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尼西亞與迦克墩信經的神學結構對比表

 

 

神學主題

尼西亞信經(Council of Nicaea, 325 A.D.

迦克墩信經(Council of Chalcedon, 451 A.D.

歷史背景

反對亞流主義Arianism):否認基督的完全神性

解決聶斯多留主義(兩性分離)與尤提奇主義(單性論)

主要關注點

基督的「神性」──聖子與父是否「同質」(homoousios

基督的「神人二性」──如何在一位格中聯合而不混亂

核心宣告

「耶穌基督是從父所生、真神出於真神、受生非被造、與父同質

「一位主耶穌基督,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在一位格(hypostasis)中聯合」

關於上帝的本質

強調父與子的同質性(μοούσιος──保證基督是真神

強調神性與人性「不混亂、不改變、不分割、不分離」(四重否定)

關於基督的位格

認定聖子與父同質,但未詳細說明如何與人性結合

清楚定義「一位格、兩性」,反對兩位格或單一性質的誤解

關於救恩論的意義

若基督非真神,祂的救贖無法有效(亞他那修)

若基督非真人,祂不能真正代表人類、成為救贖的中保

對聖靈的觀念

提及「我信聖靈」,但尚未形成完整三一論結構

承繼尼西亞-君士坦丁信經(381)的三一教義基礎

神學語言的重點

哲學性用語:「同質」(homoousios),為反亞流的關鍵字

奧秘性的語言:「位格」(hypostasis)、「本性」(physis)、「聯合」(henosis

代表人物

亞他那修(Athanasius)、亞歷山大的亞歷山大

列奧一世(Leo the Great)、西里爾(Cyril of Alexandria

信仰的焦點

誰是耶穌?祂是否真是上帝?

耶穌如何既是上帝又是人?祂的兩性如何共存?

對教會的影響

奠定三一論基礎(父、子、聖靈同榮同尊)

建立正統基督論框架(「一位格、兩性」的標準)

異端所挑戰的方向

否認神性(亞流)

混淆或分裂二性(聶斯多留、尤提奇)

神學焦點語句(摘要)

>「真神出於真神,受生非被造,與父同質。」

>「在一位格中聯合,兩性不混亂、不改變、不分割、不分離。」


🕊神學整合與發展脈絡

  • 尼西亞君士坦丁堡(381迦克墩(451 是基督論正統的連續發展:
    1. 尼西亞:肯定基督是真神;
    2. 君士坦丁堡:補全聖靈教義,完成三一論;
    3. 迦克墩:確立神人二性的奧祕結構。
  • Ben Witherington III 所指出(《Biblical Theology: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anon》),聖經神學的中心是「在基督裡的上帝自我啟示」,而尼西亞與迦克墩信經正是神學上對這一啟示的系統表述。
  • John Dominic Crossan 也指出,耶穌的神性並非羅馬式權力的神化,而是「上帝在受苦僕人中的臨在」,與世俗帝國的神權相反。

小結:信經的屬靈意義

  • 尼西亞信經守護了信仰的根本:耶穌就是上帝。
  • 迦克墩信經守護了救恩的奧祕:上帝真實地成了人。

合起來,它們宣告:

「在耶穌基督裡,上帝完全地進入人性,為要使人完全地與上帝聯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