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說到基督徒在聖靈中生活的特色︰要想真愛上帝和真愛人,就需要個人的殷勤,加上他內在的靈火;前者是必要條件,後者是滿足的條件。
一、除去自己倦怠之心——盡上本分
若要心裡火熱,信徒有當盡之責,首先就是要將自己倦怠之心除去。所以保羅的這三個短句︰“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事主”,是相互關聯的。每個人都必須殷勤不可懶惰。加爾文將肉體比作蠢騾,因受罪的捆綁(出自罪性),人的意志被束縛以致怠惰,因此人性一直是懶散的。
“教會是信徒的母親”,她的責任是養與教,基督徒因此離不開教會。教會的功用帶來教育與懲戒︰一方面使無知的人受教,得到教育;另一方面藉上帝的話當作鞭子,使懶騾受懲戒。
過去有些教會或宗派在一代又一代的傳統制度下,忽視了養與教的責任,而在基督徒社團的生活中,信徒個人也沒有盡上本分,不肯除去倦怠之心,以致在整個宗派帶領下的基督徒社團,失去“靈火焚燒”、在聖靈中生活的特色。這種現象可以從幾方面看得出來︰
(一)會友沒有在家中按屬靈的榜樣來教養子女。
(二)數代的基督徒家庭,子女只有屬靈知識而無重生的經歷。
(三)不堅信聖經無誤論。
(四)教會及會友個人失去屬靈的實力。
(五)教會徒有外在的社會工作,卻失去社會屬靈的影響力。
一家教會或一個宗派之所以會淪落到一個不冷不熱的屬靈光景,正是因為忽略了使徒保羅在兩千年前對提摩太的教訓所涉及到的五方面(參提後三15-17)︰
第一點︰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
第二點︰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
第三點︰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
第四點︰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第五點︰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教會今日也參與對社會的慈善工作及政治改革的活動,但因為她沒有屬靈的內涵,沒有“心裡火熱”,以致這些善事失去對社會應有的屬靈影響力。歸根究底的一個失敗,就是教會與其中的成員沒盡上本分,故此教會當除去自己倦怠之心預備道路、清理路面(參賽四十3、4;詩一三九23、24)讓靈火繼續焚燒。
十七世紀英國中部的基德明斯特市(Kidderminster)則是一個正面的例子。該城在清教徒牧師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十七年的帶領下,組成了一個龐大的基督教社區(兩千成年人,另外還有兒童)。 全城的人無論道德或屬靈的素質,都可與當年的日內瓦媲美。在巴克斯特的牧養下,全城發生了奇妙的改變,引進了家庭信仰問答、家庭崇拜、充滿讚美的公開崇拜 模式、教會紀律、傳道、靈修或讀經、定期教牧輔導和由巴克期特監督的小組事工等,使宗教改革的理想得以真正實現出來。它也證實了保羅的教訓︰只要信徒個人 盡上本分讓靈火焚燒,除去倦怠之心;加上依靠聖靈,高舉上帝點燃之火基督徒社團必能彰顯出在聖靈中生活的特色。
二、舉起上帝點燃之火—依靠聖靈
“要心裡火熱”必須“殷勤不可懶惰”,也就是將自己倦怠之心除去,讓靈火不斷焚燒。通常是我們自己熄滅了聖靈的火,這是我們的過錯,因沒有盡上責任。此外,我們還有責任高舉上帝點燃之火,依靠聖靈工作。
如何才能依靠聖靈舉起上帝點燃之火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順服主過聖潔的生活。這是能持久繼續讓靈火焚燒的惟一途徑。
保羅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五16)又說︰“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過聖潔生活是屬靈復興的必要道路。影響美國東部第一次大復興的清教徒約拿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是最偉大的美國神學家,二OO三年十月是他的三百歲壽辰。愛德華滋一生的目標,就是過聖潔的生活,他是一個對罪寧可死也不妥協的人。過聖潔生活是作上帝貴重器皿的必要與滿足的條件。
英國神學家巴刻(J. I. Packer)說“曾一度為福音派信徒所特別關注的聖潔問題,今日已經不能引起多少人的興趣了。”
“今日許多牧者相信,牧養工作的果效,取決于他們對專業技巧的掌握,但是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蘇格蘭鄧迪市(Dundee)的長老會復興主義牧師馬欽尼(Robert Murray McCheyne)卻聲稱”我們會眾最大的需要就是追求個人的聖潔。”
馬欽尼牧師的話真是一語道破了今日教會的問題上。巴克斯特在他的名著《改革的牧者》(The Reformed Pastor)書中也說︰“只要上帝改革教牧人員,民眾就會很快地得到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