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中世紀時代的救恩論

 <贖罪(Atonement)>

 

[安瑟倫(Anselm)]

 

安瑟倫認為人因為犯罪,已經失去他所應有的屬上帝的尊榮。上帝可以選擇刑罰罪惡,或選擇賜下他的兒子,使他的尊榮可以得著滿足;上帝選擇後者,並且借著基督的死,讓上帝再次得著尊榮。另一方面,基督也得著賞賜。基督將賞賜以赦罪的形式,賜給罪人。


[阿伯拉爾(Abelard)]

 

阿伯拉爾不贊成安瑟倫對救恩所持的交易理論。阿伯拉爾認為,上帝藉著基督的死所顯明的愛,是自願地赦免罪人。他的觀點稱為道德影響論。


  [其他]

 

克勒離的伯爾納(Bernard of Clairvaux)反對亞伯拉德的理論,他認為信徒獲得救贖,是由於基督的血,而不是基督的榜樣。

 

倫巴得(Peter Lombard)將安瑟倫和亞伯拉德的觀點綜合起來,他說,基督為罪人而死,將罪人領進神的愛中,罪人就從罪中被釋放。


     亞奎那的思想,也反映出安瑟倫和亞伯拉德的觀點。亞奎那認為基督既作全人類的元首,他就將自己的完美性賜給人類。

 

亞奎那認為,基督「藉著他的教訓、生活和受苦,作教師,也作全人類的榜樣。這些受苦,特別反映出上帝的愛,喚醒人心裡愛的回應」。


  小結︰中世紀時代,對贖罪教義的貢獻不多。

<上帝的恩典>


     雖然中世紀教會正式贊同奧古斯丁的教訓,但中世紀的教義,其實是逐漸邁向半伯拉糾主義。人的意志並未在墮落敗壞中受破壞,人可以在救恩中與上帝合作等觀點,是十分普遍的。一般來說,經院哲學家都承認,在救恩中,恩典乃屬必需,盡管他們對恩典也各有不同的定義。

 

亞奎那認為,恩典在救恩中是必需的,他說,除非是靠著上帝的恩典,人不可能從一個罪的境況,轉向義的境況。可是,亞奎那也將「白白的恩典」和「成聖的恩典」區分。白白的恩典包括知識(信心和認識)、見證(治病、神蹟、說預言)和溝通(方言和方言的翻譯)。成聖的恩典包括運作的(operative,前期的)和合作的(cooperative,後期的)恩典。亞奎那認為,合作的恩典,是指人在接受恩典時,是與上帝有一種合作關係。


     倫巴得(Peter Lombard)將運作的恩典和合作的恩典加以區分。運作的恩典完全是上帝的工作,叫人在信心中轉向上帝,合作的恩典要求人接受恩典,與上帝合作。中世紀的整個大方向,包括經院哲學在內,都是半伯拉糾主義的。

<信心與行為>


     經院哲學將信心分成兩個層面。知性的信是指對教會教義的認識,和行為的信是指能產生愛心行為的信心。行為的信是得救和稱義的結果,宗教生活的核心是信心,但信心必須有愛心和好行為。這就是之所以經院哲學的稱義觀,不是強調與上帝的新的關係,而是強調善行的能力。

<稱義(Justification)>


     經院哲學說,稱義不是由於上帝審判的作為所致,而是出於上帝向個人所施行成聖恩典的一種合作關係。同時,個人可以憑著自由意志,以懺悔和信靠歸向上帝。可是,按經院學派的教訓,稱義並不包括救恩的穩妥性,因為救恩的穩妥,是不能獲得保證的。

 

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天生我材必有用 重建我們的奮鬥力

 

唐崇榮牧師「信仰與奮鬥力的建造」第二天的神學講座繼續在國父紀念館進行。接續第一天的主題「要認識自己先從認識上帝開始」,唐牧師勉勵會眾必須要知道被造的目的,「因為如果不去尋找,我們的人生是浪費的。」

成功的人生 要明白神的計劃

每個人都想自己過一個成功的人生,也有很多人出版有關成功的秘訣之類的書,可是怎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呢?唐牧師說,「不認識神的人生,是不會成功的。耶穌在死之前說的話是『成了』,如果按照世人的標準,耶穌沒有什麼成功可言,可是,如果按照神的標準,祂成全了父神的旨意。」

