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基督教柏拉圖主義(Christian Platonism)

 

     督教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希羅文化與哲學的挑戰。早期教會在傳福音的過程中,得到了一群受過高等希臘文化教育——當時的希臘文化教育就是以柏拉圖主義為主軸——的社會菁英,他們或著書以羅馬帝國能夠理解的思維方式與帝國的高層溝通,而成為基督教信仰的辯護者——護教士(如:游斯丁);他們或因著自身優越的教育水平,而成為教會的領袖,在教會內部進行教義的詮釋並抗擊異端(特別是諾斯底主義)而成為教父(如:愛任紐)。而柏拉圖主義的思維與辯論方式順理成章的成為他們手中的工具。

    在同時,本身就具有濃厚柏拉圖主義色彩的諾斯底主義,也因其教義與基督教的高度類同,而以神秘知識作為平台,入侵基督教。總而言之,不論是基督教內或是基督教外,都充斥著濃厚的柏拉圖主義的氣氛。這使得早期教會在二世紀左右就爆發了信仰與哲學的關係之爭。

    特土良(Tertullian)代表的,是保守派,認為基督教信仰當與哲學進行徹底的切割,其名言為:“雅典與耶路撒冷何干?學院與教會何干?”(What has Athens to do with Jerusalem? Or the Academy with the Church?

    在另一方面,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代表的是開明派。革利免認為真正的知識乃是在基督教的信仰之中(相當與後世的“特殊啟示”),然而希臘哲學中也具有對於基督教信仰的啟示(相當與后世的“普遍啟示”),特別是柏拉圖主義,因此柏拉圖乃是“在基督之前的基督徒”。而基督徒因獲得了對於上帝的真正知識,故乃是“真正的諾斯底主義者”。革利免對於柏拉圖主義的深厚功力,使得他在西方哲學界中被認為是“中柏拉圖主義”(Mid-Platonism)的開創者。

    亞歷山大的革利免對於哲學的開放態度也明顯的影響了基督教人論的發展。在他之前的護教士——教父,如愛任紐(130-200)等都承認人是由靈、魂與身體三個部分所組成的。亞歷山大的革利免則首開先例,根據柏拉圖主義的傳統,將人的靈等同於人魂中的心思,而成為第一位在基督教人論上採取“雙軌制”的教父。革利免對於基督教人論造成了三大影響:首先,因為他對於柏拉圖主義的開放態度,甚至使用柏拉圖主義的觀點來詮釋聖經,造成了基督教人論迅速的“柏拉圖主義化”。“靈”與“魂”,“靈”與“心思”的界線被模糊,三者被等同。

    其次,“人論雙軌制”造成教父們在著作中若對於人性進行概括性(in general)敘述的時候,就採取二元論的敘述方式;當教父們對人性進行特殊性(in particular,或詳細的)敘述的時候,則採取三元論,並“靈”等同心思的立場。

    最後,靈命的重點從“靈”被轉移到“心思”。我們在革利免之後的三元論教父,如:俄利根,女撒的貴格利,奧古斯丁,屈梭多模和耶柔米這幾位明確支持三元論的教父身上都看見這三個現象。甚至連傳統認為是標准的二元論立場,持改革宗神學的加爾文約翰和歐文約翰,都在靈與魂可以通用的前提下,承認當兩者同時出現的時候,人的靈乃是理性的部分,人的魂乃是情感與意志的部分。我們仍然可以從他們身上看見柏拉圖主義的影子。

    禁欲主義視上帝的形像為人裡面選擇的能力,其實強調的就是人的意志。而基督教柏拉圖主義,則看上帝的形像為人的理性,認為人的理性不僅能夠認識上帝,也能夠認識人自己,人最深的渴慕就是能在愛裡與上帝的靈相聯。這種與上帝聯結的渴慕,成為人獲得救恩的前提,因為人越與上帝聯結,就越有分於上帝的美善,結果就越渴慕上帝,如此不斷循環加強,至終達到與上帝完全聯結並獲得獎賞。

    關於得獎賞的條件,柏拉圖主義與禁欲主義不同,盡管二者都關注上帝的形像,但柏拉圖主義是靠著裡面不斷與上帝聯結的加深而得獎賞,而禁欲主義是靠著外面完美遵行上帝的誡命而得獎賞。

    關於對物質的態度,柏拉圖主義不像智慧派一樣認為物質的身體是邪惡的,相反的,柏拉圖主義認為身體是人的必要組成部分,只是物質低於靈,不具備理性,所以物質不能像靈一樣進入與上帝的聯結裡。柏拉圖主義認為上帝原初的心意不是要定罪體,只是要體受靈的主導,好使人的靈能自由的與上帝的靈聯結。

    俄利根(ca. 185-254)就是持這種等級觀念的代表人,有趣的是,他認為這種等級有三層:最高是靈,其次是魂,最低是體,暗示人是由靈、魂、體三部分構成的。當然,柏拉圖主義也意識到,人的墮落和罪惡使人的靈不僅遠離上帝,也失去了對肉體的權柄,以致被肉體擄來服事肉體的邪情私欲,所以他們也提出,人要得救,必需上帝的恩典。

    綜上所述,智慧派致力於靈從肉體的釋放,禁欲主義重視人裡面自我選擇的能力,也就是人的意志,並靠此來遵守上帝外面的誡命,而基督教柏拉圖主義則強調在上帝的恩典中,人本身的理性會選擇與上帝的靈聯結。

 

    禁欲主義和柏拉圖主義強調的得救方式不同,但二者都不認為人已經失去渴慕上帝並選擇良善的能力。在早期教會中,教父們多少都受希臘哲學的影響,認為上帝的形像主要是指人的理性或意志,例如游斯丁(Justin Martyr)常把理性和意志放在一起使用。教父們肯定身體是上帝照著原初的心意創造的,但同時也認為身體是較低的一部分,需要受管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