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 星期三

記憶與醫治

 在聖經與基督信仰中,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探討這個議題,特別是在上帝如何介入我們的記憶,帶來醫治與更新。


一、記憶:屬靈旅程的關鍵

1. 記憶是靈性形成的一部分

聖經中常常提到「記念」或「不要忘記」的命令。這不只是要人保留知識,更是一種靈性行動。

  • 申命記 6:12:「你要謹慎,免得忘記領你出埃及地、為奴之家之耶和華。」
    記憶幫助我們記住上帝的拯救與信實,是建立信心的基礎。
  • 詩篇 77:11-12:「我要提說耶和華所行的;我要記念你古時的奇事。」
    大衛透過回想上帝過去的作為,使他在困境中得著安慰與信心。

2. 記憶可以成為創傷的容器

我們也知道,人的記憶中藏著許多傷痛與遺憾,甚至是罪疚與羞恥。這些記憶若不被處理,會成為靈命成長的障礙。

  • 記憶中的創傷可能造成情感封閉、對上帝的不信任、對他人的防衛。

二、耶穌的醫治:涵蓋記憶的層面

1. 耶穌的醫治不僅是身體的,更是靈魂的

  • 以賽亞書 61:1:「祂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
    這是耶穌在路加福音4章引用的經文,顯明祂的使命是恢復全人,包括內心的破碎。

2. 医治的記憶:從「創傷」到「見證」

當上帝觸摸我們的記憶,我們不一定會「忘記」那些過去的事件,但我們可以從中看見祂的同在與恩典,使那些記憶不再綑綁我們,而是成為見證祂醫治的記號。

  • 約瑟的故事(創世記50:20:「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
    約瑟並未忘記兄弟們的傷害,但他的記憶被上帝更新,使他能饒恕並祝福他們。

三、實踐上的應用:記憶如何被醫治

1. 誠實面對過去

  • 在禱告中誠實地向上帝陳明自己的創傷與記憶,如同詩篇中的哀歌(如詩篇 13)。
  • 可以透過屬靈同伴、小組分享、屬靈導引,讓痛苦的記憶被說出、被接納。

2. 在耶穌裡重塑記憶

  • 將痛苦的記憶帶到十字架前,求主以祂的愛、赦免與同在來重寫那些故事。
  • 在默想中邀請聖靈進入特定的記憶片段,讓上帝的話語在其中發聲。

3. 見證的力量

  • 當記憶被醫治後,可以成為服事他人的資源。
  • 保羅過去的迫害經歷成為他傳講恩典的見證(參 加拉太書1章、提摩太前書1章)。

結語:從記憶到盼望

記憶不只是關於過去,它也影響我們如何面對現在與未來。當我們讓上帝進入我們的記憶,祂能使過去的傷痛轉化為現在的力量,並為未來帶來新的眼光。正如詩篇 23:3 所說:「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這是一條從記憶走向醫治、從破碎走向完整的旅程。

 

教會與記憶

  

教會,不只是聚會的地方、組織的系統,而是上帝記憶的群體救恩歷史的活見證人。在教會裡,我們不只是在敬拜、講道、服事,而是在「共同記得」,並「共同活出」上帝在歷史中所做的一切。


📖 一、教會的本質是一個「記憶的共同體」(Community of Memory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祂來。」
——
哥林多前書 11:26

這句話展現出:教會的敬拜、禮儀和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記憶的延續與實踐。教會是:

  • 記得上帝如何拯救我們的群體
  • 不容讓上帝的作為被遺忘的群體
  • 讓記憶轉化為身份與使命的群體

🧱 二、教會與記憶的三重關係結構

層面

表現

意義

🔹 歷史層面

教會承接救恩歷史,記得上帝的作為(從亞伯拉罕到基督)

教會是上帝行動的歷史延續體

🔸 禮儀層面

教會藉聖餐、講道、受洗、節期「實踐記憶」

禮儀是記憶的活演出與重申

🔹 見證層面

教會把記憶說出來、唱出來、活出來

教會是傳承者與見證人


🕊三、聖經中「記憶中的教會」圖像

1️ 舊約:以色列作為上帝記憶的載體

「你要記念你從埃及地作奴僕出來」(申命記 5:15

以色列的整個身份是建立在「記得上帝如何拯救他們」這件事上。律法、節期、詩歌都是一種記憶的教育。

今天的教會繼承了這一種「記憶身份」的邏輯。


2️ 新約:初代教會作為記憶的群體

「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使徒行傳 2:42

這是初代教會的四個記憶行動:

  • 使徒的教訓(記得耶穌的話)
  • 擘餅(記得主的死)
  • 祈禱(記得上帝的同在)
  • 團契(記得我們是身體)

🧠 四、教會忘記記憶時,會發生什麼?

聖經中多次警告:「不要忘記」:

「你們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們的上帝」(申命記 8:11

教會若忘記:

  • 救恩就會變成形式
  • 敬拜就會變成表演
  • 教義就會變成死的語言
  • 傳承就會斷裂

👉 所以,教會的責任就是「不斷記得」,並「幫助下一代記得」。


🔄 五、教會的記憶實踐方式

記憶方式

說明

實踐形式

📜 聖經講道

重述上帝的作為與真理

主日信息、小組查經

🍞 聖禮禮儀

活出神聖記憶(如聖餐、洗禮)

聖餐記念主死,受洗記念新生

🧎 敬拜與詩歌

用音樂承載上帝的記憶與信實

詩篇吟唱、讚美詩、現代敬拜

👥 信仰見證

記得自己如何被上帝得著

洗禮見證、小組分享、個人故事

📖 信經與禱告文

用集體語言「記住我們信的是誰」

使徒信經、公禱、主禱文


💡 六、當代教會的呼召:成為「記憶的守望者」

教會不是新創團體,而是延續的群體。
教會不是靠創意得力量,而是靠記憶得根基。

我們要問自己:

  • 我們的聚會是在「記得上帝的作為」嗎?還是在「製造活動」?
  • 我們的下一代記得什麼?我們教導他們什麼?
  • 我們的講台是在喚起上帝的記憶,還是在傳遞人的想法?

默想與操練建議

你可以從以下角度默想或在小組中討論:

  1. 我第一次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是在教會的哪個時刻?這段記憶如何塑造我?
  2. 我的小組或教會,有沒有哪些「記憶儀式」?(如洗禮日、見證會、聖餐週)
  3. 我是否記得自己的「屬靈家譜」?有哪些人在教會中教導、牧養、陪伴我?

👉 寫一封「屬靈記憶感恩信」給一位屬靈前輩,或給自己的小組,述說你如何因他們而記得上帝。

 

記憶與信經對照

  

信經(Creeds)不是僅供背誦的信仰公式,而是神聖記憶的濃縮表達。

教會的信經,是歷世歷代信徒對上帝的作為與啟示記憶的共識與見證,是對聖經核心記憶的集體重述(collective remembering


📘《記憶與信經對照表》

信經條目(使徒信經)

聖經記憶核心

屬靈記憶焦點

默想問題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創世記 1:1;詩篇 8;約伯記 38

記得上帝是創造者,我生命不是偶然

我是否還記得我是被上帝親手造的?我看自己與世界是否有神聖價值?

我信我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

約翰福音 1:14;腓立比書 2:6-11

記得上帝道成肉身,進入我們中間

我如何記得耶穌的謙卑與順服?我是否活出以基督為主的生活?

因聖靈感孕,由童貞女馬利亞所生,

馬太福音 1:18–25;路加福音 1:26–38

記得上帝主動介入歷史,啟動救恩

我相信上帝仍然可以在不可能中成就祂的工作嗎?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於十字架

馬太福音 27;以賽亞書 53

記得基督真正的苦難與犧牲

我是否還記得祂為我受苦?我的感恩如何具體表現?

被埋葬,降在陰間;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

哥林多前書 15:3–4;路加福音 24

記得復活不是神話,是歷史與盼望

我活著是否帶著復活的記憶與未來的信心?

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

使徒行傳 1:9–11;希伯來書 1:3

記得基督如今掌權、為我們代求

我是否記得主仍然掌權?我把焦點放在哪裡?

將來必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馬太福音 25:31–46;啟示錄 20:11–15

記得主必再來,並按祂的公義審判

我的生活是否預備迎見主?我記得自己是一位朝聖者嗎?

我信聖靈;

約翰福音 14:26;使徒行傳 2

記得上帝與我們內在同住、引導、更新

我是否敏銳於聖靈的提醒與感動?是否活在上帝的同在中?

我信聖而公之教會;聖徒相通;

哥林多前書 12:12–27;以弗所書 4

記得我們是一個身體,連結於歷代聖徒

我是否帶著記憶來敬拜與連結,而非消費式信仰?

罪得赦免,

詩篇 103:12;約翰一書 1:9

記得上帝的赦免使我得以重生

我有忘記祂赦免的恩典嗎?我是否也學會饒恕?

肉身復活,永生。

約翰福音 11:25;哥林多前書 15

記得將來的復活與新天新地

我是否將這份記憶轉為今日的勇氣與忍耐?


