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正統 (16-17世紀)
│
│ 強調:聖經權威、上帝的主權、人的墮落、恩典揀選
│ (代表:加爾文、路德、清教徒、正統加爾文主義)
│
▼
自由派神學 (18-19世紀 啟蒙之後)
│
│ 強調:理性、科學、歷史批判、人性進步、文化基督教
│ (代表:施萊爾馬赫、哈納克、自由派歷史耶穌研究)
│
▼
新正統主義 (20世紀初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
│ 強調:上帝的超越、啟示中心、基督為核心、人性的罪
│ 批判自由派的樂觀,回歸宗改精神,但以現代語言重述
│ (代表:卡爾‧巴特、布倫納、尼布爾)
│
▼
後續發展
│
├─ 巴特學派影響的「啟示神學」與「聖經神學運動」
├─ 尼布爾影響的「基督教現實主義」
└─ 與存在主義神學、政治神學、後來的解放神學互動
📌 總結:
- 正統神學(Reformation Orthodoxy)=強調上帝的主權與聖經。
- 自由派神學(Liberal Theology)=強調人性與理性,對歷史樂觀。
- 新正統主義(Neo-Orthodoxy)=在現代危機中,回到宗改核心(上帝的話語、基督中心、罪與恩典),但以新的神學語言表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