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迦克墩信經

 

 

一、歷史背景:從尼西亞到迦克墩

在早期教會中,對「耶穌是誰?」這個問題,出現了多種異端或極端說法:

異端立場

主張

問題

亞流派(Arianism

耶穌是被造的,不是與父同質的上帝

否認神性

聶斯多留派(Nestorianism

神性與人性分開成兩個位格

否認位格合一

尤提奇派(Eutychianism / Monophysitism

人性被神性吸收,只剩一性

否認人性真實

為了糾正這些誤解,教會在尼西亞(325)確立基督的神性,在君士坦丁堡(381)補足聖靈教義;
到了迦克墩(451),則明確定義基督的「二性一位」。


二、《迦克墩信經》中文譯文(取自原拉丁文與希臘文本)

我們一同承認一位主耶穌基督:

祂是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的人,
祂有理性的靈魂與身體;
按神性說,祂與父同質;
按人性說,祂與我們同質,
在一切事上與我們相同,只是沒有罪。

按神性,祂在永世以前由父所生;
按人性,祂在這末後的日子,
為了我們和我們的救恩,
從上帝之母童貞女馬利亞而生。

我們承認一位主耶穌基督,獨生子,
祂具有兩性,不混亂、不改變、不分割、不分離
二性的區別並不因聯合而消失,
各性保持其特徵,
並在一位格與一位位格(hypostasis prosopon)中聯合。

祂不是被分為兩個子,
而是一位同一的子、道、主、獨生的耶穌基督,
正如古時先知所傳講,
耶穌自己教導我們,
並由信經傳給我們的。


三、信經核心神學結構

神學範疇

迦克墩信經的定義

目的與意義

位格(Hypostasis

耶穌是一「位」,不是兩個位格

反對聶斯多留「兩位格說」

本性(Physis

耶穌具「兩性」──神性與人性

反對尤提奇「單性說」

四重否定(Four Negations

不混亂、不改變、不分割、不分離

保持神人二性真實並存

同質(Homoousios

按神性與父同質;按人性與我們同質

承接尼西亞信經的「同質論」

Theotokos(上帝之母)

承認瑪利亞為「上帝之母」

表明道成肉身的位格合一

救贖觀

因為基督是真神又真人,救恩才能有效

成為「神人中保」的基礎(提前2:5


四、神學意涵

  1. 道成肉身的奧祕明確化
    • 「上帝成為人」不再只是象徵,而是位格的真實聯合。
    • 神性沒有減少,人性沒有被吸收。
  2. 救恩的根基確立
    • 若基督非真神,無法帶來上帝的赦免;
    • 若基督非真人,無法代表人類。
    • 唯有在「神人二性合一」中,救恩才可能真實臨到。
  3. 敬拜與倫理的根據
    • 我們敬拜基督,不是偶像崇拜,而是敬拜那位真神;
    • 同時,祂的人性使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4:15)。

五、信經在教會歷史中的影響

傳統

對迦克墩信經的立場

羅馬天主教

接納為正統信經

東正教

同樣接納,視為信仰基石

新教

完全接受,視為信仰告白的基礎之一

東方正統教會(如科普特、敘利亞)

拒絕「兩性說」,主張「單性論」(仍敬奉基督為真神真主)


六、信仰與靈修反思

「在耶穌基督裡,上帝真實地進入人性,為要使人真實地與上帝相遇。」

這份信經不只是神學論文,而是敬拜的宣告。
它提醒我們:

  • 基督是 天上的主(完全的上帝),也是 地上的兄弟(完全的人)。
  • 祂既超越,又臨近;既全能,又同情。
  • 在祂裡面,我們看見了神性與人性最完美的聯合

七、學術註解

  • Ben Witherington III 指出,《迦克墩信經》是聖經神學的總結性詮釋,將約翰福音的「道成肉身」與腓立比書2章的「虛己順服」結合起來,呈現基督在神人兩界之間的中保身份。
  • Carl R. Holladay 在《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Testament》中指出,迦克墩信經為新約基督論提供了解釋框架,使四福音對耶穌神人兩面的見證獲得神學統一。

八、簡要摘要表

對比項

尼西亞信經(325

迦克墩信經(451

焦點

強調基督的「神性」

強調基督「神人二性」

異端對象

亞流派(否認神性)

聶斯多留與尤提奇(否認二性合一)

關鍵詞

「同質」(Homoousios

「不混亂、不改變、不分割、不分離」

教義成果

確立基督為真神

確立基督為「一位格、兩性」

意義

上帝的獨一性與三一論基礎

救恩的真實性與道成肉身的完整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