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經文 → 信經 → 教義 → 實踐」的整合

 

 

一、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 經文:創世記 1:1「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詩篇 24:1「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
  • 信經:肯定上帝是獨一的創造者與維護者。
  • 教義:上帝論(上帝是全能、創造者、維持者);人是照祂形象受造,有尊嚴與責任。
  • 實踐:信徒敬拜創造主,尊重受造界,實踐管家職分(如環境保護、生命倫理)。

二、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 經文:約 3:16「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腓立比書 2:6-11(基督倒空自己)。
  • 信經:宣認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上帝、完全的人,是救恩的核心。
  • 教義:基督論(道成肉身、十字架救贖、復活升天);救恩論(代贖與因信稱義)。
  • 實踐:呼召信徒跟隨基督,活出謙卑與愛的生命,傳揚福音。

三、我信聖靈

  • 經文:約 14:26「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使徒行傳 2(五旬節聖靈降臨)。
  • 信經:聖靈是真神,與父子同尊同榮,內住並引導教會。
  • 教義:聖靈論(重生、成聖、賜恩賜、建造教會)。
  • 實踐:依靠聖靈過聖潔生活,彼此服事,活出聖靈果子(加 5:22-23)。

四、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

  • 經文:弗 4:4-6「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徒 2:42-47(初代教會的團契生活)。
  • 信經: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普世合一;聖徒彼此相通。
  • 教義:教會論(教會是上帝子民、基督身體、聖靈殿);聖禮(洗禮與聖餐)。
  • 實踐:活出愛與合一,守望相助,實踐大使命。

五、我信罪得赦免,我信身體復活,我信永生

  • 經文:約壹 1:9「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約 11:25「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啟 21:1-4(新天新地)。
  • 信經:救恩與盼望的總結。
  • 教義:救恩論(赦罪、稱義、成聖);末世論(基督再來、復活、永生)。
  • 實踐:懷抱盼望過日子,面對苦難仍有信心,積極等候基督再來。

總結

「經文信經教義實踐」是一條清晰的神學脈絡:

  1. 經文 是根基(聖經啟示)。
  2. 信經 是教會歷史中的信仰告白(正統界線)。
  3. 教義 是系統化的信仰內容(神學思考)。
  4. 實踐 是信仰的落實(敬拜、生活、使命)。

基督教的教義觀

 

 

一、教義的定義

  • 教義Doctrine)就是教會對聖經真理的有系統陳述,是信仰群體在聖靈引導下,對上帝啟示的理解與表達。
  • 目的:不是單純的理論,而是 為敬拜、信仰生活與使命服務

二、教義的核心內容

傳統基督教通常將教義歸納在以下幾大主題(與信經、系統神學架構相呼應):

  1. 關於上帝(上帝論 Theism
    • 三一真神:父、子、聖靈是一位上帝。
    • 上帝的屬性:聖潔、公義、慈愛、信實、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2. 關於基督(基督論 Christology
    • 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上帝、完全的人。
    • 道成肉身、受死、復活、升天,為救贖之核心。
  3. 關於聖靈(聖靈論 Pneumatology
    • 聖靈是真神,內住信徒,使人重生,賜下恩賜,引導教會。
  4. 關於人(人論 Anthropology
    • 人按上帝的形象被造,但因罪而墮落。
    • 人需要救恩,不能靠自己得救。
  5. 關於救恩(救恩論 Soteriology
    • 因信稱義: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
    • 成聖:信徒在聖靈引導下被改變,活出基督樣式。
    • 得榮:末後與基督同得榮耀。
  6. 關於教會(教會論 Ecclesiology
    •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聖靈的殿。
    • 聖禮(洗禮、聖餐)是重要記號與恩典途徑。
  7. 關於末世(末世論 Eschatology
    • 基督必再來,審判活人死人。
    • 新天新地,信徒永遠與上帝同在。

三、教義的歷史發展

  1. 初代教會:使徒信經(簡單表達核心信仰)。
  2. 大公會議4–5世紀):尼西亞信經、迦克墩信經,確立三位一體與基督二性。
  3. 中世紀:奧古斯丁(恩典)、托馬斯阿奎那(信仰與理性)。
  4. 宗教改革16世紀):路德(因信稱義)、加爾文(上帝主權)。
  5. 近現代:神學多元(自由派、保守派、靈恩派、解放神學等)。

四、教義的功用

  1. 護教:防止異端,維護正統信仰。
  2. 教導:幫助信徒明白聖經的整全信息。
  3. 敬拜:信仰內容引導我們正確敬拜上帝。
  4. 實踐:教義不是抽象理論,而是轉化生命的真理。

五、今日的挑戰

  • 世俗化與相對主義下,教義被認為太僵化。
  • 教會內部強調「經歷」時,容易忽視正統教義。
  • 如何在 忠於聖經回應當代文化 之間保持平衡,是今日教義神學的關鍵。

總結:
基督教的教義觀並不是「死板的規條」,而是 教會在歷史中對聖經的共同理解與告白,其中心是「上帝在基督裡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