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


「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如何成為人?」小要理問答對這問題答覆說︰「基督,上帝的兒子,成為人,祂自己取了一個真的身體和有理性的(就是理智)靈魂,藉童貞女馬利亞由聖靈的大能感孕而出生,並且無罪。」
人與野獸完全不同,是照上帝的形像創造的,有精神和合理的本性,及不朽的靈魂。保羅說,上帝是「離我們各人不遠,」並且「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27─28) 上帝與人,雖然各有區別,但非彼此異質或相排斥。人是好像大火所發出的一個火花,或換一個樣子,他是一個空的器皿為一個無限的源頭所充滿,並且只有當他與上帝聯合時,才能達成他所指派的目的。他既然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並且被指派在地上作一管理者,他就實際上為上帝的一個縮影。這也是與聖經協調一致,原來在詩篇82︰6我們讀到︰「我曾說,你們是神,都是至高者的兒子。」耶穌自己也曾說︰「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著,『我曾說你們是神』嗎?」(約10︰34)。 因此,在上帝與人中間的一個聯合,一方面不是固有的需要,同時另一方面在一切可能發生的事中,從未與上帝的救贖工作離開,在可能範圍內極為一定,並且,假如上帝的要求從罪中拯救人,就被看為程序中一個最自然和有效的方法。正如雷傑 史密斯 博士所說︰「上帝可以採取人的樣式,因為人是照上帝的形像被造的。永生之道可以成 為人子,因人按天性是上帝的兒子,祂不能採取完全與祂自己相異的屬性,也不能成為完全不像自己的一位。」
道成肉身的本身並不是一個目的,乃是達成那目的的一個方法。人既因自己墮落罪中與上帝隔絕,他自己就完全不可能做成自己的救恩,基督本著祂無限的恩慈為人完成了這項工作,為了那個目的,基督道成肉身,所以是上帝居住在肉身中,是上帝披上血肉之身。祂在律法前取了人的地位並滿足上帝的公義。只有真實的人,才能夠經驗苦難和死亡,也只有一位真實的神性的人能給予苦難無限的價值,所以我們的主道成肉身的終極目的,就是宣佈祂要死。「兒女既有血肉之體,祂也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工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來2︰14─17)。
當然,基督神性的教義,並不根據道成肉身的教義。正如 梅欽 博士所指出的︰「基督神性的教義是聖經有關上帝的教訓之一部分。我們知道縱使天地萬物還沒有創造,縱使沒有墮落的人類可以去拯救,我們所認識的耶穌基督始終就是上帝。祂從永遠就是上帝。祂的神性是在祂與創造世界的任何關係中完全獨立的。
在另一方面,道成肉身的教義是救恩教義的一部分,祂是從永遠就有的,但祂成為了人,在世界歷史中的一個片刻,為此墮落的人才可以得救,祂成為人一點也不是需要去顯明祂自己的本性,當祂成為人之時,和祂成為人之後,祂是無限永遠的、和不改變的上帝。縱使祂並沒有成為人,祂還是無限的、永遠的和不改變的上帝,祂的成為人,乃是由於祂的愛之一個自由行動。最後,其目的如同萬有的目的一樣,就是在榮耀上帝;並且其目的並不與對不配的罪人一個憐憫的自由行動之事實全然牴觸。祂成為人,使祂可以死在十字架上去拯救罪人脫離罪孽和罪的權勢。
保羅對道成肉身的教義,在腓立比書2︰5─11或許是最充分的表明,他在那裡指著基督說,如︰「本有上帝的形像」,又如︰「取了奴僕的形狀,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可以找出很多其他的引述,遍及他的書信中,例如在林後8︰9,「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本來富足,卻為我們成了貧窮,叫我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叫我們想到主的恩慈。在加4︰4─5,我們看到︰「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
論到加4︰4的 話, 懷菲德博士說︰「這整個事件是說到父神要實現祂救贖的永遠計劃,特別在道成肉身上有所說明︰上帝之子為女子所生──祂按本性說是上帝的兒子,與上帝同住,為上帝所差遣,生而為人,且生在律法之下。原初的含意就是說這並非祂本性的伊始;乃是說在此以前祂既非人,亦非在律法之下。一點也不暗示說祂既成了人,祂就服從律法,於是就不再是上帝了,或說祂就失去了為上帝兒子的尊稱。」關於此題, 懷菲德博士繼續又說︰「保羅教訓我們說,由於我們的主是從上帝而出,為女人所生,為自己取了人性,雖仍為至高上帝,但也是真人,完全的人,因此,從上下文的語氣看來,我們的主被高舉是清清楚楚的了,祂被描述為不可見之上帝的像,在一切的被造的之先,凡被造的無一不是在祂裡面造的,藉著祂造的,為祂造的,萬物屬於祂。我們不僅知道一切的豐滿都住在祂裡面(西1︰19),而且「上帝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祂裡面」(西2︰9), 那就是說,上帝的本性,就是上帝之所以為上帝的在我們的主裡面得以完全,而且有了「身體的樣式」,那就是說在祂裡面披戴著一個身體。凡看見耶穌基督的人,無疑就是看見了一個身體,一個人;但當他看見了這披戴身體的人,他就看見了上帝自己,就是神性的豐滿披戴了人性。因此,耶穌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提前3︰16),並且祂在世上出現乃是一次「顯現」(提後1︰10),這是上帝在地上顯現的專門術語。祂雖然是人,但上帝是我們「至大的上帝」(多2︰13)
道成肉身不僅僅使上帝為人預備救贖,也使上帝向人傳達更圓滿的啟示,這意思是說祂的真理和祂的理想,將要成為歷代以來大多數人的內在生活的指導原則。在舊約時代,上帝藉著先知們對百姓說話,對他們啟示若干祂自己的本性,人類的充滿罪惡與失喪情形,和救恩計劃;但新約時代的特點就是上帝親自在基督裡降世,藉著祂的位格與工作,曾經賜給人有關上帝的本性與救恩計劃一個無可比擬的更前進的啟示,創造這世界的偉大之上帝實際進入祂所創造的世界,並且與祂所創造的百姓同行和曉喻他們。 梅欽 博士說︰「當人仰望耶穌時,他們的眼睛實際所看見的這位就是真神。那就是道成肉身的奇異之事。用自己的肉眼看見了的這位就是真神──有什麼可以能夠比這更大的奇事呢?」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說,基督是上帝對人最後和最完全的啟示,並且祂不獨在地上,也在天上,將繼續如此。關於這樣高深的奧秘雖然我們不敢大膽地說,若說上帝在祂的基本性格上為一位無限的靈,無論在今世或來世能夠為人類所看見,那的確是不可思議的事。祂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6︰16)
但是這位無限的靈在基督裡顯明祂自己於有限的、人的形狀中,使受造之物可以領悟到祂,我們曾經說過,將來在天堂我們看上帝,也是像看基督帶著祂榮耀的身體一樣,這榮耀的身體對一個特殊的地方來說是確定的和有限的,並非祂的身體常常停留在一處,乃是像我們自己的復活之體,在一個時間內僅在一處。我們記得啟示錄屢次描述基督坐在天堂的寶座上,蒙救贖之人在祂的寶座之前,為他們奇妙的救贖獻上他們的讚美和感謝。那時我們將要在基督裡看見上帝,但是顯然地我們既沒有如此的看見天父上帝,也沒有如此的看見聖靈上帝,乃僅藉著祂對我們的愛和祂對我們的感動,我們知道祂的臨在。假如這是真實的,主耶穌基督就更清楚的顯示為上帝對人最後和最完全的啟示。
我們應當注意,當基督取得人性時,祂就賜給我們一種不可測度的祝福,就是叫我們因信基督可以與神性聯合,藉以被舉起遠超過諸天使之上,在整個宇宙中沒有別的受造之物,沒有維持如此的一個親密的關係。正如希伯來的作者所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祂並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亞伯拉罕的後裔。」(來2︰14─16)
再者,耶穌在道成肉身中所取的人性,永遠是屬祂的,當祂從墓中復起時,他帶著人性,祂回到天父那裡也帶著人性。祂在天上對約翰顯現好像一位人子有人的形狀(啟1︰13);司提反將死的時候看見這位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那個榮光和全能的地位(徒7︰56),藉著基督的復活與進一步的升高,人性已經實際上達到宇宙的寶座了。
所以基督寄居在地上的期間,不僅是上帝在肉身的顯現,或暫時的出現,乃是一位真實的和永久的道成肉身。各種不同的舊約人物已經看見過上帝的顯現︰亞伯拉罕(創18︰1─33);雅各(創32︰24─30);摩西(出24︰9─11;34︰5─6);約書亞(書5︰13─15);參孫的父母(士13︰2─22);以賽亞(賽6︰1─5);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但3︰24─25)等等。但基督的道成肉身是完全不同。上帝道成肉身降生在伯利恆為一嬰孩,上帝與人性的聯合繼續了33年的時期,在這種聯合的形式上,雖然多次在超自然的作為上彰顯了神性,可是人性的彰顯比神性更多。特別是在登山變像時,部分帕子得以移除,並且顯示出神性的真榮耀。帶著復活與升天的人性(藉著人性與神性的聯合),得了榮耀,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事所能給的榮耀。
關於道成肉身的或然性,以及說服一般人相信道成肉身所需要 之證據,克萊格博士做了如下值得一讀的評論︰「我們都知道須要發生信心的證據的多寡與事件本身的性質有所不同。例如,假如一個或兩個非常正直的人告訴你, 他們已經看見一個人被汽車撞倒,你將無疑地相信他們,因為關於這樣的事件並沒有什麼可疑之處,然而假如十二個住在鎮上極有才智和正直的人,要告訴你,他們 已經看見一個具有一隻狗的腳和鳥的翼的人,你不可能會相信他們,在一種情形中你將相信極微細的證據;在另一種情形中就是有強烈的證據你也是不能相信,所 以,人應當知道證據對道成肉身雖然是有力的,但他們還不承認有這事發生,這是不足為奇的。」
其後他繼續又說︰「現在,有沒有這樣一個事先的假設,來反對道成肉身以致叫我們相信呢?我 想是沒有的,事實上,我主張從道成肉身目的上來看這件事,或可以擔保說這個假設是贊成道成肉身的。依我看來,似乎在這世界上道德的和靈性狀態的任何事,都 以這個為轉移點,假如我們想這個世界整體上是在一個道德上的和靈性上的正常狀態中,那麼人類就不需要一位救主來脫離他的罪權,我們一點也想不通上帝的兒子曾取了肉身,並且住在我們中間──因為我們不可能覺察到在祂的方面採取如此的一個行動有任何需要。但是在另一方面,假如我們相信這世界在道德上的和靈性上是處於不正常狀態中,那就已經出了問題,而且問題非常嚴重,是一個失喪和被定罪的世界;對那些相信上帝的人,這位上帝關心祂受造者的幸福,祂就一定要干預人的事,祂就要伸出他的聖手來救贖人。」
「所以,我主張道成肉身的可靠性,是與人類道 德上的和靈性上的問題有密切的關係。在這裡我並非標新立異。一般說來,在這一點上人們都和我一同主張,從事實上可以看出,在人對人類的道德與屬靈情況的看 法,與他們對道成肉身的態度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說來,在何處我們發覺人們以為這個世界是沒有問題的,或者這個 世界正像我們所期待的發展的階段中,我們就發覺人們不相信基督為上帝在肉身顯現;但何處我們發覺人們承認這是一個失喪的世界,如果任憑這個世界發展下去,就是從永遠到永遠的敗壞,我們就發覺人們看出道成肉身的需要,並且這樣的人們看重證據證明上帝的確實行如此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的證據。」
道成肉身的教義,在基督教思想的係統中是非常 重要的。因為基督教為救贖宗教的完整性的存廢與此教義有唇亡齒寒的關係。使徒約翰在他晚年的時候也就是當許多人開始背道的時候寫了約翰壹書,在這書信中他 清楚的說明了信徒在異端邪說流行中應當建立他們的信仰。這些錯誤最主要的就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否認上帝兒子的道成肉身。約翰不僅盡全力地強調耶穌基督已經在肉身中來到,乃是使之成為福音的基本教義。他說︰「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上帝的,從此你們可 以認出上帝的靈來。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上帝,這是那敵基督者的靈,你們從前聽見它要來,現在已經在世上了。」(約壹4︰2─3)。「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上帝而生……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上帝兒子的嗎?……人有了上帝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上帝的兒子就沒有生命。……我們也知道上帝的兒子已經來到,且將智慧賜給我們,使我們認識那位真實的,我們也在那位真實的裡面,就是在他兒子耶穌基督裡面。這是真神,也是永生。」(約壹5︰1─20)。用這個永遠不會錯的試金石來鑑定現代主義、獨神論主義、基督教科學派,和一切其他否認基督的神性或祂的道成肉身的假說,據以宣告其為假的信仰。

