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基督教會的責任

        大約一千九百年前,巴勒斯坦地區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宗教信仰。它起初是個地下宗教,但一個世紀之後,其影響已遍及羅馬帝國的每座城市,三百年之後,整個羅馬帝國都臣服於這個宗教之下。到了今天,這信仰已經傳遍地極。這信仰就是基督教。
        初期教會的信仰顯然在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初期教會有什麼特點呢?關於這個問題,所有的歷史學家,不管他們是不是基督徒,都一致認為,初期教會有許多在仇敵或朋友眼中看來都相當突出的特點。

初代教會的三大特點
一、教義性的教會
        第一,初期教會十分強調教義。今日許多自稱為神學家的人,說教義是宗教經驗的表達,反映出宗教生活。但初期教會卻不這麼認為。初期教會是先有教義,才有生活。生活是以教義為基礎,教義並非以生活為基礎。
        這在原始文獻中是相當明顯的,例如帖撒羅尼迦前書。這是所有歷史學家都承認的,不管他是不是基督徒。使徒保羅把他在帖撒羅尼迦傳道的事,作了一個摘要。保羅在帖撒羅尼迦與腓立比,以及其它地方傳道時,這些地方鬧得天翻地覆。看看徒十七6,到底他所傳的是什麼道呢?他所傳的道,是教義性的道。根據保羅的說法,基督教教義並不是在得救以後所產生出來的東西。有人說,教義是基督徒宗教經驗的表達,這是不對的。教義乃是得救的必要知識。基督徒的生活是以教義為基礎的。
        耶 路撒冷的頭一個教會,也有同樣的事發生。耶路撒冷的教會,也是教義性的教會。根據哥林多前書的記載,保羅從初代耶路撒冷教會所領受的是什麼?初代耶路撒冷 教會所傳授給保羅的又是什麼呢?光是勸勉嗎?或是向他介紹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初代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是否曾說過「耶穌活出了一個自我犧牲的生命,我們已經受 了祂的感化,要過祂那種生活,所以我們邀請你們和我們一同來過這種生活」?絕不是的。耶路撒冷基督徒所說的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 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十五4)。這不是生活上的勸勉,乃是教義性的事實;說話的口氣不是命令式的,乃是敘述式的;不是生活方式,乃是教義。
        初代基督教運動,是個教義性的運動。這個運動有一個直截了當的信息,其中心是耶穌基督的位格與救贖之工。這兩者都是教義。
       
二、不妥協的教會
        第二,初代教會是不妥協的。因為她強調教義,所以不能與任何非基督教的文化與信仰妥協,她與當代思潮是對立的。
        當時的文化主張宗教上的妥協,所以初代的基督教與當時的時代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初代教會要求專一的敬虔態度,對神、對教義都是專一的,一個人不能敬拜基督教的神,同時又去拜別的神。基督徒不能接納基督所提供的救恩,同時又承認別人用別的方法也可以得救。

三、道德性的教會
        第 三,初代教會強調道德。當時的宗教,除了猶太教之外,很少與道德倫理扯上邊的,所以初代教會與其它非道德的宗教是完全不同的。基督教是個道德性的宗教。初 代基督徒曉得,神是聖潔的,在祂面前,不聖潔的人站立不住。耶穌基督在地上成就了完美的道德典範,只有那些饑渴慕義的人才屬於祂。當然,基督徒並不是完全 的,他們在神面前得以立足,並非由於他們自己的功德,而是惟獨仰賴救主基督的救恩。可是,他們得救了,還要成為聖潔,就是在今世生活中,也必須漸漸成聖。 根據初代教會的看法,一個允許人繼續犯罪的救恩,不管其信仰告白有多好聽,仍是一個虛僞的救恩。人得救了以後,不能停留在放縱犯罪的景況中,必須與罪爭 戰。

爭戰的教會
一、歷代教會持守初代教會信仰
        初 代教會的特性,在漫長的教會歷史中從沒有完全失去過,可是這些特性必須時常在教會內外仇敵的攻擊之下被護衛。這種敵對的形勢,在使徒時代就已經開始了。新 約聖經完全沒有暗示說教會可以避免爭戰與辯論。有些人說,我們傳道的時候,不必積極地批評教義上的錯謬,也照樣能傳揚真理;但新約聖經並不贊同這種說法。 加拉太書是最明顯的例子。
        主 後二百年,教會發生了一次重要的爭論,就是反諾斯底派與諾斯底主義的論戰。諾斯底主義是初代基督教的異端,混合了巴比倫、埃及的神秘宗教,以及希臘的二元 論思想。對諾斯底主義的反擊,使得教會從聖經中領受了許多重要的真理教義。在這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爭論,就是奧古斯丁為基督教的罪觀而抵抗柏拉糾。柏氏 主張人性本善,人能行善,人按自己的自由意志,可以得救,達到完全無罪的境界。這與奧古斯丁所主張的預定論與原罪論互相衝突。在這次論戰中,奧古斯丁在聖 經中發現了許多重要的真理,為後來馬丁路德的因信稱義、加爾文的預定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柏拉糾主義在第五世紀很盛行,後來在主後四三一年被以弗所大公會 議定為異端。
        中 世紀末,教會變得十分腐敗,其主流思想有嚴重的柏拉糾主義傾向,教導因功稱義。教會世俗化,天主教販賣贖罪券,教會為異教所控制。馬丁路德在羅馬的時候, 當地異教之風甚為熾烈。但由於路德的奮戰,人們開始再次高舉聖經。路德的九十五條文告公諸於世,加爾文也寫成了他的《基督教要義》,神藉著這次屬靈的爭 戰,繼續保守祂的教會,使她能夠堅守初代教會所領受的神聖信仰。宗教改革正如初代教會一樣,是教義性的、不妥協的、道德的。教會在種種的壓力之下,仍然保 全了這些特性。例如,宗教改革的領袖並沒有採取伊拉斯姆的路線。伊拉斯姆的態度是模棱兩可的,也是妥協的。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完全高舉聖經,改教家如使徒一 般,立志不傳別的,只傳聖經中的耶穌基督,為罪人提供惟一得救的途徑。

