從神學的發展、護教、信仰告白,每每表達各世代對信仰的認識與追求。福音的聖火不斷地傳承,信仰的種子不斷的撒種、發芽與成長。面對各樣的世代,我們不斷地與上帝、與人、與社會,產生互動與對話。面對這一個世紀的末了,我們又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面對台灣局勢的變化中,基於我們信仰的良心,我們有幾項的聲明,也有自己的信仰告白,不可否認的是,當中尚有不完全之處,卻是真真切切表達出人民的聲音,發出信仰的告白。
當我們齊聲說:「我信…」時,所告白出的信仰,就是一股力量,一個對信仰的堅信與確信,這,就是我們的信仰。而重要的,這一份的信仰告白,不再單單的白紙黑字,而更應是行在日常生活中,行在每一時每一刻;成為自己在上帝與眾人前的見證。
 
參考書目

  • How to read Church History Vol1-2, Jean Comby , The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 NY,1984.
  • 我信上帝-信經註釋,James S. McEwen,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
  • 「我信:…」基督教要義信經新釋,高金田,人光出版社。
  • 基督教要理問答,黃伯和、陳南州著,人光出版社。
  • 基督教信仰的總綱,Dr. O. R. Wold, 信義宗聯合出版部。
  • 基督教會史,華克爾著,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 歷代基督教信條,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 使徒信經新釋,楊牧谷,校園出版社。
  • 早期基督教教義,凱利,華神出版社。
  • 基督徒須知,巴刻,宣道出版社。

上帝的無限性


    上帝既是超乎萬有,並且創造時間和空間,他本身必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是無所不在的。大衛承認,他無論走到天涯海角,無論白日黑夜,也無法躲避上帝的面(詩一三九︰7~12)。

    不但信徒時刻在他眷顧之下,即是全世的人都無法逃避他的監察。“耶和華說,我豈為近處的上帝呢,不也為遠處的上帝嗎?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嗎?”(耶廿三︰23~24

    使徒們的祝福,也表明上帝是無所不在的。他們與受信人雖不在同一地方,但卻能堅信,那位“賜平安的上帝,必與你們同在”(腓四︰9;太廿八︰20

    信徒的祈禱,是一個非常恰當的實例,說明上帝的無限性。人無論在何處,都可以求告上帝。如先知約拿在大魚的腹中(拿二︰19),使徒保羅在監獄中(腓一︰49);或在病榻前,或面對敵人時(雅五︰14~16;王上十七︰17~24。王上十八︰36~38)。凡求告耶和華的,必蒙垂聽(詩一四五︰18~19)。

教會論

一、教會為信仰之母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第四卷說到教會。人為何需要教會呢?他指出:「因為我我們的無知、 懈怠,和心思上的虛幻都需要外援,好在我們心中產 生信仰,並逐漸增長到完滿的地步,上帝就體恤我們的軟弱,給我們預備了這種援助;且為維持福音的傳揚,祂就將這種寶庫交給了教會。」(4.1.1)加爾文 認為這種「援助」就是教會,她成為了信徒的母親,他指出:「上帝的旨意,是要將祂的一切兒女聚集在教會的懷抱中,不但是叫他們在嬰兒和幼年時期,由她的扶 助和服務得養育,且由她仁慈的關顧得著管教,直到他們長大成人,至終達到完全的信仰……凡以上帝為父的,便以教會為他們的母。」(4.1.1)在此我們可 發現,加爾文是以母親撫育兒女的關係來說明教會與信徒的關係,他又說:「雖然上帝能於頃刻之間,使祂的子民長成,然而祂定意叫他們只在教會的教育之下,方 能長成。」(4.1.5)這是因為「我們太軟弱,必須終生受她的管教」(4.1.4),由此可見,加爾文把教會不只視作是我們的母親,也看作是我們的學 校。

