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教會 (1–3世紀) ──────────────────► 奧古斯丁 (4–5世紀)
│ │
│ 前千禧派為主流(愛任紐、遊斯丁) │ 《上帝之城》提出象徵詮釋
│ 少數人象徵解讀(奧利金、優西比烏) │ 「千禧年 = 教會時代」
▼ ▼
────────────────────────────────────
萌 芽 → 正 統 化
────────────────────────────────────
中世紀 (500–1500) ─────────────────► 宗教改革 (16世紀)
│ │
│ 天主教全面接受無千禧論 │ 路德 & 加爾文繼承奧古斯丁
│ 異端群體偶有千禧主義運動 │ 批判前千禧論為「幻想」
▼ ▼
────────────────────────────────────
主 流 定 型
────────────────────────────────────
近代 (17–19世紀) ────────────────────► 二十世紀至今
│ │
│ 英美興起後千禧與前千禧派 │ 天主教、東正教仍守奧古斯丁詮釋
│ 歐洲大陸教會維持無千禧傳統 │ 改革宗神學院繼續推展已然/未然」末世論
▼ ▼
──────────────────────────────────────
持 續 主 流
──────────────────────────────────────
📌 視覺說明
- 萌芽 → 正統化:初代象徵解讀 → 奧古斯丁奠基。
- 主流定型:中世紀、宗教改革 → 成為天主教與改革宗標準。
- 持續主流:雖受其他觀點挑戰,但在全球大部分傳統教會與神學界仍佔優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