二、今日教會面臨的挑戰
        現今的教會仍須為主爭戰。與從前一樣,我們所面對的不是基督徒之間的衝突,乃是與異教的衝突,而且這種衝突與以前一樣是在有形教會內進行的;異教的勢力,利用基督教的名義,企圖控制有形教會的組織。
        現 代異端對於基督教的攻擊,採取各種不同的方式,但實質上都是一樣的。這種攻擊有時採取自然主義的路線,否認復活等神蹟在歷史上的真實性。有些異端雖然不正 面質疑聖經記載的真實性,卻主張基督教的福音不是必要的、不是唯一的真理。但嚴格說來,這其實無異於直接攻擊聖經的真實性。他們說,基督教不是一套教義, 乃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教義只不過是為了表達基督徒在每個時代中的宗教經驗。某一個教義可以在這個時代中表達基督徒的經驗,而在別的時代中,基督徒的經驗可 以藉由另一個相衝突的教義表達出來。
        這 種實用主義式的懷疑論,這種人類自我滿足的樂觀宗教,今日嚴重地威脅到正統的基督教。他們氣焰高張,其影響力幾乎可見於所有基督教的宗派。正統的基督教持 守以下幾項教義:神的超越、人類失喪在罪中而完全無助、神在耶穌基督降世、受死、復活的大能救贖作為中所顯示的奇妙恩典。許多平信徒及個別的教會,都屬於 真正的基督教。但是,在很多情況之下,一些宗派的總會卻逐漸不再繼續傳揚真基督教,而成為異教的代言人。

今日教會的責任
教義認信 vs. 社會福音
        在談到今日教會的責任時,我要先說明:我所說的教會,不是有形的教會組織,不是任何的更正教宗派,而是全世界有形教會當中,所有忠於聖經的真基督徒。
        今 日的教會組織,經常在文化當中發揮其作用,例如社會福利、政治影響等。這是好的,但是,這樣的功能不是教會最重要的功能。在這種屬世功能的範疇中,我總認 為,那些新派的異端份子甚至比正統基督教的教會組織,表現得要更為出色。麻煩是,在這些組織中掌權的紳士們,雖然意圖甚好,而且備受世人讚譽,但是他們的 神學卻錯得無可救藥。教會應當是有一套教義可以認信的,認信是對聖經的回應,教義是聖經真理的陳述。以教義的認信為其基礎,是歷代教會所追求的,可是現今 的教會卻悄悄地將它拋諸腦後,而從事其它的活動與宣傳。從屬世的眼光看來,他們或許有些成就,但是他們的立場卻是錯的,與教會最高的目的相違背。

真教會的定義
        正如以上所見,今日的有形教會,已經有一大半離經叛道,不是真教會了。然而真教會又是什麼呢?