道成肉身的意義

     這課題的產生是因為有人提出說道成肉身是一個神話(myth)。也就是說,聖經所記載道成肉身的事情並不可按其字面意義去理解。

 

    20世紀初,布特曼(R. Bultmann)已經提出解除神話(demythologization)的理論,認為初早期教會的人生活在一個神話充塞的社會,因此自然會把許多奇蹟或是一個宗教教主的事蹟演譯成是神蹟。布特曼說,今天的人看聖經時必須把這些神蹟的部份解除掉。對他來說,道成肉身就是一個應該除掉的神話故事。另外有神學家認為道成肉身是上帝的特別啟示,這啟示是一個記號(symbol)向世人表明,盼望世人可以看見這記號,而這記號是神奇的(mythological)。這些提倡道成肉身是一種「神話」的神學家提出四大要點:

 

. 上帝成為人的觀念是很難相信的事情,也是一個在邏輯上難接受的事。

 

. 新約中的基督論是使徒所表達,似乎與耶穌所要表達的不相同。

 

. 後來教會更深入的去解釋基督論,並不是新約真正所要表達的。

 

. 認為道成肉身並不是基督教獨有的觀念,其他宗教如佛教、道教等皆有相似的道成肉身觀念。

 

    道成肉身神話論看來似乎有道理,但是有學者提出反駁的理由:

 

  . 上帝成為人並不是一件不合邏輯的事。它雖然在人的理性上難以明白,但是在上帝的啟示中是可以成立的,它是一個「反合性」的邏輯(paradox):上帝願意成為人,也為了拯救失落的人如此行動。

 

 . 新約中的基督論應該由耶穌來開始,而基督論中許多資料必須以耶穌的生平和言訓作為基礎才合乎新約的信息。

 

 . 新約中的道成肉身觀念與其他宗教的不相同,其他宗教的只是說明上帝如何降臨在一個人身上,並不是新約所指上帝的兒子降生,道成了肉身,並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復活升天。

為什麼“道成肉身”必要透過“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呢?

理由是:


一、由“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這樣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就取了另外一個本性,就是人性,但仍永遠擁有一個無暇無疵的神性,這神性是他在亙古之前已經有的。


二、我們是父母交歡所生,所以帶著原罪出生﹔耶穌是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所以耶穌是沒有原罪。耶穌在世也沒有犯罪,來四:15 “因我們的大祭司并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耶穌一心一意順服父神,在他裡面沒有犯罪的欲望,雖然從外面他受到魔鬼和其他的試探。因為耶穌沒有罪,這樣他才有資格為我們的罪成為完美的祭物,并且活出救恩所需要的完美順服的生活,滿足上帝的律法和公義的要求。(林後五:21
 
所以,“道”是真的成為肉身﹔“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的“道成肉身”也是必須的。如果耶穌不是完全的人,他就不能代表墮落的人類。


“道”如何成為肉身?

 

舊約先知早已預言“道”如何成為肉身。賽七:14 “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注: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的意思)。”童女的原文是 `almah,指的就是處女,但有的學者卻說是婦人。

問:有人告訴我:英文的標準修正本聖經(RSV)翻譯以賽亞書第七章14節時,不是作有“童女”懷孕生子,乃是有“女子”懷孕生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答:中文和合本聖經的賽七:14 說:“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在馬太福音第一章23 節,馬太就引用這節經文証明馬利亞的從聖靈懷了孕生下耶穌,就是應驗了這句預言。所以懷疑派的專家學者向來都想方設法,從這句經文尋找漏洞,以攻擊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 使徒信經的“由童女馬利亞所生”。

   
原文希伯來文的“童女”(Almah)是一個怎麼樣的字?懷疑派的人說,這個希伯來字指的是一個女子,絕對不是童女。他們引用創世記二十四:43 “我如今站在井旁,對那一個出來打水的女子(Almah)說…”這個女子是利百加,在第16節說到利百加還是個處女,用的字是 Betulah。所以他們說,如果以賽亞書第七章14節要指明童女懷孕生子的話,一定會用 Betulah,而不是Almah。像這樣的說法,連《時代周刊》也給予大力的支持。他們在1970年三月的一篇有關《新英文聖經》(NEB)的報道上,說希伯來文 Almah 在聖經別處地方指的都是“女子”,而不是“童女”。這是真的嗎?