二、教會的定義

        加爾文把教會分為「有形的教會」和「無形的教會」兩類,也就是「看得見的教會」和「看不見 的教會」。「無形教會」是指「在上帝眼中的真教 會,而被納入其中的,只是那些蒙了上帝的揀選和恩典作為他兒女,並藉聖靈成聖作基督真肢體的人。這教會所包括的不只是某一個世代住在地上的聖徒,而且是一 切從太初以來曾在世上活過的選民。」(4.1.7)「有形的教會」則是指「那些散佈在普世的一群人,這群人自認為崇拜上帝和耶穌基督,由洗禮被納入祂的道 理中,從領受聖餐承認他們在真道和愛心上的一致,共同持守主的道,並保存基督為傳道所設立的牧職。」(4.1.7)他認為,我們必須只相信並且追求那看不 見的教會,而「有形的教會」最大的問題是:「在這教會內,有許多假冒為善的人,他們沒有基督,祗在名義和外表上有祂;另有許多自大、貪財、嫉妒、誹謗、生 活放蕩的人」(4.1.7)。
        雖然無形教會才是真正的教會,然而,我們也要重視那肉眼看得見的教會,因為「有形教會」是 按上帝的應許而有的(參太十八20),以方便我們 聚集。另外,由於我們沒辦法識別出那些人才是上帝的兒女,因此,加爾文認為「凡宣認信仰,有好榜樣,領受聖禮,並同我們一樣承認同一上帝和基督的人,我們 都當承認教友。」(4.1.8)
        加爾文認為辨別真教會的記號乃是聖道的宣揚,和聖禮的施行,他指出:「無論在那裡,我們若發現上帝的道,被人純正宣講,聽到,而且聖禮也按照基督的吩咐施行,毫無疑問,那裡就有上帝的教會」(4.1.9)。

三、如何識別真教會

        有些人指出,上帝的教會必須是聖潔的,因此,他們認為世上並沒有真的教會。加爾文指出,教 會尚未完全聖潔,而必須以上帝的話來不斷地改革, 他說:「主天天工作,將教會的皺紋推平,污點清除;這就是說,教會尚未完全聖潔。所以,教會的聖潔只是日日在改進,但尚未達到完全的地步;它是日日進步, 可是尚未達到聖潔的目標」(4.1.17),因此,我們也不能否認一切沒有達到絕對純潔的教會為教會。

四、教會的職份

        教會被稱為「主的教會」,因此,教會必須由主親自來管理統治,然而,由於主並不是有形地住 在我們中間,因此,祂委派了人來作為代表。加爾文 指出,為了達成教會的聖潔,上帝委派了牧師和教師來教導祂的子民,並且這樣亦更容易使我們學習順服。他說:「因為誰能不因主臨在的權能而生畏呢?誰見了主 的無限尊嚴,而不立刻俯伏於地呢?誰見了主懾服人的光榮,而不驚惶呢?但是,當一個可輕視的凡人奉上帝的名來向我們宣講時,若我們樂意受教於祂的僕人,即 那不比我們自己優秀的教牧,這就最足以表示我們對上帝的虔誠和尊敬了。」(4.3.2)
        加爾文認為教會應該有四種職份,第一是牧師(負責講道和牧養);第二是教師(只教導聖經而 不牧養教會,不同於現今長老教會的教師);第三是 長老(其職責是訓練和督導會友的信仰生活);第四是執事(其職責是救濟和行政)。在這四種職份中,只有牧師和教師兩種經常性職份,並且牧師和教師的職份是 不同的:教師不負執行訓戒,施行聖禮,或發出規勸的職務,而只講解聖經,使信徒保持純正的道理;但是牧師的職份則是包括這一切。

五、教會的聖禮

        在《基督教要義》第四卷中,加爾文指出,聖禮是「表記,藉此主在我們良心中印上祂對我們善 意的應許,來支持我們軟弱的信心;而我們則在上帝 和眾天使以及人的面前,證明我們對祂所存的敬虔心。」(4.14.1)聖禮乃為標記,是眼所能見的,是一個印證(就像公文上的印鑑一樣),保證其中所有的 內容,也是信仰的公認,因其價值乃在於信仰的本身。聖禮並沒有給我們帶來甚麼新的東西,不過是重新堅定聖經中的應許。我們應當守幾種聖禮?加爾文說兩種, 因為基督只設立了兩種聖禮。