        第一,今如往昔,真教會強調教義。她 從不以宗教經驗代替教義;她從不說教義是宗教經驗的表達;她也從不混淆真理與實踐。她認為真理是一切信仰與生活的根基。對於人類所追求的意義,以及現代人 對人生意義的失望,教會都給予一個清楚的信息,叫人知道何去何從。這個信息在聖經中,這個信息不是個人經驗的記錄,乃是從神而來的啟示,就是聖經所教導的 教義。
        第二,真教會不能妥協。這一點須要稍作解釋。我們說教會不妥協,並不是說教會要強迫人受洗,像一些極端路德宗的人以及基要派的人,在街上到處拿水潑人。有效恩召是聖靈的工作,蒙聖靈恩召的人,會自願接受洗禮,這是人所不能強迫的。
        當 我們說真教會不能妥協時,我們的意思是,教會只能傳一個信息,而且傳到地極。她所傳的耶穌基督的福音,不僅是一種救恩之道,而且是獨一的救恩之道。教會不 能和其它宗教或文化妥協,教會的使命是領不信的人歸主。所有人都失喪在罪中,除了信靠福音所闡明的救恩之外,沒有人能得救。基督教令人討厭的地方即在於 此;但是,她的榮耀和能力也在於此。一個容忍其它宗教及文化的基督教,根本就不是基督教。
        第三,真教會強調道德。假如教會想要討好人,這個教會就是不道德的。假如這個教會自認完全,縱然她的會友是藉著神的恩典而得救的,這個教會也是不道德的。但是,教會如果將她的盼望放在另一個世界上,因而在今世本著神的恩典而活出新的生命,那麼,這個教會就是道德的。
        這 個新生命要藉由愛才能表現出來。無疑地,愛應該散溢到所有人身上,不管他是不是基督徒。但是,愛並不是做做好事就可以的。的確,愛是施人小惠;愛是當人身 體有需要的時侯,不冷漠無情,置之不理。但是,愛並不以滿足人身體的需要為目標。愛所追求的,不是滿足人類肉身的舒適,或填補人類心靈渴慕永恆意義的空虛 感。愛所尋求的,乃是將各處的人,不論尊卑、貧富、智愚、本地人或化外人,帶進神的家中,享受真正屬天的溫暖與快樂。
       
教會道德行為的誤用
        有些事是屬基督的教會不能作的。
        第一,你不能期望她與異教或異端合作,或者與非基督教的機構合作。真基督教與外邦的道德文化工作毫不相干。有人認為,聖經可以幫助人樹立品格,可是如果將聖經中有關道德的那部分,與救贖的偉大真理分開,那麼,這種品格的樹立是靠不住的。而且這種觀念與聖經對罪的教導,是背道而馳的。對罪的瞭解,應是所有基督徒信仰與生活的基礎。
        基督教必須堅持,建立在經驗上,而不建立在神律法與福音上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
        第二,你不能期望教會與政黨結盟,或以教會組織的名義參政。教會組織的功能,不在於此。她用以抵擋罪惡的武器是屬靈的,不是屬肉體的。如果教會組織參與政治活動,不論她所擁戴的政治措施是好是壞,她都是離開了她真正的使命。教會的使命是要人聽信福音。(但 這並不否認基督徒有責任以個人的名義參政,也不否認教會有文化使命。政府雖不屬於神的國度,但基督徒仍當像但以理、約瑟那樣,在屬世的政府中榮耀主名。教 會也不是不能採取政治立場;基督教當然是反對共產黨、法西斯、納粹黨的。政黨的黨綱背後其實都是一套神學,例如共產黨的神學是無神論,因此共產主義不但是 政治意識形態,更是異教,是我們必須拒絕的。教會應持守組織上的政教分離,但這並不包括意識形態上的政教分離,因為所有政治意識形態基本上都是神學性的)

真教會有道可傳
        我 們不能期望教會與世界妥協,但我們可以期望一些別的事。假如你對世上虛偽的道德感到不滿;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罪;如果你饑渴慕義;如果世界不能滿足你靈魂的 需要,你在尋求一位永活的真神,那麼,你可以來到教會,她定能滿足你的需要。可是,今日這樣的教會,往往不易分辨。這種教會的組織力量不怎麼龐大,她往往 這裡藏藏,那裡藏藏。這樣的教會有時是在大宗派的小分堂裡,有時也在由一些已經得救並且是神國子民的人所組成的大小團體裡。但是,不論你在何處發現這樣的 教會,你就該加入這些教會,來聽聽主的信息。當然,這樣的教會中,必定仍存在人的罪性。但真教會所傳的信息,不是基於屬人的權威;你在真教會中,會聽見主 的信息,如果你聽見這信息,你要特別注意,因為你會從中獲得最大的財富。

當代教會的責任
        你 認為,如果你從事政治和社會科學研究時,又兼顧福音信息,你就不會有多大成就嗎?你認為,如果你變成天國的公民,你就難以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了嗎?你認 為,如果接受了基督教的信息,就會阻礙政治或社會的前進嗎?不!我親愛的朋友們,我告訴你一個似非而是的道理,但它確實是真理:人如果將世界的幸福視為他 們的最終目的,那麼,這個世界的問題就永遠不能解決;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一切,那麼,這個世界永遠不會變好。要想移動世界,總得有個站腳的地方啊!因 此,當代教會的責任,與歷代教會的責任一樣,就是宣講聖經所啟示的真理:這個世界失喪在罪中;人類以及整個人類歷史,在永恆的無限中,只不過是一顆極小的 沙粒;有一位聖潔的永活真神,是萬有的創造主,祂托住萬有,在萬有之上,祂的國度永無窮盡;祂在聖經中向我們啟示祂自己,並且使我們藉著主耶穌基督與祂交 通。對任何人、任何國家來說,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盼望。
        我們所傳的信息,不是處處受人歡迎的信息,因為它「不實用」。但是,這卻是基督教的信息。如果你不加以重視,那麼你就自取沉淪;如果你留意它,那麼你就會得著生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