Almah
這個希伯來字在聖經裡除了賽七:14 之外,還出現了六次:

1
.創二十四:43,就是上文懷疑派所引用的。

2
.出二:8 “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 Almah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這裡是指米利暗。

3
.詩六十八:25 “歌唱的行在前,作樂的隨在后,都在擊鼓的童女 Almah 中間。”這種作樂跳舞的勝利游行,只有童女可以參加。

4
.歌一:3 “…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 Almah都愛你。”律法不允許結婚的女子思慕別的男子,所以Almah 一定是指童女。

5
.歌六:89 “有六十王后八十妃嬪,有無數的童女 Almah

6
.箴三十:18-19 “男與女 Almah交合的道…”這個女子一定是指童女。
從這些經文,我們可以清楚看見,聖經用 Almah 這個字的時候,指的一定是童女。
七十士希臘文聖經又是怎樣翻譯 Almah的呢?他們用的希臘文是 parthenos,所有希臘文字典都說這個字指的是童女。熟悉古典希臘文學的人都知道,雅典的 Parthenon ( parthenos ) , 就是為了向處女神 Athena 表示敬意而命名的。
懷疑派是錯在哪裡呢?他們是從詞源學的觀點來解釋 almah 這個字,忘記了在希伯來文化裡,這個字只有童女的含義,絕無其他的意思。就好像英文字 Let,從詞源學的觀點來看,意思是“阻礙”,但在文化的習慣上用法,這個字卻是指“允許”,剛好跟詞源的意思相反!
順便一提,英文標準修正本聖經 (RSV)是在1952年出版。修正是由一個以三十二位譯者組成的委員會進行,目的是要保持欽定本 KJV的良好特質,但又要考慮現代學者的觀點。所以委員會裡有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的學者。這個版本的舊約部分可說是錯誤百出,很多修正是為了要把預言彌賽亞的部分加以削弱。賽七:14就是一例。在 1989年出版的《新標準修正聖經》(NRSV) 還是把 Almah譯為 woman 女子,只是在譯注中說可以譯為 virgin童女。《新英文聖經》NEB也是由一些新派學者負責翻譯的,美其名是要注重精確,又兼顧現代化語文,以及對經文和歷史的新發現,實際上卻歪曲了許多真理。因此不贊同弟兄姐妹採用這兩個版本的聖經,理由在此。


太一:21-23 “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
這節經文清楚告訴我們,耶穌就是“道成肉身”,童女所生的那一位。童女怎樣生子呢?使徒信經說:“因著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過程詳細記載在太一:18-25,路一:26-38 ,二:1-21

道成肉身的基督耶穌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214

   
“道”就是基督,是聖子,是“三位一體”上帝裡的第二位格。

“道成了肉身”是什麼意思呢?肉身 sarx)對希臘人來說,是人性全部弱點與罪責所歸的地方,特別是斯多亞學派(Stoics),他們認為人的靈魂只是短暫向上帝借來的,讓靈魂保持平靜就是一種幸福,肉身是邪惡,是禁錮靈魂的監獄﹔人想獲得內心安定必須遵從理性與法則,從各種來自肉身的感情與情念解放出來。還有,斯多亞學派認為上帝即宇宙,宇宙即上帝(泛神論 pantheism),所以上帝不可能成為人。現在,約翰把 sarx 這個字用在上帝身上,說上帝成了肉身,對希臘人來說,簡直就是褻瀆!

   
“道”真的成了肉身?首先請大家注意,在原文“道”的前面有個固定冠詞,“肉身”的前面則沒有,所以是“道”成肉身,不是“肉身”成道,像外教說的人修煉就可以成道成仙。約翰說“道”“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用了一個特別的“住”字, skenoo),這個字與舊約用的“會幕”是出於同一個字根,在新、舊約常用來表達上帝的特別同在(參來八:5,九:21,十三:10,啟七:15等)。提前三:16 “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上帝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原文的“顯現” Phaneroo)在約翰著作中出現了十八次(福音書九次,壹書九次),大部分都有基督論的含義,如約壹一:2 “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我們也看見過…”清楚表示耶穌是“道成肉身”在地上“顯現”。


   
“道”真的成了肉身嗎?是的。約壹一:1 “論 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是使徒“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道”,絕對不會假的。彼 得念念不忘他在聖山上所見所聽的:“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他降臨的事告訴你們,并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他的威榮。他從父神 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他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我們同他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彼前一:16-18

保羅在提前二:5 也說:“因為只有一位上帝,在上帝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我們不要再質疑“道成肉身”的事實。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童女生子與基督的救贖

 
       童女生子教義有以下的救贖意義和應用:
 
        一、『童女生子』,不只是上帝的啟示,更也是上帝的救贖。巴特就曾多次同時提到啟示和救贖:「在道成肉身中,上帝的啟示來到我們中間,在其中我們與上帝的和好也發生了。」換句話說,上帝的啟示是救贖性的:上帝向世人啟示、祂進入人類的歷史中,就是為了要拯救人,就如耶穌親口所說:「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因此,童女生子的教義是與基督的救贖分不開的。
 
        二、基督道成肉身不應與基督在世其他方面的工作分離。巴特沒有只強調基督的降生,而忽視基督其他方面的工作。就如上文已提到,巴特將耶穌的生命以兩個神蹟來包圍,即降生和復活。而且,他更強調二者之間的親密關係:道成肉身是復活的基礎,而復活更加顯示道成肉身的事實。故此,當我們強調基督的十架時,我們亦 需要留意到耶穌的道成肉身,及其他內容。
 
        三、從童女生子的教義,我們再次肯定上帝的救贖完全是上帝的工作,並排除人任何的功勞和貢獻。童女生子完全是上帝的工作,聖靈的感孕結果,而不是人可以作甚麼, 就如耶穌在約三章所指出,人得見並進入上帝的國,不是人可以做甚麼,乃是藉著聖靈的工作(重生,即水和聖靈的生)。因此,巴特再次強調改革宗傳統的『因信稱義』真理。
 
        四、雖然救恩是上帝的工作,但人也有他回應的機會。巴特在討論童女生子教義時極強調完全是上帝的工作,但他並沒有因此說人是完全被動,甚至被逼的(這是許多人對巴特的批評和誤解)。其實,巴特對人在救恩上的「回應」有獨特的見解。在討論「道成肉身」時,他說:「人是這事件的中心。它不是一個單獨上帝的事件,乃是一個上帝與人的事件。在那裡,人不是扮演一個附加的角色。在他的本位上,他固定的範圍中,他以一個主要參與者的身份來參與這事件;不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也 不是一個幻影,乃是一個真實的人。道成肉身。他以一個真實的人參與其中,而上帝自己、惟獨上帝是主體和主人。他〔即人〕不是不在那裡。」換句話說,救恩是『上帝與人的事件』,人亦積極的參與,並願意讓基督藉聖靈在個人身上工作的結果。因此,聖誕節的神蹟即是上帝與人共同參與的事件,清楚表明了「以馬內利」─ 上帝與人同在。
 
        五、從童女生子的教義,我們同時看到人的無能(帶來罪的審判)和上帝的恩典(最終帶來救恩)。人沒有能力使自己從罪中被拯救出來(就如人靠自己不可能產生童 女生子),但上帝卻採取主動施恩典給人(聖靈感孕,使童女懷胎)。因此,童女生子的教義更加讓我們學習謙卑來領受上帝的恩典。
 
        六、對基督的救贖,我們是憑著信心,同樣地,對這童女生子的教義,我們也需要藉信心來接受。巴特強調因為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才有聖誕節的神蹟;而不是先有神蹟,才證明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因此,巴特所強調的是信心:如果有神蹟發生是因為上帝使它發生,人只有藉信心來領受。在此,林鴻信就正確地指出,巴特是藉信心來觀察神蹟,與現今強調用神蹟來證明上帝作為的信息,正好成對比。因此,我們今天必須反省,我們是憑看不見的信心來到上帝面前,還是藉看得見的神蹟。
 
