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認識懷疑論派(Skepticism)

 

 

當我們探討懷疑論派(Skepticism),無論是在哲學歷史還是信仰對話中,它都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主題。以下是從歷史、哲學類型、以及與基督信仰對話的角度出發,幫助你清楚認識懷疑論派的核心思想與影響。


📚 懷疑論派簡介

Skepticism(希臘文:σκέψις,意為「探究」)

一、懷疑論的定義與歷史起源

懷疑論是一種主張知識的有限性或不確定性的哲學立場。簡言之,它強調:「我們真的知道我們以為知道的嗎?」

🏛 古代希臘的兩大懷疑論派:

流派

代表人物

主張

皮浪派(Pyrrhonism

皮浪(Pyrrho,約公元前360–270

主張對一切懸置判斷(ποχή),追求內心平靜(ataraxia

學院派懷疑論(Academic Skepticism

阿卡西勞斯、卡爾涅阿德

在柏拉圖學院中發展,主張我們無法達到確定的知識


二、懷疑論的分類

種類

說明

感官懷疑論

我們的感覺經常出錯,不能提供確實知識(如幻覺、錯覺)

理性懷疑論

我們的推理能力可能會導致錯誤,邏輯不等於真理

道德懷疑論

沒有絕對的善惡標準(相對主義的前身)

宗教懷疑論

無法確定上帝的存在、啟示的真實性,或聖經的可靠性

方法論懷疑論

暫時懷疑一切,以建立更穩固的知識基礎(例如笛卡兒)


三、懷疑論的目的與動機

  • 古代懷疑論:追求內在平靜(ataraxia),避免爭辯,停止判斷就不會受煩擾。
  • 現代懷疑論(如笛卡兒):透過懷疑來找出不能被懷疑的確定真理(cogito ergo sum)。

基督信仰與懷疑論的對話

1. 聖經中也有懷疑的人物?

  • 多馬:「我非看見他的手上的釘痕……總不信。」(約20:25
  • 詩篇常有「你在哪裡?」、「為何不垂聽?」的語言。

👉 聖經不否認人性的疑問,而是邀請人帶著懷疑來親近上帝。


2. 懷疑可以是信仰的起點

  • 奧古斯丁也經歷長時間的哲學懷疑,最後在祈禱中說:「主啊,我信,求你幫助我不信!」
  • 馬丁路德曾說:「懷疑也是信仰的一部分,因為它迫使我們更深地仰望基督。」

3. 信仰與知識的關係(vs. 懷疑論)

懷疑論

基督信仰

強調「我們無法真正知道真理」

強調「真理在基督裡顯明出來」(約14:6

追求暫停判斷以避免痛苦

追求信靠真理以進入生命和平安

依賴人類理性的局限

承認理性,但仰望啟示與恩典


📖 給現代信徒的提醒與建議

若你有信仰的懷疑,這並不可恥,而是屬靈成長的機會:

不要壓抑懷疑 —— 把它帶到上帝面前,用詩篇的語言禱告。
不停止尋求答案 —— 問問題是信仰成熟的開始。
尋找信仰群體的陪伴 —— 不要獨自與懷疑奮戰。
操練「信靠中的不確定」 —— 信仰不是確定一切,而是在未解中選擇信靠那位可信的上帝。


📚 推薦閱讀

  • C.S. Lewis《反璞歸真》、《痛苦的奧秘》
  • Timothy Keller《理性神學》、《面對上帝的疑問》
  • Alister McGrath《信仰的理性》、《科學與宗教的對話》
  • 懷疑者聖經之旅:馬可福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