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改教運動以後之教會論

 

當十八世紀理性主義猖獗,一般人受了各種世俗學說的影響。不能了悟超自然的道理。由於啟蒙運動以後,所謂經驗主義的科學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之一勃興,這種思想,經過了休謨、康德、達爾文學說的影響,便日形加強而發展。

 

在這個時期以前,各種流行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還帶有超自然的特質;然而經驗主義的所謂科學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便根本異趣,乃是徹頭徹尾的自然主義的,他們丟棄了任何超自然的因素,一味遵照那呆板不變的自然力和自然法來機械地解釋整個宇宙現象,以及人類的宗教和道德問題,從而撇棄一切超自然的道理,因此便敵擋基督聖道。

 

這對於教會論也發生極大的影響。一方面對信仰問題,漠不關心;一方面對於教會,缺乏熱忱。因此他們把教會和其他人類社會等量齊觀。監理會(methodism或稱衡理公會,美以美會)雖曾起而反對理性主義,但是他們對於教會論未作任何貢獻。他們雖一方面譴責教會,一方面卻和教會相處無間。

 

施萊瑪赫(Schleiermacher)認為教會無非乃為信徒的集團,乃為同感一靈的信徒的身體。他不用有形的教會和無形的教會這些名稱夾分別教會;他發現教會的精義,乃在基督聖徒團契的精神裡面。上帝的靈愈是深入聖徒心靈裡面,聖徒便愈不覺自己重要,愈不唯我獨尊,教會就愈少派別的紛爭。

 

黎敕爾(Ritschl)不把教會分作有形的與無形的,而分為教會與天國;質言之,前者乃為有形的教會,無形教會乃為天國。他認為天國乃上帝子民的團體,行事為人,都以愛心為動機;教會乃為敬拜上帝的同一個團體。所以教會乃限於一種外形的組織,她唯一的任務,就是敬拜上帝,而這種任務的功能無非在使信徒彼此更為熟悉而親密。這種教訓,實乃遠悖新約聖經的道理。其弊所及,便流為一種新派神學思想,使教會變成一種人為的機構,不再為上帝建立的制度,而成為社會服務的中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