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2日 星期六

論教會

壹、「教會」一詞在聖經中的意義
        在舊約中,有兩個字專指「教會」,一是qahal,是由qal這個字根變化來的,乃「呼召」的意思;第二個字是 』edhah,字根為ya'adh,是「指定」或「在指定的地方集會」的意思。這兩個字意義本不完全相同,但後來成為同義字,專指敬拜上帝的以色列會眾。在新約中,「教會」(ekklesia) 一詞是最為普遍,也是最為重要的,其字根包括 –ekkaleo,乃「召出」的意思。以上所提到的幾個字,都說明教會是神所呼召出來,分別為聖的群體。在新約中,主耶穌是第一個提到「教會」一詞的。祂稱圍繞祂的那群人為教會,就是那些公開認祂為主、接受天國道理的人。後來這個詞被賦予了更多層面的涵義:
一、             指某固定地點的信徒團體,即地方性教會,並不一定是崇拜性的聚會。有的聖經章節在用這個詞時,提到信徒的聚集 (徒五11;十一26;林前十一18;十四192835),有些則否 (羅十六4;林前十六1;加一2;帖前二14)
        二、有些章節用到這個詞時,指的是某個人家裡的聚會。似乎有些富人在他們自己的家中設立聚會場所 (羅十六523;林前十六9;西四15;門2)
        三、在大部分的章節中,「教會」指的是信徒全體,在靈性上與救主基督聯合的人,不拘在天上或地上、過去或將來 (弗一22;三1021;五232425272932;西一1824)
        聖經也經常用一些暗喻來像徵教會:教會被稱為「基督的身體」 (林前十二27;弗一23;西一18)、「聖靈的殿」 (林前三16;彼前二5)、「在上的耶路撒冷」 (加四26)、「天上的耶路撒冷」 (來十二22)、「新耶路撒冷」 (啟廿一2),及「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提前三15)。此外要注意的是,「教會」一詞的字源還包括「屬於耶和華」的意思,這說明教會是神的產業。

貳、教會的本質
        論 到教會的本質,羅馬天主教與更正教之間有相當不同的見解。前者認為教會的本質在於外在可見的組織。嚴格說來,這組織並不包括教會的全體信徒,而是以神父、 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教宗所組成的神職人員政體為中心。羅馬天主教將教會整體分為「教導的教會」及「學習的教會」。他們認為,教會的中心政體與教會的 榮耀屬性有直接的關係,包括教會的合一性、聖潔性、大公性等,而信徒只不過是這些屬性的間接裝飾。理論上,羅馬天主教雖然因受到事實環境的約束,不得不修 改這類的教義,但他們仍然主張「教會組織之外無救恩」的原則。更正教,即一般所指的基督教,反對將外在的教會組織視為教會的本質,並主張教會的本質是聖徒 間無形而屬靈的相通。這無形的聖而公之教會包括歷代的信徒;在聖而公之普世無形教會之外,沒有救恩。這教會是耶穌基督屬靈的身體,在救贖之工的彰顯上,反 映神榮耀的光輝。

參、教會的各種性質
        一、爭戰的教會與凱旋的教會:現今在地上的教會乃是一爭戰的教會,她蒙召而為主爭戰。教會必須持續戰鬥,在各方面與邪惡的世界和黑暗的屬靈權勢相抗。反觀永恆中的教會,則是凱旋的教會,在此教會中,刀劍已變為勝利,戰場上的吶喊已成為凱旋之歌,十字架已成為榮耀的冠冕。
        二、有形的教會與無形的教會:耶 穌基督的教會,一方面是有形的,一方面是無形的。這種區分只應用在地上的教會。教會之所以被稱為無形,是因為在本質上她是屬靈的,不能為肉眼所見。並且, 我們無法憑外在的條件來斷定哪些人屬於無形的教會,哪些人不屬於無形的教會。無形教會是普世的、神聖的,她包括所有以神選民的身份進入恩典之約的得救之 人。另一方面,這無形教會藉由可見的信徒、聖禮、講道、行政組織等,彰顯於這世上。因此,教會也有有形的一面。有形教會中有麥子與稗子,有得救之人,也有 滅亡之人。因此,有形教會雖是無形教會的彰顯,且有形教會與無形教會的成員有多數的重疊,但並非所有有形教會的成員都屬於無形教會。《威思敏德信仰告白》 對有形及無形教會,有相當清楚而完整的定義。
        三、有機性的教會及組織性的教會:此 區分僅限於有形教會。有形教會並非單單藉由外在組織彰顯出來。就算所有的行政職務、聖禮、講道等組織性事物都消失了,教會仍會藉由信徒的相通、信仰的告 白、與世界的爭戰等可見的事物彰顯出來。後者即為有機性的教會。有機性及組織性,雖然都是有形教會的性質,但其基礎乃是屬靈而無形的教會。

