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中世紀哲學光譜:共相(Universals)爭論

 

 

光譜端點

哲學立場

代表人物

主張

與基督教關係

極端實在論

柏拉圖式實在論

柏拉圖、奧古斯丁

共相(如「人性」)獨立存在於理念界,超越具體事物。

容易導致「靈魂與物質割裂」的傾向,但為基督教的「永恆真理」提供哲學支持。

溫和實在論

亞里斯多德式(阿奎那)

托馬斯阿奎那

共相存在於個體事物之中(in re),也能被人心抽象(post rem),並在上帝心中作為範型(ante rem)。

維持了「理性信仰」的平衡,使神學能建立在理性基礎上。

唯名論

Nominalism

奧卡姆(William of Ockham

共相只不過是語詞(nomen),世界上只有具體個體存在。

削弱了「自然神學」基礎,導向「上帝全能意志論」,也間接影響近代科學與改革思潮。


📌 視覺化(簡化光譜)

極端實在論 (Plato/Augustine) — [中間立場] 溫和實在論 (Aquinas) — 唯名論 (Ockham)

   理念先於事物              共相存在於事物中               只有名字,無共相


重點

  • 阿奎那 不是唯名論者,而是站在「中間位置」,吸收亞里斯多德思想,形成了 溫和實在論
  • 唯名論(奧卡姆)是後來的發展,某種程度上是對阿奎那系統的挑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