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 星期日

聖靈論神學流派比較表

 

 

面向

🕯東正教

天主教

📜 改革宗(加爾文主義)

衛斯理/聖潔運動

🔥 五旬節/靈恩運動

🌍 當代普世與解放/女性神學

聖靈的位格與出處

聖靈「出於父」(κ το Πατρός);拒絕 filioque 條文。

接受 filioque:「出於父及子」。強調三位一體的內在生命。

接受 filioque;聖靈是父子之間的「愛之靈」。

接受 filioque;強調經驗層面的臨在。

強調聖靈直接由父與子差遣臨到信徒,彰顯上帝的能力。

聖靈是自由流動的「生命之靈」,超越父權結構與教義邊界。

聖靈的主要工作

使人參與「神化」(θεόσις),在教會與聖禮中實現共融。

透過聖禮施行恩典,保存信仰與教會合一。

重生、成聖、使人確信救恩;內在見證聖經為上帝的話。

內在見證與成聖之恩;引導信徒活出愛與聖潔。

使人得能力為見證、顯出屬靈恩賜(方言、醫治、預言)。

釋放、醫治、更新受壓迫者;聖靈作為「生命與正義的靈」。

聖靈與教會

教會即「聖靈的居所」;聖禮是靈的器皿。

聖靈維繫教會合一,透過教階制度與聖禮施行。

聖靈使教會成為「基督的身體」,引導信徒群體生活。

聖靈興起信仰團契,重視信徒團契與靈修生活。

聖靈使教會成為「活的見證群體」,超越宗派界限。

聖靈在「草根教會」、貧民、女性中運行,推動公義與合一。

聖靈與救恩

聖靈使人進入上帝的生命,共融即救恩。

聖靈藉聖禮施行救恩,使人與基督合一。

聖靈施行「重生」與「稱義」,保守信徒堅忍。

聖靈帶來「成聖」與「愛的完全」。

「聖靈的洗」是救恩後的能力經驗,標誌靈命更新。

救恩包括靈性的自由與社會的釋放,聖靈臨在於歷史的行動中。

聖靈與聖經

聖靈在教父傳統與禮儀詮釋中運行。

聖靈啟示聖經,並藉教會詮釋。

聖靈是聖經的內在見證者,使人信從真理(Calvin)。

聖靈使人經歷「心火」燃燒,聖經成為活的話語。

聖靈在個人讀經與群體敬拜中直接說話。

聖靈在歷史中「重新發聲」,啟示今日的新釋義。

屬靈恩賜觀

多視為早期教會現象;重禮儀、神祕經驗。

傳統上強調「恩典的德性」而非「恩賜現象」。

接受恩賜,但主張「有序」運用(林前14)。

偏向理性與秩序,但接受靈性更新。

強調九種恩賜仍運行於教會,為宣教與造就之力。

恩賜包括社會轉化的創意與力量(詩歌、藝術、解放行動)。

靈性取向

禮儀、神祕主義、默觀祈禱(如「耶穌禱文」)。

聖禮靈修與默觀神學(特別是奧古斯丁傳統)。

信心與理性並重,強調聖靈的「確信」工作。

強調「內在見證」與「愛的完全」的靈命生活。

強調「聖靈充滿」與「能力」經驗(方言、醫治、讚美)。

強調與受苦者同行的靈性,聖靈臨在於歷史的邊緣。

代表人物

Basil 大主教、Gregory of NazianzusZizioulas

奧古斯丁、阿奎那、聖方濟各

加爾文、巴文克、巴特、霍華德

衛斯理、芬尼、布蘭納姆

西摩(Azusa Street)、葛培理、約翰衛斯理第三浪

莫爾特曼、康克斯(Cone)、麥克法格(McFague)等

核心象徵

聖靈為「共融之火」🔥

聖靈為「聖禮之力」

聖靈為「真理之印」📜

聖靈為「成聖之火」

聖靈為「能力之風」🌪

聖靈為「生命之氣」🌿


📖 總結:聖靈論的三重面向(跨流派整合)

面向

神學焦點

當代整合方向

創造論的聖靈

聖靈是生命的源頭、創造的動力(創1:2)。

生態神學與永續觀點中強調「聖靈為萬物的息」。

救贖論的聖靈

聖靈使人重生、成聖、合一於基督。

各宗派共同強調「聖靈更新生命、建立教會」。

末世論的聖靈

聖靈是未來國度的先果(弗1:14)。

當代神學將聖靈與歷史釋放、社會更新連結。


延伸閱讀建議(依各流派)

  • 東正教John Zizioulas, Being as Communion
  • 天主教Yves Congar, I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 改革宗John Calvin, Institutes Book I & III
  • 衛斯理派John Wesley, A Plain Account of Christian Perfection
  • 五旬節派Gordon D. Fee, Paul, the Spirit, and the People of God
  • 當代神學Jürgen Moltmann, The Spirit of Lif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