唐牧師語重心長地說,「你要明白神在你生命中的計劃,就像亞伯拉罕在年老時,神呼召他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他要重建自己的人生目標,放下自己的計劃,這樣才能看見神的應許。不要跟著社會上的標準去做,而是跟著上帝的標準去做。」

天生我材必有用 重建我們的奮鬥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帝創造人都不一樣,無論在身材、天資、機會、經歷都不一樣。我們的不完全,是為了激發內在的奮鬥力。」唐牧師舉例說,貝多芬在寫第七、八和九的交響樂章時,他自己從來也沒有聽過,因為當時他已經失去了聽覺,但貝多芬的樂曲一直流傳後世,他寫出來的音樂像雕琢過一樣,那麼震撼人心。

唐牧師說:「凡沒有經過貧窮和苦難的人,他們的成功都不是十分深刻的。在神的永恒性中,你的靈魂需要找到一個定位,我們在神永遠的旨意中才能找到自己永恒的價值。永恒的本質在於神的形象,而盼望是面對未知的前路的勇氣。」

難道信耶穌就是找到一個禮拜堂做禮拜嗎?唐牧師勉勵所有的年輕人:「要發現你裡面的寶貝和才能,從而發掘自己的奮鬥本能然後再去發展。上帝賜給以色列百姓迦南地,不是讓他們坐享其成,裡面有很多的強敵等著他們,是因為上帝要訓練我們的奮鬥力,要先經歷十字架,然後才有復活;先受苦,再得著榮耀。正如保羅所說的,『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

在信仰中建造自己 發揮最大的力量

唐牧師最後以自身例子鼓勵年輕人不要怕吃苦,反而要在當中激發自己的奮鬥力。唐牧師三歲時喪父、十五歲時就靠自己養活自己,由於他讀神學的時候,是靠助學金來完成學位的,所以畢業以後,他就把神學院的薪水原封不動的奉獻給有需要的學生。那唐牧師是怎樣坐車到神學院授課呢?原來是截停那些載滿蔬菜或魚的貨車,站幾個小時過去,當回到神學院的時候,就先洗澡洗去魚的腥味,到課堂上又是一位神學院老師。他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幾年。

唐牧師總結說,神讓中國走受逼迫的道路,他們的信仰和奮鬥,不是西方宣教士能夠教出來的,因為這不是知識的層次,而是生命的影響力。他感嘆地說,這五十年來,台灣的經濟從第三世界走到生產的國家,現在全世界大部分的電腦都是台灣做的,但台灣的年輕人道德價值觀崩潰厲害。最後,唐牧師再次勉勵在場所有的年輕人,在信仰中建造自己,發揮最大的力量,過合神旨意的生活。

 

**************************************

 

    面對自己將來獻身讀神學,必須要做出非常之決定:把房子賣掉。這是讓我面對父母和孩子們衝擊的開始,父母認為我賣房子太草率(因為防止20年前獻身受阻之狀況重演,不能說出原因),孩子們因房子有媽媽的記憶,不肯離開。

 

    雖然如此,當我下此決定,真正很感謝上帝,還可以賣房子讓我有經濟之供應,可以走傳道與牧養的路。而關於唐牧師神學講座之報導,也再次激勵我,為主的緣故走不平常的道路,求主快快把房子賣掉,可以「自由」的服事上帝。

 

    或許主有更美之帶領,但是我知目前唯一的路就是賣掉房子,求屬讓我勇敢的走天路榮耀祂!

 

 

2020年8月15日 星期六

永遠得救的確據


讀經:來59725,約6371027-29

    許多人信耶穌多年,還不知自己得救與否。他們不知得救的確據,沒有把握到底得救與否。這是沒有確實的証據。

   “因信得救”是入門;“永遠得救”是得救後不會失去救恩。多人說聖經沒有“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幾個字,但聖經也沒有“得救後能滅亡”這幾個字。聖經也沒有“三位一體”這幾個字。但這些都是聖經的真理。

    又有人說,“永遠相信就永遠得救”,意思是,中途不信就滅亡。注意,真信的人是有生命的,這生命是永生,當然會永遠相信。這福音是“一次”交付聖徒的(猶3)。“耶穌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912)祂“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來59)。
可惜,現在北方有些人妄定“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為異端!他們不知道定異端的界限,真見笑於世界基督教!

    許多人認為講永遠得救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樣會使人故意犯罪。我們說,這不會鼓動人去犯罪,反而會激發信徒熱心愛主。

一、這是純正的信仰

1.   舊約沒有永遠得救的確據,只有預言和預表。
2.   新約,特別是保羅和約翰極強調這個。耶穌對全世界講這個真理比其他更清楚。
3.   馬丁路德發現“因信稱義”之道。
4.   加爾文John Calvin1509-1564):他在法國到處傳講路德的信仰。羅馬人想要殺他,他逃到瑞士當牧師,又辦理神學院。1536年發表《基督教信仰典範》,特別闡明“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人們稱“加爾文派”Calvinism,而稱反對者為“亞米尼派”Armenianism
5.   堅信“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
     (1)  浸信會、長老會、弟兄會等都堅信“永遠得救”的真理。
     (2)  英國:
         1. 懷特斐Whitefield:牠與衛司理同工。他們講道有幾個聽眾。懷特斐極強調“永遠得救”。
         2. 司布真C.H. Spurgeon:他在倫敦浸信會當牧師,聽眾以萬計,影響世界基督教。他特別強調“永遠得救”
         3. 達秘Darby:弟兄會創辦人,堅信“永遠得救”的真理。
     (3)  美國:
         1. 慕迪Mordy:他是十九世紀大布道家與斐尼Finney被上帝重用。他們堅信“永遠得救”的真理。
         2. 叨雷博士Torrey:他與慕迪同工,也是上帝所大用的人。他堅信“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
         3. 司可福C.I. Scofield:是慕迪函授課的主辦,是世界有名的解經家。他大力講論“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
         4. 近世大布道家萬培理Billy Graham:相信“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真理。
     (4)  中國:成寄歸、宋尚節、王載、王峙、倪柝聲、王明道、黃元素等等,都相信這個真理。
         陳終道的“永不滅亡”一書也詳論這個。

二、常被錯引的經文

    許多人為堅持得救者還可以滅亡,提出一些經文來支持他們的錯誤。

1.   64-8“焚燒”:注意,這不是論得救問題。他們已得救的,是嬰孩(512-14)。61“所以”,是根據5:,要求離開“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64“那些”不願進到完全地步,反而跌落的。

     他們已跌落:“若是離棄道理”(6節),應譯“已經跌落”,是跌得很厲害的。“就不能叫他們從新懊悔了”,不是上帝叫他們這一句。

     “田地”(7節):長荊棘和蒺藜,就被焚燒。田地是燒不毀的。他們只是“近於”咒詛,而不是“受”咒詛。這裡不是火湖的燒,而是指在基督台前的被燒(林前315)。

     有人根據第9節說行為使近乎得救。但按原文這“近乎得救”,是“占有救恩”,比較8節“近於”。

2.   “有分了”(來313-14):12節“離棄”,應譯“離開”,暫離。
     “確實的信心”,原文是“確據”assuran
     “有分”,原文是metochos,應譯“同伴”(19)。“都是無分的”(弗55):這“分”字,原文是“產業”。指得賞賜的產業。

3.   枝子被剪與燒了(約151-8):

     (1)  論結果與不結果的事,論賞罰的事,結果的就得賞賜,不結果的就要受污損(林前315)。
     (2)  這段經文不是論“怎樣結果子”,而是論“怎樣多結果子”:是否不多結果子就要滅亡呢?
     (3)  冷淡退後者(6節):燒,在基督審判台燒,但又被抽出(林前315,參亞32
     (4)  310是樹,不是枝子,這是對未信的人(7節)
     (5)  1122是根據上文17-21是指猶太人與外邦人說的。

4.   生命冊塗名問題(啟35):是記過的就要到火湖裡去(啟2015),原文直譯“沒有發現記在生命冊上”。這又是預表:預表必須有書信根據,但書信沒有抹名字的記載。
     舊約沒有“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事,所以現在不談舊約塗名。

5.   沉論:

     (1)  “退後入沉論”(來1038-39)。其實這兩節說“因信稱義”,而“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渝的那等人”。這裡“沉淪”apoleian,就是滅亡。
     (2)  “因你的知識沉淪了”(林前810-11)。聖經明說“那軟弱弟兄”,難道吃祭偶像之物的知識不足就滅亡嗎?“沉淪”,這裡可譯“毀壞”。
     (3)  “甚至沉淪了”(林後26-7)。這裡“沉淪”二字,應譯“被吞滅”Katapothe。沉淪與否不會因別人的赦免與安慰。

6.   “第二次死的害”(啟211)。

     注意,得救的不會受第二次的死,但如果不得勝,就會受第二次死“的害”,在空中審判後經“火”。

7.   “就落在摩鬼所受的刑罰裡”(提前36)。

     原文沒有“所受”二字。萑道因作監督而“自高自大”,就會與魔鬼一樣滅亡嗎?原來魔鬼先是犯驕傲的罪(賽1413-14)。作監督就自高自大,魔鬼這四要刑罰你,審判你。並不是-驕傲就要如同魔鬼一樣滅亡。這樣,還有誰能得救呢!