神學提示:信經是「記憶型教義」

🧠 信經是教義的縮影,
也是教會的記憶之聲,
🗣更是信仰的共鳴告白。

因此,我們可以說:

信經 = 用語言保存的神聖記憶
是信徒與歷代聖徒共同說的「我們記得上帝怎麼做了!」


🧭 如何使用《記憶與信經對照》?

個人靈修:

  • 每週選一句信經句子進行默想與日記記錄。
  • 思考:這句話呼喚我記得什麼上帝的作為?

小組教學:

  • 逐句查考信經的聖經基礎,並分享自己的「神聖記憶見證」。
  • 讓每位成員說出「這句話對我來說的記憶意義」。

教會主日學 / 堂會培育:

  • 系統性地教授信經,把「記憶神學」作為切入點。
  • 配合講道系列「我們所記得的信仰」。

記憶與教義對照表

  

《記憶與教義對照表》幫助我們看見——每一項核心教義,不只是理性命題,更是「對上帝作為的記憶整理與詮釋」。這份表格適合:

  • 📖 教義學習輔助工具
  • 🧠 靈修與默想導引
  • 👥 小組教學討論引導
  • 🛤建立信仰敘事與傳承

📘 記憶與教義對照表

每一條教義,都是一段神聖記憶的提醒

教義主題

核心記憶事件/段落

記憶內容摘要

教義的意義

默想與應用問題

🔹 三一上帝論

創世記 1:1-2、馬太福音 3:16-17

上帝在創造、救贖、成聖中顯出三一合一的同工

上帝是合一中的關係本體,我們照祂形象受造

我是否活出合一與愛的生命?我的信仰關係有無反映三一的樣式?

🔸 基督論

約翰福音 1:1–14、腓立比書 2:6–11

道成肉身、謙卑、死而復活

基督是完全的上帝與完全的人,是救恩的中心

我如何記得耶穌的死與復活?祂的謙卑對我有何挑戰?

🔹 聖靈論

約珥書 2:28–29、使徒行傳 2

聖靈澆灌群體,記得上帝的應許與更新

聖靈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記號,是提醒者與保惠師

我是否每天敏銳於聖靈的提醒?祂在我生命中記得我嗎?

🔸 創造論

創世記 1–2、詩篇 8

上帝創造世界、人與其使命

上帝是創造主,我的生命有價值與目的

我是否記得我是「受造」的,不是偶然?我尊重上帝所造的一切嗎?

🔹 救恩論

出埃及記、約翰福音 3:16、羅馬書 5:8

上帝拯救奴役中的人類,藉耶穌完成最終救贖

救恩是恩典與記憶的呼喚,要我們記得與回應

我是否活在感恩中?是否仍忘記祂的恩典?我如何述說救恩故事?

🔸 成聖論

利未記 11:45、約翰福音 17:17

上帝呼召百姓活出與祂相符的樣式

聖潔是從記得上帝的聖潔而來的模仿與分別

今天我的生活有哪些是忘了神聖潔呼召的表現?

🔹 教會論

使徒行傳 2:42–47、哥林多前書 12

教會是記得上帝話語與行動的群體

教會是記憶的共同體,在敬拜與服事中延續祂的故事

我是否積極參與在上帝的群體中?我們是否記得主並向世界見證?

🔸 聖經論

提摩太後書 3:16、詩篇 119

聖經是神聖記憶的啟示與見證

聖經是上帝的聲音與歷史,讓我們記住祂的作為與話語

我是否每日進入這記憶?我讀經時是否像參與一段真實故事?

🔹 末世論

啟示錄 21:1–5、哥林多前書 15:51–58

上帝記得祂的應許,要更新萬物、審判罪惡

末世盼望是對上帝記憶的信靠:祂說過,祂必成就

我活著是否以將來的記憶為盼望?我今日是否預備迎見祂?


🧠 補充解釋

  • 教義不是抽象定理,而是對神記憶的神學整理。
  • **記憶是教義的根,教義是記憶的牆:**讓信仰不被遺忘、不被扭曲、不被私有化。
  • 每一段教義都呼喚我們「不要忘記」上帝是誰、祂做過什麼、祂仍在做什麼。

🧭 如何使用這份對照表?

靈修用途:
每日選擇一條教義,結合經文默想與禱告。

教學用途:
小組/主日學使用,幫助信徒建立「記憶性神學思維」。

寫作用途:
可延伸成靈修日記主題、講章骨架、教義式見證。

寫屬靈自傳:
你可以依此表格,回顧你如何「從記憶走向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