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基督論的神學脈絡圖

 

        【耶穌是誰?】

  ──────────────────────

   新約聖經的見證:

   - 道成肉身(約 1:14

   - 彌賽亞、主、上帝的兒子

   - 為人受死、復活、升天

   問題:祂是完全的上帝?完全的人?如何結合?

 

                        

                        

         【異端挑戰】

   - 亞流主義:子是受造物,不與父同質

   - 撒伯流主義:父子靈只是「一位上帝」的不同模式

   - 聶斯多留主義:基督分裂為兩個位格(神子 + 人子)

   - 基督一性論:基督只有單一神性(否認人性)

 

                        

                        

       【大公信經的回應】

   325 尼西亞信經:

   - 基督為「受生非受造」

   - 「與父同質」(homoousios

   強調基督真正的神性

 

   381 君士坦丁堡信經:

   - 保留尼西亞核心

   - 補充「因聖靈從童貞女馬利亞成肉身」

   強調基督完全的人性

   與聖靈論一起,建立三一結構

 

   451 迦克墩信經:

   - 宣認基督「完全的神性、完全的人性」

   - 「二性一位格,不混亂、不改變、不分割、不分離」

   神人二性論的經典定義

 

                        

                        

         【神學意義】

   - 基督是「完全的上帝」:能帶來救恩

   - 基督是「完全的人」:能代表人類

   - 救恩的奠基:唯有神人成為一位,十字架與復活才能有效


📌 總結

  • 新約時代:耶穌被宣認為彌賽亞、主、神子。
  • 尼西亞信經(325:確立基督完全的神性。
  • 君士坦丁堡信經(381:更明確基督的人性,放入三一架構。
  • 迦克墩信經(451:定義神人二性一位格,成為正統基督論的標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