8.   “有至於死的罪”(約壹516):他們認為人得救了,若犯了至於死的罪,就要滅亡了。

9.   “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來1026-27):他們認為“得知真道”就是接受真道(原文),就是得救的,若故意犯罪就沒有希望得救了。

     請注意,這段原是指示信的人說的。“得知享道”,原文是接受真理的知識,不是接受基督而得永生。“故意犯罪”,這是指拒絕救恩,所以贖罪祭與他們無關了。他們只好等候“那消滅“眾敵人”的列火”。他們踐踏寶向,又褻瀆聖靈,所以要受“刑”。“落在永生上帝的手裡,真是可怕的”(31節),比較大衛(撒下2410),我們不能把這段經文硬套入基督徒身上。

10.  我們當保守自己,直到永生(猶21)。

     所謂“保守自己”,不是靠自己保守,而是靠“我們的救主獨一的上帝”(24節)。“直到永生”,不是“直到得永生”。上帝會保守我們自己直到永生-永生是存在永遠的,也就是到永遠都是生命的境界。“特定永生”(提前61219),不是可以丟失,而是持緊。

11.  “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加521,林前611)這是說到我們的本相:未接受耶穌時,“不義的人”就是行這些事的(林前69);注意“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11節)信了主之後,我們也會犯這些,但若“習慣行這樣事的人”(加521直譯,英譯practising)。

12.  “順從祂的人”(來59)。

     他們說要順服耶穌才可得到永遠得救。但這裡的“順從”,應譯“聽從”hupakoe(帖後18),是指從不信到聽信,而不是得救後凡事順服peitho(加57,來1317,雅33)。

13.  “被棄絕了”(林前927

     這裡不是談得救問題,而是談得冠冕問題。“被棄絕”,原文是“不蒙悅納”,“不合格”,“無價值”、“不中用”的意思。

14.  “沒有愛人的,仍住在死中”(約壹315

     這是說到有愛(apape)就証明是得救的(14節);連一點從上帝來的愛都沒有,証明他是假信的。

15.  假先知假師傅(猶18-19),是混入教會裡的“牧人”(11-16),他們是假的(彼後21-3,太715)。

     猶大(約1712):他從來沒有得救的(約664)。“不信的人”,是復數;“誰要賣地”,是單數,指猶大。

三、永遠的保証

    約壹319“安穩”二字,英譯assure,乃“確信”、“保証”。

1.  信徒都是上帝的兒子(約835,羅817):浪子是得救的(路1511-24),但他出走,是他退後的表現。聖經沒有記載不回家的浪子。一次是兒子,就永遠是兒子,父子關係是不能推翻的。

2.  被保守(猶124):保羅深信祂能保存他,直到那日(基督再來)(提後112)。

3.  不被定罪(約318524,羅8134):因為在基督裡。至於馬大2451“同罪”的定罪,原文作“同份”。對世人定罪,對信徒是不被定罪的。

4.  “不與上帝的愛隔絕”(羅235-39)。

5.  我們的生命藏在上帝裡面(西33-4):注意,“與基督一同”。

6.  得永遠的產業(來915):得救的有永遠的產業。

7.  永遠不死(約851):“遵守祂的道”,“道”原文作“話”,“遵守”應譯“保守”。保守什麼話呢?上文(45-4643)。他們不明白不信,就不保守。“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麼”(約1126)吃生命的糧就永遠不死(約65148-49)。

8.  “拯救到底”(來725):“凡靠著祂進到上帝面前的人”不靠耶穌就不是信上帝。又“愛他們到底”(約131)。比較上帝愛世人,沒有說,“愛他們到底”。

9.  “我總不丟棄他”(約637):“凡父所賜的”是得救的,他們“必到我這裡來”。主就總不丟棄他了。

10.“一個也不失落”(約6391891712):我們不能說是單指十二個門徒,“祂所賜給我的”(639)。凡真心相信上帝叫耶穌從死裡復活的人,都必得救(羅109),凡得救的人,都是父賜與子的人;凡父所賜給主的人,就沒有一個失落的。

