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認識聖靈的工作

 

1. 聖經的記載(漸進的啟示)

 

    舊約中聖靈(RUAH)的工作

 

    a. 創造(1:2,2:7;伯33:4;詩33:6,104:29-30;賽34:16)

    b. 將上帝的話向代言人啟示(24:2;撒下23:2;代下12:18,15:1)

    c. 使人信心堅固,結果子(9:20;詩143:10;賽48:16)

    d. 使人生發信心,悔改,道德敬虔生活(51:10-12;賽11:2,44:3;結11:19) 

    e. 裝備人事奉上帝,作有效的領袖 (41:38;民11:16-29;申34:9;士3:10,6:34,11:29)

    f. 給人技巧,作創意之工(31:1-11,36:1;哈2:5;亞4:6)

 

    新約中聖靈(πνευμα)的工作

 

    a. 於五旬節降臨成為清晰的記號,為另一位與聖父、聖子同等的位格,於新約時代有明顯和活躍的工作(2:1-13,16;參珥2:28-32)

    b. 參與聖子的職事:出生(1:35),下降於受洗的基督身上(1:10),支持他受試探(1:12),發揮能力(4:18-21),使他復活(1:4)

    c. 參與基督徒的生命:

    i. 啟示與教導有關基督的真理(14:26,15:26,16:13;3:2-6;提前4:1)

    ii. 使人歸上帝(16:8-11)

    iii. 使人與基督聯合,在基督徒生命中離罪更新成聖(3:5,8;6:3-11;7:4-6,8:9-11;林前6:17-19;2:1-10;3:14)

    iv. 使基督徒彼此聯合、合一(4:2-4)

    v.  給基督徒確據,他們是屬上帝的(8:12-17;林後1:22;4:6),並將來得基業的盼望(5:5,8:23;林後5:5;1:14;2:18;4:30),復活的應許(8:11)

    vi. 賜恩賜建立教會基督的身體(12:3-13;林前12;4:7-16;彼前4:10-11)

    vii. 為信徒代求(8:26-27),作信徒的另一位保惠師(14:16)

    viii.催促與帶領宣教工作(8:29,13:2,16:6-10)

    ix. 使信徒有能力作更大的事(14:12;參徒2:41,47)

 

2. 神學的探討

 

    有關聖靈的工作在教會歷史中的探討:

 

    a. 聖靈與聖經

 

    i.  十六世紀興起之重洗派 (Anabaptists)為基督教派中較偏激之人士,高舉意志的順服,在各方面過重生成聖的生活,受苦不計;亦以這角度去解經。這派強調聖靈在信徒身上的引導,順服與犧牲。

    ii. 改革宗方面:

    (1) 路德強調聖靈與聖經不可分開,「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聖經已經有清晰與足夠的救恩、服事上帝的知識,毋須有新的啟示。聖靈的角色就是默示聖經,証明它與詮釋它,並光照被罪蒙蔽的人,使他們明白領受上帝的話,認識基督。沒有聖靈的工作,聖經只不過是字句(letter)而已。顯然,路德著重的是聖經中處處有關基督的啟示,而聖靈就是使人認識基督。

    (2) 另一位改革宗加爾文,除了提及關於聖經為靈感之作,他認為聖靈給人印記(seal),對上帝的話不作任何的懷疑。聖靈在宣講與聖餐中,叫這些聚會生發效果,使活著的基督與信他的人屬靈上的相交。    

 

    b. 聖靈與救恩

 

    i.  改革宗、清教徒等對人性的看法秉承奧古斯丁的神學,認為人敗壞到極點,須有先在恩典(prevenient grace)以致能回應上帝的大愛與呼召,而這恩典是藉聖靈的工作而賜與人的。聖靈的主權在此神學思想上反映出來,他感動基督徒決志與順服,討上帝的喜悅。

    ii. 約翰衛斯理(J.Wesley)在基督徒的成聖課題上,有獨特的見解,聖靈除了使人重生,也有第二個恩典的作為,就是除去人一切的邪情私慾,使人對上帝對人有完全的愛。這是第二個祝福。基督徒在靈性上往高處行要有聖靈的工作為印記(3:14-19;羅8:15-16;約14:18-23)

   

  


末世論之神學中心 - - 上帝的國

 

    不少神學家討論末世論時,焦點放在上帝的國這課題上,因為上帝的國在施洗約翰的宣告中,在耶穌的言訓中,死而且帶有末世色彩,實在不能忽視。另一方面,上帝的國的顯現在解釋上有很大的分歧,如杜特認為上帝的國已臨到,末世的講論已應驗了,而莫特曼卻恰反,認為上帝的國是有待將來的顯現。就此,這核心課題必須先處理,然後才進入主再來的課題去。

 

    耶穌言訓與職事的核心─「上帝的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4:17)。這是歷史的轉捩點,因為是人進入上帝國決定性的時刻。

  

    有人認為上帝國是應驗的時候(already)

 

    a. 臨近的意義:

          i.  除掉罪(7:48-50;9:26)

          ii. 真光照耀(約壹2:8)

          iii. 新創造(林後5:17;6:20;13:30)

          iv. 舊約快歸無有(8:13;林前7:31)

          v.  審判─拒絕救恩的人(22:1-14;21:43)

 

    b. 施洗約翰是分水嶺,之前預告了,他以後就是應驗的時候(16:16;參可1:4)

  

   c. 可以看見(4:21;13:16)

 

    但未完全的應驗(not yet)

   

    a. 天下未完全歸一(1:10)

  

    b. 死亡仍未敗壞(提後1:10)

  

    c. 今天仍等候得贖(8:19,22-24;提後4:18;林前6:9,15:50)

  

    d. 與空中掌權者爭戰(6:12)

   

    e. 生活在張力下

          i.  身外身內之矛盾心態(林後5:6)

          ii. 也經歷聖靈的同在,更新(林前6:19;3:5)

 

    而上帝國的應驗是already and not yet,這主張由新約神學家O. Cullmann(1902-)G. E. Ladd(1911-82)等提出。

 

    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認為上帝國在主耶穌降世的時候已經實現了,但是舊的世界尚未過去,要等到主耶穌再來的時候,上帝國才會完全實現,舊的世界才完全過去,只有上帝的國。

 

    根據聖經的教導,上帝的國已顯現於接受上帝治權的身上,但他們仍要等候上帝有形有體的顯現─完全得贖,也就是基督作王。這表示上帝國在歷史中不斷發展,人因著接受救恩陸續走進上帝的國度去,而在歷史的終局上帝國便完全顯現了。

 

 

末世論教義受注意的原因

 

   愛立生(Erickson)認為近代,尤其是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這教義受到跌的關注這與時代的氣息有關,就是近代對未來學(futurism)的重視,什麼原因導致呢?

 

1. 近代科技發展迅速,整個文化氣候改變了,對未來的瞻望成為了必須,作為發展之參考。

 

2. 第三世界的國家有迅速的發展,如經濟,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且基督教教會在這些國家有迅速的增長,刺激對末世論之興趣。

 

3. 共產主義的思潮刺激神學家對歷史的詮釋,前者展望理想的將來,神學家如何回應去提出比前者更優越的未來盼望,這是他們要做的工作,如莫特曼的「希望神學」。

 

4. 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人若對未來有盼望,有生存的目的,能夠面對任何的環境。

 

5. 核子彈的製造使人為著人類生態的危機憂慮,重視人類未來之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