    我們看到童女生子的教義富有豐富的救贖意義。它不是單在顯示基督的神人二性,或如艾麗森所認為,它在系統神學中只佔了一種從屬的地位。其實,童女生子的救贖意義,在天使對約瑟的啟示中已清楚可看到:「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只管娶過你的妻子馬利亞來.因他所懷的孕,是從聖靈來的。他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 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繙出來、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盼望我們藉『聖靈感孕,童女生子』,我們同時看到三一上帝的啟示和救贖。

童女生子

 
        一般上,我們一談到耶穌基督的救贖大工,我們就想到『十字架』。因此,『十字架神學』既被用來泛指基督如何為人贖罪,並賜下新生命,而不單指基督在十架上的受苦和受死的過程。確實的,十字架是耶穌拯救世人一個很重要的事件,但如果只注重十字架,而忽略耶穌救贖工作的其他部份(如道成肉身、祂的生平及教導、 復活、升天、天上的掌權及再來),這樣的救贖論及基督論可能有省略,甚至有誤導的傾向。因此,一個整全的救贖論,不只強調基督的十架,也應平衡地強調基督其他方面的工作。
 
        童女生子教義,在近代常受到忽略,甚至對有一些學者(如卜仁納〔E. Brunner〕、潘寧博〔W. Pannenberg〕及近代討論歷史耶穌的《耶穌座談會》〔The Jesus Seminar〕的學者)來說,它是不可信的。
 
        其實,除了福音書的記載,基督的道成肉身是早期基督徒所強調的。就如第二世紀教父愛任紐(Irenaeus)所提出著名的『同歸於一』論(Doctrine of Recapitulation),它的基礎即是基督的道成肉身。
 
    愛任紐說:「如今已經清楚顯明,道從最初的時候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祂也一直是與人類同在的,在這末世的時候,按著父所指定的時間,與祂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結合,成為一個能夠受苦的人。…當祂道成肉身,變成人時,在祂自己的身上重演了人類漫長的歷史,為我們得到了救恩,使我們可以在耶穌基督裡,重新得回我們曾經在亞當裡所失去的,亦即有神的形像與樣式。」
 
    對愛任紐來說,基督之能夠重演、替代、救贖人類的歷史,即是因為祂成為一個人。
 
    第四世紀的教父亞他那修(Athanasius,約295-373)也說:「祂成為我們所是的,以致我們能成為祂所是的」,可見耶穌的道成肉身是我們得救的依據。另外,中古時期的坎特伯里大主教安瑟倫(Anselm, 1033/4-1109)更將他有關基督救贖工作的書稱為『神何故化身為人』(Cur Deus Homo),並強調基督成為人以致能救贖人。
 
        當然,以上早期教會神學家不是只注重道成肉身而忽略基督在十架上的死。他們乃是在強調基督十架時,也強調基督的道成肉身。就如廿世紀偉大的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就正確地認為:基督在世上的工作是包含在兩個神蹟之間:聖誕節的神蹟(即降生)和復活節的神蹟(即復活),並將這二個神蹟當作是一個記號。
 

耶穌的人性

 
1)家世與人性的表顯
 
    聖經明確教訓,基督具有真實的人性。他是由童貞女瑪利亞所生,是大衛的後裔(路一︰30~31;二︰6~7。太一︰1;羅一︰3;加四︰4)。他具有血肉之體,“凡事與他的弟史相同”(來二︰1417)。並如常人一般,耶穌的智慧和體各,與日俱增(路三︰4052)。
 
    在基督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他表達常人的需要和心情,如飢渴、疲乏、憂愁、喜樂等(太四︰2;可三︰5;路廿二︰44;約四︰6
 
    耶穌在開始傳道前,受到魔鬼的試探,後來並常遭魔鬼的騷擾(路四︰113;來二︰18)。他從人生的經歷中,學習順服(路廿二︰28;來五︰8)。他在受難前的一星期中,特別是在十字架上的心情,聖經有深刻的描述,足証耶穌的人性。在客西馬尼園中禱告時,感覺極其憂傷,幾至於死(太廿六︰38~39;可十四︰34)。
 
    在十字架上時,他仍想念他母親日後的生活,託付約翰照顧瑪利亞(約十九︰25~27)。他感到上帝的離棄;在臨終前將他的靈魂交付天父手中(太廿七︰46;路廿三︰46)。
 
2)受死與復活的証明
 
    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喪生之情景,有許多人親眼見到,包括羅馬的兵丁(約十九︰3235)。他的身體被埋葬,並由兵士看守墓口(約十九︰38~42;太廿七︰65~66)。
 
    復活後的救主親身向門徒顯現,叫他們觸摸他的身體,並在他們的面前進食,以証明他帶著肉身複活(路廿十四︰36~43)。為要解除門徒多馬的疑惑,耶穌命他觸摸他手中的釘痕和肋旁的傷痕(約廿︰25~27)。以後耶穌並向五百多名信徒顯現(林前十五︰3~8)。
 
    信徒罪得赦免,並有永生的盼望,是建基於耶穌復活的事實上;而基督的復活則是建基於他的受難(林前十五︰14~19;羅一︰4)。基督的受難若是真實的,他就必然具有人性和身體,否則將只是一種幻影。若無真正肉身,就無真正受難;若無真正受信,就無真正複活,就無真正盼望,一切將歸徒然(林前十五︰14~18)。新約教會在起始即激烈駁斥一切否認耶穌具有人性的異端(約壹四︰2~3)。
 
3)基督與罪的關係
 
    耶穌雖具有人性並帶著血肉身之體,曾遭受各種試探,但他是無罪的(來四︰15)。他確曾擔當我們的罪,作為贖罪的羔羊,但這並不影響到他本身的道德品格(林後五︰21;彼前二︰22)。他是由聖靈懷胎而生,必無原罪所轄制。
 
    聖經中記載著很多關於聖人的過失,但從未提起耶穌曾犯過罪。耶穌自己也從未表示他是有罪的,或祈求天父的赦免。反之,他曾詢問猶太人,他們是否能找出他的過錯(約八︰46)。
 
    有兩段經文似乎暗示,基督並不是完善的。一次是關於耶穌受洗的事。約翰的洗被稱為是悔改的洗。當耶穌來到約但河,要受約翰的洗時,約翰曾想攔阻他,但耶穌堅持要行這禮(太三︰71113~15)。約翰的洗禮是當時很普通的一種禮儀(約三︰25~26)。耶穌決定受約翰的洗,可能包括數種因素:
 
    第一,耶穌不久就開始傳道,他的福音主題和約翰的相同(太三︰1~2比較可一︰14~15)。耶穌藉著這洗禮,公開表示他和約翰站在同一地位。約翰也認清此點(約三︰25~30)。
 
    第二,耶穌這個舉動,也公開承認,約翰是上帝特差的開路先鋒,為天國的福音鋪路(路一︰76),引入一個新的階段(太十一︰10~11)。
 
    第三,耶穌願意履行一切合宜的禮儀。他生為猶太人,要作猶太人的榜樣。舉例而言,割禮不但是立約的表記,也象徵罪惡的割除(申卅︰6),然而他的父母按照律法,給耶穌施行割禮(路二︰21;參2224節),雖然他們明知他是上帝的兒子,不沾罪汙,不需被潔淨。
 
    另一處經文是論到一個猶太人稱呼耶穌為“良善的夫子,”耶穌反問他為何對他作如此的稱呼,並說,“除了上帝之外,再有沒良善的”(可十︰17~18)。耶穌似乎在這裡否認他是良善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人雖尊重耶穌,但顯然只當他為一位律法教師,並未認他為上帝的兒子。耶穌的回答是要對他指出,即是律法教師也不能被稱為是良善的,因為只有上帝是良善的。若要稱耶穌為良善的夫子,就必須認他是上帝的兒子。
 

基督的試探


[定義]

    雖然基督在一生的事奉中再三受到「試探」(比較路四13,二十二28;可八11),但曠野的試探(太四1及平行經文),是本段的研究焦點。基督勝過試探是他純潔和無罪的明證(來四15),這證明了基督是沒有因誘惑而犯罪的可能(雅一13)。

[可犯罪性]

     有一種觀點認為,基督是有犯罪的可能的,這稱為「可犯罪性」。另一種觀點說,基督是沒有犯罪的可能,這稱為「不可犯罪性」。
 
福音信仰的爭論點,不是基督有沒有犯罪,所有福音派都認為,基督從來沒有犯過罪;而爭論焦點卻在,基督有沒有犯罪的可能性。一般來說(不是所有),加爾文派相信,基督是沒有犯罪的可能,而亞米紐斯派卻認為,基督是有犯罪可能的,只是他沒有犯罪。