11.“反得永生”(約516):“信”,是信靠els、信入en才是真神。真信的人就“不至滅亡”,就是得救。但為什麼又“反得永生”呢?原來舊約都是因信稱義,但信的時候還未有永生,只到死時還不離棄上帝,上帝才給他永生(但122)。所以舊約沒有“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之道。

     耶穌要降世才給人生命(約1010),特別耶穌復活後,凡信靠祂的人才得耶穌復活的生命(永生)。信的時候就有了永生(524,約壹513),所以是永遠得救。“永生”,不是“永活”,而是永遠的生命,是不會死的。上帝也不會收回,否則只叫“暫生”。

12.  “永不滅亡”(約1027-29):不信的人不是耶穌的羊(26節),以前信的人才是主的羊,但還沒有永生(27節),所以28節耶穌說,“我又賜給他們永生”,這是新約特別是聖靈降臨之後的信徒,是“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有了永生的人,才能“永不滅亡”(28節)。
    
     有兩只“大能的手”保護著我們(28-29):以致“誰”都不能把我們奪去,連撒但也奪不了。可惜有人說,“我們可以跳出去的”。如果我們能跳出去,兩只手就不是大能的手了,但“祂比萬有都大”。我們是萬有的一員;如果我們能跳出來,我們就比父大了!

13.  重生的人有聖靈直到永遠(弗113-14,約1416)。

14.  沒有多次重生的道理(約31-15):重生的人不會滅亡,也不是悔改後又重生。

四、基督徒犯罪問題

     如果說,這樣會鼓勵人放膽犯罪,這就只能鼓勵那些假信的人放膽犯罪。

1.   基督徒犯罪:仍會犯罪(約壹181021)是舊生命犯罪,新生命是不能犯罪的(約壹368-9518)。注意59小字(原文作“種”),指新生命是不能犯罪的。

2.   “登山寶訓”(太5-7:)不是論罪人得救的條件,而是論以色列進天國的條件。

3.   哥林多教會有人犯了罪(林前51),但他的靈將必得救(5節)。

4.   保羅的經歷(羅722-24)。

5.   這是危險的道理嗎?

     有了新生命的人不願意犯罪,但舊人還是會犯罪的。當舊人犯罪,新人就會難過,就要對付。

     上帝會禁止我們犯罪的(羅611215)。“斷乎不可”,英譯“上帝禁止”(2節,15節)。

赦罪的要件 ---- 悔改


一、原文字義:
1> 舊約:HB5162 → 嘆息、遺憾、憐憫、安慰、懺悔、惋惜、使舒坦、得安慰
2> 新約:GK3340 → 改變、悔悟、悔改
         GK3341 → 改變、自責、悔改、轉離

二、悔改的原因:
1> 罪→ 耶86、林後1221
2> 天國近了→ 太32、可115
3> 褻瀆上帝→ 啟921、啟169

三、誰應當悔改:
1> 罪人→ 路532
2> 每個人→ 徒238、徒1730
3> 外邦人→ 徒1118
4> 猶太人、希利尼人→ 徒2021
5> 以色列民→ 徒1324
6> 行淫的人→ 啟221-22

四、如何悔改:
1> 藉著上帝所賜悔改的恩典→ 徒531
2> 結出果子,與悔改的心相稱→ 太38
3> 接受悔改的洗禮→ 太311、可14
    如何使人悔改→ 提後225 (溫柔勸戒、上帝賜悔改的心,使其明白真道)

五、悔改的結果:
1> 使罪得赦→ 路38、徒319
2> 得生命→ 徒1118
3> 領受聖靈→ 徒238
4> 安舒的日子來到→ 徒319
5> 眾天使一同歡喜→ 路15710