1. 洗禮

        當祂在約旦河受洗的時候,祂設立了洗禮(以前人守的是割禮,祂現在以洗禮代之)。洗禮並不 能上帝奇地賜給人恩典(有如重生),如天主教所傳 授的那樣,加爾文說:「洗禮是准許我們進入教會的起碼標記,為了與基督聯合,我們可以被列在上帝的子民之中」,「是一種工具,藉此上帝保證我們所有的罪都 被塗抹,永遠在祂面前消失」。加爾文說,洗禮的方式(或灑水或浸水)並無何重要,根本的意義乃在潔淨。

2. 聖餐

        當主耶穌紀念踰越節的時候,祂設立了聖餐。加爾文說,聖餐乃一「屬靈的筵席,在此筵席中基督證明祂自己乃是生命的餅,我們的靈魂靠此得以餵養,得看真實不朽的祝福」。聖餐並非基督犧牲的重演,乃是救贖的標記,餅與酒向我們說明基督死在十字架上。

認識教會論

     教會論    ,  教會的功能與使命  ,  論教會  ,

教會與教義


   教會的存在,在於其有正確的教義;失去正確教義,就無從教,無從建立聖徒,使教會名存實亡。
  政客使用民意調查,決定動向。工商業使用市場調查,決定社區顧客的需要。教會也跟著使用調查,以決定那些條件,可以得到會眾歡迎。所得結果:方便的停車場,清潔寬大的洗手間,託兒所和看顧孩子的設備,廚房和社交廳,音樂和音響設備,友誼,列在最後面的是教訓。
  現代人對於教義,信條,多是加以輕視,甚且有反感。其實,信徒對於神整全的旨意,必須瞭解,信仰才有根基;否則何從信起?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的教導,是「神的旨意我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二○:27)。這樣才有健全的教會。
   教義(dogma)的意思,是「相信」,「正確」。傳統的教義神學含有:啟示論(或聖道論),神論,基督論,人論,救恩論,教會論,聖靈論,及末世論。 在天主教中,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後,有亞奎那(Thomas Aquinas, c.1225-1274)其Summa Theologica,被奉為官方的神學;在更正教中,以墨蘭頓(Philipp Melanchthon, 1497-1560)的教義要論Loci Communes)初始,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最為整全而嚴謹,可謂博大精深。晚近神學家的著作,往往因襲故舊,或以自己的理性,炫為新論,不惜扭曲聖經真理,以符合他們的系統,當然很難有聖經的支持。
   正確忠實治神學的態度,應該以聖經神的話為基礎,在上面建造;還必須謙卑承認,人的智慧有限,對於屬神的事有超過自己所能夠瞭解的地方。這樣,如果遇到 聖經有難解,或似乎是矛盾的地方,可能正是因為人理性的限制。舉例來說:只在幾十年前,天文學家所知道的,只限於我們這一個銀河系;近年浩波 (Hubble)望遠鏡所能看到的,已達一千三百億光年,有數以億計的恆星系,而且這宇宙還在不停的擴展。神創造的是那樣的不可測度,智慧的神豈不更遠超 越我們所能瞭解?
  一般講壇的最大問題,是不尊重神的話,而像古時候八股文考試的截句命題,例如:「王速出令反」,該如何落筆?這終割裂神的 話,斷章取義,他想講甚都可以。更通俗一點,像是華人餐館的幸運籤餅(Fortune Cookie),讀一段聖經以後,就開始講他的故事。這樣的習慣,信徒無以得到對聖道整全的瞭解,彷彿瞎子摸象,或只見一木,不見森林。
  我們需要瞭解聖經一貫的真理;不過,要小心,這話只是說,就我們所瞭解聖經的真理教導,絕不是自己「吾道以一貫之」。甚麼時候我們受內心驕傲的驅使,想要勉強那樣作,就陷入強不知以為知。那是危險的;更不要瞎子領瞎子。
  神學家時常要抗拒的試探,就是作神學家。有人把神放在他自己的小思想架構裡面,當然不可能恰合;接下去所需要作的,比削足適履更糟,他會把神的話另行解釋,把他自己的思想,「釋」到神的話裡面,這無異於混亂真道,也等於是偷竊刪減神的話。
  主說「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是因為有位律法師,要試探耶穌:「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路一○:29)他當然知道,在希伯來文中的reya,或是譯為希臘文的plesion,都不僅是指左鄰右舍,他所熟識的人;該是類似華人的「同胞」,包括同族,親友,凡不是敵人的人。為了逃避「愛」的責任,就視人而不見,把一個涵義廣闊的字,弄得狹窄到沒有,只是為了「顯明自己有理」。我們要留意謹防。
  但在另一方面,也不可延伸到自己的意思。
   所以只有聖經中的「我是」,才是「我是」;在神的話以外,要誠實的說明是「我想」的,並不等於神的話。有時候不妨說:「我不知道」,「不明白」,也是當 持守的誠實原則。看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說:「我沒有主的命令…把自己的意見告訴你們。」在幾句話之後,又說:「按我的意見…我也想自己是 被神的靈感動了。」(林前七:25,40)
  這是多麼的坦白,多麼的真誠,叫人讀了說:「阿們」。現在,你聽到人這樣說嗎?你以為自己幸運,當代有這許多比使徒更偉大的神學家嗎?只是少有人這樣清楚交代而已。
  賈玉銘說到神學的限制:
  