     基督可犯罪性的觀點,所根據的是希伯來書四章15節︰「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如果試探是真實的試探,基督就有犯罪的可能,否則試深就不是真實的試探。改革宗神學家賀智(Charles Hodge),也許他所持的觀點是這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他說︰『如果他是一個真實的人,他就一定有犯罪的可能。但是他在面對最大的引誘時仍沒有犯罪,當他受到唾罵他就祝福,當他受苦他不懼怕,他在剪毛的人手下默默無聲,象一頭溫馴的綿羊,這種種都可作為例證。有試探就有犯罪的可能。如果按基督的人性結構來說,他若沒有犯罪的可能,那麼他的試探就不是真正的試探,也不是有效的試探,他也不能憐憫他的百姓。』
 
     狄賀安(M,R DeHaan)和狄賀安
李察(Richard DeHaan),在電台廣播和著作中,都教導基督的可犯罪性。

     此派強調,基督在試探中的人性因素——試探都是真實的試探。此派的弱點是,它並沒有考慮到基督的身分——除了是人,他也是上帝。「試探」這個字,也曾用在父神(徒十五10;林前十9,來三9)和聖靈身上(徒五9)。我們似乎不大可能說,父和聖靈都有犯罪的可能,因此,試探並不一定要求有犯罪的可能。人常常都試探父神和聖靈,但我們似乎不能說三應一體中有兩位會犯罪。

[不可犯罪性]

     不可犯罪性的觀點認為,基督所受撒但的試探,是真實的試探;可是基督是沒有犯罪的可能的。以下是幾個簡單的論點。

  (1) 觀點︰
 
試探的目的,不是要證明基督可以不可以犯罪,而是要顯明基督不去犯罪。試探是在特殊時刻來到的︰是在基督公開事奉時開始的。試探是要向以色列人證明,他們所有的是一位怎樣獨特的救主︰他是一位沒有可能犯罪的上帝的兒子。但值得注意的是,發動試探的不單是撒但,也是聖靈(太四1);如果基督是有犯罪的可能的話,聖靈就是引誘基督去犯罪的主腦,但這不是上帝會做的事情(雅一13)。

     基督的可犯罪性,只能從他的人性去解釋。因他的神性是不會犯罪的。雖然基督有兩種本性,但他只有一個位格;他不能使自己脫離神性,無論基督在那裡,他都有上帝的本性。如果這兩種本性可以分割的話,我們就可以說,基督在人性中是可能犯罪的,但因為人性和神性是不能在位格中全然分割的,而且神性是不可能犯罪的,所以我們只可確定的說,基督是沒有犯罪的可能的。

  (2) 證據︰石威廉(William Shedd)和其他人,也列出了一些基督的不可犯罪性的證據。

  (
)基督的不變性(來十三8)︰
 
基督是不會改變的,所以他是不能犯罪的。

  (
)基督的無所不能(太二十八18)︰
 
基督是無所不能的,因此他就不可能犯罪。有軟弱才有犯罪的可能,但我們在基督身上找不著任何的軟弱。基督怎會一方面是無所不能的,一方面又有犯罪的可能?

  (
)基督的無所不知(約二25)︰
 
基督是無所不知的,所以基督不可能犯罪。因罪的成因是無知,罪人是蒙受欺騙的,但基督不可能蒙受欺騙,因為他知道一切事,包括沒有發生過,但有發生的可能的事(太十一21),如果基督有犯罪的可能,他是不會知道犯罪的後果的。

  (
)基督的神性︰
 
基督不單是人,也是上帝,如果基督單單是人,他就有犯罪的可能;但上帝是不能犯罪的,而在基督身上合一的二性,人性乃隸屬於神性(否則有限的就蓋過無限的)。在基督合一的獨一位格裡,他有兩種本性,就是人性與神性。既然基督有神性,他就不可能犯罪。

  (V)試探的性質,(雅一14至15)︰
 
臨到基督的試探是一種「從外而來」的試探,但犯罪的行動是從「裡面」對外面試探的回應。既然耶穌沒有罪性,在他裡面就沒有什麼可以回應外面的試探。人犯罪,是因為人從裡面回應外面的試探。

  (
)基督的意願︰
 
在道德抉擇上,基督只能有一種意願,就是完成父的旨意;在道德抉擇上,人的心意是從屬於上帝的旨意。如果基督有犯罪的可能,他的人性意願就會強過神性的意願。

  (
)基督的權柄(約十18)︰
 
在神性裡,基督對自己的人性有完全的權柄。舉例說,除非基督自願犧牲,否則沒有人能取去他的生命(約十18)。如果基督有控制生與死的權柄,他也就一定有對付罪的權柄;如果他憑著自己控制死亡,他也能憑著自己而勝過罪。

