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宗派繁多與參加教會

        基 督徒參加教會的必要性,而在此我們要提出一個更實際的問題。如果你曾經邀請過那些自稱為基督徒、但平常卻不聚會的人去做禮拜的話,你可能會聽到這樣的答 辯:「先生!今天基督教的宗派那麼多,不同名稱的教會到處都有,你要我到那一家教會去做禮拜呢?」當你聽到這句話時,不知作何感想。人家告訴你,因為教會 宗派繁多,不同名稱的教會不勝枚舉,要選擇一間教會做禮拜,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難道你不會體諒人家的苦衷嗎?
        說 起來很好聽,可是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如果你對教會的事情比較瞭解,你就會知道,通常說這種話的人,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但是,他們卻欺騙不了上帝與那些愛 主的弟兄姊妹。話講回來,這些不想做禮拜,不想參加教會的信徒,雖然他們擅長花言巧話、藉詞推託,這不過表現出他們的愚昧與無知而已。他們仍存著一顆不悔 改的心。不然的話,他們絕不會對遵從聖經的教訓與促進靈性的事情漠不關心。再進一步說,不做禮拜的信徒必然漸漸離棄真道,邁上屬世的道路。
        現 在讓我們看看基督教宗派的繁多,是否能夠成為不參加教會的理由。當我們說基督教宗派繁多的時候,無形中就是說:「今天的教會不需要這麼多宗派;我所認定的 教會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自己所建立的獨一無二的教會。」這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建立一個在組織上完全合一的教會。但試問這樣的教會,在地上有可能建立 嗎?這樣的教會,是否合上帝心意、是否符合聖經的教導呢?

宗派、傳統、成聖     
        首先,這種組織上的大公教會,像天主教或聚會所那樣,容不下教會內部的神學爭辯,結果不論是像天主教那樣注重傳統,或像聚會所那樣反傳統,最後都不免須要以人的權威建立傳統。
        正 統基督教雖然分許多宗派,但這些宗派並非互不往來,而是同氣連枝,彼此在認信同一套聖經基要真理的前提下,一面持守自己的立場,一面與其它宗派對話,彼此 提醒,也對自己宗派的立場進行反思。使徒時代中,就有保羅與巴拿巴分道揚鑣,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再共同事奉同一位主。正統基督教自初代教會開始,就建立了 這樣一個活傳統,在不同見解、不同教會文化的刺激下,在教義上不斷回歸聖經、以聖經啟示查驗每個派系的神學立場,尤其自宗教改革起,不同的宗派間形成一種 健康的張力,使得教會傳統能不斷回歸聖經,不至於變成人的死傳統,對於新興的異端,也藉由這種張力,有效地加以排斥。這是教會組織上的多元化加上靈性上的 合一,所造成的效果。倘若教會組織被一元化,那麼教會將無力阻擋異端的入侵,也無力更正教會中的死傳統,正如羅馬天主教始終無法擺脫半柏拉糾主義的陰影。

教會組織一元化的危險
        此外,缺乏組織上的多元性的教會,很容易造成兩種錯誤。第一是像天主教那樣,出現中央集權的教會政體;第二是將 一兩 個領袖高舉過所有的歷代聖徒,甚至將其偶像化、神格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維持龐大組織的向心力。但這明顯是違反上帝心意的。