  一. 在於人理性的弱點 渺小之人,對於神聖的上帝,並
  上帝的品德作為,終有難測的奧秘,為人的理性所不能
  領悟的。…
  二. 其限制在於理學的缺陷 凡人不問物理學,或心理學
  既多有缺陷,對於神道的知識,亦必因之而有限制。…
  三. 其限制在於語言的範圍…
  四. 其限制在於人的聖經知識不完備…
  五. 其限制在於啟示之未全…
  六. 其限制在於人的靈智以罪而削奪…
  七. 其限制在於人信仰的差別…
  八. 其限制在於有帕蒙心…
(見賈著神道學「總論」)
  
  我們知道這些限制,不是要望而止步不前,而是要謹慎,在聖靈引導之下,像庇哩亞人(徒一七:11),謙卑追求,查考聖經,明白真理的純正教訓。
  純正的教訓(sound doctrine),是健全的教訓的意思。正如要身體健康,必須攝取純淨健康的營養,我們也必須注意教會健全,供應健康的教訓。
  主明顯的指明,作門徒必須要「教訓」,才可以遵守。沒有教訓,就不能知道如何是愛主。
  我們各人文化背景不同,但都是抵擋反對神的文化,是與神的旨意相反的。所以必須要把主的真理教訓他們遵守。
  反過來說,那些以為可以忽視教訓的人,何從知道神的旨意?何從遵守主的命令?那麼,自然的結果,是沒有主所應許的同在。因為信實的主,絕不對祂沒有說過的話負責。
  這樣說來,真正蒙福增長的聖徒和教會,絕不是寂靜不動的人,也不是情感激動的人,而是注重教訓,知而後動的人。
  因此,沒有不需要教訓受造就的信徒,只要我們承認還需要進步,就需要教訓;拒絕受教訓,也就是拒絕長進,不肯受教,不堪教訓的人。
  教會中的講道,勉勵,以至論道的文字,都與教義有關,不能「言不及義」。惟願教會注重教義。
 
