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

雙重預定論

 

 

很棒的問題!「雙重預定論(Double Predestination)」是教會歷史中特別在加爾文主義(改革宗神學)裡引起很多討論的一個神學教義。它試圖解釋一個非常核心也非常艱深的問題:

如果上帝揀選一些人得救,那麼其他人呢?是祂也預定他們滅亡嗎?

我們先定義、再分析,再以聖經為基礎去思考這教義的張力與盼望。


📘 一、什麼是「雙重預定論」?

🔹 定義:

雙重預定論主張:

上帝在創世以前,預定一部分人得救(稱為「揀選」),也預定另一部分人滅亡(稱為「遺棄」或「定罪」)。

這個觀點強調上帝是主權的上帝,祂的旨意不受人類自由意志所左右。


🧠 二、歷史背景與代表人物

  • 🪙 奧古斯丁(St. Augustine:他強調上帝的恩典先於人意志的回應,是預定論的先驅。
  • 加爾文(John Calvin:他在《基督教要義》中系統化了預定論,也間接發展出雙重預定的概念。
  • 📜 多特信經(Canons of Dort, 1619:更明確支持「有些人被上帝按祂的旨意揀選,有些人則被遺棄」,這是改革宗五大教義(TULIP)之一。

📖 三、聖經中相關經文

🔹 支持預定的經文:

  1. 以弗所書 1:4-5

「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按著自己旨意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

  1. 羅馬書 9:15-18

「上帝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1. 羅馬書 9:22-23

「上帝要顯明祂的忿怒,彰顯祂的權能,就多多忍耐那可怒、預備遭毀滅的器皿。」

👉 這些經文常被用來支持上帝「主動揀選」某些人,也「任憑」某些人沉淪。


四、爭議點與神學張力

🆚 爭議點在於:

問題

雙重預定論的張力

上帝是慈愛的?

若上帝主動預定一些人滅亡,祂還是愛嗎?

人有自由意志嗎?

若命運早已注定,人是否還有選擇的責任?

公義與恩典如何平衡?

為何一些人得恩典,一些人則被定罪?是否不公平?

這些問題引發神學上長久的討論。甚至有些改革宗神學家(像是B. B. Warfield)也不完全贊成「上帝主動定人下地獄」的說法,而是更強調上帝「任憑」一些人按其自由選擇走向滅亡。


🕊五、不同立場簡要整理

立場

說明

加爾文主義的雙重預定

上帝主權預定一些人得救,也預定一些人沉淪,以顯明祂的公義與憐憫。

溫和預定論

上帝揀選得救的人,但對沉淪者是「任憑」,而不是主動定罪。

亞米念主義(Arminianism

上帝預知人的選擇,根據人的回應決定是否得救,強調人的自由意志。


六、從聖經的整全角度看

聖經既強調上帝的主權預定,也強調人的責任回應

  • 「父所賜給我的人必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約6:37
  • 「上帝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
  • 「你們要悔改,歸向上帝,使你們的罪得塗抹。」(徒3:19

👉 這顯出上帝的心意並不是樂意定人滅亡,而是向全人類發出救恩的呼召


🪔 七、小結:我們如何面對雙重預定論?

  1. 敬畏上帝的主權
    上帝是全知全能的,我們不是要審判祂的作為,而是敬畏祂的智慧與計劃。
  2. 相信上帝的良善與公義不衝突
    即使我們不完全理解,聖經見證上帝是全然公義又滿有慈愛的(詩89:14
  3. 持守傳福音的責任
    預定論不是傳福音的阻力,反而是動力——因為我們知道上帝一定會得著祂所揀選的人(徒13:48
  4. 在基督裡得平安
    若你在基督裡,就可以確信你是蒙愛、被揀選的,沒有任何權勢能使你與祂的愛隔絕(羅8:33-39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基督如何以死來敗壞死亡

 

 

這是一個極其深刻、又極其榮耀的問題——基督如何以死敗壞死亡?

這句話源自於聖經《希伯來書》:

「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希伯來書 2:14–15

我們一起來仔細思考這段話所講的屬靈奧秘 🙏


一、死亡的由來:罪進入世界的結果

  • 上帝起初創造的人,是有生命、與祂同在的(創2:7
  • 但因著人犯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6:23
  • 死亡在聖經中不只是「肉體終結」,而是:
    • 肉體的死亡
    • 💔 與上帝的隔離
    • 🔥 將來永遠的審判(第二次的死)

👉 所以,死亡是罪的後果,是魔鬼用來轄制人類的工具


🩸 二、基督的死亡有什麼不同?

耶穌也是死了——但祂的死不是失敗,而是主動獻上、戰勝死亡的起點

  1. 祂是無罪的代罪羔羊(約1:29
    • 祂不是為自己死,而是代替我們承擔罪的刑罰(賽53章)
  2. 祂的死打破魔鬼的權勢
    • 魔鬼的權勢根據於「控告」(啟12:10
    • 當耶穌為我們償還罪債,魔鬼就失去控告的權利
  3. 祂的死成為我們的贖價
    • 「人子來……是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10:45
    • 祂用自己的血,救贖我們脫離死亡與審判

💥 三、「以死敗壞死」的奧祕是什麼?

表面看:死亡是失敗
屬靈實際:耶穌的死是征服死亡的武器!

人的死亡

基督的死亡

因罪而死

為罪而死

被動面對

主動捨命(約10:18

走向毀滅

帶來救恩

被死亡吞噬

吞滅死亡本身!(林前15:54

「死亡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亡啊,你的毒鉤在哪裡?……感謝上帝,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15:55,57


🕊四、基督復活是這場勝利的證明!

耶穌的死是武器,祂的復活則是勝利的宣告!

  • 「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徒2:24
  • 祂戰勝死亡、出死入生,帶領我們得著新生命

就像祂對馬大說的:

我是復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 五、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1. 我們不再害怕死亡
    •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進入榮耀的門(腓1:21:「我死了就有益處」)
    • 因耶穌的死與復活,我們有確據地知道:「第二次的死無權轄制我們」(啟20:6
  2. 我們可以在今生活出得勝
    • 因為死亡已被打敗,人生的終局已被改變
    • 我們不再是恐懼的奴僕,而是自由的上帝兒女(來2:15
  3. 我們盼望身體復活與榮耀
    • 「基督既從死裡復活,就作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15:20

🎯 小結

耶穌以死敗壞死亡,是因祂用無罪之身,承擔有罪之人的刑罰,粉碎魔鬼的控告,並藉著復活宣告得勝!

這不是哲學或象徵,而是歷史中真實發生的救贖行動,改變了整個人類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