耶穌的生平完成了上帝的計劃

當我們在四福音書中研究耶穌的生平時,從祂的教訓中就給我們一個印像,那就是祂來到世上有一個特別的使命,並且祂的生活和祂的救贖工作,都是按照上帝預定的計劃完成的。至少從祂的公開傳道工作的始,可以看出在祂的思想中有一個救恩計劃明細的大綱。
祂未曾浪費過時間,向來也不匆忙。祂未曾被環境所支配,經常是環境的控制者。未被反對祂的人所動搖,祂堅守崗位,毫不畏縮地向著那在永遠的計劃中,為祂所定的工作目標勇往前進。
祂的整個生平是被上帝的“必定”或“必須”所控制,在祂傳道工作的初期,祂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上帝國的福音,因為我奉差原是為此”(443),馬可也告訴我們,“從此祂教訓他們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過三天復活”(831)。並且在復活的早上,天使提醒婦女們耶穌公開傳道時所說的這些事。在我們討論祂的先在性時,我們曾引証了那些章節,說到祂“來”或“被差遣”是要完成祂的特殊工作。特別是關於祂的離世,也是上帝所命定的事,祂的最後上耶路撒冷,被大祭司和長老拒絕,猶大出賣祂,祂的被捉拿,受苦,釘死在十字架,和祂在第三天復活,不僅是預定的,而且是成就祂的使命所必須發生的事,在復活以後祂對門徒說︰“這就是我從前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心竅,使他們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須受害,第三日從死裡復活,並且人要奉祂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到萬邦”(244467)
以一位上帝的位格來承當這種工作,在各方面都含有降卑的意義,不僅在祂所忍受的貧窮、軟弱和飢餓方面降卑,而且也在祂的反對者不斷的堅決反對,和被國家教會的統治者公開的反對,以及在祂最後的受苦,受死和埋葬方面降卑。第一,這位上帝的位格竟降卑祂自己出生為人,成為一個無助的嬰孩,並有三十三年之久祂經歷人性所經受的一切限制和軟弱。然而祂自愿地按照步驟完成了祂的使命。凡令祂使用超自然的能力去滿足個人的欲望,或逃避與減少祂的痛苦的任何建議,祂都認為是從魔鬼來的試探。祂來到世界的目的就是要藉著受苦和受死來完成贖罪的工作;達至最高潮的那些事件,乃是由祂在其所確定的秩序和時間所決定,並非為祂所決定的。
懷非博士說,“祂決定萬事,沒有任何事是由別人決定的,祂的實際生活,直到祂實際的死,在福音書作者看來這正是祂在起初所要生活的方式,祂的死也正是祂在起初所決定的方式,祂預定這樣的生命結局,是從祂在起始的時候,祂自己所決定的,雖然祂已充分的預見和準備所要臨到祂的那些轉機和變化,祂還是絲毫沒有偏離祂原定的正路,在耶穌的生平中,不僅沒有意外的事和被迫的事,也沒有什麼‘影響’,就像我們所說的,在人生過程中的‘影響’。這種生命的標誌,就如福音書作者所描述的,是很安靜的超越於所有的環境和情況,也超越足以搖動其他生命的各種勢力;它的最主要的特性是自動和獨立。既不是祂的母親,也不是祂的弟兄,或祂的門徒,或祂所要服事的百姓,或是要想殺滅祂的仇敵,或是撒但本身及其試探,能夠使祂從所選擇的道路上轉移一步。當人以為是勝過了祂的時候,其實他們是成就了祂的旨意;‘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1018),這是說明祂的偉大的超自然行動原則,控制著祂所有的行動。祂自己所選擇的道路,始終明顯的擺在祂的腳前;祂的腳步靜靜踏在祂的道路上,他們發現在這條路上並無阻礙。凡祂所作的,就是祂所要作的;祂以百折不撓的決心和毫無差錯的確信來完成祂的計劃”。
確實地,福音書作者提到基督的受苦與受死,並不是當作一種偶發事件或不幸,而是當作一種工作的完成,一種成就。耶穌在登山變像的時候,摩西和以利亞顯現和耶穌說話,“談論耶穌離世的事,就是祂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931)“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1250),祂是說到在祂面前所要受的苦刑。時候到了,祂要喝上帝為祂斟滿的苦杯,忍受祂所應受的痛苦。是祂自己決定祂的死期,並非是祂的仇敵所決定的。雖然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似乎使門徒感到稀奇和不能相信,但那是按照計劃,使其成為赦免人的基礎,和進入並住在一個新的公義國度和生命的門路。
在使徒行傳中,同樣強調上帝的主權和統治一切的護理,因這與耶穌生平的事件有很清楚而顯明的關系。釘十字架這件事,無疑是世界歷史上罪大惡極的事件,然而這件事也是預先注定的。“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裡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聖僕耶穌,成就你手和你旨意所預定必有的事”(42728)
又說“祂既按上帝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祂釘在十字架上殺了”(223);“上帝曾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基督將要受害,就這樣應驗了”(318);“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因為不認識基督,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讀先知的書,就把基督定了死罪,正應驗了先知的預言。雖然查不出祂有當死的罪來,還是求彼拉多殺祂,既成就了經上指著祂所寫的一切話,就把祂從木頭上取下來,放在墳墓裡。”(132729)
這些事雖然是預定的,但他們這樣作是按照他們的自由選擇,因為他們要為他們所作的負完全責任。那些凌辱耶穌的人,不知道他們加在祂身上的痛苦重擔,正是預定基督要承擔的。從這些事上我們看見上帝的主權奇妙地藉著基督仇敵的手顯明出來了,他們所作的是罪惡的,因為他們的動機是邪惡的,這些事也是受救贖世界的計劃所控制。
新神學派說耶穌最初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地上的國度,只因百姓不能應合祂,於是只好放棄這種觀念,當然這是毫無根據的。事實是,第一,在祂最初開始傳道的時候,祂在受洗之後立刻所受的試探中曾拒絕使用屬世的權力;第二,在祂早期的傳道,特別是在登山寶訓中,祂曾宣布進入祂的國度的條件是屬靈的,即悔改與相信。
尤其是,最重要的是耶穌在與此有關的事上講話帶有權柄。在以色列人中,有許多先知在他們說話開始時就說“耶和華如此說,”然後才繼續對百姓嚴肅地,不妥協地宣講上帝的話,但是耶穌作的更徹底,祂不能在祂以外再提什麼權威,而把祂自己放在上帝和百姓的關系上,以祂自己的名作為最後權威來講話,在登山寶訓中祂以賜律法者的口吻講話,把舊約上帝的話詳細的加以解釋。重復地說,祂的話是與上帝的律法同等的︰“你們聽見有話說……然而我告訴你們……”那些為祂的緣故受逼迫的人,也和先知們為上帝的話受逼迫一樣(51112)
祂執掌最後審判的權柄,應許人可以進入天國或拒絕人進入︰“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72123)
我們看見在登山寶訓結尾的時候“眾人都稀奇祂的教訓,因為祂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72829)。祂宣稱祂的權柄超越以色列神聖的宗教條例,不但比律法更大,也比聖殿和安息日都大;“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1268)。祂對門徒說,“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2435)
尼尼微人和南方的女王要在審判時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祂比向尼尼微傳道的約拿更大,比所羅門吸引示巴女王的榮耀更大,祂已經臨在他們中間,給他們悔改的機會比任何世代都大。因為我們已習慣於按照新約教訓的亮光去思想律法,聖殿和安息日,並看耶穌為我們的上帝,我們的主,然而對一個正統的猶太人來說,這完全是革命性的言論,他們很難了解。
聖經雖然告訴我們,“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2028),但我們注意在祂早期生活的行為態度上,明顯地並不像一個僕人。祂要求人服從並接受人的尊敬,凡跟從祂的人都承認祂是一位師尊和恩主。我們已經提過祂使用最高的稱號稱呼自己,也接受別人對祂的最高稱呼。就在用“人子”這個稱號和堅稱祂是“來”完成特殊工作的,也是把祂自己分別出來為一位超越者,那不是指祂在地上生活的態度,而事實上是指祂就是屬天的那一位,成為了肉身。並使祂自己受屬地的限制,因此才需要解釋祂是誰。在這一節中祂作了這種解釋,就是說祂對祂的百姓提供一個特別的服事,把他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無疑的在耶穌的教訓裡,祂表明祂自己不需要拯救,祂乃是救主,祂並不是教會的會眾之一,祂乃是教會的元首,祂並非是信仰的模範,而是信仰的對像,祂不僅是向父神祈求的人,祂也是聽禱告者,祂不僅是人的夫子,祂也是人的主宰,假如耶穌僅僅是人,在實質上跟我們沒有什麼兩樣,我們就沒有理由相信祂所說的而使我們的良心受束縛了。假如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應該把祂與蘇格拉底、柏拉圖、孔子等人同列,認為祂是世界上最有智慧,最有影響力的教師之一。但如果祂是祂所宣稱的,道成肉身的那一位上帝,祂有充分的權力以權威的語勢向我們說話,我們只有表示出正當的態度聽祂的話,就像聽上帝的聲音一樣。

人子



耶穌常用“人子”來稱呼他自己,並且喜愛的名稱就是。這個常被提到的稱呼,不管有什麼別的意思,可能是意指他具有真正人性的事實,他是人的代表。我們可指著他說,他有真正的人性,在他裡面發現人性的完全,和通過創造者的手所有的行動。他是人們生活形態的典範,人人應效法他的榜樣。因為在他自己的位格中具有人的本性,所以他與全人類有非常的密切的關系,並且按照上帝的命令,他有能力在上帝面前作為他們的代表。
在詩篇第八篇中,提到這個稱呼是指一般人類說的︰“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人子)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但在新約中,適用在耶穌身上時,有比人類更高的含義。
又回溯到但7︰13─14所提屬天的人子,那是指基督完成他救贖的工作再回到天上的預言說的︰“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這些話猶太人聽起來清楚是指彌賽亞說的。很明顯的,耶穌使用“人子”一詞是充分理解其含義的,因為他曾說︰“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大有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他要差遣使者,用號筒的大聲,將他的選民,從四方,從天這邊到天那邊,都招聚了來”(太24︰30─31)。同樣的章節在路21︰31說“這樣你們看見這些事漸漸的成就,也該曉得上帝的國近了。”
有些新約學者認為“人子”這名字是所有耶穌的稱號中“最屬天的”的名稱。基督教改革宗教會的魏督恩牧師(Rev.Leonard Verduim)曾用心來思考它的意義,他說︰“‘人子’這個名字有它屬天的起源。那要回溯到在天上所開的救贖會議。這個名字出現於那次會議,而且那次會議是為救贖的目的而開的,在那個會議中我們看見,聖三位一體的幾個位格一起聚集討論,並擬定救贖的計劃。決定了救贖的策略。因為所擬定的對滅亡之人類的救恩計劃,需要上帝的道成肉身,所以必須決定哪一個位格去擔當這個工作較為合理。為了這個緣故,子被指定去承擔這份工作。不是聖父,也不是聖靈,而是聖子要成為人的樣式,他要成為真正的人,要取人的本性,在字句上就稱為“人子”。這個稱呼從那個時候起,就成了所專有的名稱。這使我們對“人子”這名字的正確評價,有了一個必要的背景,我們不需要說,一個世代的思想家們,對這個基督的先在性不注意,並且由於不信的偏見而低估了“人子”應得的評價。
在永生上帝的兒子思想裡,他自己的特徵不是在於神性方面──因為他與父和聖靈都有相同的神性。與他們同享無所不在、永生、無所不知等神性。然而預定中的道成肉身只是單獨屬於子的。在神性的組織中這是他的特徵。在屬天的社會中造出‘人子’這個名稱,而且又用在這位將要到地上和世人中間的訪問者身上,還有什麼值得希奇的呢?”
我們再看一看,因為“人子”這個名字的使用與耶穌到地上來有關,所以他每逢提到他的降臨,升天,再臨的時候,就常常用“人子”。“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太26︰24);“倘或你們看見人子升到原來所在之處,怎麼樣呢?”(約6︰26);“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24︰44);“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太25︰31)。“人子”最好稱之為“過渡”的名字,這不但能使我們想起他與人類的聯合,也使我們想起他更高尚的根源。

再談”耶穌有像嗎?”

