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道德不等於得救:基督與斯多葛的對話

 

 

📖 主經文:羅馬書 3:20–24

「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上帝面前稱義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


一、導入問題:現代教會的斯多葛傾向

你有沒有聽過這些說法?

  • 「他是一個很好的人,應該會上天堂吧。」
  • 「我也不做壞事,也有做義工,應該不錯吧。」
  • 「信仰就是活得有道德、有節制、有愛心。」

這種想法其實非常接近古代斯多葛學派的信念,而不是福音的核心。


二、什麼是斯多葛主義?(簡介)

  • 與保羅同時期盛行於希臘羅馬世界。
  • 強調理性、自律、節制、接受命運,控制情緒。
  • 主張美德就是快樂,德行是唯一的善。

🧠 代表人物如:塞涅卡、愛比克泰德、馬可·奧理略等。

🗣他們說:

「人不該被情緒控制,而應被理性支配。」
「幸福不是擁有什麼,而是成為什麼樣的人。」

看起來是不是與基督徒的價值觀有些類似?


三、表面相似,核心分歧

類似處

核心分歧

道德、節制、愛人

動機是自我修養;基督徒是榮耀上帝、順服基督

情緒自制

壓抑情緒 vs. 情緒被聖靈引導與轉化

自由與自主

自律產生自由 vs. 恩典中得釋放與改變

人可自我完成

否認墮落性、拒絕恩典

📖 保羅說

「我也曾有義但我如今因基督都當作糞土願得著基督。」(腓3:8–9


四、基督信仰的回應:道德不能救人

1. 律法與德行揭示罪,但不能除罪

「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3:20

🧩 道德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不完全。它本身不是拯救的方法,而是讓我們看到我們需要救主


2. 唯有基督的十字架能使人稱義

「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白白稱義。」(羅3:24

  • 斯多葛人追求的是自我修煉的義
  • 保羅宣告的是上帝所賜的義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3. 道德若不轉向十字架,就成為自義

「你若靠律法稱義,就與基督隔絕。」(加5:4

🛑 好人不等於得救的人;
得救的人自然會結出好果子,但那是結果,不是根源


五、保羅與斯多葛的神學對話(應用面)

主題

斯多葛主義

基督福音

成為「好人」的方式

自律、哲思、控制慾望

悔改、信靠、聖靈更新

面對苦難

忍受、冷靜、看作命運

倚靠上帝恩典、知道有永恆目的

情緒處理

消除情緒(apatheia

情緒被聖靈轉化,如熱心、憐憫、哀傷

靈性自由

不受情緒與環境左右

不受罪惡轄制,在基督裡得真自由

得救的根據

美德與修養

十字架上的基督


六、現代版斯多葛:福音失焦的危險

現代教會有時陷入「情緒心理導向」信仰:

  • 信仰變成追求內在平靜
  • 得救變成「活出最好版本的自己」;
  • 忽略了十字架與審判的信息。

這是斯多葛式靈修的假福音。
真正的福音不是「自己變好」,而是承認自己無能自救,轉向基督的救恩。


七、結語:不是靠你的道德,而是靠祂的恩典

「因信稱義,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弗2:8

🎯 挑戰你:

  • 你活得像基督徒,但真相信的是自己的道德還是基督的救恩?
  • 你是為了內心平靜而信主,還是為了回應上帝的榮耀與恩典?

🙌 呼召

  • 放下自義,仰望基督;
  • 接受祂白白的恩典;
  • 從恩典中活出真正的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