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漢代的哲學(經學)

 

    秦始皇(公元前221-207)繼祖宗餘業,併諸侯,滅六國,統一天下。他推翻封建制度,發展經濟,施策全國。這原是好事,不過卻採取絕對的“愚民政策”,焚書坑儒,也不准入民講習詩書。後來連秦宮內的書也被楚項羽燒毀。這把中國古代許多寶貴的詩書都毀了大部分。

 

    後來劉邦滅項羽(楚霸王),建立漢朝(公元前187),才開始詔天下徵求遺書。再提倡學問,設大學,聘名師,置博士,推動民間教育。

 

    漢代的哲學思想可分為兩大方向:

 

. 儒學和與道家:漢代的學者多埋頭於經書的整理(因為秦代把許多詩書、經典毀滅)。漢朝的經書分兩大派:今文(西漢的人按記憶用隸書而寫成的經書)及古文(東漢復古先秦用蝌蚪文所寫成的經書)。思想多是承繼先秦時儒家與道家的學說。不過,當時儒家的思想卻強過道家的思想。

 

. 陰陽五行說:這是因為道家學說流入民間。也正值當時漢朝統一天下,各人心境安靜,講究精神上的追求。一方面,當時有一派人想藉鍊丹以達神仙不死的境地。在漢末張陵(張天師)所提倡的煉丹畫符道教就是應著當時民間的需要而流行。另一方面,「陰陽五行說」卻流行於學者之間。陰陽為易的二個原理,陰陽的變化決定人的禍福。五行卻是金、木、水、火、土。再把一年分為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如此推算配合,就規定了每月的行事和每日的吉凶。五行之中,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漢代的人竟把這種理論應用於一切日常行事上。舉凡對於時候、方位、食物、衣服,都依據五行加以說明。比如,火性的男人不可娶水性的女人等。在社會中引起許多煩瑣的工作,也產生許多以陰陽五行說為謀生的人。一些“道士”可能是混飯吃的,造成社會中許多迷信,也有一些“道士”故意深奧這陰陽五行理論,使一般老百姓以為當中有什麼深奧道理,深信不誤,受其轄制。

 

   以下是漢代幾位主要哲學人物的思想。

 

. 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一位兒子的長子。被封為淮南王。固被稱為淮南子。為人好琴書,博學能文。

 

1. 淮南子的本體論(知識論的基本學說)可以說是完全根據老莊二人的思想。他認為宇宙的本體是「道」。而「道」乃是普遍的,絕對的,超越時空的,虛無自然的。在他的原則訓中說:「夫道者,覆天載地,郭四方,折八極,高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源流泉悖,沖而徐盈,混混汨汨,獨而徐清。故植之而塞於天地,橫之而彌於四海,施之無窮而無而所朝夕,舒之瞑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他以為道始於一,由一分為陰陽,陰陽和合,乃生萬物。這“一”就是所謂的太一。不管他怎樣形容這「道」的本體論,它的確與老莊(道家)的「道」觀念是相同的。

 

2. 他對人生的見解,說也是與其他物類一樣是由陰陽二氣而成,和合各有不同,相合較精者就成為人,和合不精者成為獸。其精神訓中說:「煩氣為蟲,精氣為人」。這樣,人類與物,縱有精煩之別,仍同是「氣」所構成。因此認為物我原為一體的。可見他把老莊的天人合一觀念改成物我合一的觀念來表達。然後,他把人生最高的目的是「與道合一」。把「與道合一」的人稱之為至人,真人,聖人,大人。即與「道」合一,那最理想的人格是超自然的,與宇宙天地合為一體,置生死得失於度外的人。

 

3. 劉安也認為人性原是善而無邪惡的。他解釋說,人性雖善,但我們都有欲望,所以人往往喪失本性,放縱欲望而造成邪惡犯罪。他說,人的感官一接觸了外物就會發生欲望。這種欲望就是使人喪失本性的原因,所以「清靜無欲」實是人生修養的唯一方法了。

 

綜括上述的討論,我們可以明白淮南子的思想是出於老莊的。漢初社會的處境確有使這種思想抬頭的環境。

 

. 董仲舒。劉安為當時老莊學派的代表,而董仲舒(公元前179-104)則是當時儒家的代表。被皇帝封為博士。提倡罷黜百家,專祟孔子。

 

1. 天為萬物之本。認為人與物都是從天產生的。而人卻是萬物之靈,五穀六畜等等乃天為養育人類而創造的。因此,人是天之驕子。人的活動也與天的活動相仿。在人類之中,王者是天特加寵愛而任命他為天下的統治者,因此,王獨有「天子」之尊號。天子之下,隨其德的高下而有諸侯、大夫、士等等。

 

2. 天意為倫理。天的思想成為了董仲舒的倫理基礎。人都要以天為法(法則),天也是我們日常行為的標準。他說:「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造樣,他認為道德的法則也是出於天而且是千古不變的。關於道德的倫理,除三綱五條之說外,他別無見解。

 

3. 提到人性,董子認為在謀解問題之前,我們應該把性字與善字的定義加以確定。認為性是先天生成的。但是性卻有向善及向惡的可能性。也認為性之向善既由後天的教化而成的。

 

. 揚雄(公元前52-公元18)。少而好學,博覽群書Q他就極力要把儒擋二家的學說加以調和的人。

 

1. 揚子稱本體為「玄」。「玄」是出於老子的思想(「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因為本體是不可目見耳聞的,所以名之「玄」。玄是無所不在的,是宇宙的最高原理。萬物的產生與維持其中的原則皆由於「玄」。

 

2. 揚子的倫理以儒家為主,以孔子為宗。他主張為學與做人部應遵奉孔子與經書。採取五倫五常說。認為心生是「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認為善惡全由修養程度而定。修養具有極大的效力。極力反對神仙之迷信。

 

. 王充(公元27-104)

 

    王充的哲學思想算是道家的,或者說把老莊的思想按當時的社會解釋出來。

 

1. 宇宙本體為氣。並由氣產生陰陽,然後再由陰陽化生萬物。他說:「一天一地,並生萬物。萬物之生,俱得一氣。*陰氣生為骨肉,陽氣生為精神。」可見這理論是出於「易」和老子。人與物皆出於氣,人與物的所以不同是在於人具有智慧。智慧的多少在於所稟受的氣有多少、厚薄而來,因此,賢愚的差別也在於氣稟的差異。

 

2. 他的倫理也是按著氣稟的理論來說明。認為人的本性隨氣稟的不同而有上中下—善、善惡混、惡--三種。也認為後天的修養對善惡具有最後的決定力量。

 

3. 絕對命運論。這是王充最著名的學說。他認為人生的幸與不幸、遇與不遇,皆出於命。他認為行善者未必一定有福,為惡者未必一定得禍。這打破了當時的因果報應說。他甚至反駁天人合一的理論。照天人合一說,人行善則天降福,為惡則天降禍是行不通的。他認為天災人禍都是自然的變化,毫不足怪,其中決不含賞善罰惡的意義在內。當時他也極力的反對鬼神之迷信。認為人生死不外乎氣之聚散,所以人死是不能變為鬼的。

 

結論:經過漢朝二百多年的經學發展,似乎把先秦的儒家和道家思想更多龔固起來。從此儒家和道家成為歷代中國哲學的主流哲學思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