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斯多葛主義是否影響保羅

 

 

歷史與文化背景:保羅與斯多葛共處的世界

保羅活在第一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那是一個希臘哲學深植社會的世界,特別是斯多葛主義非常流行,甚至許多上層階級、政治人物(如馬可奧理略)都是斯多葛主義者。保羅自己受過良好的希臘與猶太教育,所以他熟悉希臘哲學語境是很合理的。


🔍 相似之處(但不等於一樣)

主題

保羅的觀點

斯多葛主義

自制、節制(σωφροσύνη / enkrateia

聖靈的果子之一(加5:23

道德修養的核心

知足(contentment

「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腓4:11

內在不依賴外物

外在不可控、內在可控

「我們不喪膽不靠眼見,乃是憑信心」(林後4:16-18

分辨「可控 / 不可控」是智慧

理性與德行

提倡行善與更新心意(羅12:2

合理思維引導道德實踐

這些看起來很相似,但背後的動力來源與信仰根基完全不同


根本差異

層面

保羅

斯多葛主義

人的本質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人需要恩典

人靠理性與意志可達成德行

救贖方式

倚靠基督的十字架

靠自己修練與理性控制情緒

生命目標

與上帝和好,成為新造的人

活出平靜與道德智慧

情緒觀

喜樂、憂傷、哀哭都有其合宜之處(羅12:15

情緒需控制以維持理性與平靜(apatheia

簡單來說,保羅不是一位斯多葛主義者,但他可能借用了當代哲學語言來與他的聽眾溝通。他用當時人熟悉的思想框架,把基督信仰的信息講得更貼近人心。


🕊神學亮點:保羅的信息比斯多葛更深

保羅並不只是教人如何「活得更好」,他傳講的是福音的大能:「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2:20)。這點是斯多葛主義無法提供的超自然轉變。

 

 

 

斯多葛主義是什麼?

 

斯多葛主義(Stoicism)是一種源自古希臘的哲學思想,約在西元前3世紀由哲學家芝諾(Zeno of Citium)創立於雅典的「有柱廊學派」(Stoa Poikile,意為彩繪柱廊)而得名。這個學派後來對羅馬世界產生深遠影響,也影響了許多基督教思想家。


🌿 核心理念簡介:

1. 活在理性與自然中(Live according to reason and nature
斯多葛學派認為宇宙是有理性的(Logos),人若活出理性,就是順從宇宙的本質。對他們來說,真正的幸福不在於外在的財富、地位或快樂,而在於內在的德行與理性。

2. 追求「阿帕西亞」(Apatheia):平靜無動於衷
這不是冷漠,而是一種對外在事件不被情緒擾動的穩定狀態。他們主張:我們無法控制發生的事情,但能控制自己對事情的反應。

3. 美德是最高的善(Virtue is the only good
例如:智慧、勇氣、節制、公義。他們認為這些美德比任何物質成就更值得追求。

4. 分辨可控與不可控的事
這是斯多葛非常著名的觀點,也是現代許多心理學(如認知行為治療)引用的來源。他們鼓勵人專注於可掌控的內在狀態,而非無法控制的外在環境。


📚 代表人物

  • 芝諾(Zeno of Citium:創始人
  • 塞涅卡(Seneca:羅馬政治家與哲學家
  •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一位奴隸出身的哲學家,著重於實踐與自制
  • 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羅馬皇帝,《沉思錄》的作者

🕊與基督信仰的對話

斯多葛主義在倫理與靈命操練上,與基督教某些觀點有共鳴,例如保羅在書信中也提到節制、自制與喜樂等價值。然而,兩者有根本差異:

面向

斯多葛主義

基督信仰

救贖來源

自我修練

上帝的恩典與基督的救贖

人的本質

可靠理性達到美德

人因罪敗壞,需要重生

終極目標

活出理性與德行

與上帝和好,進入上帝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