   
    以前有為文耶穌有像嗎?此文之用意是要人思考“道成肉身”之耶穌基督,當然上帝讓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界,並不希望人用繪圖、雕刻、鑄造…等人為方式為耶穌基督做像,甚至拿來膜拜。
 
    而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來到世界,是有形有體的,怎麼會沒有像呢?
 
    羅馬書8:29—因為他預先所知道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
 
    歌羅西書3:10—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象;…
 
    羅馬書6:4~5—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裏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
 
    從這三段經文,我們可以得知︰耶穌基督的像就是上帝所揀選之聖徒,上帝天天藉著聖靈動工,使其越來越有主耶穌之榮美,而使其身邊的人可以看見耶穌基督之樣式。人無法用自己之方法彰顯耶穌基督之形象,而是上帝親自做成。
 
    所以,當有人想看耶穌基督之樣子,可以請他到基督徒中間,也就是教會,就可以看見主耶穌的“像”,而且是“活的”、“有生命”之像。

耶穌有像嗎?

    有位師母在監獄裡帶領福音性質之讀書會,有一位會員要求師母幫她帶一張耶穌的像,好讓她在禱告時有清楚之對象,師母回答她:「耶穌是個靈,沒有像,要認識耶穌只能讀聖經。」
 
    聽到這事件,心中想到有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有形有體的來到世界。雖然是由童女馬利亞所生,卻和一般人一樣,從小嬰孩到小孩子,由小孩子到青年人,30歲受洗後開始傳福音,呼召門徒,醫治病人、趕鬼、行神蹟,最後走向耶路撒冷,受到君王式之歡呼,在吃完逾越節之晚餐後,還被自己所愛之門徒猶大出賣、被捕,接著受審之後,被交於兵丁釘十字架。在受害之前,受到鞭打、凌辱、戲弄、嘲笑,頭戴荊棘身穿紫袍,背著重重的十字架上各各他,被釘、流出寶血,甚至為天父所棄絕,將靈魂交給父上帝時說:「成了!」
 
    祂死的時候是完完全全的死,和一般人死亡一樣,下到陰間,可是陰間無法囚禁祂的靈魂,第三天也是有形有體之復活,勝過死亡。並且多次顯現給門徒看,據使徒行傳之記載,有四十天之久,並討論上帝國的事,應許聖靈降下,之後升天,天使宣告將來耶穌基督也要有形有體之再來。祂道成肉身不是短暫的,是永恆的,祂取人性坐在天父之右邊為我們代求。
 
    因此對耶穌而言,我們不可說祂是靈沒有像,祂是確確實實有形有體,約翰壹書11節:『論到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
 
    那為何耶穌沒有像呢?因為基督徒也是遵守摩西所領受之十誡,第二誡說到不可為上帝造任何像,更不用說把像當成上帝來崇拜,因為上帝是有生命又不受時空限制,當然更不是無生命之像。雖然天主教有聖母或耶穌之雕像,僅是意念之傳達,並非當上帝崇拜。東正教有聖像,但僅用來默想用。而教改之後的“新教”更是捨棄圖像。馬丁路德更進一步提到耶穌基督是謙卑的,不用圖像顯示自己,僅用聖經的文字或話語來彰顯自己。正如有個記載:路德看見牆上出現耶穌釘十字架之幻影,他拿起墨水瓶丟過去,呼喊:『撒旦退下!』
   
    所以耶穌沒有像,是合乎信仰之要求,而耶穌不光是靈,更是有形體,確確實實永遠道成肉身,坐在上帝寶座右邊為我們代求,祂要以此樣式再臨!不僅如此,將來基督徒復活也是肉身復活,上帝會賜給我們不朽壞之身體,如同耶穌復活後之榮耀之身體。

基督是人

壹 基督為人的表現
一 成長:他完整的經歷人的成長過程。
二 受試探。
他真的受試探嗎?他的受試探並不是受私慾的牽引(雅1:14),而是愛的方向(即自由意志)受到的考驗。

三 有限:他知識豐富深刻但仍有限。
四 有需要:他有身體、心理與屬靈的需要。他真實受苦;飢、渴、掙扎、需要同伴。

貳 基督主動與人認同
一 以他之所是與人認同
(一)他有人的身體:這點在他之釘十字架已得肯定。
(二)除了犯罪以外,他經歷人所經歷的一切。

二 以他之所為與人認同
「理當盡諸般的義」
他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

參 基督與人相同的意義
一 除了犯罪外,我們的喜怒哀樂愛憂苦都可以與主認同 (來2:14, 4:15),特別是在苦難中能得到安慰。
二 他以人的身份藉著死來敗壞魔鬼的權勢(來2:14),包括死的權勢(羅5)、罪的權勢(羅6)、肉體的權勢(羅7)。
三 他以人的身份得以贖人的罪。(來2:17)

肆 基督乃是人的「應然」
一 他使人知道在上帝眼中人應當是如何的人。
二 他成了人的審判,因為人沒有成為他們所應當成為的。
三 他是人應然生命的外在榜樣(太11:29)
他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效法基督是從保羅以來不曾間斷的教會教育主題。

四 他是人應然生命的內在本質(約15:1-8)
他不只是審判人類,也再造人類,這就引到下一點。

伍 基督是新人類社群的始祖
一 他成為新人類的起頭,他是第二亞當(羅5:12-21;林前15:21-22, 45-49)。在他裡面就成為新造的人(林後5:17)。
二 他是新以色列,他是真葡萄樹,從他而出的是上帝新的子民,是以色列的應然(約15:1)。

耶穌超凡的人性

 

耶穌不只是真正的人,他還是一個超凡的人。怎麼說呢?聖經說:
 
1.他是完全無罪的(無論原罪和本罪)。
 
林後五:21 “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裡面成為上帝的義。”
 
又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來四:15)﹔“
 
像這樣聖潔、無邪惡、無玷污、遠離罪人、高過諸天的大祭司,原是與我們合宜的。” (來七:26)﹔
 
“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 (彼前二:22)﹔
“你們知道主曾顯現,是要除掉人的罪,在他並沒有罪。” (約壹三:5

2
.他是無所不知的。

 
太九:3-4 “有幾個文士心裡說:‘這個人說僭妄的話了。’耶穌知道他們的心意,就說:‘你們為什麼心裡懷著惡念呢?’”
 
約二:25 “也用不著誰見証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約一:47-49 “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
 
約四:18-29 “‘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嗎?’”
 
約十六:30 “現在我們曉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問你,因此我們信你是從上帝出來的。”
 
約二十一:17 “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餵養我的羊。’”(注:其實耶穌也有所不知。譬如,談到基督再來的日子,他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太二十四:36。這是因為耶穌所說和所行的完全按照父上帝的旨意,他說:“我所說的,是在我父那裡看見的。。”- 約八:38,又說:“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什麼,講什麼。”- 約十二:49

3
.他行了許多神蹟奇事。
 
耶穌不費“吹灰之力”就行了36個神蹟。這不是一個凡人所能行的,他是一個超凡的人。
 
總之,耶穌有完全的人性,他是一個完完全全的人。
 

基督之人性的聖經的証據

    聖經清楚的描述耶穌的人性。耶穌是那「道成肉身」的基督,並且住在我們中間(1:14)。相信約翰如此強調是因為他面對及反駁當時否認耶穌神性的異端。
 
    約翰甚至強調說:你認識上帝的靈,凡靈認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來的就是出於上帝...凡靈不認耶穌就不是出於上帝。(約一4:2-3)
 
    保羅說耶穌是「在肉身上顯明出來」(提前3:16)
 
    希伯來書作者說:所以基督到世上來的時候說...你曾給我預備了身體。(10:5)
 
    保羅說明:及至時候滿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4:4)
 
    對新約作者來說,他們並沒有懷疑耶穌的人性。他們一早就在教會中肯定了這教導,也在書信中表達出來。當有人懷疑復活的耶穌是否是一個真人,他立刻挑戰前面的人: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24:39)
 
    祂在世上與常人一般,與門徒一起吃喝、工作、感受人間的痛苦喜樂等等。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耶穌的人性

雖然我們不要像哲學家那樣看人,我們還是要知道什麼是構成人性的要素。簡單地說:「他要有一個真實的血肉之軀,還要有一個合理的心靈。他要在一般自然律之下生長發育,有飲食之慾,有憂樂之感。換言之,他要和我們尋常人一樣,飽嘗人世的經驗。」(章立生著《基督論》)
 
所謂合理的心靈,就是有感覺、有智慧、有喜怒之情、有哀樂之感。現在,我們查考福音書,看耶穌有沒有這些構成人性的要素。請看以下的經文:
 
太二十六:26 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
太二十六:28 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太二十六:38 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
路二十三:46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
路二十四:39 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
約十一:33 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嘆,又甚憂愁。。
來二:14 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
太十一: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路十:21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約十二:27 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
西二:3 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
路二:40-52 孩 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他身上。每年到踰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守滿了節期, 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 他。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他的,都希奇他的聰明和他的應對。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什 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他就同他們下 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
來二:10-18 原 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因那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都是出於一。 所以他稱他們為弟兄,也不以為恥,說:『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頌揚你。』又說:『我要倚賴他。』又說:『看哪,我與上帝所給我的兒女。』 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他並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 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 的人。
來五:8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
太四:2 他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
太八:24 海裡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太九:36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可三:5 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路二十二:44 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
約四:6 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睏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
約十一:35 耶穌哭了。
約十二:27 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
約十九:28-30 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有一個器皿盛滿了醋,放在那裡,他們就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穌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上帝了。
來五:7 基督在肉體的時候既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從以上這些經文,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耶穌是有血有肉,有感覺、有智慧、有喜怒之情、有哀樂之感。他是真正的人,不是基督教敵對者所說的幻影。

基督人性的適切性


    耶穌是一個完全的人對基督徒的信仰和神學含有重要的意義:

.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對我們含意極深。他不是一位「太空人/外星人」為人類而死在十字架上。他是真正的人,因此可以為我們的罪或是敗壞的人類付上這贖罪祭。

. 耶穌才是那真正的人能體念我們的需要。他面對真正的試探,明白「真的人/完全的人」是如何經驗試探。他憑著他曾勝過試探才懂得如何幫助「曾失敗」的人。

. 耶穌讓我們認識真的人性。人類不可以向地上任何人性或是「聖賢」作為完全的表樣。人都應該學像耶穌基督。

. 基督徒應該學像耶穌。上帝再次藉著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新生命,這新生命或是上帝已赦免了罪的人應該以耶穌作為學習的標準。

. 人性是好的。基督徒並不需要以苦行來對付自己的人性。耶穌一樣以這人性來勝過這世界的試探。

. 上帝並不是那麼「不能捉摸的」(transcendent)。他曾經生活在地上,並受過一切的試探。因此約翰這樣表達說:道成肉身,住在我們當中,充滿恩典和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就是上帝獨生子的榮光。(1:14)

耶穌的無罪性

      耶穌的無罪性也是基督人性論的一個重要課題。這裡所提的問題是耶穌是否有罪,或者問他是否會犯罪。聖經對這問題的答案是清楚及肯定的:就是他是有可能犯罪,但是他沒有犯過罪,因此他沒有罪。可從兩個方面詳細的回答:

  一. 聖經指明他沒有犯罪:

          希伯來書的作者肯定的說「他在任何方面的試探與我們(常人)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4:15)。耶穌被形容為「一位聖潔無瑕疪的大祭司。」(來7:26;9:14)彼得形容耶穌說他是「那聖者(那聖潔的上帝)。」(約6:69),並且耶穌「沒有犯罪,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過犯。」(彼前2:22)約翰說「除了他是沒有罪的。」(約一3:5)保羅確定耶穌是「無罪的。」(林後5:21)

  二. 耶穌自稱是聖潔的:

          他問他的聽眾:「誰可以判我有罪。」(約8:46),沒有人敢指責他。他堅持說:「他時刻討那差他來的(天父上帝)的喜悅。」(約8:29)他守了誡命(約15:10)。他教導門徒要認罪和求赦免,但是他從來沒有這樣做過。他沒有到過聖殿去為罪獻祭。彼拉多的妻子說「不要觸犯這義人。」(太27:9)在十字架上的強盜甚至說「這人沒有過犯。」(路27:41)出賣主的猶大說:「我犯罪,因為我出賣了義人。」(太27:4)

      另外的問題是,如果耶穌沒有罪,那他的人性是否與一般的人類一樣?一些神學家認為,人性的一個要素就是接受試探並且犯罪。這問題使人懷疑耶穌受到的試探是否是一個真正的試探。有一位神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在試探中犯罪是因為他沒有受過真正的試探。聖經給的答案是清楚的:耶穌所受的試探是真正的,並且與人類一樣(來4:15),另外,耶穌所受的試探甚至遠比常人更加嚴厲(太4:1-11耶穌真正面對魔鬼的引誘和試探;路22:44耶穌如何掙扎成就天父的旨意被釘在十字架上。)

      那麼,耶穌是否會犯罪?也就是說,耶穌也是上帝,那他會否/可能犯罪?當然,耶穌擁有的人性使他可能犯罪,但是他沒有犯罪。那麼,是什麼使他勝過罪惡?我們只有回答說,是耶穌,這位完全的上帝也是完全人的基督。這位勝過罪惡的耶穌並不只靠憑是他的神性,也是憑他的人性。

      最後的問題當然是,何謂人性(humanity)?聖經所指的人性,應該是指那完整的人性,就是上帝起初所創造的亞當和夏娃的人性,也就是說,還沒有犯罪以前的亞當和夏娃的人性才是真正的人性。無罪的上帝不會造一個有罪的人類。完整/真正的人性也就是沒有犯罪前的亞當和夏娃所擁有的人性。犯罪了的人類的人性已經是一個腐敗/墮落的人性,這並不是完全的人性。因此,我們不能問耶穌是否有我們的人性,而是應該問,我們是否有耶穌的人性才對。現在人類所擁有的人性是已經敗壞了的人性,擁有原罪的人性。耶穌才是真正的人。

布特曼(Rudolf Bultmann) 對基督人性的討論

布特曼的思想比巴爾特的更偏激。布特曼先把歷史分成兩種類:事件史(Historie,客觀的事件)及故事史(Geschichte,信心的接受)

布特曼認為人們很難去認識耶穌的事件史,只能憑信心去接受聖經中講述的耶穌故事史。他認為信心不需要歷史,最重要是你信不信耶穌是上帝或是上帝的兒子,也就是說你信不信初早期教會所傳的信息或是初早期教會的教義。最重要是信心是否有與上帝發生效力,是否有改變那人的生命。

他還提出加6:14說,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因此,並不是那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有什麼作用,而是一個人的私慾是否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同樣的,布特曼說並不是耶穌的復活有什麼作用,而是那個人是否已經從舊的生命復活過來。

    可見布特曼是認為今日的人是否能憑信心去接觸那初早期教會的信息。正統教會堅持認為必須按保羅所說,是那歷史的耶穌的復活才能真正的成為我們信心的基礎(林前15:12-19)

巴爾特(Karl Barth) 對基督人性的討論


    在其著名的巨著《教會教義學》(Church Dogmatics)中,巴爾特受存在主義哲學家齊克果(Kierkegaard)思想的影響,寫出他的基督論。

    齊 克果認為人認識耶穌最主要的因素是一個人的「信心」,看不看到耶穌並不是重要的因素。藉著這一點,巴爾特認為今日的人極難認識歷史的耶穌,也認為地上的耶 穌所行的事蹟並不能完全表達出上帝的啟示。巴爾特最後結論說一個人得著上帝的啟示的關鍵點是在乎那人是否與上帝相遇,發生關係,對於那客觀的歷史的耶穌並 不重要。

    巴 爾特甚至認為即使一個人能夠完全正確地認識耶穌,他也不能夠完全認識上帝。他指出聖經也有這樣的記錄,即使當時的人親眼見到耶穌所行的神蹟也只不過覺得驚 奇,並沒有真正認識上帝,甚至把耶穌釘十架。他總結說,那血和肉的耶穌並沒有使彼得認識上帝,而是天父上帝親自感動彼得去認識他,彼得也必須憑信心去接受 耶穌是基督。

    我們對這樣的說法有所保留。巴爾特的神學是先把歷史和信心分開,認為認識上帝完全是信心的事,歷史並沒有幫助。信仰的基督的基礎必須建在歷史的耶穌這實事上。是歷史的耶穌,或人性的耶穌,引導我們去認識那神性的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