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聖經的永生不是靈魂不朽

 

    關於靈魂不朽的辯論有兩種極端的立場一是柏拉圖的觀點表達最明顯的是他自己的《斐多篇》(Phaedo)。根據這觀點,靈魂或靈是更高(甚至神性)的自我,超越身體的存在。靈魂永存於「理型」(forms)那不可見的領域以外,認識至善、至真和至美。不過,它的墮落在於被身體拘禁。靈魂被無情地拋到時空中,必須努力上升,超越物質、時間和空間的具體化身,藉以回想起他在永恆領域已經知道的事情。在這種觀念下,「得救」是靈魂於死亡時從身體中得到釋放,最終在一連串富教育性的輪迴後,與「太一」(the One)重新聯合。

 

    亞歷山太的斐羅將《舊約聖經》轉化成這個柏拉圖架構,而在斐羅死後一個半世紀,亞歷山太的俄利根也對基督教完成了同樣扭曲。東方宗教(特別是在業[karma]、輪轉[samsara]和輪迴[reincarnation]等教義中)和西方流行的神祕主義,從諾斯底主義到新紀元運動,也有十分類似的觀點。

 

    不過,聖經並未假設靈魂是不朽的,和身體一樣,是受造的,有開始、也有終結。不朽是在生命樹中給亞當與夏娃的目標,不單是給靈魂,也是給整個人的!亞當放棄的是這個不朽,但是那些信靠耶穌基督的人卻會得到這個不朽的應許。人的存在也不是循環性的,要經過靈魂無盡的重生。相反的,靈魂與身體一起出現的,朝向著在時間和歷史中的應驗;在基督教末世論中,這應驗就是終末成全。

 

    異教靈魂不朽的觀念和基督教永生這恩賜的教義,產生出徹底不同的世界觀。有趣的是,耶穌復活之後,祂立刻去找同伴吃飯。而笛卡兒則將自己困在房間中,獨自一人思想自己的存在,只感受到真我的純粹思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