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聖靈的恩賜


1.      啟示性的恩賜

    這些恩賜代表上帝的眼目,透過它們,我們有就屬上帝的智慧洞察人、環境及特別的狀況。這些恩賜都是藉著言語來表達。雖然這些恩賜出現在人的思想裡
,卻是超乎理性的,因它代表著上帝的想法。

1)      智慧的言語(林前十二8)

      a.人被上帝感動說出來的話,其中顯示出上帝智慧的一部份。例:        (王上三16~28;太廿二15~22;徒十五5~27;創四十一33~36,四十七13~26)

      b.甚麼時候應當期待智慧的言語:

a)有問題需要解決的時候。
        b)進行輔導的時候。
        c)傳揚上帝話語的時候。

    2)知識的言語
     
a.      人被上帝感動說出來的話,其中顯示出上帝要揭露的事實。

      b.目的:
        a)揭露罪惡:(約四7~25;徒五3;撒下十二1~7;王下五20~27)
        b)尋找失物:(撒上九19~20,十21~22)
        c)顯明人的意念:(太九4~6)
        d)警告和保護:(王下六8~23)
        e)為醫治作準備:(太九1~7;約五1~15)

c.甚麼時候應當期待知識的言語:
a)在私下及公開的場合。
b)在需要上帝的真理和洞察力的時候。

3)辨別諸靈

a.      一種超自然的參透力,能判斷事情的原由究竟是出於上帝、人或是魔鬼。

    b.例子:
      (撒上三2~9;太十二22~24,十六21~23;路十三l0~11;徒十六16~18)

    c.甚麼時候應當期待辨別諸靈的恩賜:
      a)有人運用言話上的恩賜,例如說預言的時候,需辨別其來源。
      b)人與人之間意見不合的時候。
      c)屬靈工作遇見爭戰的時候(徒八18~23)
      d)懷疑現場有魔鬼活動的時候。


2.能力的恩賜

這些恩賜代表上帝的手。是上帝的能力在我們當中成就某些特別的旨意、話語
和工作。這三種恩賜通常是同時出現。

1)信心恩賜
  
 a.新約聖經曾經提及四種信心:
      a)基本信仰(3)
      b)信靠上帝——「得救的信心」(約三16 弗二8)
      c)聖靈的果子——信實——忠貞(加五22)
      d)足以移山的信心(太十七20  廿一21  林前十三2)

b.信心恩賜的定義:
     在進行某種特別活動時,經由上帝的膏抹而獲得信心(王上十八1~40)

2)醫病的恩賜

    集中在病得醫治的事實。醫治可以包括情緒方面、靈性方面和身體方面的醫治。此恩賜通常和信心恩賜同時出現(林前十二930;王下五1~14;約五1~14)

  3)行異能的恩賜

    自發性地顯露出上帝的能力,這種超自然的能力,能帶來看得見和有益處的結果(林前十二10;王下廿8~11)

  4)能力的恩賜同時運行的例子:
    (路五17~26,六17~19,八43~48,九1~2,七1~10)

  5)甚麼時候應當期待能力的恩賜:
    a.有人生病及需要醫治的時候。
    b.去到新的福音工場,應該期待神蹟奇事。
    c.在每日生活中亦然。

3.言語的恩賜

目的:與上帝有密切的溝通;造就自己;配合翻方言恩賜即可造就教會;說
方言為不信者作見證。

這些恩賜代表上帝的口,上帝用他的話語創造天地(創一);對亞當夏娃說話(創三),對挪亞說話(創六~),對亞伯拉罕說話(創十二);對摩西說話(出三~);對先知說話(來一1);對耶穌說話,也藉著耶穌說話(約一1,五19,十五15)。在今天,上帝要繼續向信徒們說話(約十六13)

1)說方言和翻方言

    這是兩項被排列在一起的恩賜。某人受感動說出自己不明白的言語(可能是天使的話語,或是某種方言)。然後他的言語經由上帝感動被人翻成聽得懂的話,叫聽見的人知道其中所包含強而有力的信息(徒二4、十46、十九6;林前十四24~513~1522)

    a.甚麼時候應當期待言語的恩賜:
     
a)主要是在公開崇拜的時候。
      b)說方言也是個人敬拜時向上帝說的言語,在這種情況下不必翻譯。

2)說預言的恩賜

a.向教會宣告上帝的心意,目的是要造就、安慰、勸勉(林前十四3)

b.例子:(撒上十九19~24;徒十一27~30;徒廿一9~14)

c.對於私下說的預言,也應該慎思明辨(林前十四29)

d.判斷預言約五種方法(林前十四29;帖前五19~22)
      a)藉著辨別諸靈的恩賜(林前十二10;徒十六16~18)
      b)藉著其他人的印證(箴廿四6;林前十四29)
      c)留意它的準確性。
      d)留意它有沒有應驗(耶廿八9)
      e)提出正確的問題:
        它的目的是否正確(林前十四3)
        它是否榮耀上帝:還是叫人只注意那說預言的人(約十六14;西二18~19;啟十九10)
        它究竟是造就教會,還是製造壓力?使人更聖潔,還是爭取利益?使
人爭鬥,還是得醫治?

它使人回轉還是只被定罪。

它如何影響你的生活?帶來恐懼,還是喜樂和信心?帶來爭吵,還是喜樂,和平?它能使你更像耶穌嗎?

2019年11月10日 星期日

長老教會的特色與歷史

什麼是「長老教會」? 長老教會或長老宗(Presbyterianism),就是根據加爾文神學而生的教會議會體制。

長老宗的教會體系包括了以諾克斯所建立的蘇蘭教會為發源地的長老教會,以及歐洲大陸延續加爾文改革勢力的改革宗教會。因此,長老教會可說是居宗改革運動主流之一的加爾文傳統,它與另一個改教主流馬丁路德教會有若干共同的神學特色,又另具其獨特的主張。

在信仰傳統上強烈主張上帝的主權,人藉祂的恩典得救,並以聖經為信仰的最高權威。也以「萬民皆祭司」的信念,主張全體信徒對教會行政權的共同參與,按「民主共和」由全體信仰選出「長老」以代議制度來治理教會。另外,以「基督是教會唯一的元首」肯定上帝在一切事務的主權。因此,翻開長老教會歷史,都是充滿了為信仰真理和自由而奮鬥的史實「荊棘焚而不毀」乃成了全球長老教會共同的精神象徵。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協和信條簡介


協和信條是信義宗最晚出的信條,完成於一五七七年。顧名思義,其目的在調和信義宗內部綿延三十年一連串激烈的教義爭辯,以求劃一。這些爭辯導源於路德和墨蘭頓間神學上的大同小異。這在他們生前已見其端倪,而在他們死後顯然分為對立的兩派。一名路德派,以路德反教皇和反慈運理的神學為圭臬,而且變成加厲,與復原教其他宗派不合作。一名墨蘭頓派,小名腓力派,採取其領袖墨蘭頓腓力的神學思想,在論人的意志上以神人協作說代替奧古斯丁主義。此派又名隱加爾文派(Crypto-Calvinists),因其論聖餐,傾向於加爾文主義。此派的目的在求使新舊教和好,或至少使各福音派合一。

由上可見這次又長久又激烈的爭辯,是以改教運動的救贖教義為中心,論及罪惡與恩典,因信稱義,和善工的用處,但也論及聖餐,與基督的位格和工作。這些教義都在協和信條中表現了出來。

此次爭辯使日耳曼的信義宗四分五裂,於羅馬教大加譏笑叱罵之資。該宗有識人士急起息爭,以求協和。薩克森的選侯奧古斯都(Augustus)從政治上經濟上積極贊助協和運動。他在一五七六年召集六位神學家開會於鄰近馬得堡(Magdeburg)的卑爾根(Bergen)。他們用德文寫成協和信條。此六位神學家之名為安得熱(Jacob Andre ?),成尼慈(Martin Chemnitz),瑟勒克爾(Nicholas Selnecker),牧斯庫路(Musculus),科熱爾(Cornerus, or K?rner),渠特來烏(Chytr ? us)。本信條的導言也是由他們寫的,時在一五七九年。當一五八○年奧斯堡信條五十周年紀念,此信條與其他信義宗信條一同收集在協和書中,第一次出版問世。它於同年由阿西安得爾(Lucas Osiander)譯成拉丁文,後又由瑟勒克爾和成尼慈先後加以修改,而成為拉丁鑒定本。

協和信條分兩部,即概略,與充實重提及宣言(The Epitome and the Solid Repetition and Declaration)。每部冠以導言,謂正典聖經是信仰和教義惟一的標準,並且規定信條數目為九,即大公教會的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那修信經,原初的奧斯堡信條,奧斯堡信條之辯護,施馬加登信條,路德的大本基督徒要學,和小本基督徒要學,以及協和信條。兩部均討論同樣的十二條。第一部概略先陳明爭辯,後指出純正教義,最後判決錯謬。第二部充實重提及宣言比第一部大五倍,充分發表第一部每一條,並引證聖經,教父著作,以及從前信義宗信條和路德著作。這一部附有“見證錄”,援引聖經和教父對基督人性屬神尊嚴的言論,以證實屬性交通(Communicatio Idiomatum)教理。它是安得熱和成尼慈的作品,無信條權威,故常不被列於協和信條中。

協和信條十二條的標題是︰原罪,自由意志,因信稱義,善工,律法與福音,律法的第三種用處,聖餐,基督的位格,基督下到陰間,教會禮儀,預定與揀選,其他異端和教派重洗派,士文克斐特派(Schwenkfeldians),新亞流派,和反三位一體派。每一條維持信義宗保守派的立場,以對抗天主教,加爾文派,慈運理派,重洗派,甚至墨蘭頓派。

日耳曼帝國以內若干信義宗諸侯及城市,和丹麥王腓勒德力第二(Frederick Ⅱ)拒絕協和信條,但日爾曼大部分的諸侯,瑞典的國家教會,和匈牙利的信義會都接受它。今日美國幾個信義宗教會也都認可它。

協和信條使信義宗與改革宗完全分離,又使信義宗在版圖上和神學影響上自加限制。它終止了信義宗改教運動的創造時期,而開始信義宗經院派的正統時期。它不是那能與奧斯堡信條媲美的理想信條,而是信義宗正統神學的代表作。它之於信義宗,猶如天特教會(Decrees of Trent)之於天主教,多特信條(Canons of Dort)之於加爾文派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