  禱告:求主感動教會謙卑受教,有聖靈引導進入真理。

基督教的獨特性



前言
基督教與世界其他宗教有何差異性?為何基督徒在初代教會時期﹐願意為持守真道﹐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簡介基督教
基督教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的。這一份信仰﹐源自於耶穌留給祂的門徒所說的:「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太28:19可16:15)
基督教的教義
神觀
獨一與全能的真神 上帝是獨一的真神﹐是有位格的神﹔不僅是種力量。上帝宣稱是「自有永有的」﹐並且創造萬物、攝理世界。祂亦是忌邪的上帝﹐不容許祂的百姓背叛祂﹐與其它的神一起與祂比較﹐是非常大的罪。
慈愛而公義的上帝 因著人犯罪﹐使得人與神分離﹐而不再具有上帝完美的形象﹐但是上帝依然以慈繩愛索等待屬祂的子民歸回…。因而差遣了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成為贖罪的羔羊﹐為我們人的罪而死。上帝對人的愛就在此向人顯明了。
基督論
神性: 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基督就是神。
上帝的形象: 基督無疑地﹐所具有的是上帝最完美的形象。而且﹐唯有基督能展現上帝最完美的形象。而人要恢復上帝的形象也唯有通過基督與祂的力量﹐才能得以更新與改變。
無罪的基督與替贖: 基督在十架為世人的罪受死,為要贖世人的罪﹐使人得以與神和好﹐重新成為上帝的子民。基督的救贖永世有效﹐因為無罪的基督﹐才能為有罪的人替贖。基督只有一個,是上帝。基督再來即帶來審判,期間必有假冒基督之假先知出現。
人論
具有上帝的形象: 人受造具有上帝的形象(創一26-27),卻不是上帝。被造者的人是生活在創造者上帝持續中的創造裡﹐而闖造中活的的上帝的靈與上帝的話﹐也不斷地做工於創造中的人身上。﹐人具有靈魂﹐就是上帝形象的依據。
為要榮耀上帝: 上帝創造人最終的目的是要人去榮耀上帝﹑讚美上帝﹐並且永遠以祂為樂﹔這是人首要的目的。
自由意志: 上帝賜與人最特別的就是自由意志。人有自主權﹑與其意識﹐能夠選擇自己想做的事﹑與決定自己的信仰。
墮落的人:  墮落﹐源始於亞當的不信。不相信上帝就是亞當墮落﹑背叛的源頭﹔其中也包含了野心﹑驕傲﹑忘恩負義以及想成為上帝。墮落的人仍保有一些的對神敬畏的心與良知。卻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解決自己最原始的罪性與罪行。
救贖論
唯一救贖 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要得救唯有相信耶穌﹐接受基督自己的救主﹔別無他法。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悔改並邀請耶穌進入他生命中﹐救贖的目的,是讓被稱為「義」並得以恢復與上帝的關係。
聖經論
聖經是上帝全備的啟示﹐天地都將廢去﹐神的話總不改變。 出了聖經所說的,即不是上帝的話語。也是基督教信仰唯一的準繩。 │
聖禮
洗禮
加爾文認為﹐洗禮乃是稱為基督徒的第一個聖禮﹔是加入教會的表記﹐被視為上帝的兒女。其中的目的不僅表明與上帝的關係﹐也是基督徒在眾人面前承認上帝的主權﹐與自己信仰的告白。另外﹐也是確信受洗者確信基督的生與死﹐而且與主結連為一體。
聖餐
基督藉由聖餐﹐得以與基督結連﹐其因著在聖靈裡耶穌基督真實的臨在(spiritual presence)。聖餐中的餅與酒﹐為紀念耶穌在受死前﹐最後的晚餐時﹐祂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11:24-25)
結論
基督教源自於上帝對人的愛﹐以及基督因著上帝﹑與愛世人的心﹐無條件地捨了自己﹑死在十字架上﹐並且第三天復活。這樣的愛﹐遠超過人世間所有的愛。而這一份愛﹐正式基督教最特別之處。因此﹐基督要祂的學生也能學習祂:「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

參考書目
劉健譯 哈列斯比原著 我為什麼做基督徒 香港 信義宗聯合出版部1952
林鴻信著 加爾文神學 台北 禮記出版社 初版 1994
黃明德譯 Lesslie Newbigin原著 應世的宗教 台南 東南亞神學院協會1978
呂大吉等譯 夏普Eric J.Sharp著 比較宗教學—一個歷史的考察 台北市 桂冠出版社 初版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