地上的教會:屬靈的合一
        這種在有形組織上一元化的教會,在地上是無法發揮教會應有的功能的。聖經告訴我們,信徒在基督裡的合一,是限於信仰與靈性上的合一,並非組織上的合一 (參約十七1121;弗二13-16;四4-6)
        聖經說當主耶穌再來時,那些得救的信徒才終於在主耶穌面前一塊兒唱詩讚美上帝,正如啟示錄七9-10所說的:「我觀看,見有許多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的上帝,也歸於羔羊。」
        前幾年,英國有位著名的基督徒文學家這樣說:「今天的基督教雖然有很多不同的宗派,但是你的確不須要因為宗派多了就灰心。最要緊的是,這些不同的宗派,他們的信仰合乎真理,他們的工作以聖經為基礎。只要你參加一個這樣的教會,那麼你就是屬於那合一而無形的普世教會了。」
        這 位作家舉例說明,基督徒參加不同宗派的教會,就好像被自己國家派往參加一個世界性的會議。當我們到達這個議會廳的時候,所看見的是各種不同的小組研討會。 由於時問的短促與議程的限制,我們不能參加會議中所有的討論會。假如你是某一國家的經濟部代表,你就只好放棄其它小組的討論會,專心參與經濟組的討論。由 於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你無法同時參加會議中每個小組的討論。雖然在這次世界性的會議中沒有參加各小組的討論,但是因為你參加了其中一些討論會,你就是參加 這一次的會議了。信徒參加教會也是這樣,只要我們參加一個信仰純正、合乎聖經教訓的教會,那麼我們就參與了那無形的基督教會。
        每位信主的弟兄姊妹要記得兩件事情。第一,主耶穌來到世上,是要尋找拯救我們這些失喪的人,恢復我們與上帝的關係 (參弗二13-18;加三23-29)。第二,主耶穌到世界來建立祂自己的教會,這就是聖經之所以稱教會為基督的身體的原因 (參太十六18;弗一23;二20)。因此,凡信主的人不能說他已經得救卻不參加教會,更不能說因為教會宗派繁多而與耶穌的身體沒有關係。
        聖 經告訴我們,上帝按祂的形像造我們。自從始祖犯罪以後,我們就失去上帝所給我們的仁義與聖潔。藉著耶穌的救恩我們才能恢復人類固有的本質。這件事實告訴我 們,人類本性的墮落與回轉歸向上帝的必要。舉個例子來說,我們身體的構造與其他的民族沒有差別,雖然外國人的鼻子比我們高一點,他們一樣有個鼻子。雖然非 洲人的嘴巴長得大一點,同樣他們有個嘴巴。其實人類身體的構造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為我們各有不同的背景與文化、不同的歷史及語言、不同的制度與生活方式, 造成不同的見解與思想。如果人類互相尋求瞭解,而非彼此敵視,那麼人類社會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爭端。(當然這是假設性的;世人若沒有和平之君,是不可能擁有和平的)。 基督的教會也是這樣。基督所選召的信徒來自各個不同的種族與地區。他們各有不同的文化與思想、生活與風俗、背景與言語、階層與教育。這些都是造成不同崇拜 的儀式與講解聖經方法相異的因素。同時,沒有一個教會或信徒敢說他已經完全了。為了這個緣故,基督教才有這許多不同的宗派與名稱。

宗派繁多的祝福
        正 如剛才所說,這是為了照顧到我們這所有不完全的人的需要;在新耶路撒冷中,我們已經完全了,因此就不再需要繁多的宗派了。但在基督再臨之前,我們須要有不 同的宗派,一方面讓我們在宗派間的張力底下學習彼此提醒、彼此扶持,一方面以不同宗派的特長來滿足不同背景的人的需要。改革宗重視神學,因此改革宗神學家 的系統神學著作,在神學院中有效地裝備浸信會、宣道會、公理會等宗派的傳道人。宣道會重視宣教,就在改革宗神學的基礎上進行福音工作。浸信會重視文化使 命,就在改革宗神學的基礎上影響文化。這許多宗派之間,確實存在著一些歧見,但在基要真理上是一致的,而彼此間無疑是同氣連枝、彼此合作,互相遮掩對方的 軟弱。也只有這種組織上的多元化,才能夠提醒信徒在發生歧見時,回到同一位主面前、回到同一本聖經的光中;只有這種組織多元化所造成的張力,能夠使普世無 形大公教會在歷史中不斷地成聖、不斷歸回聖經。
        所以,我們的確不須因為教會宗派多就灰心。反過來說,我們要因為教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宗派,大家同感一靈,而歡呼感謝上帝才對。因為上帝竟然容許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信徒們,用不同的方式來敬拜祂、宣揚祂的道。這豈不是一件絕妙無比的神蹟嗎?

可見的合一見證
        但 是,我們切要記住,只要我們的信仰是以聖經為基礎、我們所崇拜的上帝是同一位創造天地萬物的耶和華、我們的救主是同一位創始成終的耶穌基督、我們的教會同 建造在使徒與先知的教訓上、我們的會友都是愛主而願不惜任何犧牲遵從主道的,那麼儘管我們屬於不同宗派,都是屬於耶穌基督那合一的教會。除此以外,我們千 萬不要忘記在可見的信仰上、靈性上、聖工上,要互相合作、彼此扶持、彼此代禱。切勿以「無形的合一」的美名,作為互不理睬、互不合作、沒有合一見證的藉 口。耶穌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願我們把不同宗派之中的肢體,當成我們自己的至親之人,彼此扶持、彼此相愛,為主作見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