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說方言的恩賜

(林前128102830
    哥林多教會處在拜偶像與充滿罪惡的環境裡,哥林多教會也是個屬肉體的教會,但這個教會有許多恩賜。
一、哥林多的方言(林前12:-14:)
    主後53年保羅在以弗所聽到哥林多教會發生問題。關於說方言,聚會的人被方言打斷,而且說的是別人不懂的,連說的人也不懂,又沒有人翻。
    在使徒行傳裡,我們看見20年間只有三次講方言的事,但在哥林多,他們每次聚會都說方言;使徒行傳是眾人都講,而哥林多教會是一人講一人翻(林前1210)。
    無論是使徒行傳或哥林多教會,所說的方言,都是glossa,而哥林多前1210又用gene(普通表示語言學中家族的分類)。林前1421引用以賽亞281112時,論及亞述語,是當時猶太人不懂的。
    哥林多教會聚會,許多人講別人不懂的「方言」,既不是語言,也不是恩賜,引起教會聚會的混亂。這是上帝不喜歡的:「因為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33
    保羅定出八條說方言的原則(林前142640):第一、「凡事都當造就人」(26節)。第二、「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27節)。第三、「且要輪流著說」(27節)。第四、「也要一個人翻出來……」(2728)。第五、「當慎思明辨」(29節)。第六、「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34節,包括說方言)。第七、雖不禁止,但比作先知講道低(39節)。第八、「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40節)。
    其他書信沒有提方言,可能這是哥林多教會獨有的情況,可能亦因哥林多教會有許多猶太人(徒18117)。
二、哥林多教會的方言與五旬節的方言同是glossa
 哥林多用單數(林前142413141929),指不易理解的話語,這是哥林多信徒用的,指單個人講的。
 真方言的恩賜就用複數(林前1214),所說的應該是世上各國的話語(1210),是正常人的語音。
三、方言不是證明人得救了
 有人說,說方言才證明是得救的,但聖經沒有這樣說。因為不是眾信徒都說方言。即使在使徒時代,除了使徒行傳與哥林多教會,都沒有說方言,特別是約翰福音與羅馬書詳論因信得救,都沒有提說方言。
 有人根據使徒行傳三段說方言的經文,說,「他們得救後就都說起方言來」,所以凡得救的人都要說方言。
 但三段提說方言的經文,都沒有說這是得救的憑據。
 五旬節聖靈降臨後,只門徒說方言(徒214),後來3000人得救受浸,都沒有說方言(241)。
 哥尼流家裡的人得救後說方言(徒104546),這是證明上帝悅納外邦人,所以他們說起方言,但絕不是因為說方言才能得救。
 以弗所十二個約翰的門徒,他們得救後說方言(徒1967),這是證明聖靈不是奉約翰的名而來,而是奉主耶穌的名而來的(35)。
 請記住,我們千萬不要單根據使徒行傳的榜樣來作原則,認為使徒行傳有得救的人說方言,就說凡得救的人都必須說方言。這不是解經的原則。
四、恩賜不是人人都是一樣的
……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林前1210)「……豈都是說方言的麼;豈都是翻方言的麼?」(1230)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1211)。
 但使徒行傳的方言是人人都說的(徒21410461967),不是恩賜。「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徒1045)指聖靈本身是個恩賜,因為是「澆在」,而不是和哥林多教會所得的(聖靈的恩賜)相同。他們「因聽見他們說方言」就知道聖靈澆下來了。使徒行傳的方言,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林前1422),而哥林多教會的方言是「功用」,但也有證據。
五、方言是最小的恩賜
 所有的恩賜,以說方言和翻方言的恩賜為最小,排列最後(林前121030)。我們不知道靈恩運動的人為什麼拚命追求那最小的恩賜而不羨慕作先知講道的恩賜呢(141)!
六、受聖靈的浸與說方言
 許多人說,基督徒不一定都受了聖靈的浸;他們又說,受聖靈的浸都說方言;他們還說,第一次被聖靈充滿就是受聖靈的浸,以後的充滿是聖靈充滿。
 這都是人的解釋,聖經沒有這樣說。
 受聖靈的浸就是把我們浸入基督的身體裡。原來凡得救的人都受了聖靈的浸,連屬肉體的哥林多信徒也都受了聖靈的浸:「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浸(過去式),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但不是每人都說方言。除了使徒行傳三處特殊情況之外,其他接受救恩的人都是受了聖靈的浸,但他們沒有說方言:三千人(徒241)、埃提阿伯的太監(837)、掃羅(919)、很多「信而歸主的人」(1121)、呂底亞、(161415)、腓立比獄卒和家人(163034)。
七、不是被聖靈充滿的證據
 有人說,「聖靈充滿的人必說方言」(徒24)。
 但這是聖靈降臨時所發生的幾件事之一:聖靈充滿、「又」說方言(24原文有「又」字)。在這之前還有響聲如大風、舌頭如火焰(223)。
 施浸約翰與耶穌都被聖靈充滿,但沒有說過方言。使徒只在五旬節講了一次。 
 能說方言並不表明靈性高;哥尼流一家和以弗所12個人在得救的時候就說方言。
 哥林多教會混亂的事很多,他們沒有被聖靈充滿,但他們有許多恩賜,恩賜比其他教會多,特別是說方言的恩賜。
 聖靈充滿的表現不是說方言,而是為主作見證有能力和滿結聖靈的果子。
 使徒行傳有許多人被聖靈充滿,他們都沒有說方言(4831635755917112413952)。
 說方言不是屬靈、聖潔的記號。聖靈的果子(加523)才是屬靈、聖潔的記號。哥林多教會高舉恩賜,但他們並不屬靈:「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裡為嬰孩的。」(林前31
八、方言的恩賜不是求得的
 五旬節那一天,門徒沒有求方言,他們預先也不知道會有方言賜下。哥尼流一家沒有求方言,以弗所的12個人也沒有求方言(徒197)。由此可見,使徒行傳三次方言都不是求得來的。
 哥林多教會有許多恩賜,方言的恩賜也不是求得來的,而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11)。我們可以「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1412)。至於方言,充其量是「切慕」,但「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141)現在有許多人叫人求方言,實在是沒有根據的。
九、方言沒有什麼造就的功效
 請記住這是最小的恩賜,造就性很小:「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林前144)所謂「造就自己」,不是指靈命長進或更為聖潔。而是我有了說方言的恩賜,所以我們更當相信,更當愛上帝,因為上帝是與我同在。講方言的人曾說過,沒有什麼造就,至於造就別人就不是說方言,「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1417)造就別人需要「悟性」(1416)。
 林前12:-14:是限制方言,不是鼓勵方言。禱告與歌唱,不止用靈(方言),更要用悟性(1415)。「悟性」,英文譯作understanding,意思是使人能明白、能理解。
 說方言是為了給不信的猶太人作「證據」。說方言不是對不信者講福音,而是對不悔改的將亡者作「證據」(太1014)。以色列復國,不用方言作證據。
 說方言也不是為造就信徒:「律法上記著:『主說,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雖然如此,他們還是不聽從我。』這樣看來,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不信的人。」(林前142122)保羅是引用以賽亞281112的 話,可知方言是指外國人的話語。當亞述人侵犯耶路撒冷時,以賽亞責備猶太領袖醉酒。他們就譏誚以賽亞,所以以賽亞向他們宣告審判。上帝對他們說話,他們不 聽。上帝是用外邦人來對他們說話,所以方言是對不信的猶太人,說明福氣移去了。後來,尼布甲尼撒王受上帝懲罰說出稱頌上帝的話,波斯王古列下令猶太人回 國,說出勉勵他們重建聖殿的話(拉114)。上帝用外邦人指出猶太人不信的罪,可知方言是審判的記號,不是祝福的表記。現在教會裡不一定有不信的猶太人存在。
 方言只造就自己,可是「悟性沒有果效」(林前1414),因為自己也不瞭解,所以造就,只是感情的,認為這是上帝與我同在了、是聖靈在自己身上動了工的表示。就算沒有人翻,也認為有上帝的同在就是了。
 講道才是造就教會(林前141720)。方言遠不及講道能造就人:
1.方言只造就自己,但對教會作用不大(1416)。
2.方言使人惶惑,先知講道,別人明白(712)。
3.說方言,自己的悟性沒有果效(1315)。
4.用方言禱告,聽的人得不到造就(1617)。
5.單說方言,表示靈性未成熟(20節)。
6.聽不到的言語,是上帝用來懲罰以色列的,因為他們不信以賽亞用能懂的話說預言(2122)。
7.在聚會中,方言太多,可能使不信的人受惑,妨礙他們的得救(2325)。
 講道是造就教會的:「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林前 144)「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19節)「五句」「萬句」原文作「五字」「萬字」,或者說一句勝二千句,也就是說,一句教導人的話,等於二千或二千五百句方言。既是這樣,我們何必追求說方言呢?「造就」,原文是「建造」,有訓誨增長之意(143)。
 說方言,也只有在愛裡,否則無用〈林前1318)。
十、用方言禱告
 「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林前1414)「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16節)一般來說,用方言禱告,是在私禱裡,因為用方言禱告,是靈的禱告,指人的靈被聖靈所感,使自己說話;與上帝交通,使自己得益,有極大的喜樂。
 說方言是對上帝說,不是對人說(林前142),但說方言是為自己,不是為上帝,因為恩賜從來不是為上帝的好處的(彼前410)。保羅說方言是在私禱裡,而不是在教會中(林前141819)。
 說方言,是「說」,不是「喊叫」(142),是對上帝說的。是說話,不是舌音,就算是聲音,也該有分別:「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或簫、或琴,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什麼呢?若吹無定的號聲,誰能預備打仗呢?」(1478
 彭柯麗,《密室》的作者,他有方言禱告的恩賜,但他不提。保羅也有方言的恩賜,但他要在14年之後才提起來(林後1224)。
 用方言禱告,是「靈禱告」(林前1415),與以弗所618所說「靠著聖靈的禱告」是不同的。
十一、要在悟性裡進行(林前141420
 聖靈不輕看個人的才能和天賦。一個信徒是否成為合用的器皿,是在於他的學習、專心、慇勤、操練、恆切……。(提前41316,提後215
 五旬節的「等候」,有聚會與講道(徒115)、禱告(2425)、補選猶大的空缺(26節),如果成了真空,就很危險!真空的生命將導至心理失常、迷惑與鬼附(太1245,約壹413,提前41,王上2221,啟161316)。
十二、可以自動停止的
「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上帝說就是了。」(林前1428)有人說,我的方言是從聖靈來的,不能停止。但聖經明說,就算是從聖靈來的方言,若沒有人能翻,就當停止。如果停不了的,就不是出於聖靈的,因為「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1432
十三、絕不是學來的
 有人懂英文、俄文等,他們祈禱時說起英文、俄文等,這不是方言禱告。不懂英文能說英文才是方言禱告。
    有人祈禱,怎麼祈也說不出方言來,於是有人叫他跟著說。這不是方言,因為是跟人學的,這是假方言,這是「謊言」。我們必須誠實,不要冒講。

靈恩運動與方言

 使徒去世以後,總的來說,是沒有方言了,但歷史上曾有過一些人說方言。主後400500年間,只有跟隨Montanus Ann Lee李蒙丹尼士者說方言。1731年,天主教更正者曾發生「方言」。17361784年,色卡Shakers,她是李蒙丹的跟從者。Ann被認為是與耶穌平行的女人,她是以跳舞來克慾的。