肆、教會的定義
        教會既具有多邊的性質,我們就必須從不同的角度來為教會下定義。
        一、從預定揀選的角度:從 這角度來說,教會就是「神選民所組成的群體」。這是從永恆的角度出發,以神的眼光看事情,而這樣的定義容易造成誤解。首先,我們無法十足肯定地區分誰是神 的選民,誰是被神棄絕的。並且,有些人在永恆中蒙神揀選,但尚未從母腹中生出,或已出生但尚未信主。從現世的角度來看,這些人仍尚未屬於神的教會。
        二、從有效恩召的角度:為 了避免以上的誤解,有些人較為強調從有效恩召的角度,將教會定義為「蒙聖靈恩召之人所組成的群體」。蒙聖靈恩召之人,自然是神在永恆中所揀選的人,因此這 個定義也包括了上一個定義。有效恩召的結果是信心與稱義,因此教會亦可被定義為「因信稱義之人所組成的群體」。不論是從預定揀選的角度,或是從有效恩召的 角度出發,都只能為無形的教會下定義,無法顧及有形的教會。因此我們還需要第三個定義。
        三、從洗禮及認信的角度:從 這個角度出發,教會可被定義為「公開承認真信仰並接受洗禮之人所組成的群體」,在大多數更正教的宗派中,這也包括了信徒的未成年子女。當然,公開承認真信 仰並接受洗禮之人,並不都是真正得救的人,因此這定義僅限於有形教會。這些人與他們的子女都屬於有形的教會,在神聖的盟約上有份,但並非他們中間所有的人 都會得著盟約的應許。只有那些屬於無形教會,蒙聖靈重生,因信稱義的人,才能得著恩典之約的應許。

伍、不同時代中的教會
        自從神在女人的後裔與蛇的後裔之間樹立敵對關係以來,教會即已存在,但她在不同的時代中採取了不同的形式。
        一、列祖時代:在列祖時代中,敬虔的家族是教會的代表,在此家族中,父親有祭司的地位與職份。雖然創四26似乎暗示當時的人共同求告耶和華的名,但當時並無集體崇拜。在洪水時期,教會藉由挪亞一家得以延續。及至真信仰在地上面臨絕跡時,神揀選亞伯拉罕一家歸自己為聖。摩西時期之前,敬畏耶和華的人仍在家族中得蒙保守。
        二、摩西時代:以 色列人在埃及成為一個民族,在出埃及之後,他們就成為神的教會,並領受了敬拜上帝的律例,使得他們的信仰得以彰顯。當時教會並無獨立的組織,以色列即教 會,教會即以色列,國家與教會並未分離。異邦人若要進入神的盟約,必須成為以色列國民。這種形式的教會,一直延續到士師時期、王國時期、被擄時期,及間約 時期。
        三、新約時代:在五旬節聖靈降下時,教會正式脫離以色列,成為獨立的組織,從此之後政教分離。從前僅限於一國的教會,現在已變成普世教會了。基督的大使命正與這普世教會的理念相吻合:「你們要去,使萬民都作我的門徒。」

陸、教會的屬性
        羅馬天主教將以下所述教會之屬性,都歸於有形教會。然而,按聖經教導,這些屬性乃是屬於無形教會的。
        一、合一性:羅 馬天主教認為教會的合一指的是組織上的合一,因此羅馬天主教有極嚴密的集權政體。這種見解乃出於天主教的教會傳統,而非出於聖經。更正教所領受的則出自於 聖經,強調教會屬靈的合一性。教會雖有不同的宗派、組織,但所持守的是同一個信仰,所信的是同一本聖經、同一位主,因此不同的宗派以及其獨立的行政組織, 並不能破壞教會的合一與不同教會宗派間的聖徒相通。教會是基督奧秘的身體,所有信徒都是這身體上的肢體。這種無形的合一,也藉由信徒所認信的信仰、公共的 崇拜、共同的事奉等,有所彰顯,因此也有可見的一面,但其本質是屬靈的。
        二、聖潔性:羅 馬天主教著重外在形式上的聖潔,往往忽略信徒屬靈的聖潔,強調道德條例、懲戒的禮儀等。更正教強調信徒屬靈的聖潔,是由內而外的,聖潔的行為乃是出自於聖 潔的內心。在名義及地位上,教會已經是聖潔的了,而神也預定教會完全成聖,毫無玷污。但在這個世代當中,教會仍在繼續成聖,等到基督再來時,才會完全沒有 瑕疵。教會聖潔的性質,在信徒敬畏神的生活上得以彰顯。
        三、大公性:羅馬天主教認為教會的大公性在於其普及全世界的行政組織,但更正教卻強調無形教會才是真正的聖而公之教會。無形聖而公之教會包括了歷世歷代所有的聖徒,在萬國中皆有她的成員,其公同性並非組織上的,而是屬靈的。

柒、教會的標幟
        教會的標幟是屬於有形教會的,由此標幟可以區分教會之真偽。教會有三大標幟,其宗旨乃忠實歸依聖經標準的信仰與生活。茲略述教會三大標幟如下:
        一、真誠地傳揚主道:此乃教會最重要的標幟 (約八313247;十四23;約壹四1-3;約貳9)。 當然,幾乎沒有任合教會所傳的道是絕對符合聖經的;這種理想在地上是達不到的。因此,並不是說假如有間教會所傳的道稍微不符合聖經,就是假教會。但是真教 會不能偏離聖經清楚啟示的一套基要真理,即歷代教會所持守的正統信仰,包括三位一體、神的創造、聖子的神性、基督完成救贖之工、聖靈施行救贖之工、因信稱 義、聖經的默示、基督的再臨等。
        二、正當地執行聖禮:聖禮 (洗禮與聖餐禮) 決不可與聖經分離,因為聖禮乃是聖道有形的傳述,是救恩外在的媒介。行聖禮的人必須按著聖經的原則,只對信徒及其子女施行聖禮。聖禮的執行在初代教會中,乃是最顯著的標幟 (太廿八19;可十六16;徒二42;林前十一23-30)
        三、忠實地執行懲戒:忠實地執行懲戒,是確保教義純正、聖禮清潔的基本條件。教會在懲戒上呈現鬆懈的時候,真理的亮光即被遮掩,聖潔之事物也開始遭到濫用。聖經告訴我們,教會應堅持執行適當的懲戒 (太十八18;林前五1-513;十四3340;啟二1415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