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羅馬哲學家對照表

 

 

哲學家

時代背景

流派/取向

思想重點

主要著作

影響

西塞羅 (Cicero, 106–43 BCE)

政治家、演說家,末期共和政壇核心人物

折衷主義(吸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亞)

自然法高於人法;正義與理性普世性;哲學為政治服務;理想政體為混合憲政

《論義務》《論國家》《論法律》《論自然神》

奠定拉丁哲學語彙;對基督教自然法傳統、近代法律思想影響深遠

盧克萊修 (Lucretius, c. 99–55 BCE)

詩人;晚期共和

伊比鳩魯學派

原子論,宇宙自然運行;拒絕神明干預;快樂=心靈寧靜;消除對死亡的恐懼

《物性論》

將希臘伊比鳩魯思想詩化;影響文藝復興與啟蒙時代的科學自然觀

塞內卡 (Seneca, 4 BCE–65 CE)

尼祿皇帝導師,後被處死

斯多亞派

德性高於財富與地位;內心自由;接受死亡;仁慈、節制

《論生命的短暫》《論幸福生活》《道德書信集》

提供倫理智慧;影響早期基督教靈修與後世修道傳統

愛比克泰德 (Epictetus, c. 50–135 CE)

原為奴隸,後成哲學教師

斯多亞派

區分可控與不可控;真正自由來自德性與理性;順應命運(fatum

《談話錄》《語錄》

對後世倫理學、心理學(如認知行為療法 CBT)影響深遠

馬可奧理留 (Marcus Aurelius, 121–180 CE)

羅馬皇帝,「哲學家皇帝」

斯多亞派

人生短暫,德性為最高目標;宇宙有理性秩序;普世兄弟情誼;責任感與內心平安

《沉思錄》

將斯多亞哲學實踐於統治;作品成為西方「君王哲學」經典


總觀

  • 斯多亞派(塞內卡、愛比克泰德、馬可奧理留):強調理性、德性、內心自由,影響基督教靈修與倫理。
  • 伊比鳩魯派(盧克萊修):自然主義與心靈平靜,對後世科學思維有啟發。
  • 折衷主義(西塞羅):把哲學與政治、法律結合,奠定西方法律與自然法傳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