 1830年,阿榮Edward Irving在倫敦有一個小組稱Irvinyites. 他們說得了預言,但與聖經有矛盾。他們的預言沒有應驗。他醫病又死了人。但他們講起「方言」來。
 以上所說的都不是基督教,而是異端。 

 
一、舊靈恩運動 

 
 又叫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 1901年在美國肯撒斯州伯特利聖經學院,阿茲曼Agnes Ozman說,他受了聖靈的浸而說起方言來。這就成了美國的聖潔運動,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春雨」。 

 
 1906年,在洛杉磯Los Angeles的阿書撒街Azusa,許多人講起「方言」來。
    以上兩件事,就成了靈恩運動的先鋒。

 
 他們把方言分為兩種:一是普世性,用以印證聖靈的浸;另一種是持續的,不是忘形而且是受控制的恩賜。 

 
 這是「舊靈恩運動」。 

 
二、新靈恩運動(靈恩更新運動) 

 
 在加州Van Nuys, Ca.的主教團教會Episcopalian Church,開始了新靈恩運動。這包括了路德會、長老會、浸信會與天主教。 

 
    他們認為李蒙丹尼士(靈恩運動之前)等是先鋒。這就成了異端者的後繼。 

 
 他們多半認為現在是末時,神再把聖靈澆灌下來(珥228)。 但這段經文不是在主再來之前應驗的,而是在主再來後的七年災難期間。在五旬節時,彼得認為:如果當時以色列全部悔改,耶穌升天后七年,祂就要再來了。但以 色列人並沒有悔改,所以這段經文要在主再來之後才應驗。就算在五旬節,這段經文還有一大半是沒有應驗的:「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蹟,有 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徒21920)當時沒有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才有呢?「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20節下),就是七年災難。教會被提,聖靈也被提(帖後27),然後再澆灌下來,這才有約珥書228的事。

 
1.新靈恩運動主張 

 
 藉著領受方言的恩賜而獲得「第二次祝福」。他們認為說方言是第二次的祝福,這就使救恩得到完成;這就成為聖潔、滿有能力與喜樂,有力為主作證。但是聖經沒有任何恩賜是稱為「第二次的祝福」。

 
    20世紀70年代,五旬節會與使徒會兩大宗派所管轄的各分支紛紛起來。現在席捲聖公會和天主教等。 

 
2.發展很快 

 
 目前全世界有65%的基督徒傾向靈恩運動。他們強調方言是聖靈充滿的證據,也有人認為方言是得救的證據。 

 
 但是,也有許多靈恩派、新五旬節派,他們也沒有說方言,而他們都被接納為真信徒。 

 
3.聚會混亂

 
 舊靈恩運動認為只有他們才得救、才是被聖靈充滿。他們主張一切說方言的基督徒都應當脫離本教會,加入他們的聚會裡。他們用13小 時來集體說方言、集體抽筋、昏迷、輥地、尖叫、大哭、大笑、亂跑。他們有人說,「說方言時,有熱力從腳上升上去,又有熱力從上面降下來,也有熱力從左到 右、從右到左等。」如果把他們的方言抽出,整個聚會就枯燥無味,也沒有真理的教導。請注意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混亂:「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 靜。」(林前1433)「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40節)。 

 
 新靈恩運動比較安靜有秩序,他們廣泛滲入各大宗派裡。他們只在外表上稍為改良,但也無濟於事。 

 
4.不成方言的方言 

 
 哥林多教會亂做方言(林前1411)。方言,原文是glossa,新約33次,都是真正的語言,是別人聽得懂的(徒28)。啟示錄79「各方」,原文是「各種方言」,這是從各種方言來的人。 

 
 靈恩運動的人所說的方言多半是單音的:Da Da Da Da ,有時是一種「舌音」,有時把一句重複幾十次dog dog  Siguartsi. 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如果是許多的奧秘,但為什麼翻出來的總是那一句呢?他們所說的所翻的,有時好像野獸的吼叫。請記得,聖經只限於「萬人的方言」,這都是世上已有的「別國」的話語(徒24)。這是語言發音清楚,是別人可以聽得懂的(徒1046)。別人聽不懂的就需要翻,使別人能聽得懂。可惜許多人所說的,都沒有文法和詞藻,不像外國語。 

 
 有人說,方言原是「沒有人聽出來」的(林前142)。請不要誤會,這裡是指聚會中沒有人能聽得懂,而不是全世界沒有人能聽懂的。既然有人能翻,就證明有人明白。「乃是對神說」,這句話原是異教徒對他們的偶像(a god)所用的重複話(太67)。 

 
 有人講了無意識的字音,說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但聖經沒有說「天使與人說話是用天使的言語」(路1283037),「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林前131),是假設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能說「萬人的方言」,同樣也沒有人能說「天使的話語」。方言「終必停止」(林前13:8),但天使的話語是不會停止的。 

 
 他們很喜歡用第一人稱講「方言」:「我是神……」。這都是假的。使徒沒有這樣用過。請記住,「方言是對神說」(林前14:2)所以我們不能用第一人稱說「我是神……。」 

 
5.翻假方言 

 
 他們翻出來的不是什麼奧秘,只不過是一些普通的話語。從來沒有見翻出一篇有份量的文章或書籍。 

 
 有人在會中翻方言,所翻的是這樣「叫某某到某街某號門牌找某人」,可惜找到了那號門牌,但沒有那人。後來他再翻,叫他再往找。結果,他還是沒有找到! 

 
6.有被鬼附的 

 
 說方言的人總是站在第一人稱說話的,例如「我耶穌對你說」等。他們總是稱呼耶穌而不稱呼主或主耶穌。Gerald E. McGraw和他的同工們試驗的結果:90%是邪靈在說話。說方言的人多半是愛主的、熱心事主的。 

 
 末後的日子,魔鬼活動猖獗(帖後2911,彼後21)。魔鬼有時不是直接搞,而是在背後控制。 

 
7.異端方言 

 
能說方言的不一定是從神來的,連講異端的人也有說方言的。 

 
2世紀有孟他努派,他們也說方言。 

 
天主教亦多有說方言的,特別是臺灣天主教。 

 
菲律賓某一教派,他們是不信四福音的,但他們也能說方言。 

 
美國曾有一個猶太人,他用催眠術使某浸信會全會眾都說方言。 

 
這樣看來,講異端的都能說方言。 

 
8.異教的方言
 

 異端是基督教內所產生的;異教就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各教。基督教內講異端的能講方言;基督教以外的各教也能講方言。 

 
東非洲有被鬼附的,他們說了流利的Swahali或英語。 

 
伊斯蘭教穆斯林有說方言的。 

 
北極圈愛斯基摩人Eskimos有說方言的。 

 
西藏的和尚也有說方言的。 

 
摩門教教徒多年來有說方言的。 

 
印度教打坐的人也會說方言和翻方言的。 

 
香港一些黑社會人物在學「神打」時也說起方言來。

 
 由此看來,不要以為能說方言的就是出於神的,尤其在末世,魔鬼要製造混亂,說方言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 

 
9.再說學來的方言 

 
 方言是個恩賜。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所以聖靈的恩賜不是學來的。凡跟人學的就不是恩賜。 

 
 有人根據徒1916的「按手」能說方言,就叫人自己按手,然後一句一句的學講方言。他們所學的缺乏語言結構,多為私人用的,又多用同音語。這是聖經所說方言的恩賜嗎?絕對不是的。還有用催眠術的手法來叫人講方言。 

 
 請注意,五旬節時,使徒沒有按手;在哥尼流家裡也沒有按手;林前12:—14:也沒有提按手。方言只是神「賜」的,而不是「心理化」的。保羅對施浸約翰的門徒按手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不能把一種特殊的「榜樣」作為「原則」去教導人,叫人都按手學說方言。 

 
 某人在外國長大,講外國語,但他用本國的語言來說方言。請問這是不是聖經所說的「方言」? 

 
 另有人在1953年夏天從廣西到外地,他說方言。別人覺得不對頭,於是用約壹412來試他。他不剪髮不剃鬚。他說主叫他一生不要剃鬚、不穿鞋。但過了不久,他剃了鬚髮,不只穿鞋,又穿起西服來。原來他的「方言」,不是「方言」而是「謊言」。 

 
 賈德說方言「卜那,卜累蔔那地,怕怕拉沙地,怕跑普培,泰利泰,拉他他滔,他利亞,他他他他他,烏拉維特溫,以利累特累德洛多,新支新支新支,英巴英巴英巴」。這是什麼方言?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 

 
 所以凡沉迷於說方言的人,常常是醜態百出的。 

 
10.末世的大迷惑 

 
 現在是末世,末世有大危險,末世的大危險不是新神學(假先知等不信派),而是靈恩運動。帖後2112詳說末世的大危險。原來撒但也有運動,「撒但的運動」(9節)。這個運動包括「行各樣的異能神蹟,和一切虛假的奇事。」耶穌也說過:「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太2411)「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2424) 

 
 慕迪的同工叨雷博士Dr. R. A. Torey說:「整個靈恩運動都不是出於神的」。 

 
    解經王子坎伯·摩根博士Dr. G. Campbell Morgan說:「人肆意偏離新約聖經的教導,把神的靈移離出真理的本位去迎合人為的運動。這運動以方言恩賜作為口號。時至今日,這口號已淪為地獄的記號了。神的兒女們真是不可不防啊!」

 

現在有沒有真方言

 有人說,現在沒有;有人說,現在還有。
一、主後100年間已停止了
 根據古教父各種文獻,都沒有提到方言。革利免Clement、猶士丁Justin Martyr、俄利金Origen、屈梭多模Chrysostom(名解經家)、愛任紐Irenaeus、奧古士丁Augustine等,都說早期教會沒有方言。特土良Tertullian與蒙丹尼士Montanus雖然也曾參加過說方言,但他們後來都退出了。
 馬丁路德、加爾文Calvin、司布真Spurgeon、衛司理John Wesley、芬尼Finney、慕迪Moody等都沒有說方言。
 宋尚節博士講道時,台下一女士說起“方言”來。宋博士喝令她停止,她就停了。
 有一位西教士按手在賈玉銘頭上,叫他講方言,但他沒有講。
 王明道不只沒有講方言,他還寫過一本《聖經光亮中的靈恩運動》來指斥說方言的人。
二、方言特別是對以色列的
 在恩典時代,證明福音是由神來的,但次序是由以色列到外邦(林前142122)。為了證實這個,就用方言為記號。現在由以色列到外邦人的過程已經完成,就不再用這記號了(見以賽亞的預言,賽2811)。
三、現在甚少
    總的說來,方言已停止了,但也不是絕對沒有。需要時,神就會賜下。
1.方言禱告(林前1414
 有人認為雖然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但會感到神的同在。他們引用“乃是對神說”(林前142),“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28節)。
 保羅禱告有方言,但也不多。我們不單用口而不用心。保羅說,禱告是要用“悟性”的(林前141417)。我們當防止假冒,必須符合聖經才可。
 集體方言禱告,絕對不是聖經的教導。
2.方言講道
 基本上停止了。有需要時,神可以賜下。以前有一批往新疆向維吾爾人傳福音的人,講維吾爾語。這是特殊的情況。
 著名聖經學者教授麥克亞瑟·約翰說:“說方言早已在新約使徒時代(距今1900年前)停止了。”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上帝救恩終極的根基

       我 們要講救恩,必定要先講基督。聖經永遠高舉基督是獨一的救主;離開了基督,便沒有救恩。他本是上帝,為了拯救世人,降世為人︰「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 的(或改譯為「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平等的地位」);反倒虛已,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 架上。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寓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 與父上帝。」(腓二611
    我們得救,不但是靠主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功;而且他本身就是我們得救的根基,就是我們的永生。他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一一2526,一四6)聖經又給我們啟示︰「上帝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他兒子裡面。人有了上帝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上帝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五1112
       所 以加爾文宣稱︰「若是不在基督裡面,沒有人能夠得著從基督救贖工作裡的恩惠,而且還與他的生命隔絕。」以後改正宗神學家都闡釋加爾文的道理,並加強調,世 人若與基督沒有生命的聯繫,則絲毫莫想分享基督的救恩。聖經一再給我們啟示,使我們深知,真正的門徒,乃是與主有奧秘的聯合,其關係之密切,好似葡萄樹的 枝子(約一五5);又像「基督的肢體」,而且和他「成為一體」(林前六1516);全身「連於元首基督」,「都靠他聯絡得合式」,「彼此相助」,「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516);且「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上帝所悅納的靈祭。」(彼前二5
    倘使我們和基督沒有這種真實的有機的聯合,則乃和上帝救世的工作,絲毫無關,不但與上帝為仇,不能得上帝的喜悅,不屬基督,而且「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若有人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羅八79;約一五6;啟二 ○15
       關 於這個問題,路德宗的教義和改正宗的教義,乃有基本上的不同。路德宗認為世人在沒有和基督有奧秘聯合之前,已有某種程度的救恩。他們相信,悔改與稱義,乃 為得奧秘聯合的步驟。改正宗卻不以為然,認為上帝與人之間,倘使沒有生命線把他們聯在一起,則絕對不能有奧秘的聯合,因為上帝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 什麼。」(約一五5
    而奧秘聯合,乃為得救的起點以及救恩最後完成的保證;亦為聖徒品德善行以及得救三大要素──信望愛的泉源和憑藉。照改革宗神學家的意見,信心乃是與基督發生生命關係的必要條件;而奧秘聯合所產生的福果,其豐富與否,須視人信心容量的大小而定。
       但是,救恩終極的根基,不能求諸於奧秘的聯合。奧秘的聯合,雖屬確實,但救恩終極的基礎,乃遠在永世裡面,乃為上帝在「創立世界以前」,「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所預定的美意」(弗一459)。
   上 帝在創世以前,祂永遠的愛,乃為永世的泉源,從那裡湧出救恩之河,流出諸般的福樂,使人類重生得救,稱義成聖,並得永遠的榮耀。我們還要特別注意,在上帝 救世的慈悲計劃裡面,主耶穌基督乃佔極端重要的地位;而在擬定他計劃的時候,即已和基督同在。從以弗所書第一章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主耶穌基督與世人得救, 乃是不可分離,息息相關。照上帝的心意和思想,主耶穌基督和一切預定得救和他同作後裔的世人,其間乃有一個永遠的聖約聯合的關繫。正如照「工約」的關係, 亞當和世人,要深陷在因亞當犯罪而有的苦海裡面;主耶穌基督和那在永世裡被揀選得救的世人,要以「嗯約」作世人得救蒙福終極的基礎。主耶穌必作成祂應許的 一切救贖的工作,使一切上帝預定得永生在恩約裡的世人有得著那最高福樂的完全保證;照上帝預定的美意,祂必完完全全的成就祂的應許,沒有一個被上帝所揀選 的,會失去他天國的基業。這並不是空洞的理論,而乃為上帝的啟示,藉著蒙祂所光照的聖使徒寫在聖經裡的。
    使徒保羅說︰「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在基督裡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又因愛我們,就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預定我們藉著耶穌基督得兒子的名分。」(弗一35
    又說︰「上帝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祂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提後一9
    使徒彼得說︰「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一34

何謂教會

一、從廣義而言
       基督的教會從其最廣的意義來說,乃是歷世歷代,天上地下所有重生之人的集合團體。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至十九節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以弗所書一章二十至二 十三節,三章九至十節說︰「他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歌羅西書一章十七至十八節說︰「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 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
希伯來書十二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說︰「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千萬的天使,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
從這些經文,來尋求其意義,我們可以說,教會和屬靈的上帝國乃是相同的。兩者乃表示上帝藉著基督在得救的人類中行使他實際的屬靈的統治權。但是約翰福音三章三、五節說︰「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
       教會既 有如此神聖的意義,握有天國的鑰匙,負有重大的使命,我們更應戒慎恐懼。無形的教會,乃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名錄在天上諸長子的會所與共聚的總會。自然不能 和那些沒有重生得救、不信聖經,且尤提倡異端邪說的人同流合污,或遷就妥協,以免「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弗 四14
       廣義來說,無形教會乃是歷世歷代,天上地下,重生得救之人共聚的總會,乃與屬靈的上帝國是相同的。但是照安德羅氏(Andrew)的分析,教會和上帝國乃有五點不同,可是他所說的不同,其實乃是指有形教會和無形教會的不同。分析如下︰
1)教會乃始自基督(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但上帝國乃是在先;
2)教會乃限於在歷史的基督裡面的信徒,──但上帝國乃包含所有上帝的兒女;
3)教會乃是在世界,──但是上帝國不屬世界;
4)教會乃是有形的,──但上帝國是無形的;
5)教會乃有「準有機」的(Quasi  Organic)特性,於是成為許多地方教會,──但是上帝國並非如此。
       費特氏(H. G. Vedder)說︰「教會乃是一個屬靈的身體,只是包含那些已被上帝的靈所重生的人。」
但西敏斯德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說︰教會「乃包含全世界那些宣稱相信真道的人和他們的兒女。」
照此定義,則在教會裡面,乃包含那群不但沒有重生確證,而且還有那些 明示並未重生的人。在事實上,在很多國家的教會乃是和世界相同的。奧古斯丁且引馬太福音十三章三十八節說︰「教會就是『田地』,」因為主耶穌於此明明白白 說︰「田地就是世界」。奧古斯丁認為,在教會裡面,乃是良莠不齊,有好人,也有壞人,沒有完全分開,其理乃見主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十三章撒種的比喻,他講到 麥子和稗子,引主人對僕人所答之話說,「不必」把「稗子」「薅出來」,「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容這兩樣一齊(生)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 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太一三2430
可是這個比喻,並非講為什麼我們不立刻把惡人趕出教會; 而是指為什麼上帝不立刻使惡人離開世界,這乃是要到最後上帝審判人類的時候。
       但是從 另一面看,普世教會乃包含所有真正的信徒。此乃應驗上帝對亞伯拉罕在創世記十五章五節的應許,耶和華「於是領他走到外邊,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 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教會不但是普世的,而且又是永恆的,因為她的生命乃是從基督來的。杜霖額氏 (Dollinger)說︰「神學乃是講和平,非講紛爭的科學,這樣才可使眾教會和好,此乃為整個文明世界所渴望的。」
天主教的甘比斯(Thomas a Kempis)、清教徒密爾敦(Milton)、聖公會的凱白爾(Keble),他們乃超脫了他們自己特有的教義,突破劃分宗派的界線,不再劃地自限,深閉固框;而乃躍升到一個更高超的基督聖道共同的境界︰肢體相聯,彼此關顧,同甘同苦,共樂共榮。(參林前一二1227
浸信會的約翰本仁 (Bunyan)對人傳講說︰「我們乃有一個共同的立場。可使彼此交契無間,沒有外在的禮儀或慣例,可加消損。」
莫拉維亞弟兄會的甘浦特 (Moravian  Gambold),在他著作裡說︰「倘使一個人能夠遍察萬事,他便能窺測上帝的心意和上帝國的奧秘。」
 
二、就大概而論
       大概而 論,教會乃是基督的身體,乃是一個有機體,主耶穌基督把他屬靈的生命賦與教會,又藉著教會充分彰顯他的大能和恩典。所以教會絕不可用人的說法或術語 來下定義,把她視為一種眾人的結合,乃以達成他們社會的、慈善的,甚或屬靈的目的。這些都不是教會的真諦,因為教會裡面乃是另有一種超凡的原素。教會乃是 主耶穌基督所拯救之人結合起來的偉大的集合團體,主乃住在她裡面,為著她,又藉著她,而把上帝顯現出來。
以弗所書一章十七至二十三節說,「求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上帝,榮耀的父,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你們,使你們真知 道他;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 的榮耀;並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裡複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遠超過一切執 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 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教會有那些要素

一、羅馬天主教的觀念
       早期的基督徒認為教會乃是聖徒的團契(Communio Sanctorum或稱被揀選者的集團)。在第二世紀末期,因為異端猖獗,於是使他們不能不注意真正教會的問題,以及教會的特徵。從居普良(Cyprian) 的時期一直到改教運動,關於教會的要素,大家從教會可見的外形組織上加緊探索。教父認為普世教會乃包括分佈在各處真正的教會,在主教團結合的範圍之內,結 合成為一個外在的有形的團契。由於時間的推移,教會外在組織的概念,乃日形顯著,並且由是益發注重教職階級組織,結果便以教皇政治(Papacy)作頂石。現在羅馬天主教對教會的定義說︰「教會乃是已經受浸,有同一信仰,領受同樣的聖物,受合法的牧師所管教,在地上有形的元首之下的 信徒的聖會。他們把教會分作兩類,一為ecclesia  docens,乃為管制,教導與造就的人;一為ecclesia  audiens,乃為受教導,被管制,領聖物的人。照此詞嚴格的意義說︰構成教會的乃為ecclesia  docens而非ecclesia  audiens。前者直接分享教會榮耀的特質;後者只是間接的。天主教雖只承認教會有其無形的一面,但卻寧欲保守教會一名作為有形的信徒的團契。他們雖時常講「教會的靈魂」,但卻與此詞確切的含義,並不完全相符。照第範氏(Devine)的定義,「教會的靈魂,乃是那些被召歸信基督,由超凡的天賦與恩典和主耶穌基督聯在一體的信徒的團契。」
但是費默思氏(Wilmers)說︰「構成基督教會的一切屬靈的超凡的恩惠使其會友能夠達成他們最後的目的。我們所稱的靈魂,一般而言,乃為使身體有生命的,滲透的本質且令教會的肢體能夠履行他們特殊的任務。一切信心,共同目標的渴慕,內在的成聖的恩典,超凡的德性,乃 都歸屬教會的靈魂。」
第範氏乃以教會的靈魂僅屬於某種合格的人。而費默思氏卻認為乃是普遍滲透的本質有如人的靈魂一樣。可是羅馬天主教卻不承認無形教會在 理論上應於有形教會之先。
莫勒氏(Mohler)說︰「照天主教的道理,有形教會乃是在先,──然後始有無形教會;前者乃產生後者。」
其意所指,教會乃為 信徒之母(mater  fidelium)。但是摩氏又說︰從某種意義而言「內在教會乃是在外在教會之先;質言之,我們如不先屬於內在教會,我們便不能做有形教會活的肢體」。
關於這個問題,他在其所著的《象徵主義》(或信條神學)或《教義的分辨》一書中對兩者有詳細的討論。摩氏複強調有形教會與基督的合一。因此他又說︰「有形教會乃是上帝的兒子,永遠藉著人的樣式,把他表明出來;又復一直更新,萬世長春,──永遠好像在聖經裡面,道成肉身,甚至信徒乃被稱為基督的身體。」
 
二、希臘正教的觀念
       希臘正教對於教會要素的觀念,乃和羅馬天主教有密切的關係,但於若干重大的要點上,卻有顯然的差異。希臘正教不承認羅馬天主教是真正的教會,說他們乃徒以自稱,妄自尊大。他們說︰「只有一個真正的教會,這個教會就是希臘正教。」
他們雖比羅馬天主教更為坦白承認,教會乃有兩方面的情況,一是有形的,一是無形的;可是他們卻更為注重教會外在的組織。教會的要素,並非聖徒的團體;他們雖然不接受教皇政治(Papacy),但卻保留主教的教階組織。他們又堅持教會無誤論。而這無誤性乃歸於主教們,因此就歸於宗教會議。
迦汶氏(Gavin)在其所著的《希臘正教思想》一書中說︰「無形的教會乃持有上帝的恩 賜與權能,乃負有重大使命,要改變世人,進入天國。有形教會,乃由信仰相同,習慣相同,運用神恩媒介的人所構成。同時又駁斥無形的和理想教會的理念;教會 乃是實在的,確實的,有形的,並非一種不能想像,不能實現的理想。」
 
三、基督教的觀念
       改教運 動,就一般而論,乃反對羅馬天主教的外表主義;就特點而言,則乃反對其外形教會的概念。他們重新把教會真理彰顯出來,教會的要素,非在外形的組織,而乃為 聖徒的團契(或被神所揀選者的集團)。路德與加爾文都認為教會乃是聖徒的團契;質言之,就是那些歸信基督,在基督裡成聖,且和基督聯合,以基督作教 會之首的聖徒的團契。這乃是改正宗信條的立場與主張。比利時信條說︰「我們相信一個普世的教會,這乃是真正基督信徒的聖會,都盼望在主耶穌基督裡得蒙救 恩,都被他的寶血洗淨,被聖靈成聖與膏抹。」
第二次海爾弗信條也宣佈同樣的真理,「教會乃是從世界呼召出來的信徒的集團;是所有聖徒的團契,他們乃真正認識上帝,按著正意敬拜,又藉著聖靈的話,事奉在救主耶穌基督裡的真神上帝;他們藉著信心,要分享上帝在基督裡自由所賜各樣美善的恩賜。」
西敏斯德信條從揀 選的觀點,對教會作定義說︰「普世的教會,是無形的,乃包含所有上帝的選民,他們在教會之首主耶穌基督之下,已經或將要被聚集起來成為一體,並且成為那充 滿萬有者的新婦。」
普世教會,乃是照上帝計劃而存在的教會,乃被認為是上帝選民的總體,他們都有永生的盼望。但是那真實存在地上的教會,乃被視為聖徒的團體;這不但是無形的教會,且又是有形的教會。這並不是兩種教會,因此乃只有一種要素。無論是那一種,就要素而言,乃是聖徒的團契(Communion  Sanctorum);但是無形的教會在上帝的眼光之中,其中乃只有信徒。有形的教會,照人的眼光來看,乃是那些帶著他們的兒女承認主耶穌基督的人之團契。這種教會,其中可能包含尚未重生得救的人──其中可能有稗子和麥子(參太一三2430)。
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裡面,一方面他毫不猶疑的稱他們是聖徒;但另一方面,他不能容忍那些邪惡的,要把他們排出。例如他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 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林前五11  ;並參帖後三614  ;提多三10
教會是一個屬靈的個體,而以主耶穌基督作其神聖的元首;教會乃受一個靈,基督之靈的感應;大家有同一個信仰,同一個盼望,事奉同一個君王。教會又是真理的堡壘,把上帝屬靈的祝福傳授給信徒的機構。教會既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3)乃被命定要把上帝救贖恩功所表明的榮耀反映出來。教會從他理想的意義 說︰照上帝所預定的,乃是我們信仰的目標,所以信條說︰「我信聖而公之教會。」

教會之特性

一、爭戰的教會得勝的教會
       教會在現今的時代裡,乃是一個爭戰的教會,她乃被呼召,現在乃正在從事一個神聖的戰爭。這當然絕非指互相殘殺,而乃為負起一個神聖重大的使命,要在教會之內,或教會之外,和這個敵對上帝的世界不住的從事各種方式的爭戰;並「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參弗六1117
祈禱默想雖是非常必需與重要,但教會不能袖手不動,夜以繼日,把時間完全花在祈禱上 面;更不可在象牙塔裡,自我陶醉,享受她屬靈的福分。她應當奮其全力,為主的國度爭戰,不但取守勢,還要取積極的攻勢。倘使在地上的教會是爭戰的教會,則 在天上的教會,便是得勝的教會。於是勝利的棕樹代替爭戰的刀劍;得勝的凱歌代替打仗的呼喊;皇冠代替十架。苦戰已經過去,戰鬥已經得勝;由是聖徒要與基督 一同作王,直到永遠。教會所經歷的這兩個時期,乃反映她在天上的主卑微之境和尊榮之境。羅馬天主教會不但講爭戰的教會與得勝的教會,且又講所謂受苦教會。 照他們的說法,這種教會乃包括那些已經離世,而尚未進到天上樂境的信徒,現在他們乃為他們餘下的罪,在煉獄裡面受苦。
 
二、有形的教會和無形的教會
       上 帝的教會一方面是有形的,一方面是無形的。把教會這樣加以分別的,乃為馬丁路德,其他改教者也承認其說,而把它應用在教會方面。可是這個分別並未被時常正 確了悟,甚至發生誤會。反對改教者誤以為他們乃把教會作兩種,因此加以非議責難。路德對於這非難,曾加說明,指稱無形的教會(ecclesiola),在有形的教會(ecclesia) 裡面。他和加爾文特加強調,他們所說的有形的教會和無形的教會,並非指兩種不同的教會,而乃指一個主耶穌基督教會的兩個層面。無形教會一詞,乃有各種不同 的解釋︰其一乃指得勝的教會;其二乃指在世界末期的理想的圓滿的教會;其三乃指人所不能看到的萬國和各地的教會;其四乃指在逼害的時候隱藏的教會。對那些 在地上的人來說︰「得勝的教會,乃是無形的。」加爾文在他神學名著基督教要義一書中也把得勝的 教會包括在無形教會裡面;但其首要的意思乃用以指戰鬥的教會。改正宗神學家通常也是這樣應用。他們強調,在地上的教會,乃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教會被稱 為無形的,因為她在實質上乃是屬靈的;在她屬靈的實質上是不能憑肉眼加以描寫的,因為不能正確無誤的決定,到底誰是屬她,誰是不屬她。信徒與基督的聯合, 乃是一個奧秘的聯合。使他們聯合的聖靈在其中構成一條無形的帶;而得救的祝福──如重生、真誠的悔改、真正的信仰和基督屬靈的 交契,乃都是無形的,是屬血氣的人的眼睛,不能看見的;但是唯獨這些乃為構成教會真正理想的特質。「無形的」一詞,乃有其歷史的根源,在改教運動時候,乃 把有形的和無形的加以分別。聖經把幾種榮耀的特質歸屬教會,稱她是救贖的與永遠的祝福的媒介。羅馬天主教把教會視為一種外在制度,而且更是一種特殊的教階 組織(ecclesia representiua),成為救恩祝福的配給者;於是就漠視並且事實上否認上帝的兒女和上帝直接 的交契,把人為的中保祭司隔在神人之間。這乃是改教者所要根本革除的謬妄的制度;因此強調教會不是一種外在的制度,而乃為主耶穌基督屬靈的身體;這於現在 於屬靈的實質上乃是無形的。有形的教會,現在僅有一種相對的和不完備的形體,這要到世界的末了始有一種完善的可見的形體。
       可是,無形的教會,正如人無形的靈魂一樣,要用一個身體,透過身體來表達其自己;無形的教會也需一個有形的樣式,要有一個外在的組織,藉以表達她自己。教會乃是藉基督聖徒的信仰和行為、聖道的傳揚、聖物的授與,以及外在的行政,變成有形的。麥克弗遜氏(McPherson) 在他所著的《教義神學》中為著分辨無形教會與有形的教會說,基督教乃是要企圖在羅馬天主教超奇的外在主義,以及那些過分貶低藐視一切外表禮儀的人之間,謀 一種適度平衡之道。我們須加注意,雖然無形的教會和有形的教會都可視為普世的,卻不可因此完全等量齊觀。有些人雖屬無形的教會,可能從未作有形教會的會 友。例如照有些宣教士說︰那些在臨終時悔改的人,還有些人曾暫時排除在教會之外,還有一種因過犯而禁止領受聖餐的人。從另外一面看,那些雖然屬於有形教會 的人,卻從未重生得救,雖於外表上宣稱相信基督,卻是對主並無真誠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的人,他們雖屬有形的教會,卻並不屬無形的教會。關於有形教會與無 形教會的定義,可於「西敏斯德信條」中得到很好的準則。
 
三、教會是一種機體抑為制度
       這 兩種對於教會的分別,不能和前者作同樣的看法。關於有形教會和無形教會的分別,乃是僅講一個有形教會兩方面的情形,所謂一物之兩面。如果以為教會變成有形 的,乃是僅僅因為有職位,有聖道的傳講以及聖禮和某種行政管理的方式,那也是一種錯覺。即使這些條件一樣都不存在,教會仍要藉著聖徒交契的生活,信徒信仰 的表白,以及他們一致不與世俗為友分別為聖的態度,成為有形的。我們所講的兩者的分別,乃是在有形教會之內的分別。我們不可忽略,無論教會是一種機體或為 一種制度(apparitioinstitutio)乃都有他們屬靈的背景在無形教會裡面。可是,話又說回來,這雖僅是一個有形教會兩種不同的情形,卻仍是有其重大的異點。從教會是一種機體而言,乃為信徒的交契(coetus  fikilium)中藉著聖靈的結合,聯在一起。從教會是一種制度而言,則乃為信徒之母(mater  fidelium), 乃是救恩的媒介,又為使罪人悔改聖徒成熟的動力。從教會乃是一種機體言,乃能激起信徒的熱情,由於各樣的恩賜與才能的彰顯,用來從事主的事工。從教會乃是 一種制度言,則由上帝所制定的職分與方法,教會乃有各種的模式,發揮不同的功能。兩者乃是同等的,但卻又是彼此順從,推誠合作,且能相得益彰。

教會之定義

一、從揀選的觀點說
       有 些神學家說,教會乃是選民的團體。這個定義,有些人卻會發生誤解。這乃僅指從理想的觀點而言,在上帝的心意裡,這要到世界的末了,才能實現,而並非現在教 會的實情。揀選乃包括一切屬基督身體的人,不論他現在和教會實際的關係如何。反之,那被揀選的,如果還未出生,如果尚未認識基督,以及尚在教會的境界以 外,當然不可能說是屬於教會。
 
二、從呼召的觀點說
       為 要避免對於上述定義的反對,於是就轉變方向,從那些屬於教會的主觀屬靈的特質,尤其是從實際的呼召或信心,來下教會的定義。這樣就有三種方法為教會下定義 ︰一則稱教會乃為被上帝的靈所呼召的選民的團體;二則稱教會是實際被呼召的信徒的團體;三則,更普通的說法,則謂教會乃是信徒的團體。第一、第二種定義, 其意乃在講教會無形方面的意義,而第三種定義,乃重信心,這乃是由信徒信仰的表白與行為顯現出來。
 
三、從洗禮的觀點說
       從 洗禮(信仰的表白)說,教會乃是那些已經受洗與表示他們真誠信仰的人之團體,或是那些同他們兒女表示信奉真道之人的團體。這乃都是以外在的表示,對教會所 作的定義。神學家加爾文對有形的教會作定義說︰「教會乃為分散天下的聖徒的團體,他們宣稱敬拜在基督裡獨一的真神上帝,藉著洗禮表示他們的信心,見證他們 對教義的一致,藉著參加聖餐表示他們對肢體的愛心,對上帝的道,表示他們的共信,並且傳揚福音,善盡主耶穌基督所任命的聖職。」

教會與上帝國

一、上帝國一詞的意義
      上帝國一詞,原來乃是一個末世的概念(eschatological concept)。在聖經裡面,國度基本的意念,不是在基督裡復興的上帝權政治的上帝國──這 主要的乃為一個以色列的國度,這乃為前千禧年派所主張的;非衛理公會(或稱監理會,美以美會)所信的,是一種社會的新秩序,藉著基督之靈的滲透由世人用各 種外在的方法,例如良法、文化、教育、社會改造等等,求其實現。在聖經裡面上帝國首要而基本的意念,乃為上帝所建立的統治與法度,由於聖靈大能的感召,使 罪人悔改重生,由衷的心悅誠服的接納,從而保證他們因救恩而得的沒有限量的祝福。這種統治在地上乃僅在原則上實現;要到主耶穌基督有形有體的榮耀顯現的時 候,才能到達其最高峰。現在所實現的,乃是屬靈的和無形的。主耶穌基督藉著他的教訓,使這個末世的概念,深切著明,為眾所共明白。他清楚闡明上帝國屬靈的 真實和普世的特質。他又復親自使其實現,到達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遠大大增加上帝國現在的祝福。同時主耶穌基督又堅定的提示,上帝國將來在外形上榮耀顯現 時候之有福的盼望,以及救恩完滿的祝福。
 
二、上帝國觀念的歷史
       在 初期教父時期,上帝國乃為最大的至善,他們認為上帝國主要的乃為一種將來的實體,乃為教會現在發展的目標。有些教父,認為上帝國就是彌賽亞在將來千禧年的 統治;但是歷史並不證實有些前千禧年派言過其實的論點。奧古斯丁把上帝國視為一種現在的真實,且把其與教會視為一物。他又把上帝國與虔誠的聖者視為相同 的,教會乃是信徒的團體。羅馬天主教坦白承認上帝國和他們的教職階級製度是相同的。但是改教者卻認為在現今的時代裡上帝國就是無形教會。由於康德,尤其是 黎敕爾(Ritschl)的影響,就把上帝國的宗教性完全剝奪,而變成一種倫理道德的社會。降及今日,社會福音派,就把這種說法推廣到社會裡面,想把各種關係,加以改變,本乎愛的動機,由於人的作為,以建立道德的體制,為他們最高的目的。
 
三、上帝國與無形教會
       在 某種程度上,上帝國和無形教會乃是相同的,可是仍須深思熟慮的加以明辨。上帝國子民的身份與無形教會會友的身份,都須同樣的以重生為決定的準則。教會是主 耶穌基督奧秘的身體,若非在教會裡面,就不可能在上帝國裡面。信徒由於他們與主耶穌基督的關係,構成上帝國,以主耶穌基督作他們的主宰;復由於他們與世界 分開,對上帝的歸依,以及彼此在機體上的聯合,從而建立教會。就教會而言,信徒乃被上帝呼召,為他所用,預備主的道,使萬事達到理想的境界;從上帝國而 言,他們就要在他們中間把上帝國理想境界,作初步實踐的表現。
 
四、上帝國與有形教會
       羅 馬天主教既不加明辨,堅持上帝國與教會乃是相同的,因此他們認為他們的教會對於人類生活每一領域如科學,文藝商業,工業,以及社會與政治的體制,乃有管轄 權和司法權。這乃是一種完全謬誤的觀念。由於他們對於教會觀念的謬誤,他們以為教會學校的團契,無論老年人或少年人所自動組織的研究教會原理及其實際應用 的團體,教會勞工會,教會政治協會,凡此種種乃都是教會機體的各種表現,因此便都受有形教會高級職員們的直接管制。這乃就是上帝國的表現,也是把上帝國的 道理在每一生活領域裡加以應用。有形教會與上帝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相同的。有形教會乃當然可說是屬於上帝國的,乃是上帝國的一部分,甚至乃可說是上帝國權 勢最重要最具體的表現。有形教會也有無形教會的特質,藉以使上帝國實現。上帝國乃似有形教會,因此分擔從罪惡世界而來的缺陷。這可從主耶穌基督麥子稗子, 以及撒網的比喻得到明示(參太一三章)。有形教會既是用來建立並發展上帝國,因此乃是從屬的,乃為達到目的之方法。上帝國乃可說是一種廣義的教會,因為其 目的乃為對於全部人類生活的表現,加以完全的控制;乃是代表上帝對於人類努力每一領域的統治。凡此乃為天主教會混淆上帝國與有形教會之謬見。

教會的合一性

一、天主教的概念
       羅 馬天主教通常僅認照「教職階級組織」才算是教會。教會的合一性乃由世界各國教會普世性的機構自己彰顯出來。她真正的中心,並不是在信徒,而乃在「教職階級 組織」及其集中的小圈子裡面。其下層的乃為低級教士、神父,和其他下級職員;其上則為主教較小的圈子,再上則為大主教更小的圈子,最上乃為紅衣主教(或教 廷內閣員)最小的圈子──而由教皇覆蓋其整個「金字塔」頂,作天主教會有形的元首,對他屬下乃有絕對管轄之權。
 
二、基督教的概念
       基督教強調教會的合一,根本並非外形的,而乃為一種內在的屬靈的特質。此乃為主耶穌基督奧秘身體的合一,而以所有信徒為成員。這個身體,乃由一個元首,主耶穌基督所統治;他也是教會的君王;教會乃從一個靈──基 督的靈得到生命。合一的含義,乃謂凡是屬於教會的,乃有同一的信仰,由共同的慈繩愛束把信徒凝結在一起,且對將來乃同有一個榮耀的前途與盼望。這個內在的 合一,也在信徒的行為上從外面表現出來,他們一同公開敬拜一位在基督裡的上帝,參加同一個聖餐。毫無可疑的,聖經明白曉諭我們,無論在無形的或有形的教 會,乃都是合一的。誠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十二至三十一節說︰「……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浸,成了一個身體。……」其含意就是指教會的合一。
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四至十六節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連於元首基督……
保羅所講的,乃為注重教會的合一;他也顯然有有形的教會在他心裡,因為他提到教會各 種職位的名稱。由於教會的合一,所以他勸勉大家,「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得快 樂。」他又勉勵地方教會要供應彼此的需要。
       羅 馬天主教對於教會的合一,乃是尊重他們「教職階級組織」的有形教會的合一。改教運動者和羅馬天主教分裂以後,並未否認有形的教會的合一,而卻加以維護。可 是他們卻不見在「教職階級組織」裡面有真正的合一。維繫教會合一的,非在外形的組織,而乃在傳揚純正福音的真道,以及正確的行聖餐禮。此乃與比利時信條所 說的相符。該信條又說︰「我們相信一個聖而公之教會,乃是真正信徒的聖會,一同盼望在主耶穌基督裡的救恩,由他的寶血洗淨罪惡,藉著聖靈成聖而膏抹。」
真正教會的特徵,乃為︰「傳講福音的真理;遵照主耶穌基督所製定的方式,施行各種聖禮;執行紀律,懲罰罪行;總之,凡事都要遵照上帝聖潔的道而行;否則就要堅拒,毫不徇情;尊重主耶穌基督是教會唯一的元首。由是就可確知真正的教會,而無人可有權自行與他分離。」
在改教運動以後,改正宗神學家也傳講有形教會合一的道理;而蘇格蘭神學家對此尤加重視。華格氏(Walker)說︰「基督的教會只有為著暫時方便的理由,彼此有分開的組織,否則乃為蘇格蘭神學家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在荷蘭,由於教會的多形化,教會合一論,曾湮沒一時。教會之所以分化,乃由兩種原 因,一則由於地區和方言之不同。此則無礙於合一。一則由於教義的偏差以及聖禮之妄用。前者乃由於上帝護理的引導,後者乃由於罪惡的影響,以致心地昏黑,昧 於真道;或則由於心地剛硬,作私意鬥爭,教會對此應當為真道竭力爭辯,加以克服。但是一個無形的教會乃無需一定要藉一個單一的組織把他表現出來。且事實證 明,把所有教會聯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龐大的外形的組織,並不會產生好的結果,僅是一種拘泥虛套的外表主義、禮儀主義和律法主義。倘使由於上帝護理引導的多 形性的教會,此乃基督教的本質,而又合乎變異法的道理,照這個法則,一個機體在他發展的時候,就從同種的(Homogeneous)變成異種的(Heterogeneous)。 因是,教會的機體固有的豐富,很可能在其多形性中比在一個單一的外在組織裡有更美善與更豐富的表現。但這又並非說︰教會不應當努力求其更臻於合一的境界。 現在且有一種強大的教會聯合運動。他們大聲疾呼,奔走呼號,但倘無內在的合一,此乃捨本逐末,恐將勞而無功。至若為求合一,妥協遷就,犧牲真理,則尤不合 聖經的教訓;雖或可獲工作上一時的功效,卻於靈性上不能得到實益,此乃得不償失。
卡爾巴特(Karl  Barth)說︰「關於教會合一的問題,和關於主耶穌基督的問題,乃是相同的。合一的祝福,不能和賜福的主耶穌基督分開。因為在他裡面,有祝福之淵源和真實,此乃藉著他的話和靈,使我們得著啟示,而又藉著我們的信心,成為我們的真實。」

教會的神聖性

一、天主教的概念

 
       羅馬天主教關於教會神聖的概念根本也是外在的。這不是藉著聖靈成聖的奇工,使教會成員有內在的聖潔;而乃把教會外表神聖的禮儀放在首要的地位。照第范神父(Father Devine)之見,教會第一要先神聖,這才可以「在她的教義上,在她的道德觀念上,在她敬拜上,在她的紀律上」,「都是清潔,無可指摘,……這才可勝任除去罪孽邪惡,且能助長崇高的德性。」

 
第哈比神父(Father  Deharbe)也說︰「教會是神聖的,因為教會裡常有聖徒,他們的神聖,乃由上帝用神蹟和特殊超凡的恩典,予以證實。」
 
二、基督教的概念

 
可是基督教關於教會神聖性 的概念,乃和天主教完全異趣。他們一反宗教的主觀主義,而乃從一種客觀的意義來講。教會絕對神聖,這乃完全從主耶穌基督來講,由於他救贖的恩功,義的代替 不義的,因他中保性的義,使教會在上帝面前,算為神聖。在相對意義上,也認為是主觀的神聖,此乃謂在其生命內在的性能上,乃真是神聖的,且要臻於完全神聖 的境界。因此她乃稱為聖徒的團體。

 
神聖一義,首先乃為內心的,但也在其生活上,形之於外。職是之故,神聖也歸屬於有形的教會。教會的神聖,其意乃指,要與世界分開,全心歸向上帝,為上帝所用。
而在倫理的意義上,又要和主耶穌基督有神聖的交契。有形的地方教會乃由信徒和他們的子孫所構成,則所有不信的和邪惡的分子,自當加以排除,這才能成為真正的聖徒的教會。

教會的普世性

一、天主教的概念
       羅馬天主教把教會的普世性(Catholicity)歸屬他們,似乎只有他們才有權稱為普世教會,故天主教又稱為公教會(Catholic  Church)。
像其他教會的屬性一樣,他們把普世性應用到他們的有形組織上面。並且他們還認為:唯 獨天主教會乃為真正有普世性的教會。他們自稱這乃是因為他們的教會乃遍滿普世天下,且能適應各種國家和各種政府的制度,又因他們乃從最初即已存在,其他的 教派盛衰無常,但是他們的教會乃始終有其「臣民」與忠心的「兒女」。
 
二、基督教的概念
       基 督教乃把普世性主要的歸屬於無形的教會,無形教會的普世性乃遠較一切現存的有形的組織,更為真實,天主教也不能與之相比。他們不滿羅馬天主教妄自尊大的態 度,把這個屬性拿來為他們的「教職階級制的組織」所用,而把其他教會一概排除。基督教堅決主張,無形教會在根本上乃是真正普世教會,因為她乃包含普天之下 無論任何時期的信徒在內,沒有一個人除外;又因她乃有福音傳到的世界各國教會的會友;又因她乃對於世人整個生活無論在那方面都有統御的感力,所以乃有普世 性。
其次,他們又把普世性歸屬於有形的教會。我們在上文講論有形教會合一性的時候,已經顯明看到改教者和改正宗信條已經表明他們對普世有形教會的信仰;而這個信仰,荷蘭、蘇格蘭和美國改正宗神學家又一再加以表達。

教會的特徵

一、正確傳揚基督聖道
       此 乃教會最重要的特徵。真確傳揚基督聖道,乃為維繫教會主要的方法,藉以使教會成為信徒之母。這乃真正教會特徵之一,經文乃有顯明的指示。例如約翰福音八章 三十一至三十二、四十七節︰「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出於上帝的,必聽上帝的話;你們不聽,因為你們不是出於上帝。」
主耶穌又在約翰福音十四章二十三節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裡去,與他同住。」
約翰壹書四章一至三節說︰「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上帝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上帝的,從此你們可以認出上帝的靈來。」
約翰貳書九節說︰「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上帝;常守這教訓的,就有父又有子。」
把這個特徵歸屬教會,並非說一定要能夠把基督聖道傳講得完完全全,那教會才能算為真 正的教會。因為我們在地上乃不能達到這種理想完美的程度;所以只能以相當完美純全之道理歸屬於教會。一個教會若能傳講相當純正的道,就不失為真正的教會。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乃是有限度的,否則就要謬講或竟離棄真理的道,那就要變成假的教會。所以,如果否認了真道基本的信條,教義和生活不受上帝聖言的約束, 那個教會就要名存實亡。
 
二、正確施行各種聖禮
       聖 禮和上帝的道乃不可分離。因為聖禮本身沒有內容,而乃得自上帝的道;聖禮乃可說是把上帝的道用有形的方式傳講出來。所以必由合法的教牧遵照上帝聖的定製, 對信徒施行。如果離棄了福音的重要真理,那就要影響聖禮的真確施行,羅馬天主教即犯此病,他們偏離了正確的模式,照上帝學家柏可夫(L.  Berkhof)說︰他們有必要的時候,甚且容許助產士施行浸禮。他們的聖禮乃離開了上帝的話,反說乃有一種神秘的果效。聖經裡面,乃有許多經文曉諭我們正確施行聖禮乃真正為教會的特徵,並和聖道的傳揚有不可分離的關係。例如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節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
馬可福音十六章十五至十六節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使徒行傳二章四十一至四十二節說︰「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浸。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
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二十二至三十節更詳細的說︰「……主耶 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 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 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 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
 
三、忠實嚴格施行紀律
       此 乃與維護教義的純正,聖禮的神聖,至關重要的條件;如果紀律鬆弛,則遲早要看到消失真理之光,毀損其原有之神聖。所以為求確保教會在世上可能達成的理想境 界,就要精勤不懈地嚴格維護教會的紀律。聖經對此有嚴厲的警告。例如馬太福音十八章十八節,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 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哥林多前書五章一至五、十三節說︰「風聞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這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有,……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
哥林多前書十四章三十三、四十節說︰「……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
啟示錄二章十四至十五、二十節說︰「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也有人……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教會權能的來源

       主 耶穌基督不但建立教會,並且賦與教會必需的權能與權威。他乃是教會之首,這不僅是有機的,而且也有行政的意義;易言之,他不僅是教會身體之元首,更為屬靈 國度的君王。以弗所書一章二十一至二十三節說︰他乃「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連來世的也都超過了。又將 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因為耶穌基督「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為萬有都是 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一概都是藉著他造的,又是為他造的。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 靠他而立。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既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藉著他叫萬有,無論是地上的,天上的,都與自己和好了。」(參西一1520
他既是教會的元首,又是屬靈 國度的 君王,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且付出了無比的重價,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使萬有,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與自己和好,自有權能或權威賦與教會。所以 他自己親口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太一六18
又在他最初講到教會的時候,把權柄賦與教會,應許彼得,「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一六19
       在這裡我們顯然看到,「教會」與「天國」二詞,乃是互用的。鑰匙乃為權柄的象徵與標識。(參賽二二522) 彼得藉著天國的鑰匙,得到捆綁與釋放的權柄,這也可指在教會方面,何者是准許,何者是不准的事。而其所作準否的裁定(非對人,乃對事),乃要得到天上的批 准。彼得好像使徒的代表,得到這權柄,此乃教會那些教師們權柄的核心與基礎;歷世歷代的教會,都要受到約束。但主耶穌基督非僅把權柄與權利賦與彼得,也賦 與所有的使徒,不但對事,而且對人,此從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三節主耶穌基督的話,就顯然可知,「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 就留下了。」
主耶穌在最初乃以最高的程度把這權柄賦與眾使徒,但又以較少的程度,把這權柄賦與一般的教會。教會乃有權開除不肯悔改的罪人;但是他們所以有這權柄,一則乃因主耶穌基督往在教會裡面,二則乃因藉著使徒們所留下的裁判的正確標準。
       主耶穌基督把權柄賦與整個的教會,可從以下各節經文得到明確的指示。使徒行傳十六章四節說︰「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並參徒一五2329
哥林多前書五章七、十三節說︰「你們既是無酵的面,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踰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至 於外人有上帝審判他們。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六章二至四節說︰「豈不知聖徒要審判世界嗎?若世界為你們所審,難道你們不配審判這最小的事 嗎?豈不知我們要審判天使嗎?何況今生的事呢?既是這樣,你們若有今生的事當審判,是派教會所輕看的人審判嗎?」(並參一二28
以弗所書四章十一至十六節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 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 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 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教會的職員乃是從基督;並非從人,得到他們的權柄;會眾乃僅為主所用,透過他們,把他們按置在其職位之上。博都斯氏(Porteous)在其所著《上帝國的統治》一書中說︰「長老(或牧師)乃被稱為會眾的代表,意指乃為被選的統治者;此乃稱他們職位取得之方式,但並非其權柄由來的淵源。」

教會權能之性質

一、屬靈的權能
       講到教會屬靈的權能,那並非完全是內在的或是不能目見的,因為主耶穌基督乃掌管我們的身體與靈魂,他的道和聖禮乃是有關我們全人的,而且執事們的任務,乃是特別有關會友們身體上的需要。屬靈的權能,乃為上帝的靈所賦與的權能。
使徒行傳二十章二十八節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用他自己血所買來的。」
所以教牧唯有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藉著聖靈的大能,始能施展這種屬靈的權能。
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說︰「(主耶穌)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哥林多前書五章四節說︰「……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這種權能只有屬於信徒;哥林多前書五章十二節說︰「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的嗎?」這乃僅能用道德的屬靈的方式來行使,因為「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林後一 ○4)。
國家乃是代表上帝對於世人外在的與現世的情況的統治;但教會乃是代表上帝對於世人內 在的與屬靈的情況的統治。前者之目的乃在確保其人民獲得並享受其外在的與公民的權利;而且時常不能不使用強制的權力,藉以抵制強暴。後者乃為抵制邪惡之 靈,其目的乃在傳授他們真理的知識,一方面救他們脫離屬靈的捆綁,一方面在屬靈的恩典裡造就他們,引導他們順從他的律法,並且在生活上切實表彰出來。因為 教會的權能是屬靈的,所以絕不使用壓力。
主耶穌基督在世之時提示,他在地上的國度,乃用屬靈的權能來治理。路加福音十二章十三至三十二節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
馬太福音二十章二十五至二十八節說︰「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 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 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約翰福音十八章三十六至三十七節說︰「耶穌回答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彼拉多就對他說︰『這樣,你是王嗎?』
耶穌回答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
羅馬教會可惜看不到這個重大的事實,他們堅持要得到現世的權能,專想要把世人整個的生命受他們的支配,這乃顯然有背主道。
 
二、治理的權能
       從 許多經文來看,教會的權能不是獨立的和最高的,此乃顯然無疑的。例如上文所引的馬太福音二十章二十五至二十七節,「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 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
馬太福音二十三章八、十節主耶穌基督說︰「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
哥林多後書十章四至五節說︰「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
彼得前書五章二至三節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也不是轄製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這乃是一種治理的權能。使徒行傳二十章二十四節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
治理的權能,乃是從主耶穌基督而來,要順服他對教會最高的權威。羅馬書一章一節說︰「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上帝的福音。」
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至二十節說︰「耶穌進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浸。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
這權能的施行,必須在聖靈引導之下,且和上帝聖言相符合。主耶穌基督乃是教會的君王,藉著他的名,統治教會。
羅馬書十章十五節說︰「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哥林多前書五章四節說︰「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也同在。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
以弗所書五章二十三節說︰「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
這種權能乃是真實的,而且是總體性的,包括傳講他的道,施行聖禮(參太二八19);決定何者是天國所準許或不準之事(參太一六19);赦免罪或留下罪(參約二○23);和施行紀律等(參太一六18,一八17  ;林前五4;多三10  ;來一二1517)。

教會權能—維護純正信仰之權

       教會乃有一個神聖的使命,那就是要維護真道。她一方面對教會外面之人,要為真道作見證,並且「竭力的爭辯」(參猶3);一方面對教會裡面的人,也要作好的見證,並且教導他們。
1. 維護上帝的聖言
上帝把他的聖言賜給教會,旨乃在使教會持守真道,保障這無價的寶藏。因為「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腓二15),許多敵擋聖道的勢力都仇視真理,都是思想乖謬,從而「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
「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參提前四1;提後四34);教會務須儆醒,萬萬不容真道從世上湮沒;要使上帝所默示的聖經,純正無瑕,不被殘害損傷;使救世真道,百世而不惑,傳之於萬世而長存。教會乃有神聖偉大,責無旁貸之使命,要和一切悖謬不信的邪惡勢力相抗衡與爭辯。
上帝的話激勵我們說︰「……不可傳異教,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前一34);「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提後一1314);「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就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又能把爭辯的人駁倒了。因為有許多人不服約束,說虛空話欺哄人;那奉割禮的,更是這樣。這些人的口總要堵住。他們因貪不義之財,將不該教的教導人,敗壞人的全家」(多一911);「親愛的弟兄阿,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因為有些人偷著進來,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罰的,是不虔誠的,將我們上帝的恩變作放縱情慾的機會,並且不認獨一的主宰我們主耶穌基督。」(猶34
2. 傳揚救世的福音
教會神聖的使命與重大的責任,不但是要維護上帝屬天的聖言,持守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並且還要在世界以及在上帝子民中間傳講救世的福音,一方面使罪人悔改,一方面使聖徒得到造就。教會在世界乃有傳揚福音的神聖使命。我們君王元首主耶穌基督,乃賦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所以他把傳揚福音的大使命給與教會,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八1820
藉著教會的事工,上帝的兒子乃繼續不停的從整個世界人類中集合那些被選得永生的成為 教會。無論任何時代的教會,應當積極遵守主命,努力奮發;傳道整救靈魂,使教會繼續增長,把普天下,被揀選的,成為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並且繼續增長發 展,直到人數滿足,最後成為將來理想的教會,完美的裝飾整齊的基督新婦,就是啟示錄二十一章的新耶路撒冷。這一個艱巨的事工應當繼續,要在救主榮耀降臨之 前完成,因為「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四14)。
教會要完成這艱鉅偉大的使命,其所用的方法,不是教育,不是文明,不是文化,不是社會改造,這些僅有若干輔助的作用;但是唯一重要的乃是天國的福音,就是藉主耶穌基督上帝羔羊的寶血,所得到的白白的救恩。
       但 是教會並不以藉著福音帶領罪人歸主為滿足;他們還要對已經信主的會眾傳講主的道。教會主要的使命,並非僅僅在呼召罪人歸向救主,還要造就聖徒,加強他們的 信心,使他們得以成聖,從而堅固主的靈宮。使徒保羅說︰上帝所賜的,不但「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 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113
教會不能以僅僅講解信心初步的道理為滿足,我們還要繼續推究,進到更高的境界。希伯 來書五章十一節至六章三節說︰「論到麥基洗德,我們有好些話,並且難以解明,因為你們聽不進去。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 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唯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 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上帝、各樣浸禮、按手之禮、死人復 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上帝若許我們,我們必如此行。」
只有一個真正堅強的教會,堅信真道的教會,才能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宣道機構,能夠為主打美好的勝仗。
       所 以教會的使命,乃是廣泛的,總體的。她不但要指示得救的真道,警告惡者必趨沉淪;必須激勵聖徒使有得救的盼望;還要扶助軟弱無能的人;激勵灰心喪志的人; 安慰憂傷痛苦的人。為求這些事工能夠行在各國各地,則又須把上帝的聖言譯成各種語文。施行聖禮與傳講聖道,兩者乃須並行,此即藉著表演聖禮,來表達聖言。 教會傳揚福音的使命,聖經有明白的教訓。
以賽亞書三章十至十一節說︰「你們要論義人說,他必享福樂,因為要吃自己行為所結的果子。惡人有禍了,他必遭災難,因為要照自己手所行的受報應。」
哥林多前書九章十六至二十二節說︰「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若不甘心,責任卻已經託付我了。既是這樣,我的賞賜是什麼呢?就是我傳福音的時候,叫人不花錢得福音……。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
哥林多後書五章十九至二十節說︰「……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上帝和好。」
提摩太前書四章十三節說︰「你要以宣讀、勸勉、教導為念,直等到我來。」
提摩太后書二章十五節;四章一至二節說︰「你當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 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我在上帝面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 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提多書二章一至十節說︰「但你所講的,總要合乎那純正的道理。勸老年人,……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又勸老年婦人……用善道教訓人,好指教少年婦人……,免得上帝的道理被譭謗。又勸少年人要謹守……在教訓上要正直、端莊,言語純全,無可指責……勸僕人……要顯為忠誠,以致凡事尊榮我們救主上帝的道。」
       由於教會之首教訓的明確,教會當不容極權政府命令他們要傳講什麼;也不可與反映時代精神的叛道文化思想通融妥協。
    3. 制定共守的信條
每一教會應當深深自我檢討,表白其所信的真道。一方面對聖道的奧秘,要加以窮究深 研,一方面對於他們所信的,要制定一種信條。為求達成這個目的,一方面要激勵會眾對他們所信的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一方面又要把他們確知深信的教義,對外 宣講。由於世人偏離真道,這一個工作乃日形重要。因為異端猖獗,一方面要制定共守的信條,一方面要對教會信仰作明確的宣示。使徒們因為有偏差的道理混進教 會,深感對於真理的道有重加更明確宣稱之必要。
約翰鑑於諾斯底異端(Gnosticism或稱神哲主 義)滲透教會,所以他在福音書及書信裡面一再講述主耶穌基督在世界顯現的主要真理。使徒保羅因為有些人不信復活,所以他對這復活的教義也一再講述。其最重 要的乃為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十四至十九節、五十至五十四節,他說︰「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裡。就是在基督裡睡了的人也滅亡了。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上帝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我如今把一件奧秘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就在一霎 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這必朽壞 的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提摩太后書二章十七至十八節說︰「他們的話如同毒瘡,越爛越大;其中有許米乃和腓理徒,他們偏離了真道,說復活的事已過,就敗壞好些人的信心。」(並參提前一20
其次還有關於救主再臨,也有危險的錯覺,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大聲疾呼說︰「論到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我勸你們︰無論有靈、有言語、有冒我名的書信,說主的日子現在到了,不要輕易動心,也不要驚慌。人不拘用什麼法子,你們總不要被他誘惑;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裡,自稱是上帝。……那時這不法的人必顯露出來,主耶穌要用口中的氣滅絕他,用降臨的榮光廢掉他。」(帖後二18
在耶路撒冷會議,又重申信徒的自由,不要強迫「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不「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救在門徒的頸項上」;「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參徒一五章)。
       聖 經裡面固沒有信條的例子,信條雖非上帝直接的啟示,但乃是教會對上帝啟示的真道深思熟慮的結果。現在有些人反對信條,但是這種反對,並非不能加以排斥。他 們雖譏諷信條,認為不能與聖經有同樣的權威,但是信條並不增減聖經的真理,也不妨害良知的自由,亦不阻礙或減少神學研究的果效。更不以信條乃為釀成教會分 門結黨的因由。而且適得其反,因為信條可以表白明確的信仰,藉此可以促進有形的教會合一的程度。倘使教會不要閉口不言,則勢必制定共守的信條,向世人表白 他們的心聲,以及對真道的信仰,作為他們共守的基準。只是我們須戒慎恐懼,不要濫用信條。
    4. 進求神學的研究
西語謂「不要把槳平放休息」,使船停著,不向前進。我國成語也說,不可「故步自封」,更說︰「不進則退」。
教會有了聖道的知識,以及制訂的信條,不可就此「墨守成規」,引為自足。而應對聖經 的寶藏,作深入的鑽研,庶能把隱藏的奧秘發掘出來。要用科學的方法,窮究精察,對生命之道,有更深的認識,有更多的了悟。教會責無旁貸,對於以後繼起的教 師與牧師的訓練,要照保羅在提摩太后書二章二節的話,負起他的使命。「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教會權能—維持紀律與聖潔生活之權

1. 維持教會的紀律
「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哥林多前書十四章三十三節)
所以他願意「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哥林多前書十四:40
上帝賦與教會的管制權,乃有兩種︰一為厲行基督的律法;二為擬訂教會的教規。
(1)    厲行基督的律法
這乃是實施主耶穌基督為教會所頒佈的各種律法。關於這點,天主教會與基督教會乃有一個重大的不同。前者認為他們制定這種律法,實際上,乃是對於良心的束縛。後者則否認天主教這種權威,但仍保持實 施教會 君王基督律法之權。他們認為此乃根據主耶穌的權威,他們僅有治理的或陳訴的權能,除了主所許可或制裁的以外,他們不再用其他譴責之權。他們認為強制乃牴觸這種權能的本質,不會產生任何屬靈的益處。而且所有教會的會友也有若干程度的權能。
羅馬書十五章十四節說︰「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歌羅西書三章十六節說︰「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裡,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
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十一節說︰「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
但是對於教會的職事們,則賦與他們更高度的權能。
約翰福音二十一章十五至十七節說︰「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 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對他說︰『你喂養我的小羊。』耶穌第二次又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說︰ 『主阿,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牧養我的羊。』第三次對他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說︰『你愛我嗎?』就憂 愁,對耶穌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說︰『你喂養我的羊。』」
使徒行傳二十章二十八節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彼得前書五章二節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上帝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
維持教會紀律之權能,應照哥林多後書一章二十四節;和彼得前書五章四節(並參上引五2)表達出來︰「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
(2)    擬訂教會的教規
教會因為有許多特殊事件,有擬訂各種章程與法規的需要。這些法規,並非新的律法,而乃為對已有的律法作適切的規章與實施。例如制訂明確的教訓,訂定擔任教會職務應具的條件;規定崇拜聚會的儀式;以及確訂執行紀律的方式等。關於崇拜聚會的一般原則,在聖經裡也有規定。
約翰福音四章二十三節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並參林前一一1733,一四3340)「上帝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哥林多前書十六章二節︰「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歌羅西書三章十六節(見上引)。
不過關於崇拜聚會的方式,在細節上各教會可以自由斟酌,並非完全呆板。他們可因環境的不同,因地制宜;但是公共崇拜聚會的目的,乃在造就聖徒,並且為主作好的見證。而教會一切的規章,雖可因地制宜,卻是絕不可違反主的律法。
2. 維持聖潔的生活
維持教會聖潔主權,可分兩面來說︰一為接納那些經過考驗合格的人;二為開除那些生活失檢,品德敗壞之人。
(1)    維持聖潔生活之經訓
以色列人無意中誤犯的罪行,可用獻祭為之贖罪;但是對那些故意犯罪作惡之人,則須加處罰而把他治死。
主耶穌基督把這權柄賦與使徒與一般教會,他們可以捆綁或釋放,准許或不許,赦免或留 下。他在馬太福音十六章十九節說︰「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他又在馬太福音 十八章十八節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三節,主在復活以後對門徒說︰「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
教會所以能夠施行這種權能,乃是唯獨因為主耶穌基督賜給了他們。聖經裡面關於這種權能的施行,有如下的經文︰哥林多前書五章二、五、七、十三節說︰「你們還是自高自大,並不哀痛,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你們既是無酵的面,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踰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十四至十五節說︰「若有人不聽從我們這信上的話,要記下他,不和他交往,叫他自覺羞愧;但不要以他為仇人,要勸他如弟兄。」
提摩太前書一章二十節說︰「其中有許米乃和亞力山大;我已經把他們交給撒但,使他們受責罰,就不再謗瀆了。」
提多書三章十節說︰「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 一兩 次,就要棄絕他。」
(2)    維持聖潔生活之目的
維持教會的紀律,乃有兩重的目的。其一,藉著接納與開除會友,施行基督的律法,能發生實際的果效。其二,藉著遵行基督的律法,使教會會友的靈命得到造就長進。兩者的目的都是要使基督教會達到一個更高的目的,就是維持聖潔的生活。
(3)    維持聖潔生活之執事
維持教會聖潔的生活,雖然教會一般的會友,都關懷參與,但通常都由教會執事們負責處理,尤其在案情嚴重須加譴責之時。
哥林多前書五章,使徒保羅風聞他們中間有淫亂的事,而且那樣的淫亂,連外邦人中也沒 有,保羅身子雖不在他們那裡,心卻在他們那裡,好像親自與他們同在,就已判斷了行這事的人;就奉主耶穌的名並用主耶穌的權柄,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 他們的肉體,使他們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並且再「寫信給他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 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七節說︰「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
哥林多前書五章十三節說︰「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
提多書三章十至十一節說︰「分門結黨的人,警戒過 一兩 次,就要棄絕他;因為知道這等人已經背道,犯了罪,自己明知不是,還是去作。」
但是倘使罪人誠願認罪,表示他們真切悔改,則總可准他恢復原有的地位。保羅在哥林多 後書二章五至十節說︰「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倒不如 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所以我勸你們,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為此我先前也寫信給你們,要試驗你們,看你們凡事順從不順從。 你們赦免誰,我也赦免誰。我若有所赦免的,是在基督面前為你們赦免的。」
(4)    維持聖潔生活之必要
此於聖經乃有很多明訓。例如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五至十八節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 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 一兩 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 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羅馬書十六章十七至十九節說︰「……那些離間你們,叫你們跌倒,背乎所學之道的人,我勸你們要留意躲避他們。因為這樣的人不服事我們的主基督,只服事自己的肚腹,用花言巧語誘惑那些老實人的心。你們的順服已經傳於眾人,所以我為你們歡喜;但我願意你們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
哥林多前書五章二、九至十三節(見上引)。哥林多後書二章五至十節(見上引)。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六節說︰「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
       現 在有一種趨勢,教會的紀律鬆散,對於犯罪的會友,充其量乃僅能加以勸勉或與其個別接觸,至若禁止參加教會,則避而不談。但是教會乃是一個偉大的宣道機構, 聖徒共聚的總會,自當不容公開犯罪的人留在裡面,作教會「害群之馬」。罪人如果不悔改,努力奮發,追求聖潔,共圖維持教會聖潔的生活,則不能在神聖的教會 裡面有其立足之餘地。

教會之權能

   教會權能的來源   , 教會權能之性質  , 教會權能—維護純正信仰之權  , 

  教會權能—維持紀律與聖潔生活之權 , 教會權能—發揮濟世益人之能  ,

   教會的紀律/教會與社會/教會與文化 , 教會的權威和治理  ,

  爭戰教會的大榮耀勝利教會尚未得到完全的榮耀  ,  

   有形教會和無形教會  ,  有形教會的榮耀  ,

  無形教會的成員與榮耀   , 有形教會的成員   ,  教會的功能   ,

  有形教會的建造  ,  基督教會的持續性在假教會中有真正的基督徒嗎 ,

   教會的懲戒(1)-聖經的保證 ,


教會權能—發揮濟世益人之能

1. 超凡醫治等異能
當主耶穌基督差遣他的使徒和七十個門徒出發的時候,不但吩咐他們傳揚福音,並且賜給他們趕鬼以及醫治一切疾病之能。
馬太福音十章一、八節說︰「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麻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
馬可福音三章十三至十五節說︰「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與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
路加福音九章一至二節,十章九、十七節說︰「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製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要醫治那城裡的病人,對他們說︰『上帝的國臨近你們了。』……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
       在初期教會的時候,有些信徒有醫病的恩賜,且能施行神蹟。馬可福音十六章十五至二十節說︰「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後來被接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証實所傳的道。」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九至十節說︰「……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
       但 是這種異常的情況,不久就變成尋常的情況,教會就用平常的方法,施展他們的事工。聖經裡面沒有經文明顯的講到這種初期教會超凡的醫病趕鬼,行神蹟異能的 事,要在歷世歷代一直繼續下去。聖經裡面所記載的各種神蹟以及超凡的事象,乃是用來作為上帝特殊啟示的標記與憑証,而其本身也構成上帝一部分的啟示,有些 人因此說︰等到特殊啟示完成了以後,這些神蹟就要停止。但這不能一概而論,因為上帝施行神蹟乃有其計劃和時期。用最簡單的方式講,神蹟可分五個時期︰
  1)為以色列選民出埃及,並由摩西與約書亞的領導,在巴勒斯坦的建國工作時,其主要神蹟,乃為雲柱、火柱,天降嗎哪,打開紅海,約但河水立起成壘、成為乾地等。
  2)在以利亞與以利沙先知時代,對巴力邪教之生死爭戰,其主要神蹟,乃為真神降火顯現,巴力假先知被殺,以及斧頭浮起,死人復活等。
  3)在巴比倫被擄時代;耶和華真神對外邦邪神所顯無比的權能。其主要神蹟,乃為但以理在獅子坑,他三個朋友在火窟裡,都絲毫不受傷害。
  4) 主耶穌及其門徒在世上建立基督教會時所行的各種神蹟。其中如醫病的神蹟,僅就四福音說,凡三十五至四十次,還有少數記在使徒行傳。此外還時有提到一般神奇 力量的表現。這更可使我們想像到,聖經裡面所記的神蹟,僅為少數的例子。誠如約翰福音二十一章二十五節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 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5)除此以外,還有末世的神蹟,就是主耶穌榮耀再臨,死人復活,救恩完成,新天新地,「那時,人子的兆頭要顯在天上,地上的萬族都要哀哭。他們要看見人子,有能力,有大榮耀,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二四30)。「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彼後三13)。
       至於醫病的神蹟,我們應當注意三點︰
1)所謂疾病,必須是實的,不是想像的;
2)關於醫治,也必是真實的,並非想像的或假作以為醫治(有些病人,或因感情用事,或為討對方喜悅,往往假稱已得醫治);
3)神蹟的醫治必完全出自超凡的力量,不可借助其他心理或築物的力量。

2. 救苦濟難之德行
因為主耶穌基督仁慈的愛心,他總是為窮苦之人預備食用之品。他暗示門徒,「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參太二六11  ;可一四7
聖經訓示我們,「因為(當時)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所以「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參徒四3435
「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十二使徒叫眾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們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飯食,原是不合宜的。』」
所以就從他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派他們管理這事。」他們就「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大眾都喜悅這話,就揀選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聖靈充滿的人;又揀選腓利、伯羅哥羅、尼迦挪、提門、巴米拿、並……尼哥拉」(參徒六16;並參五610)。
這些乃是以後教會執事的先驅。執事和女執事在聖經裡乃一再提及(參羅一六1;腓一1;提前三812)。
   
新約裡面乃有很多經文,激勵聖徒,要慷慨奉獻,救苦濟難。
使徒行傳二十章三十五節說︰「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哥林多前書十六章一至二節說︰「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
哥林多後書九章一、二、六、七、十二至十五節說︰「論到供給聖徒的事,我不必寫信給你們,因為我知道你們樂意的心……。『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 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上帝。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承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多多的捐錢給他們和眾 人,便將榮耀歸與上帝。他們也因上帝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心裡,就切切的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感謝上帝,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加拉太書二章十節,六章十節,保羅說︰「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以弗所書四章二十八節說︰「……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
提摩太前書五章十、十六節說︰「又有行善的名聲……接待遠人,……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
雅各書二章十五至十六節、一章二十七節說︰「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若是弟兄或是姊妹,赤身露體,又缺乏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
約翰壹書三章十七至十八節說︰「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教 會對於這些事,乃責無旁貸,教會的執事就是教會關於慈惠事工的職員。他們一方面要策劃籌募所需的經費。同時還要負責保管這些募集的經費,作妥善的分配。可 是他們的任務,並非僅限於物質方面,他們對於那些貧苦的人,還要加以教導與安慰,使那些受惠的人,不是徒受物質上的幫助,更要使他們得到造就,人生的意境 根本轉變而提高,否則將反而使那些貧苦的人發生一種依賴之心。此不但無益於受惠之人,且復有損社會,增加社會的負擔;尤且違反聖經的教訓──「總要勞力,親手作正經事」(弗四28)。
所以教會執事在他們履行他們慈惠任務的時候,乃有雙重的使命,不僅要在消極方面救人的苦難,並且還要在積極方面,用屬靈的道理,勸勉那些窮苦之人。

上帝救贖計劃的認識

       上 帝用其無限的智慧,及其無比的大能,創造了這個偉大的世界,上帝對這個世界,必有其預定的計劃。如果不信上帝有預定的計劃,則實有悖事理的常情。即如普通 的凡人,其所作所為,亦必早為之計,胸有成竹;如果徒憑心血來潮,感情衝動,不顧前後,輕率從事,必然必被視為愚妄之徒,無人信託。
如果不信上帝對於其創造的世界,乃有其預定的計劃,則寧有此理。世人儘管於理論上,頭腦裡,在其口頭上,不信「預定論」;但照上述的尋常的事理而言,其實都是事實上的「預定論者」。如史密斯氏(E. W. Smith)說︰「一個智慧人,對其所要做的事,必預先想到其結局,先有成竹在胸,用最妥善的方法,以期達成其任務。雖人知有限,仍必竭盡其所知所能,照共預定的計劃,希獲圓滿的後果。」
    聖經教訓我們︰天父眷顧護佑祂的子民,無微不至,甚至「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太一○30)。所以上帝的計劃,乃是無所不包的。上帝既是全知全能的,則祂的計劃,也是分毫不差的;祂在人類歷史的行程中,隨時隨地在引導我們,要達到祂預定的最後的目標。
          伯拉糾派乃否認上帝的計劃;阿敏念派說︰上帝有一個普通計劃,但並非特殊的;加爾文主義者則認為上帝乃有一种放諸四海而皆準,俟諸萬世而不移的明確的計劃。神學家懷菲德(DrBenjamin  B. Warfield)說︰「聖經裡面,所講的上帝的計劃,其廣大,則無所不包,適應到世上萬事;其精微,則毫釐不差,對每一發生的事,無不顧及,都能適切。無所不知的萬國萬民的上帝,當他施展其永世的計劃之時,對無論何處所發生的事,都能完全相應,適切配合,絲毫無誤。……此乃舊約新約的歷史哲學和宇宙觀,此與上帝絕對的天命,目的和計劃,當其依時推演實現之時,乃完全符合。」
       此非僅指世界的大事,甚至世人犯罪的行為,也在上帝的計劃意料之中,無論何事,要在何處發生,上帝已預先知道︰無論其為禍為福,都在上帝掌管之中,最後要成就祂的榮耀。
       主耶穌被釘十架,也有上帝預定的旨意,使徒行傳二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節說︰「他既按著上帝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上帝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並參徒四2528
上帝救贖的計劃,並非因為人類犯罪墮落,令祂失望,在這種失敗的情況之下,想出權宜之計,以謀補救;而實乃「是照上帝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弗三11
「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上帝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彼前一20
祂被釘十架,為世人流血贖罪,乃為上帝預定的計劃。我們得蒙救贖,乃因「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一4
「上帝……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提後一9
       聖經裡面對於「救贖的天則」(economy  of  redemption)以及上帝救世計劃的目的,乃有全備的啟示。他要「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910
這也稱為「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上帝裡的奧秘,是如何安排的,為要藉著教會,使天上執政的、掌權的,現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這是照上帝從萬世以前,在我們主基督耶穌裡所定的旨意。」(弗三911
       上 帝對於世界外表的工作既有確定的計劃,當然我們也可用以適應到道德和屬靈的世界。在萬物之上,則為人類,賦予超越其他動物的權能,使他可以與上帝相交。上 帝為人類命運所做的工作,乃照他預定的計劃。聖經指示我們,上帝照祂的安排的恩典,祂不但從起初看到末後的事,且照祂的旨意和計劃,使祂一切所作的,要實 現他永遠的目的。
       上 帝對於救贖世人,既有此種永遠的計劃,所以人類最重大的要事,便是要對祂救贖的計劃,有正確的認識。譬如機器,倘使我們對其複雜的構造完全無知,當然我們 不會懂,也不會運用。同理,倘使我們對於救贖計劃,及其目的,完全茫然,或是誤解其目的,則我們的見解,必然錯誤。倘使上帝的創造和救贖的目的,乃為最大 的幸福,也是為上帝的榮耀,則基督教的性質將因此完全不同。同理,倘使救贖的目的乃是使上帝的子民確定得救,則乃合於奧古斯丁的道理;倘使其目的,乃在使 眾人都有得救的可能,則將為一種偏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