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s 清教徒時期
│
│ 英格蘭 & 新英格蘭清教徒 → 強調「山上的城」使命
│ 約翰‧歐文、理查德‧巴克斯特 → 社會改革與國度觀
│
1700s 大覺醒
│
│ 喬納森‧愛德華滋 → 福音復興 = 國度前奏
│ 樂觀盼望:全球性福音傳遍,帶來「黃金時代」
│
1800s 啟蒙 & 宣教運動
│
│ 科學進步 + 社會改革(反奴隸、教育、醫療)
│ 後千禧 = 主流新教末世觀(特別是英美)
│
1900s 初期
│
│ 社會福音運動(自由派版後千禧)
│ → 把歷史進步當作上帝國降臨
│
1914–1945 兩次世界大戰
│
│ 世界黑暗暴露 → 樂觀崩潰
│ 後千禧式微;前千禧(時代論)興起
│
1950s–1980s 當代復興
│
│ 改革宗重建派(Rushdoony, Bahnsen, North)
│ 強調律法原則治理社會 → 再現後千禧樂觀
│
2000s–至今
│
│ 後千禧仍是少數派,但在改革宗群體中被重提
│ 特別強調:福音廣傳、文化使命、國度興旺
🔑 總結
· 萌芽:清教徒時期(17世紀)。
· 高峰:愛德華滋與19世紀「樂觀進步時代」。
· 衰落:20世紀戰爭與災難。
· 復興:當代改革宗重建派 & 部分福音派再思考「文化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