六、不悔改的結果:
1> 滅亡→ 路133
2> 審判→ 羅25
3> 挪去燈臺→ 啟25
4> 受攻擊→ 啟216
5> 患難→ 啟222

彼後39『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

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上帝的主權

  加爾文主義最基本的信念,就是上帝的主權。這表示,三位一體之上帝的旨意是絕對的、完全的。在這有限的創造中,祂的旨意是自主的,是完全淵源於他永恆、有計劃的旨意。他命定自然的定律,掌管歷史的發展,鉅細靡遺。因此,可見他所有的預旨都是永恆的、不變的、至善的、滿有智慧以及至高無上的。在聖經中,上帝對未來一切事件的預知,就是建立在這些預旨的基礎上,並不受「預知」本身所制定,也不受源於事件本身的任何事故所限制。   
    凡有思想的人,自然體會到有某些主權不斷的在統管他的人生:尚未徵得他的同意就被生下來;他也無從考慮要生在何時?何處?何背景?在二十世紀的世代或在洪水之前?為男或為女?是白或是黑?在美國?在中國?或是在非州?這一切在他尚未成形前,都已經命定了。從古至今,基督徒都認定是上帝創造了這世界,他也是這世界的治理者;就因為這樣,他即是這世界上一切權力的究極根源。因此,在他至高無上的旨意之外,不會發生任何事,否則他根本就不是真神。

  由於上帝創造萬物的事實,他就絕對擁有並支配他所造的一切的主權。人類一切的事情都在他的統轄之下,(徒四:24—28),對我們不僅僅只有一些普通的影響而已,甚至以地上的萬國來與上帝的偉大比較,都不過像是天平上的一粒微塵罷了(賽四十:12—17)。上帝以不可侵犯的絕對主權統治著人類的生活,儘管其中充滿人的矛盾與失敗,若非他許可,人類的犯罪行為也不會發生,至於上帝為何情願容忍人類犯罪,而導致終必滅亡的命運呢?當然有其理由,就是為了成就他永恆的目的與旨意。也正因為上帝的絕對統治權與地上政府的治權相衝突,所以地上的萬國都棄絕了上帝,若我們不認為是如此,那我們所信的就是一位有限的上帝。當然,以我們目前所有的知識,有些信仰上的問題我們無法完全明白,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拒絕聖經並其中許多平易近人、合理又真實的教訓。
  
  我們豈不信,若上帝願意就可使罪人回轉歸正嗎?難道這位全能的上帝,天地萬物的主宰,不能改變他自已所造之人的格性嗎?他曾在迦拿以水變酒,也曾在往大馬色的路上使保羅悔改。有一位痲瘋病人曾向耶穌說:「主啊,你若肯,必能叫我潔凈。」
    主就以一句話使他的大痲瘋潔凈了。他實在能洗凈我們靈魂的罪污,就好像我們能洗凈身體的污穢一樣;若上帝願意,他可以興起一批牧師、宣教師和各種主的工人,藉著聖靈的工作使全世界的人在一霎時之間就悔改;也可以派一群天使降臨,行使超自然的神蹟,使全人類都得救;他也能夠在每一個人心中動那奇妙的善工,使得世上無一人沉淪。   
    既然罪惡只在上帝的許可下才存在,假如上帝選擇把罪惡除去,那麼上帝當然能做到。上帝在這方面的能力可以從幾個例子上看出來:滅命的天使在一夜之間擊殺所有埃及人頭生的長子(出十二:29);而在另一個夜間,殺死亞述大軍十八萬五千人(王下十九:35);地開了口吞滅可拉和他的同黨(民十六:31—35);希律王被擊殺死於非命(徒十二:23)。在但以理書四:34—35,我們讀到至高者上帝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世上所有的居民都算為虛無,在天上的萬軍和世上的居民中,他都憑自己的意旨行事。無人能攔住他手,或問他說,你作什麼呢?」
  
  以上這些,都清楚指出改革宗信仰的基本原則——上帝的主權。上帝創造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擁有它,並照著自己至上美善的旨意管理。上帝絲毫沒有失去他的能力;假若有人以為上帝正與人相爭,以為上帝正傾其 所有的說服人去做善事,但卻未能達成他那永遠、不變、聖潔、智慧、至高無上的目的,那麼這對上帝來說,實是極大無比的侮辱。任何一種神學系統,若主張上帝縝密的心意有時也會失敗,或主張人可以對全能上帝的計劃行使否決權(人是受造者,也是有罪的受造者),都與主張上帝沒有世人各種的軟弱,上帝是崇高無比的聖經思想相違背。世人的計劃未能執行,或因無能為力,或因缺乏智慧,或因兩者都缺乏。然而由於上帝的力量、智慧,以及其他各種的能力都無可限量,所以對上帝而言。就沒有任何不能事先預見的危機會產生。對他來說沒有改變的因。假定說上帝的計劃會失敗,努力會無效,那就是把上帝降低到受造者的地位,使上帝不再是上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