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創造論

 

    創造論(Creation,Doctrineof)聖經神學的支柱包括兩個中心主題:創造論與救贖論。兩論既不相同,又相互關聯;前者不能替代後者,後者也不能湮沒前者。以色列的上帝就是那從混沌一片中創造天地、化無為有的上帝。創造是救贖的先設和背景,有了創造,才有救贖;救贖的終局則是創造的完成和歸宿──一個新天地的誕生。人類對聖經創造論的認識全憑上帝的啟示,任何神學、哲學或科學的推論都不能令人認識創造。聖經指出,人對創造的知識須來自上帝的啟示(參來十一3),所謂因信而致知,就是相信上帝的啟示。創造論的要點研究創造論若以創世記的記載與現代科學的有關理論對照,這無疑是錯誤的起點。正確的入手方法是詢問:創造論對聖經時代的以色列人意味著甚麼?以色列的先知如何運用創造論?以下是幾點值得我們注意的答案:

 

1.創造即結束宇宙混沌無序的狀態

 

    古代世界的創世神話均從太初的混沌無序開始。結束這混沌狀態的上帝便被視為永活的真神。創世記第一章記述上帝如何使混沌的宇宙(創一2)變得井然有序。聖經創造論中的某些描述可能會使今日的基督徒感到困惑不解,例如,提及「河馬」(伯四十15)和「鱷魚」(伯四十一1)的被造有何意義呢?原來這兩種面目可憎又凶殘無比的大獸,在聖經時代被人視為最可怖、最強大的動物。河馬重達4噸半,衝刺起來,輕易把人撞倒;鱷魚長逾20呎,遍體堅鱗如甲冑,利齒如鋸,入口即成兩斷。上帝是這些動物的創造主,也管理著這些動物。沒有別的神能夠這樣作。故此,河馬和鱷魚的創造主必為真神無疑。

 

2.創造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創造完全是上帝自發的行動,並非出於人的要求。上帝看所造的一切都是好的(創一4101218212531)。基督徒基於此而認為生命既是上帝的恩賜,也是美好的。這是基督徒的基本人生態度,與宗教史或哲學史上任何虛無主義和悲觀主義是對立的。

 

3.創造論是對一切二元論(認為宇宙有兩個本原之論)的否定

 

    聖經明確指出,善與惡誠然是對立的,但善必戰勝惡;物質與靈誠然是對立的,而上帝是個靈,祂必至終掌權(羅八1-11;林前十五42-58;啟二十)。初看起來,上帝與魔鬼似乎相爭相鬥,不相上下,但事實全非如此。聖經的終篇便已顯明,上帝最後將制服魔鬼與死亡。

 

4.受造之物的榮耀暫為罪惡的陰影所掩(羅八18-25

 

    聖經告訴我們,現今受造之物似不見了那原有的純樸清淨,所見的只是一個疑慮重重的世界。

 

5.受造物要依賴上帝

 

    以弗所書四章6節將受造之物與上帝的關係表達得很清楚。上帝是超乎一切之上,指祂是超越的上帝;上帝是貫乎一切之中,指祂在萬物之中工作;上帝又是住在一切之中,指祂與所造的萬物同在、相近(詩九十,一○四;參約一3;林前八6;西一1617)。

 

6.上帝是用祂的話創世(創一;來十一3

 

    許多研究文學的人均認為這是人類最卓絕的思想。這真理的其中一個含義就是說這世界是由一位有位格的上帝造的。浩瀚的宇宙、無盡的星空,使人感到人生無甚意義。但每想到這一切是上帝的話造成,我們知道在這冷漠的星空後面,有一位有位格的上帝(詩八,十九;羅一20)。

 

7.聖經的創造論能經得起批判

 

    學者們均認為,自古以來各種創世傳說,都不如創世記包容之博大,神學思想之精純統一。美國考古學家奧伯萊特說:以同樣的有限篇幅,恐怕任何一個現代科學家也難有勝過創世記的記載。創造論和神學創造論是根據聖經各書有關創世的教導建立起來的學說。細讀這些教導,略可歸納如下:

 

(1)   創造論是認識人類的基礎

 

    創世記告訴我們,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創一2627),這說明人和動物儘管都是泥土所造成,且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人卻因有上帝的形象而與動物有了根本的區別。有關「上帝的形象」的解釋很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人類可從與上帝的特殊關係中找到作人的意義、價值和歸宿。

 

(2)   人與上帝的特殊關係,也見於人獲授權管理受造之物,這又是人與動物之區別,人要向上帝負責(創一28,二15;詩八)。

 

(3)   男女均按上帝的形象所造,意味著男女兩性都均平地享有上帝的形象;也意味著兩性關係之於人類當較之於動物有更豐富的含義,因此也會受到更深的敗壞(可十2-9;林前七1-5;弗五25-31;參來十三4)。

 

(4)   祈禱的教義教導「祈求就得著」,是基於上帝的眷祐,上帝的眷祐則基於創造論。祈禱的意義在於相信有一位至高的創造主,樂於垂聽祂創造的人的祈求(太六5-13;西四2;彼前五67;啟八3)。

 

(5)   人類的歷史和以色列人的歷史均從創世記一章開始,故而說創世是歷史的根源。但創世並不僅僅是歷史的前提,全能的創世主也是亞伯拉罕的上帝,是摩西的上帝,是眾先知的上帝,是耶穌基督的上帝。

 

(6)   創世大功足以證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本性(詩十九;羅一1819)。神學有所謂「一般啟示」之說。「一般」即是普遍之意,是人人可見的。

 

7.創世是指天地萬物完全的造成

 

    但創世記僅略述若干天體、海洋生物及陸地動植物之造成。生物的種類數以百萬計,創世記並非全部列舉,只是大概言之。上帝是萬有的創造者(參約一12),信上帝的人不必顧慮會受到這宇宙任何一部分的威脅。只有一位上帝,其餘都是假神,我們都歸服這一位上帝。這一點的個人意義可見於羅馬書八章3839節,保羅告訴我們,他搜尋整個宇宙,卻未見有任何一物能將信徒與耶穌基督的大愛分隔開來。

 

8.舊約向視膜拜偶像為大罪,這也是創造論在神學上的重要應用

 

    拜偶像是古老的謊言,是淫亂、欺詐、蒙騙的根源。

 

9.新約教義的一個關鍵概念就是所謂「在萬有之先的基督」

 

    基督就是創世之主(約一12;來一3;西一16)。強調基督與創世的關係,顯然是在向人們指明耶穌的本質:祂遠不止是一世紀的一個猶太人,或一個尋常的巴勒斯坦百姓:祂是真神,是創世主本體的真象。創世和科學創世是否可經科學來證明呢?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適於生命發生和存在的種種條件即可以看作是創世的實證。這種理論已被稱作「宇宙神學」。另有關於宇宙起源的所謂「大爆炸」理論,也被看作是創世的科學證明。該理論在宇宙來源各種理論中固然佔有優勢,但所解釋的只是「原初的狀態」,並不是萬物的真正起源。基督教的創造論卻遠不止於此,它指在以色列和教會的真上帝掌握之下,萬物從無到有的絕對起源和延續。還有一種理論,企圖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來說明宇宙起源。熱系統在不增加能量的情況下必要降溫,故可知宇宙的年齡並非無限的,否則早已冷卻(熵是指從高能狀態向低能狀態過渡中的量度)。從日月星辰的運轉情況可以推想,宇宙是在一定年代之前創造的。另一個理論指出這宇宙必須逐漸減速,藉此供應熱能給地球,於是,上帝和人這一幕史劇才可拉開序幕。

 

    進化論十九世紀中葉,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說,當即遭到福音派基督徒的反對。尤其涉及人種進化的著述發表,他們的反對益趨激烈。在進化問題上擁護派和反對派的對壘,導致了兩次著名的辯論。第一次是1860年在牛津英國學會上,主教威伯福與博物學家赫胥黎之間的論戰。勝負雖無公判,但赫胥黎的論說似更得人心。第二次辯論竟鬧到法庭上,這就是1925年經美國田納西州代頓市法院審理著名的「史蓋普斯案」。檢察官布來恩站在護法的立場指控史蓋普斯在課堂上宣講進化論是犯罪行為;律師達羅為被告辯護。結果是人多傾向於進化論的辯護者達羅(布來恩代表他那一派所作的控詞也很有力,並不像輿論所說的那麼一無是處)。

 

    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教福音派對這場大辯論的觀點也頗不相同,現僅略舉各說之要分列如下:

 

1.有人認為進化論有違聖經,是假科學之名來行詆譭聖經之實,因此絕無通融之理。

 

2.有人認為「神道進化論」提供了滿意的解答。這學說對聖經和科學都同樣的尊重。

 

3.有人發現「地質柱」所顯現的地球化石層次與創世記所載的6個創造日大有相符之處,不可能是巧合,因此認為地質學和創造論可互為印證。

 

4.有人認為進化論也和其他科學理論一樣,只能在實驗室或野外作業中加以證實或予以否定,故無須比較創造論與進化論,因為聖經和科學是兩個不同層面上的學說:聖經說明為何,科學則說明如何。

 

5.耶穌會古生物學家沙丹嘗試把整個進化過程「基督化」,目的是挽救創造論,免被進化論淹蓋。

 

6.英國作家魯益師等主張將進化論和進化主義加以區別。他們認為進化論作為一項狹義的科學命題,其真偽自當由科學家來解決;至於那將宇宙之事囊括一盡的進化神話,卻是人為的假創世論,無疑是不合乎科學的。

 

    創世、科學、道德世界人口之增長和工業之發展,造成了地區性和全球性的污染問題。有些科學家卻把生態危機之過委於基督教的信仰,說全是因為人類以「被造者之管理人」自居,對被造物濫用濫伐,才釀成了這生態危機。其實,創世記一章26節所記上帝委任人類經管世界之責一事,與上述指摘剛好相反。我們從舊約許多篇章均可看到,聖經對人類履行治理上帝的世界之責是多麼關切!

 

    由此可知,聖經的教訓與今日生態科學所關切之事是並行不悖的。科學之所為,實際就是通過不斷修正和補充我們的宇宙知識,來擴大並強化我們的神學瞭解。因此,聖經創造論絕無必要在科學的進展下,畏縮不前,甚至後退。對基督徒來說,無論是科學家所研究的世界,還是哲學家所思考的世界,一律都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

2024年3月23日 星期六

基督與教會

  基督與恩典之約之關係  ,  基督是恩典之約的中保  ,

 基督在教會的榮耀  ,

 基督的拯救是超越我們所求所想之福樂 ,

  舊約的禮儀與預表基督與教會之間有特殊的關係 ,

基督的贖罪

 

 基督是有永遠果效的贖罪祭   ,  基督的贖罪  ,  基督贖罪聖工   ,   基督我們的救贖者  ,

 基督藉永遠的靈把自己獻上基督十架的反合性  ,  基督取了罪身、奴僕的形像   , 

  基督之代贖的榮耀與偉大 , 蒙基督救贖者的安慰  ,  基督拯救的人之特徵  ,

  基督為拯救我們脫離罪流出寶血 ,基督完成舊約的禮儀   , 會幕及其禮儀  ,  贖罪日  ,

基督的工作

 

   基督的工作   ,  基督正在工作  , 

  基督是救主不是教主  , 基督「復和」的工作 ,

 主耶穌是好牧人 , 基督成就救恩 , 人類社會的救主  ,

基督受苦

   基督受苦  ,  基督受苦  ,   基督遭難 ,

基督的死

 

 基督按上帝的旨意死   , 

  基督以義者、聖者、生命之主的身份為我們死  ,  基督之死的意義  ,  基督的死   ,

  基督之死的四重意義    ,   基督在肉身中為我們死  ,   基督的死乃是贖罪的死    ,

  降到陰間 , 降到陰間    , 耶穌在祂的死亡和復活之間是否下到了陰間?  ,

 基督的死和埋葬   ,  基督的身體被埋葬  ,

耶穌在祂的死亡和復活之間是否下到了陰間?

 

在使徒信經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說法,宣稱耶穌已下陰間。包含這些措辭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它緊接著確認了他的受孕、出生、受難和死亡。早期的基督徒相信這一說法,但今天許多人都對上帝的兒子下陰間的想法感到掙扎。

 

當我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最初發現我對「耶穌下陰間了嗎?」這個問題沒有真正的答案。 它迫使我重新審視我對地獄、陰間和哈迪斯的看法,然後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正如你將看到的,我在這個主題上花了很長時間,我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緩慢的發現是一條更富有成效的道路; 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常常給人留下更持久的印象。

 

為什麼耶穌需要死來拯救我們脫離陰間?

 

基督信仰非常清楚地表明,我們不僅僅是物質生物;我們也是人類。我們是靈性與肉體的融合。 肉體和靈性的死亡都是從墮落開始的,從那時起,每一個出生的孩子都出生在一個他們立即開始走向肉體死亡的世界,但不僅如此,他們在靈性上也是死亡的。 這種與上帝的分離是耶穌的犧牲所提供的救贖的中心主題。在其中,祂戰勝了死亡,也為我們提供了在靈性上重獲新生的道路。他“撕開了分離的面紗”,這樣我們就可以接近天父上帝並接受生命。

 

沒有任何話題比死亡更能困擾人類的心靈,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死後會發生什麼事的問題。 身為基督徒,我們在希伯來文的「陰間」概念中找到了來世信仰的根源。 在舊約中,所有的靈魂在死後都會進入陰間,陰間在其邊界內有兩個不同的地方:一個是受苦的地方,另一個是安息的地方。 在前者中,作惡者會受到火的折磨,而在後者中,那些受到獎賞的人會被帶入“亞伯拉罕的懷抱”,也稱為天堂。 舊約聖徒被派往亞伯拉罕的懷抱/天堂。 請記住,他們生活在利未獻祭制度下,動物的血為人的罪提供了「遮蓋」。 在完美的贖罪以耶穌基督的形式出現之前,陰間一直是個「據點」。 (參考加拉太書 3:16;加拉太書 4:4-5;創 22:17:18)。

 

隨著新約的展開,我們可以觀察到希臘文的陰間和希伯來文的陰間之間的相似之處。 在路加福音 16:19-31 耶穌所講述的財主和拉撒路的故事中,我們發現陰間就像陰間一樣,有一個受苦的地方,也有一個樂園。 希臘天堂極樂世界被聖經作者替換為亞伯拉罕的懷抱。 其他顯著的相似之處:陰間位於地下(民 16:30-33;腓 2:10); 行的事沒有結果,也沒有智慧(傳9:10); 沒有人讚美上帝(詩篇 115:17)。

 

 

希伯來文單字“Sheol”通常被翻譯為英文單字“hell”,這是不幸且具有誤導性的。 此外,在新約聖經中,我們發現希臘文“Hades”也經常被翻譯為“地獄”,但這兩個地方都不是地獄,這就是信經中的說法的麻煩開始的地方。 當我們看《啟示錄》20:14時,我們發現對白色寶座審判後事件的描述,「…死亡和陰間都被扔進火湖里…」「火湖」是地獄的另一個描述。 如果陰間和陰間是地獄的所在地,那麼這節經文就沒有意義了。 然而,新約作者使用了另一個詞,被翻譯為“地獄”,這將有助於澄清這個問題。 希臘文「Gehenna」描述了一個永恆懲罰的地方,符合我們對地獄的概念,正如耶穌所提供的描述:馬太福音。 8:12 馬特。 25:4 馬可福音 9:43 我們會發現,地獄不是信經中所說的耶穌的目的地,事實上,地獄是地獄。 我建議,當我們繼續前進時,我們將“地獄”一詞替換為“哈迪斯”一詞,結合我們剛剛學到的內容,原因將變得顯而易見。 「……他降臨到了陰間……」

 

關於耶穌下地獄,聖經怎麼說?

 

聖經多次提到耶穌的降臨,耶穌自己也在馬太福音 12:40 預言了這一點。 關於這個主題有兩種主要觀點:一種是耶穌確實如信經中所述下降到陰間,而另一種則否認該事件發生過,並且每種觀點都有不同的細微差別。 出於本文的目的,我們將採取前一種立場,我可以向您保證我們並不孤單。 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記住,早期教父德爾圖良、奧利金、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和托馬斯·阿奎那都同意耶穌去了陰間,正如信經中所說的那樣。 此外,兩位偉大的改革家約翰·加爾文和馬丁·路德在這個問題上也分享了教父們的觀點。

 

我們將從以弗所書4:8-10開始。 在這裡,保羅向以弗所教會描述了屬靈的恩賜,並對詩篇 68:18 進行了註釋。 他從詩篇中推斷,在耶穌升天之前,他已經下降到“…地底…”,這指的是陰間。 「為什麼」他降入陰間這個問題的答案起初難以捉摸,但慢慢開始變得清晰起來。 耶穌肩負著一項使命,他進入陰間的使命基本上有三重:救贖、宣告和解放。

 

耶穌在地獄的使命有哪三個具體階段?

 

他使命的第一階段是:「救贖」。 祂降臨是為了對我們罪的懲罰提供充分的贖罪:加拉太書 1:42:20 聖經清楚地表明,罪的刑罰就是死亡。 耶穌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並為我們的罪而死(羅馬書 6:23)。 請記住,犯罪和承擔罪孽之間存在巨大差異,但即使在承擔罪孽方面,也必須有一個核算。 約翰加爾文寫道:「如果基督只是以肉體的方式死去,那它就是無效的。 不,他同時承受上帝嚴厲的報應,平息上帝的烈怒,滿足上帝的審判。 因此,他也必須與地獄的軍隊和永死的恐懼並肩作戰。”

 

他使命的第二部分可以在最常被引用的有關耶穌降世的經文中找到:彼得前書 3:18-20 如果你研究這段經文,你會發現基督在地上的工作的總結:祂為我們的罪受苦,祂被治死,又被聖靈復活。 在第 19 節中,我們發現「…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裡的靈聽」。 在耶穌降入陰間的觀點中,關於他所傳講的內容以及他所傳講的對象,存在著不同的說法。 字詞研究表明,這裡使用的「傳講」一詞並不是我們在新約著作中遇到的典型詞語,意思是分享「好消息」或「福音」。 這個希臘文是“evangelion”。 相反,我們在這段經文中發現的是希臘文 kerusso,在此處使用的上下文中,將其翻譯為「宣告」會更好。 現在,請理解,kerusso 可以用來形容傳福音的人,但它的普遍用法似乎是預示或宣告。 那麼,如果我們推論祂沒有傳福音,那麼祂在宣告或宣講的是什麼?再說一遍,是向誰宣講?

 

希伯來書 2:14-15 指出,耶穌道成肉身,為要釋放那些受奴役的人。 耶穌在陰間所進行的「講道」是向撒但宣布,祂所救贖的人的統治權已被取消。 耶穌正在十字架上向魔鬼和他的邪靈們展示他的工作。 (參考歌羅西書 214-15

 

他使命的第三部分是將舊約聖徒從亞伯拉罕的懷抱/天堂中解放出來。 反對耶穌血統的一個論點是路加福音中發現的悔罪賊的故事。 然而,當你仔細閱讀路加福音23:43時,這段經文並沒有說小偷會與神同在或在天上,而是耶穌告訴他,“…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你會記得樂園也被稱為「樂園」。正如亞伯拉罕的懷抱。 請記住,新約直到耶穌升天才開始; 因此,悔罪的小偷是在舊約之下的。 耶穌復活40天后,帶著住在亞伯拉罕懷裡的舊約聖徒一起升天(弗4:8),自從他升天以來,亞伯拉罕的懷裡就一直是空的。 現在所有信徒死後都會直接進入天堂(約翰福音14:6),而那些拒絕基督的人會進入陰間。 不悔改的人是這個地方唯一的居住者,而且它仍然是一個臨時住所。 所有這些靈魂都將復活並在白色寶座的審判中受到審判,然後,他們將與死亡和陰間一起被判入火湖(見啟示錄20:15)。 請理解,所有的罪都必須被計算在內,耶穌已經為我們每個人付出了代價,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接受祂的禮物。 藉著接受,我們就能進入天堂。 拒絕他就是宣告你想要為自己的罪付出代價,而這正是將會發生的事。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做出決定,仰望上帝並宣告:“願你的旨意成就。” 或者,神會看著那些拒絕基督的人並宣布:“願你的旨意成就。”

 

就像早期教父一樣,我們也可以安息在耶穌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的認識。 祂降臨到陰間,為我們付出了代價,宣告祂戰勝了敵人,並釋放了舊約聖徒。 更重要的是,他拿到了陰間和死亡的鑰匙。 他已經擊敗了所有將我們束縛於敵人的力量。 當我們選擇他時,我們的目的地就確定了。 天堂在等著我們。

 

     「我是那活著、曾死過的人,現在我又永遠活著了。 阿門。 我還有陰間和死亡的鑰匙。”( 啟示錄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