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主要羅馬哲學家的思想與著作

 

 

1. 西塞羅(Cicero, 106–43 BCE

  • 背景:政治家、演說家、哲學家;曾擔任羅馬執政官。
  • 哲學取向:折衷主義,融合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斯多亞與懷疑主義。
  • 思想重點
    • 自然法與正義:認為自然法高於人間法律,強調普遍理性與正義。
    • 政治哲學:理想政體是混合憲政(民主、貴族、君主三者平衡)。
    • 哲學為政治服務:哲學應訓練人的德性,幫助治理國家。
  • 主要著作
    • 《論義務》(De Officiis
    • 《論國家》(De Re Publica
    • 《論法律》(De Legibus
    • 《論自然神》(De Natura Deorum

2. 塞內卡(Seneca, 4 BCE–65 CE

  • 背景:尼祿皇帝的導師,斯多亞哲學家,後被尼祿處死。
  • 哲學取向:斯多亞學派。
  • 思想重點
    • 強調德性高於財富與地位。
    • 追求「內心的自由」:外在環境無法傷害靈魂。
    • 接受死亡:視死亡為自然的一部分,不必恐懼。
    • 倡導仁慈、節制,並與權力的腐敗拉開距離。
  • 主要著作
    • 《論生命的短暫》(De Brevitate Vitae
    • 《論幸福生活》(De Vita Beata
    • 《道德書信集》(Epistulae Morales ad Lucilium

3. 盧克萊修(Lucretius, c. 99–55 BCE

  • 背景:詩人兼哲學家,伊比鳩魯學派的代表。
  • 哲學取向:伊比鳩魯主義。
  • 思想重點
    • 宇宙由原子組成(原子論)。
    • 拒絕神明干預世界,否認靈魂不滅。
    • 追求「心靈寧靜」(ataraxia),解除對死亡和神靈的恐懼。
    • 提倡快樂(但非縱慾,而是去除痛苦)。
  • 主要著作
    • 《物性論》(De Rerum Natura

4.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c. 50–135 CE

  • 背景:原為奴隸,後成為斯多亞學派教師。
  • 哲學取向:斯多亞學派。
  • 思想重點
    • 區分「可控的」與「不可控的」:幸福取決於能掌控的內在心靈。
    • 真正的自由來自於理性與德性,而非外在環境。
    • 接受命運(fatum),與自然和諧一致。
  • 主要著作(由弟子阿里安記錄):
    • 《談話錄》(Discourses
    • 《語錄》(Enchiridion

5. 馬可奧理留(Marcus Aurelius, 121–180 CE

  • 背景:羅馬皇帝,被稱為「哲學家皇帝」。
  • 哲學取向:斯多亞學派。
  • 思想重點
    • 人生短暫,應以德性與理性為最高目標。
    • 宇宙有理性秩序,人應順應天命。
    • 強調「普世兄弟情誼」,每個人都是世界城邦的公民。
    • 個人應在責任中堅守內心平安。
  • 主要著作
    • 《沉思錄》(Meditationes

🏛 總結

  • 西塞羅折衷主義,強調自然法與政治責任。
  • 塞內卡斯多亞派,追求內心自由與德性。
  • 盧克萊修伊比鳩魯派,倡導原子論與心靈寧靜。
  • 愛比克泰德斯多亞派,區分可控與不可控,強調內在自由。
  • 馬可奧理留斯多亞派皇帝,強調責任、德性與普世性。

 

沒有留言: